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聽聞南詔國‘投降’了,激動得直接哈哈大笑了起來。
此時此刻的唐玄宗,比任何時候都希望看到大唐軍威強盛,這能讓他心裏更加安定,更加堅信義子安祿山不會有野心,不會背叛他,不會背叛大唐。
高興之下,唐玄宗大宴文武百官,大肆宣揚此次大唐對南詔國的‘勝利’。
長安城一片歌舞歡騰,美酒佳肴,歌舞助興,好似大唐真的取得了一場多麽大的勝利一般。豈不知這樣的勝利,與前隋時期,隋煬帝對高句麗的戰爭何其相似。
而前隋時期,也是在‘征服’了高句麗之後,隋朝緊接著天下大亂,王朝分崩離析。
預兆便不是好的。
唐玄宗不是隋煬帝,可無奈唐玄宗把幾乎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楊國忠,他自己則無所事事的每天悠閑享樂為主。他根本不了解他的大唐對南詔國的這場‘勝利’,其本質究竟是怎麽樣的。
唐玄宗大肆褒獎了兼領劍南節度使的楊國忠,還給楊國忠多加了一個太尉的官銜,另外賞賜了大量的財物。
一時之間,文武百官恭賀,讓楊國忠神采飛揚,意氣風發!
得意之下,楊國忠根本不管自己到底花費了多少資源,讓大唐付出了多麽巨大的代價,給大唐百姓帶來多麽大的痛苦才換來的堪稱可恥的‘勝利’。
而就是這樣可恥的‘勝利’,不僅他大肆宣揚,被蒙在鼓裏的唐玄宗也一同大肆宣揚。
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在那些知道內情的人眼中,這一幕有多麽的荒謬可笑。
劍南道做為與南詔國直接接壤的地方,並且進攻南詔就是楊國忠兼領節度使的劍南道為主的,因此劍南道在這場戰爭當中的損失也是最大的。
幾次進攻南詔,大唐前前後後折損在了南詔就多達二十萬士兵。而其中劍南道就占了九萬,這些可都是年輕力壯的勞力啊。
不僅是青壯勞力的大量喪失,為了湊足進攻南詔國的物資,特別是糧草等,楊國忠還私自給劍南道的百姓加稅,本來一畝田地隻需要叫兩分的稅,可楊國忠卻一下子要交六分,甚至七分的稅,百姓還要留一分的糧種,一畝地最多隻能剩下兩分吃食。
以至於百姓連自己的土地都種不起了,整個劍南道許多地方都處於一種田地荒蕪,無人耕種的淒慘畫麵,百姓流竄,大大加劇了整個社會的不安。原本稱之為天府之國,富裕比得上關中的劍南道,短短幾年時間,幾乎跟被毀掉了似的,潛力被完完全全的透支掉了。
山南道,河南道也好不到哪去,同樣經濟不堪重負,百姓怨聲載道,比以前窮苦得多。
劍南道,一名老者神情恍惚好似沒有任何知覺的木頭人一樣站在自己荒蕪的田邊。他的兩個兒子都被強征參軍去了南詔國,卻一個都沒有能夠迴來,他老了,耕種不了自己的田地。家裏原本的存糧,也都被官府以征稅的名義都收走了。
老者懷念開元時期那真正的大唐盛世,夜不閉戶,家家穀堆得吃不完,每一名百姓神氣都有著一種吃穿不愁的滿足。那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了,大唐的皇帝還是那個皇帝,但大唐的盛世卻已經不再是那個盛世了。
這是為什麽?老者沒想明白,許多人也都沒想明白!
