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本質上是一種金融操作的手段。
實際上,不少金融手段,如果缺少監管,很容易就會淪為騙子手中的工具。
要知道,“金融”、“股票”這些事物剛剛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時,其實和“騙錢”是相距不遠的。
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金融行為受到的法律限製也是越來越嚴格。
畢竟,就像有人說的那樣,最快能讓一個人發家致富的辦法,往往都是寫在《刑法》上的。
然而,具體到美國這個已經被華爾街的金融業者們操控的國家,卻又有些不同——
華爾街既然操控了整個國家,自然希望對自身的監管越少越好,尤其是他們使用一些比較危險的手段時。
因此,不少在其他國家屬於非法的手段,在美國卻隻是踩線和合法而已。
這種標準的不同,導致美國龐氏騙局之類的金融詐騙案件層出不窮。
上到好萊塢明星的巨額身家,下到一般工薪階層的養老保險,都在金融騙子們的狩獵範圍之中。
這或許就是“自·由”的代價吧!
而相比於被騙的人們,騙子們就要精明很多了。
為了防止自己哪天翻車後,手裏的巨款被法庭強行追迴,他們一般會選擇盡快把錢花掉。
而這其中,又分為兩種——
一種自然是花在自身的享受上。
雖然,把錢變成不動產或衣服什麽,法庭也能進行封存追迴。但起碼吃進肚子和噴出身體的東西,是誰都沒辦法的。
對騙子們來說,可真的是“有錢不花,過期作廢”了。
第二種,則是赫赫有名的洗錢。
這種方式,不隻騙子們在用,其他各種有不法收入的大佬們也在用。
上到華盛頓的國會山,下到底特律的黑幫街區,都有這種行為的支持者。
與第一種純粹享受,而沒法收迴的方式不同,洗錢花出去的錢,最終還會迴到騙子和各位大佬們手中。
然而,那時,這些錢卻已經變成合法收入,即使法庭也沒法追迴了。
就像騙子騙來的錢固然是非法收入,但如果他拿這些錢去買個漢堡,人家賣漢堡的人賺的錢可是正經錢。
可如果賣漢堡的人,緊接著又把自己賺的錢的一部分捐贈給了某個以騙子的親屬的名義創辦的慈善基金會呢?
這似乎依舊是一個合法的收入過程,而現代社會,也早就沒了株連九族的可能……
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進化都是相對進行的。
灰色收入者們既然能洗錢,政府和法庭自然也會研究追蹤的手段。
實際上,在各種消費和收入都有票據的現代社會,很多簡單的洗錢手段已經是無效的了。
警察們完全可以循著票據,把不合理的收入給追迴來。
但這前期是,有票據可循。
——在不少小額資金流快速流轉,又不好有效監管的行業,警察和法院就無能為力了。
畢竟,就算有票據,追蹤也是需要足夠的會計人員的。
太多的話,誰都沒辦法。
而這些讓人沒辦法的行業中,娛樂行業占了不小的比重。
遊戲、電影,甚至一些其他缺少監管的互聯網行業,一度都是黑色大佬們洗錢的重災區。
這點不隻是美國,就連太平洋對岸也是如此。
具體到好萊塢,這種情況更是一度非常嚴重。
好萊塢七大製片公司中的好幾家,都曾經傳出過有黑幫背景。
這本質上,就是他們曾經替黑幫洗錢而已。
當然,隨著fbi和美國國稅局的監控變嚴,這種情況正在慢慢絕跡。
然而,對於那些純粹的金融犯罪者,這種監管卻是不太好用的。
沒辦法,誰讓美國金融業者地位很高呢?
在他翻車之前,人家甚至可以是索羅斯甚至巴菲特一般的形象,是完全合法的富豪。
你美國國稅局就算自己有獨立法庭,在查到證據之前,又能拿人家如何?
所以,金融騙子們在騙到巨款後,還是可以來好萊塢試著洗錢的。
但實際上,這種人的數量並不多。
這裏麵有一個很詭異的原因——
騙子們怕被黑吃黑。
畢竟,演藝圈喜歡通過做賬,把盈利變成虧損,然後專門坑圈外投資人錢的名聲,可是赫赫有名的。
強力的投資人們可以派駐可靠人員監管,黑幫有暴力手段威脅,倒是可以讓演藝圈的軟蛋們老實一二。
可騙子們有什麽?
