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飛、陳昊天二人架車開到九江第二兵團指揮部。此時,張發奎和其他軍官開始商議完善最後的作戰部署,迎接即將到來的九江保衛戰。
邵飛二人一進指揮部,兩隊吵的是麵紅耳赤。
“這是逃跑,委員長會怪罪的,你們把司令置於何地!?”
“這是保存實力,不能叫我們的士兵白白成為炮灰!”
“……”
兩方人各不退讓,他們爭論的焦點是第四軍。第四軍是第二兵團的主力,前身正是北伐鐵軍第四軍,趙飛他老爹的隊伍。
一方認為將第四軍撤到第二防線,保存實力;一方認為留下,死守九江城。
邵飛和陳昊天的到來叫這爭論得以平息。張發奎見到邵飛後問道:“老弟,你來了。這位是?”
陳昊天敬禮,迴道:“第五戰區總部少將參謀陳昊天!這次過來是看望老朋友的,正準備迴去。”
張發奎迴敬軍禮:“陳昊天,陳家大公子,久仰了。既然是總部的參謀,那就先留下,幫我們一起參謀一下。”
二人來到指揮桌邊,一起探討之後的計劃。不知道為什麽,二人一來整個會議寂靜無聲。或許他們爭論累,一時間氣氛有點尷尬。
張發奎道:“既然是第五戰區總部的高參,想必有什麽高見,不防直說。”
陳昊天慚愧的笑了下,道:“張將軍是我敬重的北伐名將,高見算不上,班門弄斧而已。”
陳昊天隨即看了布防圖,道:“在下認為應該把主力拉到第二防線,保存實力。原因有二,一,可以起到威懾作用,即使日軍占領九江也不敢冒進;二,為薛嶽將軍南潯布防爭取時間。”
說著,陳昊天在地圖上指了下金官橋、廬山和星子三個點。
陳昊天一下子說到了張發奎的心坎上。第四軍是他的主力,也是粵軍的精髓,怎麽能留在九江當炮灰。
於是,張發奎毅然決定將第四軍撤到第二道防線,金官橋一帶。
之後的戰鬥證明,這一決定是十分明智的。
金官橋一戰,重創日軍106師團,為之後薛嶽的萬家嶺大捷創造了條件。先不說第四軍,單說李覺的70軍,掛著軍長頭銜,卻隻有一個19師。就是這19師,在金官橋把106師團兩個聯隊打的半身不遂。
再有,張發奎這一決定,為星子布防爭取到了時間。星子東孤嶺之戰,直接把101師團打成殘廢,日軍戰神飯塚國五郎被擊斃,101師團長東伊正喜被打成重傷退出軍界。)
不止如此。經過一番長時間的討論,張發奎把把外線的部隊一部分撤到內線,盡量和日軍打山地戰、運動戰,目的就是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為之後二線作戰減輕壓力。
這次會議,邵飛學到了不少東西,也見識到了張發奎這員名將的遠見卓識,以及個人魅力。這樣的決定,張發奎知道自己會受到重罰,但對整個籟北會戰而言,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會議中,邵飛沒怎麽發言。他是戰術的天才,但戰略他是門外漢。
可陳昊天卻提出了一些建議。以小博大,用拚死的戰法消耗日軍的戰力。軍人當中,陳昊天屬於強硬派,如果一個士兵能和一個鬼子同歸於盡,他會毫不猶豫。
這種死戰戰法是川軍和西北軍的風格,沒有對錯。川軍裝備是各路地方軍最差的,他們隻有用拚死的戰法才能給日軍以重創。之前湖口保衛戰,川軍26師重創波田支隊就是很好的例子。
邵飛並不喜歡這樣的戰法,他希望士兵帶著希望去戰鬥。重情重義讓邵飛的眼光產生了局限性,所以他注定成不了戰略方麵的人才,就這一點他不如趙飛。
會議結束後,陳昊天和邵飛就此分開,返迴第五戰區總部。而邵飛返迴陣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九江之戰。
這幾日,波田支隊、101師團、106師團在彭澤、湖口休整,補充兵員、物資。補充完畢後,岡村寧次下令從鄱陽湖、長江向九江進發。
會議結束的第二天夜,波田支隊一個聯隊、106師團一部對九江外圍發起偷襲。
在海軍炮艦的掩護下,大量日軍多點登陸作戰,對岸邊陣地發起猛烈攻勢。
“轟轟轟”“轟轟轟”“……”
沿岸陣地火光衝天,如白晝無異。在海軍重炮的轟炸下,各處陣地防禦工事盡毀。上萬官兵隻能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去抵擋敵人的鋼鐵利艦!
