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北的一個偏僻小村,這個山村很窮,交通也十分的不便,隻有兩條通往外界的路,一條是從村的左邊翻過背後的高山出村,另一條也是唯一一條稱得上好路的路,是從村子右邊出去有一條一米寬的通向鎮裏的泥巴路,之所以說它是唯一,是因為路的右邊是一條兩米寬的堰溝,左邊是20多米寬的涪江。
村附近的人們一直把這個小村稱作汪家匾,至於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大概是因為這個村子全部是汪姓人家,隻有一戶是外來的楊姓,全村隻有不到20戶,很小而且靠著山,地盤不大的緣故,村子依著高山,山很陡,山頂上有農戶的土地,由於山高,這裏的土地多缺水,所以農作物澆水全都靠人力從山下往上挑。山下是一條寬約2米的堰溝,從山腳的堰溝直著向外延伸,不到一裏的路程就是涪江,其實這個村真正能用的地是很少的,也許是靠近江邊的緣故,這裏平地上基本上是沙地,所以農民常種的就是麥冬,玉米和甘蔗,而山頂上種玉米、紅薯和小麥。村民們一般都住在山腳下或是半山腰上的僅有的一點平地上。
汪克就住在汪家匾的中部村的一個院子裏,這個院子裏一共住了5戶人家。說是院子,其實連上住房和公用院壩也不過100平方左右。外來的楊家楊林也在這個院子裏住著,楊家夫妻由於很窮,又是外來人口,所以就在山腳下的堰溝上用幾塊長石板搭上,一麵以山壁為牆,一麵靠著汪信家的牆,自己搭了個簡易的房頂和屋的前後牆,加上一扇木門,也就算是一個家,進門就是一個豬圈,從門往裏是一個寬不到一米的過道,往裏直接就是作飯和人住的地方,一家人吃住就都在這裏了,碰到夏天溝裏漲水時都可以聽到很大的水流聲從屋下流過。楊林的隔壁住的是汪信夫妻兩,他們的房子牆是用泥巴加上小麥的殼混在一起糊的,有著一間臥室和廚房,裏屋是臥室,說是臥室其實也就隻能放一張一米四寬的黑漆木床,一個木頭的方櫃子,和一口黑色的棺材(按照川北人的說法是老人一旦上了六十,為了更加健康,一般都要自己置辦一口棺材放在家裏,以包平安),外屋是廚房,裏麵有一個土灶和一張方桌,這就是汪信的全部家當,而汪克就住在汪信的隔壁,也是這個院子的拐角處,比起院子裏的其他人家,汪克的家算是比較寬敞的,他的家裏有著兩間象樣的臥室,一間他的兒子汪虎住,另一間自己住,在汪克的房間一進門的地方有一口灶,往裏是汪克自己睡覺的地方,由於是在院子拐角處,他住的房間就是進們小,越往裏就寬了一些,兩間房的外麵有一個小小的街沿,隻能放一張方桌和四條長板凳,一個洗臉盆架,和一些簡單的農具,汪克的隔壁住著汪芳一家,這家是招了個上門女婿,家裏5口人3間屋,院子的最外麵住的就是汪克的大兒子一家。
汪克家解放前是名副其實的地主,如今汪克住的這個大院子就是汪家之前的房產之一,汪家匾周圍十裏的土地都是汪家的田產,由於住在涪江邊上,汪克還有17條貨船,平日裏就靠收租子和放船的收入維持生活,生活倒也過的寬裕。由於汪克常年四處奔走,所以消息也比村裏的人靈通,在解放前夕,汪克聽說要打倒地主,劃分成分,於是提前幾年,他將自己的田產慢慢的分給了當地的農戶,並免收田租,逐漸的將家中的船也送了出去,把自家的房子也分給了沒有房子或住草房的人家,自己隻留了這兩間不起眼的小瓦房,。(但是在房子內卻悄悄的存了一囤穀子和一囤小麥,就連59年鬧饑荒,汪克家也是輕鬆的度過)所以後來打倒地主和劃分成分的時候汪克不但被劃分為貧農,還得到了很好的口碑,但是在後來一年冬天,由於汪克的妻子烤轟籠(川北人冬季取暖用的,一個瓦缽外麵用竹子變成兜,可以提在手上便於隨身攜帶取暖)不小心引起了火災,家裏的2000多斤糧食也被燒為灰燼,從此,汪克家不得不過著和其他貧農一樣的生活。