他們就算在不翻車時也是身價億萬,可因為涉及機密,可以信任的人手卻沒有那麽多,拿什麽來監管演藝圈的老油條們?
所以,敢來好萊塢投資或者說洗錢的金融騙子並不多。
偏偏夏洛特在籌備《第六感》的時候,就碰到了一個——
馬丁·錢寧,紐約的富豪,華爾街的大亨。
他這兩年對電影行業很感興趣,所以在夏洛特籌備《第六感》時,曾經跟夏洛特見過一麵,想要進行投資。
然後夏洛特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麵目。
畢竟,夏洛特作為一個騙術大師,對同類的氣息是很熟悉的。
尤其,對方還暗示過夏洛特,如果接受他的投資,並保證收益的話,他還可在電影上映後,大筆掏腰包替《第六感》衝票房。
這個提議徹底讓夏洛特看透了他。
要知道,雖然片方自己掏錢衝票房作假的事情,時常會發生。
但那本質上,那樣做要麽是為了麵子,要麽是為了刻意拉高票房,起到宣傳的作用,好引更多觀眾入坑。
——順便一說,這種玩法在後世的蘋果遊戲暢銷榜上屢見不鮮。
然而,像馬丁·錢寧這種看似不計成本,直接大包大攬的衝票房計劃,卻明顯是不符合上麵的邏輯的。
畢竟,自己充錢太多的話,可就虧了。
——除非這貨就是想花一定的代價進行洗錢。
夏洛特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這種可能。
而之後的接觸中,他更是明確了自己的判斷。
他最終沒有接受馬丁·錢寧的投資,因為他知道,一旦將來對方的騙局被揭穿,那肯定也會波及到其投資的項目。
就算《第六感》上的收入不會被法庭追迴,但名譽受損卻是鐵定的。
夏洛特不是那些純粹意義上的製片人和大製片公司高層,對他這個導演來說,名譽受損還是挺麻煩的。
而且,《第六感》當時也不缺少投資,夏洛特根本沒有給自己找麻煩的必要。
然而,另一方麵,夏洛特又打起了馬丁·錢寧的主意。
實際上,不少金融手段,如果缺少監管,很容易就會淪為騙子手中的工具。
要知道,“金融”、“股票”這些事物剛剛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時,其實和“騙錢”是相距不遠的。
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金融行為受到的法律限製也是越來越嚴格。
畢竟,就像有人說的那樣,最快能讓一個人發家致富的辦法,往往都是寫在《刑法》上的。
然而,具體到美國這個已經被華爾街的金融業者們操控的國家,卻又有些不同——
華爾街既然操控了整個國家,自然希望對自身的監管越少越好,尤其是他們使用一些比較危險的手段時。
因此,不少在其他國家屬於非法的手段,在美國卻隻是踩線和合法而已。
這種標準的不同,導致美國龐氏騙局之類的金融詐騙案件層出不窮。
上到好萊塢明星的巨額身家,下到一般工薪階層的養老保險,都在金融騙子們的狩獵範圍之中。
這或許就是“自·由”的代價吧!
而相比於被騙的人們,騙子們就要精明很多了。
為了防止自己哪天翻車後,手裏的巨款被法庭強行追迴,他們一般會選擇盡快把錢花掉。
而這其中,又分為兩種——
一種自然是花在自身的享受上。
雖然,把錢變成不動產或衣服什麽,法庭也能進行封存追迴。但起碼吃進肚子和噴出身體的東西,是誰都沒辦法的。
對騙子們來說,可真的是“有錢不花,過期作廢”了。
第二種,則是赫赫有名的洗錢。
這種方式,不隻騙子們在用,其他各種有不法收入的大佬們也在用。
上到華盛頓的國會山,下到底特律的黑幫街區,都有這種行為的支持者。
與第一種純粹享受,而沒法收迴的方式不同,洗錢花出去的錢,最終還會迴到騙子和各位大佬們手中。
然而,那時,這些錢卻已經變成合法收入,即使法庭也沒法追迴了。
就像騙子騙來的錢固然是非法收入,但如果他拿這些錢去買個漢堡,人家賣漢堡的人賺的錢可是正經錢。
可如果賣漢堡的人,緊接著又把自己賺的錢的一部分捐贈給了某個以騙子的親屬的名義創辦的慈善基金會呢?
