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國際象棋的家國榮譽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一個古老的棋種。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曆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


    根據曆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西方學者大多讚成他的觀點。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次大陸有一種叫作“恰圖蘭加”(chaturaji)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征著印度古代的軍製。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遊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


    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係,他說:“隻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1972年南斯拉夫曆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國際象棋棋盤棋子至少在5000年以前,在中國出現了8x8的線圖(甘肅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彩陶繪圖)。在公元前10世紀以前可以斷定已經有了“六博”這種古棋。公元前5世紀六博經過改革而成“塞戲”。孔子所說的“不有博弈者乎”(《論語》)這句話裏,博弈即指六博和圍棋。史料記載公元6世紀(南北朝後期)北周武帝發明的“象戲”(569年)和唐代於地下發現的“百寶象棋”基本相同:8x8盤(64格),立體子,棋子擺在格子上麵,也就是現代國際象棋的格局。在笈多王朝時期(320~550年),古印度出現了“恰圖蘭加”,進入中東形成了“沙特蘭茲”。恰圖蘭加和沙特蘭茲譯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沙特蘭茲”後來演變成“波斯象棋”並傳入歐洲,大約在15世紀末定型為現代國際象棋。 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上,關於國際象棋的起源,還說是印度或中國,而且重點介紹印度起源說。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雖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國際象棋是在遠古的中國被發現。”


    國際象棋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因為人們如今熟悉的西洋棋是在波斯發展起來的,國際象棋裏“戰車”一詞就源自波斯語。


    從整體方麵看,關於國際象棋起源問題,有兩點得到世界的公認:


    1、國際象棋起源於亞洲,後來傳入歐洲。


    2、最初的規則是擲骰子來決定誰走棋。


    此外,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


    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


    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


    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


    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麵(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


    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


    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


    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


    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


    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


    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


    傳播以梵語“恰圖蘭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紀時由印度傳入波斯,由於語音上的訛誤,古波斯人把“恰圖蘭加”誤讀為“恰特蘭格”(chiatnge)。“恰特蘭格”就被阿拉伯人改稱為“沙特蘭茲”(saudinz),以後這種“沙特蘭茲”在中亞和阿拉伯國家廣泛流傳。10世紀前後,阿拉伯國家已經出現了許多聞名一時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裏發何魯納·拉施德的宮廷詩人裏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達還舉行過幾個棋手的比賽。國際象棋大約在10世紀以後,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的各個地區,先傳到意大利,然後是西班牙和法國。11世紀末葉,遍及歐洲各國。在當時的文獻中,將西洋棋列為騎士教育的“七藝”之一。“七藝”是騎術、遊泳、射箭、擊劍、狩獵、賦詩和下棋。法國的英雄史詩《羅蘭之歌》中,也談及這一點。到了16世紀,國際象棋終於定型成現代的樣式和棋製。現存最早的國際象棋棋譜,出版在1497年。


    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與現代一樣,但據說是可以被吃掉的。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皇後的威力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過去,皇後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隻能斜走1格,與象棋的士非常類似。雙方的皇後隻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後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兵在過去隻能前進1格,第1次走動時也一樣,一直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兵到達第 8格,過去隻能升變為皇後,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隻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西洋棋裏的皇後性別一樣。


    19世紀中期,國際象棋開始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1924年曾被列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成立了“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國際棋聯)”。國際棋聯主辦或委托成員國協會舉辦的重大世界性比賽有: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世界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大學生世界團體賽、少年世界冠軍賽,以及各大洲的國際象棋團體賽。至於各種杯賽、邀請賽、大師賽、特級大師賽、等級分賽等更是不可勝數。中國在1956年將國際象棋列入正式體育比賽項目。


    在局數總和不少於24局的比賽中,兩次或兩次以上獲得女子國際大師的成績,國際等級分至少是2100者;在世界冠軍賽的1個循環中比賽局數不少於13局,同時取得1次女子國際大師的成績。


    專業國際象棋等級比業餘國際象棋等級更標準、認可度更高。專業國際象棋等級由政府體育部門授予,業餘國際象棋等級由行業協會中國國際象棋協會授予。專業國際象棋等級分5各等級:特級大師、國家大師、一二三級運動員,通過專業比賽成績授予。國際象棋業餘等級條例,共設八個等級和榮譽稱號包括棋協大師、候補棋協大師、棋協一級棋士、棋協二級棋士、棋協三級棋士、棋協四級棋士、棋協五級棋士、棋協六級棋士,榮譽棋協大師稱號。凡中國國際象棋協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體育局認可的國際象棋比賽,根據比賽的級別、規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績,授予棋手相應的等級稱號。