汪克夫婦兩早年間一直沒有孩子,於是同一戶窮人家用一鬥米換了一個男孩,並取名汪坤,30過後,汪克有了自己親生的一兒(汪虎)一女(汪鬱),妻子在女兒出世後沒幾年就病逝了,汪克就同三個孩子一同生活,直到孩子們在七十年代都相繼各自成家,他也未再娶。大兒子娶了程鎮的一個金姓媳婦,基本沒什麽文化的;二兒子娶了觀音橋的賴姓女子,這二兒媳婦一米四七的個頭,雖然隻有80斤的體重,卻也算是有幾分姿色,濃濃的眉毛下麵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最主要的還是有初中文化,這在那個年代算是高文憑了。而女兒則嫁到三十裏外的鄭家。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是我們國家剛開始搞計劃生育的頭幾年 ,這對很多有著多兒多女多福氣觀念的人和一心想要兒子的人家來說,是頭疼的。許多人為了生兒子不怕罰款甚至全國各地東躲西藏,也要生個兒子養,如果第二胎是個女孩,夫妻兩就商量著把女孩送人或繼續他們的超生遊擊生涯。
1980年,這年汪柯已經73歲了,這在這個年代和這個村子裏的人來說已經是高齡了,如今他的大兒子汪坤早已成家,並已經有了兩個女兒,一個取名汪芝,一個取名汪曉。二兒子汪虎前後到是生了兩個兒子,但都分別於出生後的一個月和七天夭折了,如今,二兒媳婦肚子裏又懷了一個,到年底也就該臨盆了,最小的女兒汪鬱的女兒也5歲了。
汪虎上過小學四年級,在七十年代來說也算是有文化的人,所以當全國開始招工的時候他也報了名,並順利的被招收到了西藏,在交通部門做了一名會計,雖然工作的地方條件艱苦,但好歹也算有了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比起村裏人的生活還是寬裕很多,這也是楊夢嫁給汪虎的主要原因之一,楊夢嫁給汪虎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希望在婚後能夠隨汪虎進藏解決自己的工作,畢竟汪虎的小學文化都能有個象樣的工作,那以她的初中文化找工作應該是不成問題的。由於妻子臨盆在即,汪虎在冬月(11月)就從西藏迴了老家陪同妻子分娩。
正值臘月三十,在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也隻有稀稀疏疏的鞭炮聲音能夠襯托出一點新年的喜慶。為了能夠讓村民們過個喜慶又有意義的年,村長在臘月初就跟鄉電影隊打好了招唿,在年三十晚上包了一場電影。
電影雖然要7點才開始,但下午五點過,村民們就拖家帶口的自己帶著家裏的小板凳都到曬場(全村唯一的一塊水泥地,收糧食用來曬糧食的場地)去看壩壩電影去了,寒冷的天似乎一點也凍不去大家看電影的熱情。汪虎也經不住電影的誘惑,也隨父親和大哥一家去了曬場。楊夢由於已經到了預產期行動不便,從中午就有點見紅,再加上冬天的夜很寒冷,怕著涼也就放棄看電影的機會。
楊夢此時坐在自己睡屋裏的床沿上,就著煤油燈,手裏拿著給肚子裏的孩子織了一半的毛衣, 因為肚子一陣一陣的疼。手上的活時續時停。“也許今晚孩子就要出生了,孩子,有了你到底是福氣還是受罪呢?”楊夢自言自語的說。她的麵容在燈光的映襯下充滿了母性的柔和,她左手拿著毛衣,右手輕柔的撫摩著肚子。而楊夢此時的思緒也很紛亂,不禁想起了和汪虎從認識到結婚再到有了孩子的點點滴滴……
