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的下一步毫無疑問是發展。


    而所謂發展主要在人口,經濟,以及軍事上的發展。


    人口方麵比較困難,任何方法都不可能短時間內奏效,而李飛隻有兩年的時間了,所以他把發展主要集中在經濟與軍事上。


    有了經濟,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安東,有了軍事,才能保障安東的安全。


    呂信重傷一個月,如今已經基本痊愈。


    經過短暫的商議,李飛終於把都護府搬去了遼陽,當然,表麵上義縣還是都護府所在,隻是李飛把整個安東的班底和所有發展重心都轉移到了遼陽,遼東半島一帶。


    “安東曆來苦寒,但西域安西四鎮比安東更加苦寒,卻聲勢軍威等都發展得比安東更好,西域諸國聞大唐安西都護府之名,無比膽寒臣服,為何我安東就做不到。”


    “所以,我有心發展安東,諸位都有什麽想法?”遼陽城,新節度使府,李飛問在座的各個都護府官員道。其中有呂信等安東原先的官員,也有杜甫,武勝,張說,毛有德等跟隨李飛從長安城來的班底。


    “節度使大人壯誌令人欽佩,呂信認為可興修水利,發展民生為主。”呂信提出自己的建議道。掌控安東數年,呂信對安東比較了解,以前不是沒想過發展安東,但安東人口不多,並且苦寒,他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


    “遼陽一帶有遼河平原,但耕地卻不多,興修水利,增加耕地是必然的。還有沒有其他的?”李飛又問其他人道。


    “節度使大人,安東有不少特產,比如長白參,鹿茸,貂皮,都是中原稀缺之物,每每出現在中原,均能賣得高價。可大量搜集,設法輸入中原。”毛有德想了想說道。


    “這是經濟方麵的,也是一個好辦法,還有沒有?”李飛笑了笑繼續問道。


    李飛自己雖然早已經有了規劃,但安東不能完全他一個人一言就做,總得給其他人出謀劃策表現的機會吧,否則其他人豈不是太沒有存在感了,也容易養成事事隻會聽命的習慣,對安東的將來不好。


    一番商定,加入其他人的建議,以及李飛自己提出的建議,最終確定了一整套經濟民生發展的方案。


    第一步先是大建作坊,大規模量產水泥。


    雖然李飛早就將燒製水泥的方法獻了出來,唐玄宗也下旨擴散到了各州自行生產,用以修橋築壩等等。安東本身也有生產,但李飛獻出來的隻是最原始的方法,不僅產量低,並且質量也不穩定,遠遠跟不上需求,興修水利沒有水泥效率不知道得折扣多少倍。


    以前是有目的的獻出去,隻要讓這東西出現在世人麵前,並不在乎什麽方法燒出來的,所以獻出去的隻是最原始的土法。


    現在是李飛自己要用,並且是要大規模的使用了,他當然就得把自己所有知道的東西都用上,盡可能的量產更多的水泥出來。所以他直接建立了水力旋窯。


    用安東原先儲存的水泥攔了遼陽旁邊的一條小河築壩,用鐵水澆築成大鐵管,然後建窯,開始燒製水泥。


    旋窯燒製水泥,不僅成本大大降低,質量穩定,並且效率也成倍上升,李飛撥款下令,一連建造了十座旋窯,預計建城之後每日能量產能超過五十噸水泥。


    雖然這點產量,以後世的眼光來看,依然是低得不能夠再低了,十座旋窯也比不上後世一座的十分之一的產量,不過相比較大唐其他地方用最原始方法燒製的產量,也一個天一個地了。


    大建水泥窯的同時,李飛也讓趙燁帶著趙家族人在遼陽東麵的山腳下建立瓷窯,也準備量產瓷器。


    既然要量產瓷器,靠著趙燁帶著的那點趙家族人,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們最多隻能顧得了一座瓷窯,而一座瓷窯的產量有限,又因為是新窯,質量肯定差一籌,與李飛的目的不符。


    真正的量產,必然要建立更多的瓷窯,並向外招募大量的人手,不過燒瓷的手藝不是人人都會的,並且新手學也要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熟練,李飛哪有那些時間去浪費,去等那些工人長年累月的熟練。


    並且要讓趙家族人把自己祖宗多年的燒瓷技藝就這麽傳授給外人,也不太現實,李飛強行要求,反而會讓趙家族人寒心。


    所以李飛又引進了後世分工作業,流水作業的方法,有全套熟練燒瓷技術的趙家族人做為‘師傅’,把全套燒瓷技術拆分開來,從頭到尾分為二十幾道工序,每名工人隻教一道工序,形成一條生產線,這樣一來,甚至一兩名有全套熟練燒瓷技術的趙家族人便能管理一條生產線,而一條生產線便建一座瓷窯,李飛一下子就建了十二座瓷窯。


    其實量產水泥,李飛同樣用的是這樣的方法,以後如果再建其他作坊,也肯定還是這樣的方法。畢竟後世資本家壓榨勞工才想出來的極致手段,盛行於資本現代化,這樣的生產效率絕對是最高的,而且還不怕技術外泄。


    一下子建了這麽多水泥窯以及瓷窯,可不僅僅隻是大窯本身的用工量,而是整整兩條產業鏈的用工量。


    並且水泥燒製出來之後,還得立刻用去興修水利等。本來興修水利這種事情,朝廷完全可以以徭役的方式讓百姓無償去做的,但李飛並不想那樣做,仍舊用招募的方式,付出工錢,讓百姓勞有所得。


    畢竟,他發展安東,最主要的是讓百姓富起來,隻有百姓富起來了,安東才能富起來。如果隻讓百姓做事,而不給百姓工錢,百姓如何富起來?


    經濟學李飛都不太懂,大唐的人更加不懂。


    他們不會去想百姓富起來了,才有錢去買更多的各種商品,需求上去了,必然刺激生產,而朝廷隻需要抓住生產的源頭,按照生產的數量收稅,需求越多,生產越多,財政自然也就越多,如此良性循環,朝廷本身得利,百姓得利,才是真正的經濟發展。


    水泥,瓷窯兩條產業鏈,加上興修水利等,需要的人手是以幾千上萬為單位計算的。以至於遼陽城方圓幾十裏,到處都是招募工人的啟事。


    “每日勞作五個時辰,中午有一個時辰午覺休息,包吃三餐,每個月還有一千文錢的工錢,十五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男女不限!”認識字的百姓沒有多少,但總有認識的不是,這不,一張招募啟事便被周圍百姓催著一名識字的人讀了出來。


    百姓頓時簡直一片嘩然,包吃三餐還有一千文錢的工錢,還男女不限,勞作時間也不長,這待遇簡直太好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涯海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涯海躍並收藏盛唐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