陣地慘不忍睹、一片狼藉,防炮洞防不住重炮的攻擊。各處是一片哀鴻遍野的景象,隨處都能聽到士兵們的哀嚎聲,生命在這炮火中極速消亡。
突然,天空大雨傾盆、雷電交加。老天似乎被侵略者的暴行給震怒了,它要保護陣地上的這些生靈。
狂風暴雨增加了日軍登岸部隊的難度,也叫長江上的日軍炮艦失去準心。
(ps:史料記載,這天確實和安慶、潛山那天一樣,雷雨交加。上天似乎真的在眷顧這些**將士。)
“噠噠噠”“噠噠噠”“……”
陣地前沿火花四濺,一道道強力的火網直逼岸邊。日軍登岸部隊舉步維艱,一片片的倒地,他們的鮮血連同這雨水直接把鄱陽湖岸邊染紅。
姑塘陣地,邵飛這邊打的遊刃有餘。日軍登岸都難,即使上岸沒跑幾步就摔倒,然後被打死在岸邊。
陣地的傷亡幾乎全部來自炮擊,登岸部隊根本對守軍造成不了威脅。
戰鬥持續到半夜,火光持續照亮著每一處陣地。邵飛仍然堅持在指揮部,他對堅持到天亮很有信心。可是……
“報告,師部命令我部全線撤退!”
“怎麽迴事!?”
通訊兵迴道:“右翼已經被日軍攻破,全團陣亡;中路主力傷亡慘重已經撤離。命令我部盡快撤離,防止被日軍包抄。”
邵飛歎了口氣實為無奈,血肉之軀如何去抵擋鋼鐵利艦。無奈之下,邵飛命令全團撤離陣地,連夜返迴九江後方。
一直到清晨,雨勢已停,曙光初現。多點登陸的波田支隊和第106師團憑借其海、陸、空立體攻勢,迅速朝縱深地帶拓展延伸,擴大戰果、會攻九江。
可是,在縱深區域,日軍遭到層層阻擊,徹底減緩了他們進攻的步伐。
然而,兵力分散、裝備落後很難抵擋日軍淩厲的攻勢。戰鬥隻持續了兩天,日軍先頭部隊快逼近九江城。
“司令,前線兵力太過分散很難守住。還是早下決定吧。”
司令部,參謀長已經是第三次讓張發奎做出抉擇,是守還是棄。
這時,一封蔣委員長的電報隨之而來,電報內容叫張發奎出動第4軍,死守九江,張發奎徹底被逼上了絕路。
此時,張發奎異常清醒地意識到,九江無論如何是守不住的。保存實力,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是王道。
可沒多久,陳誠又發來了一份加急電文,也是命令第2軍團出動第4軍死守九江。很明顯,陳誠這份電文是委員長授意的。
緊急關頭,擺在張發奎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麽孤注一擲與敵死戰;要麽帶著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逐次抵抗。
與敵死戰,勝算極低。即使現在能守住,可日軍還會源源不斷地增兵,而九江完全在敵艦炮的覆蓋之下。打光了部隊,九江還得丟!
權衡利弊,與其不顧一切的打光部隊再丟九江,不如理性地撤至二線陣地,逐次抵抗。再這樣打下去,又是一個淞滬會戰死打硬拚的翻版!
張發奎在矛盾做出了抉擇:棄守九江。
三日,九江告破,武漢東南水路門戶打開,日軍直接威脅粵漢鐵路。
委員長大罵張發奎為保實力棄國家利益不顧,言辭犀利實屬罕見。並撤銷張發奎所有軍職,立刻返迴武漢。
張發奎第二次下台,可這位北伐名將為籟北會戰最終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邵飛隨張發奎一同返迴武漢,而岡村寧次和張發奎的宿命之戰已岡村的勝利告終。
然而,岡村寧次的好運也即將到頭,太湖第六師團的厄運已經開始了。
(本章完)
邵飛二人一進指揮部,兩隊吵的是麵紅耳赤。
“這是逃跑,委員長會怪罪的,你們把司令置於何地!?”