皇宮大內,悠閑安享了十幾年,唐玄宗不知道老百姓的想法,因為在他的‘印象’裏,大唐依然還是開元時期那個盛世強盛的大唐。
唐玄宗隻想著挾這一次‘大敗’南詔國‘之威’,再一次嚐試剔除自己心裏的心病,證明他的義子安祿山是沒有野心,不會背叛大唐,更加不會背叛他的。
先前已經連續兩次召見而安祿山沒來了,這一次唐玄宗不準備繼續明言召見,他下了一道聖旨,不是給安祿山的,而是給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的賜婚聖旨。
唐玄宗把宗室女岐王李範的女兒榮義郡主賜婚給安慶宗,不過不是把榮義郡主嫁到幽州去成婚,而是讓安慶宗和榮義郡主在長安城成婚,唐玄宗親自為他們主婚。
這是唐玄宗決心的最後一次對安祿山的試探,他想著,朕召你來你不來,一直‘病重’,現在你的兒子要成親了,朕還準備為你兒子主婚,你總不能也不來參加吧。
唐玄宗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他的聖旨很快送達幽州城。
“陛下,終究已經開始懷疑俺了呀。”看了唐玄宗的聖旨,安祿山歎息了一聲道。
唐玄宗的聖旨並沒有讓安祿山有絲毫意外,到底唐玄宗還是在想方設法讓他到長安城一趟,證明自己的‘忠心’啊。
說實在的,安祿山並不想和唐玄宗走到這一步。這些年,唐玄宗對他確實非常好,他安祿山雖是胡人出身,卻也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他雖然的確有野心,想坐上好至高無上的皇者之位,但因為唐玄宗對他的恩德,他一直記在心裏,不希望在唐玄宗還在世的時候起兵。
“慶宗你去吧,為父‘病重’,不宜遠行,就不去參加你與榮義郡主的婚禮了,陛下會諒解的。”安祿山對著自己的長子安慶宗說道。
其實安祿山心裏非常矛盾,他並不想跟唐玄宗翻臉,至少不想現在就跟唐玄宗翻臉,他還在猶豫,希望等唐玄宗死了再起兵,也算對得起唐玄宗的恩情。
因此,安祿山想了沒想就同意長子安慶宗前去長安城與榮義郡主成親,隻是他自己仍是打算敷衍了事,第一次唐玄宗召見他沒去,現在更是看出了唐玄宗對他已經起了疑心,他就更加不會去了。
當然,安祿山雖說仍舊不會去長安城,但他也沒有直接拒絕,反而如唐玄宗第二次召見一般,在唐玄宗使者麵前先答應自己一定會去,敷衍唐玄宗。至於到時候他又用什麽借口,這不重要。
“是,父親大人。”聽到安祿山讓自己去長安城與榮義郡主成親,安慶宗心裏微顫,想說點什麽,看著安祿山不以為意的表情,又沒能說出口。
第二日,安慶宗便出發前往長安城了。
---------
此時此刻的唐玄宗,比任何時候都希望看到大唐軍威強盛,這能讓他心裏更加安定,更加堅信義子安祿山不會有野心,不會背叛他,不會背叛大唐。
高興之下,唐玄宗大宴文武百官,大肆宣揚此次大唐對南詔國的‘勝利’。
長安城一片歌舞歡騰,美酒佳肴,歌舞助興,好似大唐真的取得了一場多麽大的勝利一般。豈不知這樣的勝利,與前隋時期,隋煬帝對高句麗的戰爭何其相似。
而前隋時期,也是在‘征服’了高句麗之後,隋朝緊接著天下大亂,王朝分崩離析。
預兆便不是好的。
唐玄宗不是隋煬帝,可無奈唐玄宗把幾乎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楊國忠,他自己則無所事事的每天悠閑享樂為主。他根本不了解他的大唐對南詔國的這場‘勝利’,其本質究竟是怎麽樣的。
唐玄宗大肆褒獎了兼領劍南節度使的楊國忠,還給楊國忠多加了一個太尉的官銜,另外賞賜了大量的財物。
一時之間,文武百官恭賀,讓楊國忠神采飛揚,意氣風發!
