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
三棋之中,以國際象棋棋子活動能力最大,其中皇後最多可控製27格,接近棋盤總格數的一半。中、西象棋每方各有雙車,走法一樣,但國際象棋棋盤較小,比例上,車的控製範圍相對稍高,日本將棋隻有一枚飛車,香車既不能橫行,亦不能後退,實力較遜。國際象棋雙方各有雙象,日本將棋則隻有一枚角行,中國象棋的象不能過河,加上隻能不多不少斜行兩格,走田字,還有塞象眼的限製,能力更差。日本將棋桂馬隻有前麵兩個位可走,遠不及中、西象棋的馬,有八麵威風,然而國際象棋又少了中國象棋的絆馬腳的限製,略勝一籌。中國象棋兵卒過河後可橫行,亦算是升變的一種,但不能後退,落到底線則威力大減,但國際象棋的兵到底線可升變皇後或其他棋子,日本將棋步兵走到敵陣亦可成と金,能走六格。另外,日本將棋雖有金、銀將,但每次隻能走到鄰格,活動較慢,中國象棋獨有炮,可部份彌補其餘各子之不足。總體上,以走動能力而然,國際象棋棋子能力最高,不過,日本將棋取掉敵子後,可放迴棋盤上幾乎任何空格,又大大增強棋子的活躍能力。西、日象棋的王走法一樣,但中國象棋將帥不能斜走,又不能出九宮,更有雙方將帥不可不隔子直對的限製,活動空間最小。因此,一旦受到攻擊,象棋將帥最難逃生,這又與象棋各子活動能力較低相映成趣。
國際象棋因為有較多強子的原故,著重戰術組合,以圖充份發揮各子效力;而兵可以成後亦做就了不少靠進底線兵取勝的棋局。日本將棋可再用持駒,加上金、銀將等許多棋子均擅長近距離作戰,故在終盤時經常出現很多短兵相接的埋身近戰,當中不乏棄子攻殺的兇險、複雜局麵。中國象棋殘局子少難用,難守亦難攻,有些殘棋往往要在十多迴合前迫使敵子走成某一特定形勢,才能成殺,因而出現不少經典江湖殘局,運用深遠難明的著法取勝。
棋盤
國際象棋棋盤縱橫各8路,共64格,棋盤格數在三棋之中最少;日本將棋縱橫各9路,共81格,位列中間;中國象棋縱9路,橫10路,共90格,棋盤空間最大。
棋子密度
國際象棋棋盤64格,開始時黑白雙方各有16枚棋子,合共32枚,剛好佔用棋盤格數一半。日本將棋棋盤81格,開始時雙方各有20枚棋子,合共40枚,亦佔用棋盤約一半空間。然而中國象棋雙方共有32枚棋子,大約佔棋盤三份之一空間。國際象棋與日本將棋一樣,每條縱路均有兵,但中國象棋在九條縱路之中,隻有五個兵,兵數稍大於縱路數目的一半。
佈局
此特徵做成中國象棋開局與西、日象棋大大不同。中國象棋第一著炮二平五即攻擊敵方中卒,第三、四迴合已可進車過河,衝入敵陣,佔據有利位置,再配合其餘各子進攻,其中以中炮過河車夾馬一例最為突出。反觀其餘兩者,日本將棋一方最少需要四手棋才能兌通飛車前麵的步兵,在某些佈局當中,更有各走十多手棋後仍然未有取子,其中矢倉戰法就是一例,此外序盤時把飛車留於自陣,掩護銀將、桂馬等小駒上前進攻,亦是將棋常用手段。國際象棋方麵,很多時亦會先用兵卒爭取中心位置,繼而出動馬、象等弱子,才到後、車。
究其原因,中國象棋棋盤空間較大,盡早開動大子,搶佔要道,有利日後局勢發展。相反,西、日象棋子多盤密,過早開動大子反而容易成為敵方攻擊目標,所以會有先活小子,再動大子的情況。
王的安全
國際象棋王車易位英文為「castling」,棋外的字麵意思為建立堡壘,而王車易位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開動車,另一是將王移離棋盤中心這個戰場,走向一個較安全,較不易受攻的地方,受到保護。日本將棋的常見佈局戰法,如矢倉、美濃等,皆把王將從正中移至側翼,並以三枚金銀將圍住,而穴熊戰法更把王將走至棋盤的角上,被其他棋子重重包圍。相反,中國象棋的將帥由於有九宮的限製,不可能走到棋盤兩邊,反而九宮中路底線的原位就最安全。
由於將棋局麵不會因為交換棋子而簡化,一旦開始激烈對攻雙方很難停下來,終盤多為對攻或一攻一守局麵,若認為自己的防禦十分堅固,就算棄子後無法迅速攻入,給對方多些棋子在手上仍不會做成危險,便可放心攻擊;相反若然自己的王將缺乏防護,瀕臨被將死的邊緣,應以自保為上,不棄子、兌子進攻以免給予對方更多反擊力量。因此,雙方王的安全成為製訂攻防策略的重要考慮。而在終盤,大部份的著法皆可輕易分辨屬於進攻或防守,攻守兼備的較少。為使終局時自己較快擊倒對方取得勝利,序盤時就花很多手在王的防禦上,先行穩固陣形,中局時大可全力進攻。然而由於九宮的限製,中國象棋在將帥身旁的防禦較為簡單,如連起仕相或貼身車等,並將重點放在整體局麵之上,自己陣型是否鞏固,有否弱點等,因而在中殘局常常走出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的手段,這方麵在日本將棋較為少見。
棋規
中國象棋子力較不活躍,活動限製較大,其中以將帥情況最為嚴重,容易受到長將、長捉,若一場棋局因其中一方長將、長捉,不變成和,將大大減低下棋意義,所以中國象棋棋例禁止長將、長捉無根子。反觀國際象棋,差不多每一枚棋子都有較多位置走動,較容易避免長將、長捉,所以國際象棋並無相關規定。日本將棋越進入棋局中後階段,子力結構、形勢、對敵方王將之威脅,較子力得失重要,所以有較多棄子取勢搶攻的機會,因此日本將棋並不禁止長捉。
和局
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常會因為對局中途大量兌掉子力,做成最後雙方均沒有足夠子力取勝,做成和局。日本將棋規定可以再用持駒,雙方子力不會減少,因而不易成和,將棋和局可說百中無一,和局隻會由千日手做成,而就算出現持將棋時,雙方亦會按點數分勝負。所以,平常下將棋時,絕不會企圖求和,更不可能為下和棋而留力。基於將棋非勝即負的原則,棋路反而更盡更狠。
