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焱離開了之後沒過幾天,迫於形勢,陸登雲也很快就率軍離開了黃沙縣,前往幽州。


    他所肩負的任務,顯然是比曹焱更難辦成,畢竟唿延實雖是一代名將,享譽南地,本領不俗,但並非是原本就駐紮在燕州境內的將軍。


    他一個衛國人,對於燕州的了解,尤其是那些細微的地方還是不夠充足。


    對於燕州的種種情況,他幾乎都隻是從地圖和一些情報上了解罷了,這樣一來,他作為守方最大的優勢就已經沒了,哪怕曹焱其實也沒帶兵去過燕州,但攻守雙方彼此對於地利的需求和利用,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更別說燕州因為剛剛才淪陷,其實內部還是一片亂象,再加上地形的特點,利攻不利守,唿延實不說劣勢,可最起碼,優勢就隻能體現在兵力上了。


    但幽州就不同了,許家四代人在此苦心經營,再加上幽州軍本也不是什麽易於之輩,這對於邊境的防守,可謂是鐵桶一塊,又哪裏會給他們露出破綻來呢,這一點,陸登雲作為幽州軍人,本也是體會最深的一個。


    對於一心想要謀反,將顧氏皇族取而代之的許錦棠而言,哪怕他再看不上黃沙縣這種毫無作用的彈丸之地,但到底,這明裏暗裏的,還是有些防備的,而並非是全無準備。


    陸登雲這一趟帶人過去,要想摧毀屬於重中之重,防守極其森嚴的糧草輜重之地,說是難如登天都可以,絕不比曹焱輕鬆半分。


    但在這個十分憨直的人看來,隻要是必須要做的,並且是他認為正確的事,那就是雖千萬人吾往矣,所以陸登雲照舊還是按照約定好的時間開撥了。


    他此行的目的地,也就是幽州河東郡,本就是河東郡王顧玄名義上的封地,按照當初在金鑾殿上由皇帝陛下頒發的旨意,隻待一年後吏部的考核通過了,他便能名正言順地接手此地,挖許家的牆角。


    隻是未曾想,朝廷的如意算盤,都被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給破壞了,現在黃沙縣正處於亂軍之中,如那水中浮萍,隨時可能傾覆,可謂是違背了朝廷當初的意願,不過這背後本也是有著顧蒼的考量在裏麵的,今日之事,皆在他們昨日的預料之中。


    顧蒼的手段就是這麽簡單,溫水煮青蛙,敵人不在沉默之中滅亡,就得在沉默之中爆發,許錦棠確實是沒得選而已。


    他的那顆反心,既是許家先祖站得太高所導致的遺禍,可謂渾然天成,但也可以說是被硬生生地逼出來的,也或許做臣子的難處,本就在此,那些源自上頭的猜忌,是免不掉的。


    隻是好在此人能忍,也擅忍,並且誌存高遠,心心念念的,都是整個天下,所以一直以來,他對於身邊這揮手即可抹去,就像蒼蠅一樣惡心著自己的黃沙縣,卻一直是放之任之,哪怕之後是已經半公開地造反了,卻也仍然沒有浪費精力向黃沙縣下手。


    他是一個聰明人,知道什麽時候該忍住自己的脾氣。


    不過他這個決定,導致幽州內部現在亦是亂做一團。


    太平盛世,你卻偏要帶我們造反,讓我們去送死,那總得需要一個理由吧,哪怕是誆騙呢?


    三地世家可以喊出那句“天下苦涼久矣”的口號,可他許錦棠就要麻煩得多了,畢竟三地參與作亂的人,絕大部分都跟三地世家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朝廷向世家豪族下手,動的也是他們的利益,而大家既然都是一個利益集團的,那肯定要共進退了。


    但許錦棠就不一樣了,幽州雖然被人暗地裏說是許家的,但明麵上那還是涼國的,況且大涼朝廷也從未克扣過幽州,別的不說,幽州軍的糧餉,那不都是朝廷給的麽,所以哪怕左將軍已經身死,右將軍徹底閉門不出,哪怕沒了領頭人,而且全軍上下都已經被許錦棠給大清洗了一遍,但幽州軍仍然不是那麽好掌握的。