得意之下,楊國忠根本不管自己到底花費了多少資源,讓大唐付出了多麽巨大的代價,給大唐百姓帶來多麽大的痛苦才換來的堪稱可恥的‘勝利’。
而就是這樣可恥的‘勝利’,不僅他大肆宣揚,被蒙在鼓裏的唐玄宗也一同大肆宣揚。
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在那些知道內情的人眼中,這一幕有多麽的荒謬可笑。
劍南道做為與南詔國直接接壤的地方,並且進攻南詔就是楊國忠兼領節度使的劍南道為主的,因此劍南道在這場戰爭當中的損失也是最大的。
幾次進攻南詔,大唐前前後後折損在了南詔就多達二十萬士兵。而其中劍南道就占了九萬,這些可都是年輕力壯的勞力啊。
不僅是青壯勞力的大量喪失,為了湊足進攻南詔國的物資,特別是糧草等,楊國忠還私自給劍南道的百姓加稅,本來一畝田地隻需要叫兩分的稅,可楊國忠卻一下子要交六分,甚至七分的稅,百姓還要留一分的糧種,一畝地最多隻能剩下兩分吃食。
以至於百姓連自己的土地都種不起了,整個劍南道許多地方都處於一種田地荒蕪,無人耕種的淒慘畫麵,百姓流竄,大大加劇了整個社會的不安。原本稱之為天府之國,富裕比得上關中的劍南道,短短幾年時間,幾乎跟被毀掉了似的,潛力被完完全全的透支掉了。
山南道,河南道也好不到哪去,同樣經濟不堪重負,百姓怨聲載道,比以前窮苦得多。
劍南道,一名老者神情恍惚好似沒有任何知覺的木頭人一樣站在自己荒蕪的田邊。他的兩個兒子都被強征參軍去了南詔國,卻一個都沒有能夠迴來,他老了,耕種不了自己的田地。家裏原本的存糧,也都被官府以征稅的名義都收走了。
老者懷念開元時期那真正的大唐盛世,夜不閉戶,家家穀堆得吃不完,每一名百姓神氣都有著一種吃穿不愁的滿足。那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了,大唐的皇帝還是那個皇帝,但大唐的盛世卻已經不再是那個盛世了。
這是為什麽?老者沒想明白,許多人也都沒想明白!
皇宮大內,悠閑安享了十幾年,唐玄宗不知道老百姓的想法,因為在他的‘印象’裏,大唐依然還是開元時期那個盛世強盛的大唐。
唐玄宗隻想著挾這一次‘大敗’南詔國‘之威’,再一次嚐試剔除自己心裏的心病,證明他的義子安祿山是沒有野心,不會背叛大唐,更加不會背叛他的。
先前已經連續兩次召見而安祿山沒來了,這一次唐玄宗不準備繼續明言召見,他下了一道聖旨,不是給安祿山的,而是給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的賜婚聖旨。
唐玄宗把宗室女岐王李範的女兒榮義郡主賜婚給安慶宗,不過不是把榮義郡主嫁到幽州去成婚,而是讓安慶宗和榮義郡主在長安城成婚,唐玄宗親自為他們主婚。
這是唐玄宗決心的最後一次對安祿山的試探,他想著,朕召你來你不來,一直‘病重’,現在你的兒子要成親了,朕還準備為你兒子主婚,你總不能也不來參加吧。
唐玄宗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他的聖旨很快送達幽州城。
“陛下,終究已經開始懷疑俺了呀。”看了唐玄宗的聖旨,安祿山歎息了一聲道。
唐玄宗的聖旨並沒有讓安祿山有絲毫意外,到底唐玄宗還是在想方設法讓他到長安城一趟,證明自己的‘忠心’啊。
說實在的,安祿山並不想和唐玄宗走到這一步。這些年,唐玄宗對他確實非常好,他安祿山雖是胡人出身,卻也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他雖然的確有野心,想坐上好至高無上的皇者之位,但因為唐玄宗對他的恩德,他一直記在心裏,不希望在唐玄宗還在世的時候起兵。
“慶宗你去吧,為父‘病重’,不宜遠行,就不去參加你與榮義郡主的婚禮了,陛下會諒解的。”安祿山對著自己的長子安慶宗說道。
其實安祿山心裏非常矛盾,他並不想跟唐玄宗翻臉,至少不想現在就跟唐玄宗翻臉,他還在猶豫,希望等唐玄宗死了再起兵,也算對得起唐玄宗的恩情。
因此,安祿山想了沒想就同意長子安慶宗前去長安城與榮義郡主成親,隻是他自己仍是打算敷衍了事,第一次唐玄宗召見他沒去,現在更是看出了唐玄宗對他已經起了疑心,他就更加不會去了。
當然,安祿山雖說仍舊不會去長安城,但他也沒有直接拒絕,反而如唐玄宗第二次召見一般,在唐玄宗使者麵前先答應自己一定會去,敷衍唐玄宗。至於到時候他又用什麽借口,這不重要。
“是,父親大人。”聽到安祿山讓自己去長安城與榮義郡主成親,安慶宗心裏微顫,想說點什麽,看著安祿山不以為意的表情,又沒能說出口。
第二日,安慶宗便出發前往長安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