    國際象棋自1886年誕生第一位正式的世界冠軍。在之後的一百多年曆史中,大部分時間世界上都擁有一位公認的唯一的棋王。但在1993年至2006年間,由於國際棋壇出現了兩個獨立的國際象棋組織——國際棋聯(fide)和職業棋協(pca),因此國際象棋界在那時呈現分裂狀態。在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國際棋聯和職業棋協的兩大棋王終於展開了麵對麵的交鋒。最終經過12盤慢棋和4盤快棋的較量,“傳統世界冠軍”俄羅斯棋手克拉姆尼克以8.5比7.5擊敗國際棋聯世界冠軍保加利亞棋手托帕洛夫,成為新的統一棋王。這場比賽結束後,也標誌著國際象棋界經過13年分裂後,重新走向統一。曆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包括國際棋聯和職業棋協冠軍):威廉·斯坦尼茨、埃曼紐爾·拉斯克、何塞·卡帕布蘭卡、亞曆山大·阿廖欣、馬克斯·尤偉、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瓦西裏·斯梅斯洛夫、米哈伊爾·塔爾、提格蘭·彼得羅相、鮑裏斯·斯帕斯基、鮑比·費舍爾、阿那托裏·卡爾波夫、加裏·卡斯帕羅夫、弗拉基米爾·克拉姆尼克、亞曆山大·哈裏夫曼、維斯瓦納坦·阿南德、盧斯蘭·波諾馬廖夫、魯斯塔姆·卡西姆紮諾夫、韋塞林·托帕洛夫、芒努斯·卡爾森。


    國際象棋中的王是國家的象征,沒有皇宮,到了殘局必須“禦駕親征”,不像中國象棋將帥那樣必須待在九宮裏。國際象棋中後的名稱、性別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在沙特拉茲時期,皇後這隻棋子表示“律師”、“大臣”或“將軍”。後來法國人把皇後一子的形式稍稍變了一下,成了現在這樣的女性。國際象棋中的車是從古代的城堡演變過來的,有人說它是火炮,又是戰車。國際象棋中的象原意是主教(天主教),代表了歐洲中世紀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社會階層;國際象棋中的馬原意是騎士,代表了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國際象棋中的兵,如果能衝到對方底線,就會“從奴隸變成將軍”,可以升變成除了王以外的任何一種棋子。升變後的兵雖然出身“卑微”,但與所變的子有同樣的威力。這種文化似乎給了平民更多的機會。


    傳說故事關於國際象棋的產生,國際上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自己獨斷專行,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國王有個親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離開臣民而存在”的道理來勸告國王,但又不敢公開提出自己的意見。他想出了一個暗示的辦法:在木製棋盤上,用骨製的棋子組成兩支軍隊進行戰鬥;每一方麵有一個首腦——王,另有車、馬、象、兵四個兵種,組合成一個陣容的整體,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戰鬥便結束;王同時又是很弱的一環,他隻能依靠戰友——即別的更有力的棋子保護,這些棋子必須在整個戰鬥過程中同心協力來保衛王。這種遊戲一方麵往西傳到波斯、阿拉伯和歐洲,經過改變,形成現代的國際象棋;另一方麵往東傳到緬甸、東南亞和中國。關於國際象棋的起源,還有一個較為著名的傳說:在古代印度有一個國王,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難以計數的財富。但是權力和財富最終使他對生活感到厭倦,渴望著有新鮮的刺激。某天,一位老人帶著自己發明的國際象棋來朝見。國王對這新奇的玩意非常喜歡,非常迷戀,並感到非常滿足。對老人說:“你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為了獎賞你,你可以從我這兒得到你所要的任何東西”。老人的要求是: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放滿為止。國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應了老人這個卑微的請求。然而,國王最終發現,按照與老人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小半格子數目都不夠。老人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總數將是一個十九位數,折算重量約為2000多億噸,即使現代,全球小麥的年產量也不過是數億噸。


    文化內涵關於國際象棋的屬性或定義,國外曾有過長期的爭論。曾擔任兩屆國際棋聯主席的前世界冠軍尤偉曾在一本著述中說過:國際象棋熔競賽、藝術與科學為一爐。其中,競技約占50%,藝術與科學約各占25%。這一觀點頗有代表性。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反對把國際象棋列入體育運動項目了。當然,如果細細劃分的話,它可以歸為智力競技而非體力競技一類。2008年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和2009年首屆全國智力運動會把國際象棋和其他主流棋牌項目一起舉辦,正說明了這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卡西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卡西大人並收藏象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