汴州一帶是大平原,州縣交界的地方也都是大平原,百姓在農耕方麵的對比最為明顯。


    汴州一帶因為在李飛的占據之下,這裏的百姓不僅免稅,免徭役,而且免費發放糧種,農具,每四戶發放一頭耕牛,另外在糧食收割之前,每月還能領到足以養活一家人的米糧,民生真正得到安定。


    然而,就在這同一個大平原上,蘭考縣在大唐朝廷的統治之下,同樣是數年戰亂的區域,同樣被反軍禍害得民不聊生,如今反軍已滅,但這裏的百姓看不到絲毫大唐朝廷恢複民生的舉動,別說免稅多少年,發放糧種,耕牛了,竟然還要加稅,簡直要把百姓逼死!


    同樣是普通百姓,也就隔著一條官道,汴州,陳留等北平王統治下的百姓有如此多的福利,民生快速恢複,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有盼頭,可是他們這些在大唐朝廷統治下的百姓呢,為什麽差別就那麽大呢,大唐朝廷真是讓人好失望。


    有對比才更顯出差距。


    不僅是黃河以南距離汴州,陳留等李飛統治區近的地方,緊挨著河北的河東百姓也同樣看到河北百姓民生等,巨大的變化。


    同樣是被反軍肆虐的區域,為什麽河北民生能夠迅速恢複,而他們河東百姓卻仍舊苦不堪言,大唐不僅沒有多少賑濟,免稅等等,反而還要進一步加稅,這幾乎要將人逼死一般。


    可以想象,兩個地方的人,曾經同樣的遭遇,同樣的淒慘,可是一方卻迅速恢複生產生活,得到大量利好,而另一方卻比原先還要更加困苦。


    這不得不讓人憋屈,憤怒。


    這是為什麽!


    因為一方統治的是北平王李飛,一方是無能的大唐朝廷。


    在這樣的對比下,李飛在民間的聲望日益加增,而大唐朝廷的聲望日益衰落,李飛越來越得民心。


    洛陽城。


    通過錦衣衛的情報,李飛得知民間的變化,民心越發向著自己。


    “不出本王所料,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兩年,民心將盡歸本王,屆時大唐朝廷才真正無力迴天,才是本王取代大唐之時。”


    “王爺雄才大略,必主天下!”阿牛恭維道。


    “也還要加一把火才行,你派人在長安散播謠言,岐國公魯炅與本王交好,本王對其有救命之恩——-”


    如果說郭子儀,李光弼是大唐安史之亂時期的不世名將,那麽魯炅便屬於第二梯隊的‘大將’級別,現如今郭子儀雖還沒有為李飛效力,但也困居遼陽城,而李光弼已經效命李飛,現如今還能為大唐領兵的,有些許才能的將領隻剩下魯炅等一些人了。


    因為安祿山的關係,大唐朝廷對領兵將領的不信任是無解的,李飛隻要稍稍挑撥,就能夠讓大唐朝廷棄用魯炅,就如當初的李光弼一般。


    “是,王爺!”


    僅僅三天的時間,長安城便傳遍了一則流言。


    鎮守潼關的山南道節度使,岐國公魯炅因為當初李飛解南陽之圍救了他一命,私下與北平王李飛交好,若是有一天北平王李飛突然起兵造反,魯炅很可能會直接打開潼關的大門,向北平王李飛投誠。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這則流言,至少肅宗李亨在聽到了之後,相信了。


    “潼關一直讓魯炅鎮守,若是李飛真的起兵造反,魯炅一旦打開關門,大唐就完了!”肅宗李亨很慌張,臉色有些發白,他下意識的就懷疑魯炅。


    “陛下,要不然另換一位有能力的大將來鎮守潼關,確保潼關不失。”李輔國不一定是懷疑魯炅,但魯炅一直跟他不對付,他也有打壓魯炅的打算。


    隨即,肅宗李亨真的下了一道聖旨將魯炅調迴了長安城,由李輔國提議一名叫做孫景陽的將領鎮守潼關。


    這名叫做孫景陽的將領不是多麽有才能,多少會領兵,而是因為他是李輔國一黨的人,聽李輔國的話。


    由於肅宗李亨的絕對信任,李輔國排除異己,安插心腹,黨羽越來越多,一些州官縣官,甚至隻需要賄賂一些錢財,李輔國便樂意讓他們打上自己黨羽的名號之後,前往掌控地方。


    魚朝恩是僅次於李輔國,肅宗李亨第二信任的太監,李輔國都不斷發展出了那麽多黨羽,為了不被李輔國徹底壓下去,魚朝恩自然也不甘落後,靠著肅宗李亨的信任,也不斷安插心腹,發展自己的黨羽。


    能成為李輔國,魚朝恩兩個太監黨羽的人,並非要有多少才能,隻需要討好李輔國,魚朝恩,聽他們的話就了,大唐朝政越發黑暗。


    要說唯一還有一點清明的,就是林思明一黨了。


    林思明自然是不得肅宗李亨信任的,反而被肅宗李亨和李輔國,魚朝恩三人極力打壓,可是林思明卻有女婿北平王李飛陳強兵於洛陽,隨時可能殺進關中,不管是肅宗李亨,還是李輔國,魚朝恩都不敢讓李飛得到任何起兵造反的借口。


    所以他們哪怕打壓林思明,但也隻能是在有絕對理由的情況下,若是沒有理由,林思明會‘據理力爭’。甚至若林思明找到一些借口,也會向肅宗李亨施壓,迫使肅宗李亨就範。


    一些不願意投靠李輔國,魚朝恩兩個太監的人,為了明哲保身,不得不投靠在林思明的麾下,靠著林思明的勢力安身立命。


    也有許多耿直的大臣,原本被打壓,但又被林思明強行保了下來,之後不管他們願不願意,在肅宗李亨眼裏,他們都被打上了林思明的記號,成為了林思明一黨。


    林思明的黨羽,肅宗李亨,李輔國,魚朝恩,隻要沒有絕對的借口,他們都不敢動,算是夾在李輔國,魚朝恩兩股黑流之外的一股‘清流’。


    相比較李輔國,魚朝恩兩黨的‘活躍’,林思明一黨基本上還算沉寂。


    林思明就看著李輔國和魚朝恩兩人‘鬧’,反正李飛的計劃他都知道,也清楚這樣發展下去,李飛一定會成功,大唐當今真的是太腐朽了,宦官越發得勢,而宦官因為身體上的缺陷,心理上也有缺陷,心理偏黑暗,也帶著朝政不斷走向更加黑暗的地步。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涯海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涯海躍並收藏盛唐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