“這是保存實力,不能叫我們的士兵白白成為炮灰!”
“……”
兩方人各不退讓,他們爭論的焦點是第四軍。第四軍是第二兵團的主力,前身正是北伐鐵軍第四軍,趙飛他老爹的隊伍。
一方認為將第四軍撤到第二防線,保存實力;一方認為留下,死守九江城。
邵飛和陳昊天的到來叫這爭論得以平息。張發奎見到邵飛後問道:“老弟,你來了。這位是?”
陳昊天敬禮,迴道:“第五戰區總部少將參謀陳昊天!這次過來是看望老朋友的,正準備迴去。”
張發奎迴敬軍禮:“陳昊天,陳家大公子,久仰了。既然是總部的參謀,那就先留下,幫我們一起參謀一下。”
二人來到指揮桌邊,一起探討之後的計劃。不知道為什麽,二人一來整個會議寂靜無聲。或許他們爭論累,一時間氣氛有點尷尬。
張發奎道:“既然是第五戰區總部的高參,想必有什麽高見,不防直說。”
陳昊天慚愧的笑了下,道:“張將軍是我敬重的北伐名將,高見算不上,班門弄斧而已。”
陳昊天隨即看了布防圖,道:“在下認為應該把主力拉到第二防線,保存實力。原因有二,一,可以起到威懾作用,即使日軍占領九江也不敢冒進;二,為薛嶽將軍南潯布防爭取時間。”
說著,陳昊天在地圖上指了下金官橋、廬山和星子三個點。
陳昊天一下子說到了張發奎的心坎上。第四軍是他的主力,也是粵軍的精髓,怎麽能留在九江當炮灰。
於是,張發奎毅然決定將第四軍撤到第二道防線,金官橋一帶。
之後的戰鬥證明,這一決定是十分明智的。
金官橋一戰,重創日軍106師團,為之後薛嶽的萬家嶺大捷創造了條件。先不說第四軍,單說李覺的70軍,掛著軍長頭銜,卻隻有一個19師。就是這19師,在金官橋把106師團兩個聯隊打的半身不遂。
再有,張發奎這一決定,為星子布防爭取到了時間。星子東孤嶺之戰,直接把101師團打成殘廢,日軍戰神飯塚國五郎被擊斃,101師團長東伊正喜被打成重傷退出軍界。)
不止如此。經過一番長時間的討論,張發奎把把外線的部隊一部分撤到內線,盡量和日軍打山地戰、運動戰,目的就是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為之後二線作戰減輕壓力。
這次會議,邵飛學到了不少東西,也見識到了張發奎這員名將的遠見卓識,以及個人魅力。這樣的決定,張發奎知道自己會受到重罰,但對整個籟北會戰而言,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會議中,邵飛沒怎麽發言。他是戰術的天才,但戰略他是門外漢。
可陳昊天卻提出了一些建議。以小博大,用拚死的戰法消耗日軍的戰力。軍人當中,陳昊天屬於強硬派,如果一個士兵能和一個鬼子同歸於盡,他會毫不猶豫。
這種死戰戰法是川軍和西北軍的風格,沒有對錯。川軍裝備是各路地方軍最差的,他們隻有用拚死的戰法才能給日軍以重創。之前湖口保衛戰,川軍26師重創波田支隊就是很好的例子。
邵飛並不喜歡這樣的戰法,他希望士兵帶著希望去戰鬥。重情重義讓邵飛的眼光產生了局限性,所以他注定成不了戰略方麵的人才,就這一點他不如趙飛。
會議結束後,陳昊天和邵飛就此分開,返迴第五戰區總部。而邵飛返迴陣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九江之戰。
這幾日,波田支隊、101師團、106師團在彭澤、湖口休整,補充兵員、物資。補充完畢後,岡村寧次下令從鄱陽湖、長江向九江進發。
會議結束的第二天夜,波田支隊一個聯隊、106師團一部對九江外圍發起偷襲。
在海軍炮艦的掩護下,大量日軍多點登陸作戰,對岸邊陣地發起猛烈攻勢。
“轟轟轟”“轟轟轟”“……”
沿岸陣地火光衝天,如白晝無異。在海軍重炮的轟炸下,各處陣地防禦工事盡毀。上萬官兵隻能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去抵擋敵人的鋼鐵利艦!