這似乎依舊是一個合法的收入過程,而現代社會,也早就沒了株連九族的可能……
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進化都是相對進行的。
灰色收入者們既然能洗錢,政府和法庭自然也會研究追蹤的手段。
實際上,在各種消費和收入都有票據的現代社會,很多簡單的洗錢手段已經是無效的了。
警察們完全可以循著票據,把不合理的收入給追迴來。
但這前期是,有票據可循。
——在不少小額資金流快速流轉,又不好有效監管的行業,警察和法院就無能為力了。
畢竟,就算有票據,追蹤也是需要足夠的會計人員的。
太多的話,誰都沒辦法。
而這些讓人沒辦法的行業中,娛樂行業占了不小的比重。
遊戲、電影,甚至一些其他缺少監管的互聯網行業,一度都是黑色大佬們洗錢的重災區。
這點不隻是美國,就連太平洋對岸也是如此。
具體到好萊塢,這種情況更是一度非常嚴重。
好萊塢七大製片公司中的好幾家,都曾經傳出過有黑幫背景。
這本質上,就是他們曾經替黑幫洗錢而已。
當然,隨著fbi和美國國稅局的監控變嚴,這種情況正在慢慢絕跡。
然而,對於那些純粹的金融犯罪者,這種監管卻是不太好用的。
沒辦法,誰讓美國金融業者地位很高呢?
在他翻車之前,人家甚至可以是索羅斯甚至巴菲特一般的形象,是完全合法的富豪。
你美國國稅局就算自己有獨立法庭,在查到證據之前,又能拿人家如何?
所以,金融騙子們在騙到巨款後,還是可以來好萊塢試著洗錢的。
但實際上,這種人的數量並不多。
這裏麵有一個很詭異的原因——
騙子們怕被黑吃黑。
畢竟,演藝圈喜歡通過做賬,把盈利變成虧損,然後專門坑圈外投資人錢的名聲,可是赫赫有名的。
強力的投資人們可以派駐可靠人員監管,黑幫有暴力手段威脅,倒是可以讓演藝圈的軟蛋們老實一二。
可騙子們有什麽?
他們就算在不翻車時也是身價億萬,可因為涉及機密,可以信任的人手卻沒有那麽多,拿什麽來監管演藝圈的老油條們?
所以,敢來好萊塢投資或者說洗錢的金融騙子並不多。
偏偏夏洛特在籌備《第六感》的時候,就碰到了一個——
馬丁·錢寧,紐約的富豪,華爾街的大亨。
他這兩年對電影行業很感興趣,所以在夏洛特籌備《第六感》時,曾經跟夏洛特見過一麵,想要進行投資。
然後夏洛特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麵目。
畢竟,夏洛特作為一個騙術大師,對同類的氣息是很熟悉的。
尤其,對方還暗示過夏洛特,如果接受他的投資,並保證收益的話,他還可在電影上映後,大筆掏腰包替《第六感》衝票房。
這個提議徹底讓夏洛特看透了他。
要知道,雖然片方自己掏錢衝票房作假的事情,時常會發生。
但那本質上,那樣做要麽是為了麵子,要麽是為了刻意拉高票房,起到宣傳的作用,好引更多觀眾入坑。
——順便一說,這種玩法在後世的蘋果遊戲暢銷榜上屢見不鮮。
然而,像馬丁·錢寧這種看似不計成本,直接大包大攬的衝票房計劃,卻明顯是不符合上麵的邏輯的。
畢竟,自己充錢太多的話,可就虧了。
——除非這貨就是想花一定的代價進行洗錢。
夏洛特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這種可能。
而之後的接觸中,他更是明確了自己的判斷。
他最終沒有接受馬丁·錢寧的投資,因為他知道,一旦將來對方的騙局被揭穿,那肯定也會波及到其投資的項目。
就算《第六感》上的收入不會被法庭追迴,但名譽受損卻是鐵定的。
夏洛特不是那些純粹意義上的製片人和大製片公司高層,對他這個導演來說,名譽受損還是挺麻煩的。
而且,《第六感》當時也不缺少投資,夏洛特根本沒有給自己找麻煩的必要。
然而,另一方麵,夏洛特又打起了馬丁·錢寧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