楊夢和汪虎是經媒婆介紹認識的,在相見之初,楊夢是看不上汪虎的,汪虎個頭不高但還算長的結實,隻有一米六六的個頭,皮膚黝黑,小眼睛,但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老實巴交沒太大的出息。而楊夢則不同,雖然個頭同樣的不高,但皮膚白皙,鵝蛋臉,濃濃的眉毛,雙眼皮,一雙眼睛水靈靈的,在觀音橋附近是出了名的美人。在見汪虎的第一麵,楊夢就給姐姐賴華說,姐姐,我不同意,我不喜歡他。楊柳勸道:傻妹妹喲,你看現在農村的日子過的好艱難,你跟了他,不管怎麽說生活不用發愁,將來跟著他進藏,他一個小學文化程度都能找個像樣的工作,以你的初中文化還愁沒工作?有了工作,再以你的姿色,把他一腳踢開自己重新找個人不是更好麽?……楊夢心動了,答應了姐姐的提議。婚後的日子沒有想像的好,夫妻兩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有時甚至大打出手,楊夢總是怪汪虎有招工的指標不給她把握,而汪虎知道楊夢的心思就故意不給她找工作,兩人就這麽僵持著……
此時,肚裏的孩子似乎又不安分了,剛剛胎動過了,肚子又開始往下墜著疼,暫時把楊夢的思緒拉了迴來,她一手撐著靠床的櫃蓋,一手摸著自己肚子,象是自言自語,又象是對肚子裏的孩子說:肚子這種疼法,怕是要生了,乖乖,想出來就快點吧,別讓媽媽太受罪。陣痛過後,楊夢疲憊的抬起左手看看上海牌手表,才八點一刻,電影應該還有半小時結束吧?再看看挺著的肚子,今晚將會有一個新生命誕生,開心的同時,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前兩個孩子,如果前兩個兒子不夭折,大的也該了4歲了,小的也2歲了,也許是汪家不該有男丁吧,大哥的兩個孩子是女兒,小姑的孩子也是女兒,而自己前麵的兩個男孩出生後都先後夭折,難道是天意麽?受了前兩次的打擊,再加上工作一直沒落實,楊夢實在是不想再要孩子了,一是不想再讓自己傷心,二是一直想著和汪虎離婚的事情,怕將來孩子拖累自己,也怕孩子受罪,所以這個孩子懷上後楊夢幾次去醫院想打掉都被汪虎發現並阻攔了,直到月份大了,去醫院醫生說隻能引產,楊夢猶豫了,前兩個孩子生下來都夭折了,這個孩子自己一直不想要,卻每次都留下來了,是不是命中注定自己該有這個孩子呢?說不定這個孩子和自己才是真正的有緣分……
正想著,門外麵的狗叫了起來,仔細一聽好向是有許多狗的叫聲還夾著人們歡愉的說笑聲,想必是看電影歸來的人們,而這時汪克和汪虎也笑著也推門進來了,邊進門父子兩還在討論著電影的情節。
村附近的人們一直把這個小村稱作汪家匾,至於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大概是因為這個村子全部是汪姓人家,隻有一戶是外來的楊姓,全村隻有不到20戶,很小而且靠著山,地盤不大的緣故,村子依著高山,山很陡,山頂上有農戶的土地,由於山高,這裏的土地多缺水,所以農作物澆水全都靠人力從山下往上挑。山下是一條寬約2米的堰溝,從山腳的堰溝直著向外延伸,不到一裏的路程就是涪江,其實這個村真正能用的地是很少的,也許是靠近江邊的緣故,這裏平地上基本上是沙地,所以農民常種的就是麥冬,玉米和甘蔗,而山頂上種玉米、紅薯和小麥。村民們一般都住在山腳下或是半山腰上的僅有的一點平地上。
汪克就住在汪家匾的中部村的一個院子裏,這個院子裏一共住了5戶人家。說是院子,其實連上住房和公用院壩也不過100平方左右。外來的楊家楊林也在這個院子裏住著,楊家夫妻由於很窮,又是外來人口,所以就在山腳下的堰溝上用幾塊長石板搭上,一麵以山壁為牆,一麵靠著汪信家的牆,自己搭了個簡易的房頂和屋的前後牆,加上一扇木門,也就算是一個家,進門就是一個豬圈,從門往裏是一個寬不到一米的過道,往裏直接就是作飯和人住的地方,一家人吃住就都在這裏了,碰到夏天溝裏漲水時都可以聽到很大的水流聲從屋下流過。楊林的隔壁住的是汪信夫妻兩,他們的房子牆是用泥巴加上小麥的殼混在一起糊的,有著一間臥室和廚房,裏屋是臥室,說是臥室其實也就隻能放一張一米四寬的黑漆木床,一個木頭的方櫃子,和一口黑色的棺材(按照川北人的說法是老人一旦上了六十,為了更加健康,一般都要自己置辦一口棺材放在家裏,以包平安),外屋是廚房,裏麵有一個土灶和一張方桌,這就是汪信的全部家當,而汪克就住在汪信的隔壁,也是這個院子的拐角處,比起院子裏的其他人家,汪克的家算是比較寬敞的,他的家裏有著兩間象樣的臥室,一間他的兒子汪虎住,另一間自己住,在汪克的房間一進門的地方有一口灶,往裏是汪克自己睡覺的地方,由於是在院子拐角處,他住的房間就是進們小,越往裏就寬了一些,兩間房的外麵有一個小小的街沿,隻能放一張方桌和四條長板凳,一個洗臉盆架,和一些簡單的農具,汪克的隔壁住著汪芳一家,這家是招了個上門女婿,家裏5口人3間屋,院子的最外麵住的就是汪克的大兒子一家。