    軍人,最為桀驁,也最為忠誠,他們腦子裏想的東西是最簡單的,可想要征服他們,卻是最難的。


    暗地裏不滿許錦棠的人其實有很多,隻是因為彼此隔開太遠,進出又被限製,難以互相通氣,所以不好明著起事罷了,但就是這星星之火,也足以拖住許錦棠絕大部分的注意力。


    當然了,許錦棠也不傻,他一直也沒說要造反,隻是告之幽州上下,說那太子現今監國,昏庸無能,搞得老祖宗好不容易打來的江山那是一團糟。


    他狂妄自大,鋪張浪費,自幼錦衣玉食,從來不解黎民之苦,隻顧克扣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卻枉顧江山社稷,他隻是為了食用新鮮的海魚,竟然就強征百萬民夫為自己修建運河,為了一己私欲,建立奢華的行宮,乃至於抓走了上萬名妙齡少女去其宮中服侍,就連很多美豔婦人也不放過,多少可憐人因此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卻不知收斂,反倒是愈加膨脹,甚至要挪用燕州軍餉來修建郊外的別府。


    正因為如此,這才最終導致三地動亂,燕州失守,國土淪喪,何其可悲!


    他不聽眾大臣的意見,反倒是殺了不少反對他的人,一意孤行,殘暴至極,然而皇上卻依舊對其聽之任之,想來以皇上的英明,是斷不會如此的,必定是被其逼宮脅迫,進而導致國運崩潰,國家陷入湮滅的危急之中,而他們許家四代忠臣,此刻正是應該立即揮師京城,率軍勤王,擒下這個已經瘋癲的太子,救出被囚禁的皇上,整頓朝堂上下,然後再前往涼州驅逐外夷,還大涼百姓一個安安穩穩的太平盛世。


    話說的那是漂亮,畢竟許錦棠手下擅長筆刀的幕僚也不少,他們集思廣益,禪精竭慮,將這一篇文章寫得那是慷慨激昂,十分具有煽動性,內容顛倒黑白,大肆宣揚國家之禍就在於皇族出了妖怪,現在正是該他們幽州軍出力,肅清朝綱的時候,那些普通的,不知情的士兵,倒也真的被誆住了,不然他也不可能調動了幾十萬大軍陳兵涼州。


    反正許錦棠想的很簡單,先等著,等涼國最後的底子跟衛晉聯軍拚光,兩敗俱傷之後,他就直取京城,隻要握著兵權,進了城之後,那還不是他想怎麽樣就怎麽樣。


    屆時無論是位極人臣,留待之後再尋機會行“禪讓”之道,名正言順地替之,還是直接一把刀捅個通透,冒天下之大不韙把顧氏皇族給殺個幹淨,都可以,反正他無論怎麽做,最起碼都能得到世家豪族們的支持,那他又何樂而不為之呢?


    總之,因為幽州現在內亂也還未徹底穩定,陸登雲前往河東郡,一開始倒是順利,入了境內,按部就班地派出一群探子,一邊遊弋探路,一邊朝著提前定好的方向前進。


    陸登雲這一走,其他三路被安排好的,作為接應他的人,也都依次出發,一時之間,黃沙縣倒是顯得空蕩了不少。


    主屋內,顧玄,陸議,藍雲軒三人站在那座精心打造的沙盤邊上,仍舊在進行商議著。


    要知道,黃沙縣雖然已經安排了一大堆任務,可到現在,其實還剩下兩萬人馬未動呢。


    還是陸議首先開口道:“襲擊補給線,燒毀糧倉,都隻是權宜之計,甚至可以說,隻是抽走了一部分薪柴,但卻是再加了一把火,短時間內,反而會加劇局勢的惡化。”


    這是大實話,燕州補給線被曹焱弄得走不動,那衛晉聯軍見此情況,隻會提前動手,雖然說底氣是少了一些,這仗也是避不了的,但晚一天和早一天其中的區別,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之是各有優劣。


    而河東郡的糧草倉庫一旦被燒毀,許錦棠不說會不會因此而遷怒黃沙縣,先帶人把這裏移平了,更關鍵的是,他也拖不起了,涼州早就已經斷了他的糧草補給,現在又被燒了一部分,那他就必須要盡快進入涼州,從各府各縣各地搜刮糧食補貼使用,所以黃沙縣此舉,實際上是火上澆油。