陣地慘不忍睹、一片狼藉,防炮洞防不住重炮的攻擊。各處是一片哀鴻遍野的景象,隨處都能聽到士兵們的哀嚎聲,生命在這炮火中極速消亡。
突然,天空大雨傾盆、雷電交加。老天似乎被侵略者的暴行給震怒了,它要保護陣地上的這些生靈。
狂風暴雨增加了日軍登岸部隊的難度,也叫長江上的日軍炮艦失去準心。
(ps:史料記載,這天確實和安慶、潛山那天一樣,雷雨交加。上天似乎真的在眷顧這些**將士。)
“噠噠噠”“噠噠噠”“……”
陣地前沿火花四濺,一道道強力的火網直逼岸邊。日軍登岸部隊舉步維艱,一片片的倒地,他們的鮮血連同這雨水直接把鄱陽湖岸邊染紅。
姑塘陣地,邵飛這邊打的遊刃有餘。日軍登岸都難,即使上岸沒跑幾步就摔倒,然後被打死在岸邊。
陣地的傷亡幾乎全部來自炮擊,登岸部隊根本對守軍造成不了威脅。
戰鬥持續到半夜,火光持續照亮著每一處陣地。邵飛仍然堅持在指揮部,他對堅持到天亮很有信心。可是……
“報告,師部命令我部全線撤退!”
“怎麽迴事!?”
通訊兵迴道:“右翼已經被日軍攻破,全團陣亡;中路主力傷亡慘重已經撤離。命令我部盡快撤離,防止被日軍包抄。”
邵飛歎了口氣實為無奈,血肉之軀如何去抵擋鋼鐵利艦。無奈之下,邵飛命令全團撤離陣地,連夜返迴九江後方。
一直到清晨,雨勢已停,曙光初現。多點登陸的波田支隊和第106師團憑借其海、陸、空立體攻勢,迅速朝縱深地帶拓展延伸,擴大戰果、會攻九江。
可是,在縱深區域,日軍遭到層層阻擊,徹底減緩了他們進攻的步伐。
然而,兵力分散、裝備落後很難抵擋日軍淩厲的攻勢。戰鬥隻持續了兩天,日軍先頭部隊快逼近九江城。
“司令,前線兵力太過分散很難守住。還是早下決定吧。”
司令部,參謀長已經是第三次讓張發奎做出抉擇,是守還是棄。
這時,一封蔣委員長的電報隨之而來,電報內容叫張發奎出動第4軍,死守九江,張發奎徹底被逼上了絕路。
此時,張發奎異常清醒地意識到,九江無論如何是守不住的。保存實力,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是王道。
可沒多久,陳誠又發來了一份加急電文,也是命令第2軍團出動第4軍死守九江。很明顯,陳誠這份電文是委員長授意的。
緊急關頭,擺在張發奎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麽孤注一擲與敵死戰;要麽帶著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逐次抵抗。
與敵死戰,勝算極低。即使現在能守住,可日軍還會源源不斷地增兵,而九江完全在敵艦炮的覆蓋之下。打光了部隊,九江還得丟!
權衡利弊,與其不顧一切的打光部隊再丟九江,不如理性地撤至二線陣地,逐次抵抗。再這樣打下去,又是一個淞滬會戰死打硬拚的翻版!
張發奎在矛盾做出了抉擇:棄守九江。
三日,九江告破,武漢東南水路門戶打開,日軍直接威脅粵漢鐵路。
委員長大罵張發奎為保實力棄國家利益不顧,言辭犀利實屬罕見。並撤銷張發奎所有軍職,立刻返迴武漢。
張發奎第二次下台,可這位北伐名將為籟北會戰最終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邵飛隨張發奎一同返迴武漢,而岡村寧次和張發奎的宿命之戰已岡村的勝利告終。
然而,岡村寧次的好運也即將到頭,太湖第六師團的厄運已經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