汪克家解放前是名副其實的地主,如今汪克住的這個大院子就是汪家之前的房產之一,汪家匾周圍十裏的土地都是汪家的田產,由於住在涪江邊上,汪克還有17條貨船,平日裏就靠收租子和放船的收入維持生活,生活倒也過的寬裕。由於汪克常年四處奔走,所以消息也比村裏的人靈通,在解放前夕,汪克聽說要打倒地主,劃分成分,於是提前幾年,他將自己的田產慢慢的分給了當地的農戶,並免收田租,逐漸的將家中的船也送了出去,把自家的房子也分給了沒有房子或住草房的人家,自己隻留了這兩間不起眼的小瓦房,。(但是在房子內卻悄悄的存了一囤穀子和一囤小麥,就連59年鬧饑荒,汪克家也是輕鬆的度過)所以後來打倒地主和劃分成分的時候汪克不但被劃分為貧農,還得到了很好的口碑,但是在後來一年冬天,由於汪克的妻子烤轟籠(川北人冬季取暖用的,一個瓦缽外麵用竹子變成兜,可以提在手上便於隨身攜帶取暖)不小心引起了火災,家裏的2000多斤糧食也被燒為灰燼,從此,汪克家不得不過著和其他貧農一樣的生活。
汪克夫婦兩早年間一直沒有孩子,於是同一戶窮人家用一鬥米換了一個男孩,並取名汪坤,30過後,汪克有了自己親生的一兒(汪虎)一女(汪鬱),妻子在女兒出世後沒幾年就病逝了,汪克就同三個孩子一同生活,直到孩子們在七十年代都相繼各自成家,他也未再娶。大兒子娶了程鎮的一個金姓媳婦,基本沒什麽文化的;二兒子娶了觀音橋的賴姓女子,這二兒媳婦一米四七的個頭,雖然隻有80斤的體重,卻也算是有幾分姿色,濃濃的眉毛下麵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最主要的還是有初中文化,這在那個年代算是高文憑了。而女兒則嫁到三十裏外的鄭家。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是我們國家剛開始搞計劃生育的頭幾年 ,這對很多有著多兒多女多福氣觀念的人和一心想要兒子的人家來說,是頭疼的。許多人為了生兒子不怕罰款甚至全國各地東躲西藏,也要生個兒子養,如果第二胎是個女孩,夫妻兩就商量著把女孩送人或繼續他們的超生遊擊生涯。
1980年,這年汪柯已經73歲了,這在這個年代和這個村子裏的人來說已經是高齡了,如今他的大兒子汪坤早已成家,並已經有了兩個女兒,一個取名汪芝,一個取名汪曉。二兒子汪虎前後到是生了兩個兒子,但都分別於出生後的一個月和七天夭折了,如今,二兒媳婦肚子裏又懷了一個,到年底也就該臨盆了,最小的女兒汪鬱的女兒也5歲了。
汪虎上過小學四年級,在七十年代來說也算是有文化的人,所以當全國開始招工的時候他也報了名,並順利的被招收到了西藏,在交通部門做了一名會計,雖然工作的地方條件艱苦,但好歹也算有了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比起村裏人的生活還是寬裕很多,這也是楊夢嫁給汪虎的主要原因之一,楊夢嫁給汪虎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希望在婚後能夠隨汪虎進藏解決自己的工作,畢竟汪虎的小學文化都能有個象樣的工作,那以她的初中文化找工作應該是不成問題的。由於妻子臨盆在即,汪虎在冬月(11月)就從西藏迴了老家陪同妻子分娩。