    沒辦法,這都是因為他們手裏掌握的兵力太少了,無法從正麵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勢,那就隻能兵行險著,若是顧玄手裏有十萬兵,那倒簡單了,直接從後麵包抄衛晉聯軍都夠他們喝一壺的。


    藍雲軒輕輕點頭道:“陸先生所言是這個理,但遲早要打的,早一點還是比晚一點好。”


    在他看來,病症一起爆發,和依次爆發,能抗的下來,還是抗的下來,抗不下來的,最後還是一個死,沒什麽區別,因為他本是虎賁軍參軍,看待問題隻是從戰事本身上來看。


    與其讓對方多一點時間,準備更充分一些,那還不如趁著自己準備好了,早點逼著對方倉促動手,那勝算還大一些,而陸議卻是從全局來看,覺得問題一步一步地解決,或許會更好,全部堆積在一起,難免就有力氣不夠的情況。


    顧玄伸手壓了壓,打圓場道:“兩位的話都有道理,但總之,盡人事,聽天命,我身為大涼的皇子,有些事避不開,既然那衛晉兩國來犯,殺我大涼兒郎,占我大涼土地,我別的辦不到,卻也可以讓他們不好過。”


    大漠是什麽地方?


    這是一塊極有戰略價值的飛地,尤其是對涼國來說,因為一旦征服了它,就等於有了一條直接繞到衛國後方直搗黃龍的路,而現在,就是啟用它的時候了。


    藍雲軒的興致也被勾了起來。


    “王爺所言正是如此,衛晉兩國早與許錦棠這個叛徒勾結,篤定後方補給線無恙,故而敢傾巢而出,卻未想,王爺與陸先生出手,竟然不費一兵一卒,便這麽快就拿下了羅刹族,現在他們後方空虛,就正是我們立功的時候了。”


    這份功勞,說好也好,說難也難。


    好當然好,不必在前線麵對敵方最大的壓力,而且一旦成功,那可就是滅國之功啊!


    許家為什麽權勢如此之大,不就是因為他們老祖宗有滅國之功麽,想那常定方一戰殲敵百萬,又得先帝垂青,也不過就是一個一代的侯爺,而許家可是榮耀萬世不減國公,而且還手握幽州實權,這其中的差距,真是雲泥之別,可見滅國之功,到底有多大。


    可難也難,且不說現在消息傳迴了衛國,衛國剩下的人再少也該有了防備,就說深入敵國腹地,沒那個底蘊的話,後方的補給支援是別想了,再加上因為不熟悉地形,一旦出現了什麽決策失誤,很容易便全軍覆沒,到時候就是送死了。


    陸議轉頭道:“那依王爺之見,該如何?”


    顧玄簡明扼要地道:“我欲親率一萬兵馬,橫渡大漠,直取衛國!”


    藍雲軒立馬伸手阻攔道:“不可,絕不可以!王爺乃是千金之軀,豈能以身犯險?所謂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更何況這城中人馬,最起碼都還可再撥出一萬調用,您又何必要冒險呢?”


    顧玄無奈道:“先生所言,是有道理的,可您再看,這城中,難道還有比我更合適的人了嗎?”


    這也是實話,城裏能帶兵打仗的,幾乎已經全部都被派出去了,留在城裏的,無非一個靖龍而已,摩羅貝提雖然不錯,卻沒有絲毫經驗,這要是讓他帶人去衛國搗亂,成功的概率不大,一旦損失太大,也會讓黃沙縣這邊顯得很被動。


    至於陸議和藍雲軒都很默契地不提靖龍,也是有考量的。


    靖龍此人,隻是將才,而非帥才,他若有這能力,能帶人打進衛國皇都,也不至於被皇帝陛下強留在身邊做個禦前帶刀侍衛了,怎麽都不可能讓他去領軍。


    思前想後,好像還真的隻有這位小王爺能獨當一麵了。


    陸議道:“這份功勞,合該是王爺您的,不過就這樣去,臣不放心,以臣之見,帶齊兩萬人馬,藍先生隨軍陪同,才是最合適的!”


    ------


    是的,我又開始懶得換章節名了,不過劇情也貼合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滄海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公子南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公子南伽並收藏滄海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