正值臘月三十,在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也隻有稀稀疏疏的鞭炮聲音能夠襯托出一點新年的喜慶。為了能夠讓村民們過個喜慶又有意義的年,村長在臘月初就跟鄉電影隊打好了招唿,在年三十晚上包了一場電影。
電影雖然要7點才開始,但下午五點過,村民們就拖家帶口的自己帶著家裏的小板凳都到曬場(全村唯一的一塊水泥地,收糧食用來曬糧食的場地)去看壩壩電影去了,寒冷的天似乎一點也凍不去大家看電影的熱情。汪虎也經不住電影的誘惑,也隨父親和大哥一家去了曬場。楊夢由於已經到了預產期行動不便,從中午就有點見紅,再加上冬天的夜很寒冷,怕著涼也就放棄看電影的機會。
楊夢此時坐在自己睡屋裏的床沿上,就著煤油燈,手裏拿著給肚子裏的孩子織了一半的毛衣, 因為肚子一陣一陣的疼。手上的活時續時停。“也許今晚孩子就要出生了,孩子,有了你到底是福氣還是受罪呢?”楊夢自言自語的說。她的麵容在燈光的映襯下充滿了母性的柔和,她左手拿著毛衣,右手輕柔的撫摩著肚子。而楊夢此時的思緒也很紛亂,不禁想起了和汪虎從認識到結婚再到有了孩子的點點滴滴……
楊夢和汪虎是經媒婆介紹認識的,在相見之初,楊夢是看不上汪虎的,汪虎個頭不高但還算長的結實,隻有一米六六的個頭,皮膚黝黑,小眼睛,但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老實巴交沒太大的出息。而楊夢則不同,雖然個頭同樣的不高,但皮膚白皙,鵝蛋臉,濃濃的眉毛,雙眼皮,一雙眼睛水靈靈的,在觀音橋附近是出了名的美人。在見汪虎的第一麵,楊夢就給姐姐賴華說,姐姐,我不同意,我不喜歡他。楊柳勸道:傻妹妹喲,你看現在農村的日子過的好艱難,你跟了他,不管怎麽說生活不用發愁,將來跟著他進藏,他一個小學文化程度都能找個像樣的工作,以你的初中文化還愁沒工作?有了工作,再以你的姿色,把他一腳踢開自己重新找個人不是更好麽?……楊夢心動了,答應了姐姐的提議。婚後的日子沒有想像的好,夫妻兩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有時甚至大打出手,楊夢總是怪汪虎有招工的指標不給她把握,而汪虎知道楊夢的心思就故意不給她找工作,兩人就這麽僵持著……
此時,肚裏的孩子似乎又不安分了,剛剛胎動過了,肚子又開始往下墜著疼,暫時把楊夢的思緒拉了迴來,她一手撐著靠床的櫃蓋,一手摸著自己肚子,象是自言自語,又象是對肚子裏的孩子說:肚子這種疼法,怕是要生了,乖乖,想出來就快點吧,別讓媽媽太受罪。陣痛過後,楊夢疲憊的抬起左手看看上海牌手表,才八點一刻,電影應該還有半小時結束吧?再看看挺著的肚子,今晚將會有一個新生命誕生,開心的同時,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前兩個孩子,如果前兩個兒子不夭折,大的也該了4歲了,小的也2歲了,也許是汪家不該有男丁吧,大哥的兩個孩子是女兒,小姑的孩子也是女兒,而自己前麵的兩個男孩出生後都先後夭折,難道是天意麽?受了前兩次的打擊,再加上工作一直沒落實,楊夢實在是不想再要孩子了,一是不想再讓自己傷心,二是一直想著和汪虎離婚的事情,怕將來孩子拖累自己,也怕孩子受罪,所以這個孩子懷上後楊夢幾次去醫院想打掉都被汪虎發現並阻攔了,直到月份大了,去醫院醫生說隻能引產,楊夢猶豫了,前兩個孩子生下來都夭折了,這個孩子自己一直不想要,卻每次都留下來了,是不是命中注定自己該有這個孩子呢?說不定這個孩子和自己才是真正的有緣分……
正想著,門外麵的狗叫了起來,仔細一聽好向是有許多狗的叫聲還夾著人們歡愉的說笑聲,想必是看電影歸來的人們,而這時汪克和汪虎也笑著也推門進來了,邊進門父子兩還在討論著電影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