最複雜的是圍棋。先不談棋盤大小,圍棋的思維是更高的層次。圍棋的棋子不分大小,沒有先天的不平等,因而不能靠事先賦予的等級進行搏殺,圍棋是靠團體作戰,4個子才能殺死對方一個子,高效的搭配自己的團隊,是唯一的進攻手段。危機感不同,象棋的子生命是一開始就決定了的,而圍棋不一樣,落地還必須生根,無眼不活,子再多都沒用!另一方麵,和另外兩種棋不同,圍棋是以占地多少取勝,尤其是空地,他不是以殺死你為最終目的,不是零和博弈,你活我也活,不矛盾。高手對決往往決勝於一目半目。由於要依靠團體作戰,圍棋特別講究“形”和“勢”,這也是思維中比較高級的層次和角度。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都形成於公元5世紀左右,從棋盤和棋子的結構上來看,兩種棋的同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象棋起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很多中國的學者持反對意見,因此考古學上對此研究得很多,分歧也很大。造成分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外考古學的交流不夠充分,二是中國人有希望象棋起源於中國的主觀意願。不管意見如何,都說明中國和西方很早就有文化交流,象棋的形成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
象棋的社會價值包括很多方麵,它是一種娛樂方式,一種開發智力的遊戲,它可以培養人們作出決策的能力,鍛煉人們承受輸贏的能力,等等。同時,象棋還具有其他作用,例如報紙上經常會刊登象棋的排局,排局的創作和解答過程就如同詩詞的創作和欣賞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是一種藝術,在這一點上中國象棋表現得尤為突出。在電子時代,象棋成了人腦和電腦較量的平台,自從國際象棋棋王卡斯帕羅夫挑戰ibm的“深藍”以來,這樣的活動就沒有停止過,目的不在於讓人腦和電腦比個高下,而是謀求其中的商業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又在參加社會經濟活動,這一點國際象棋比中國象棋領先得多。
很多棋迷同時擅長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現在這樣的棋迷隊伍正日益壯大。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存在很多共同點,也存在很多區別,可能有人要問,兩種棋的學習是相互妨礙的,還是相互獨立的,還是相互促進的?本文的迴答顯然是相互促進的,為此,需要對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做係統的比較研究。比較研究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找出彼此技術上的共同點,使得學習上不要花費重複的精力,二是找出它們的重大區別,使得棋手在技術的掌握上不致於混淆,通過比較來加深印象,這樣棋手會把技術上的特點會掌握得更好。
中國象棋的棋盤比國際象棋大,但子力總價值卻比國際象棋小,所以就“火力密度”(子力總價值和棋盤大小的比值)而言,國際象棋比中國象棋大一倍多。“火力密度”這個指標可以引出棋局的很多特征。
火力密度小的戰場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突破,這一特點形成了中國象棋的特征——在中局時很容易形成對攻的局麵,甚至對殺。因此,中國象棋對殺法比較重視,棋局更多地在中局收場,進入殘局的機會不多。
火力密度大的戰場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消耗,所以國際象棋的中局過程是頻繁的子力交換過程,很容易進入殘局。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象棋更重視子力的價值,這種價值通常會帶入殘局。另一方麵,相對於殺法而言,殘局的技術更加重要。
無論是中國象棋還是國際象棋,棋盤都是平麵的,為什麽稱為“三維空間”呢?這是因為棋子的行走路線除了直線和橫線以外,還有第三種方式。很顯然,國際象棋的第三維是斜線,在兵形相對完整的情況下,斜線是首先考慮開發的線路,是國際象棋的大動脈。中國象棋則有三個獨特的概念——馬腿、象眼和炮架子,在短兵相接時,此三者必然主導著局勢的發展,隱藏在縱橫交錯的格子中,很難理出頭緒來,這就是中國象棋局勢的複雜之處,也是中國象棋的樂趣所在。在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的“第三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別是象和炮,這兩個子存在微妙的對應關係。
中國象棋中除了帥和將不能直接相對以外,沒有其他特殊的走法。國際象棋則有三個特殊的走法——王車易位、吃過路兵和兵的升變,每一種特殊走法都有很多規定,在國際象棋的入門教程上都有介紹,例如“王車易位”在五種情況下是不能進行的,這裏就不逐一闡述了。
中國象棋的走法很簡單,然而出現重複局麵使棋局無法進行下去時,就需要用“規則”來解決問題,“長打”被判為禁手,不變作負,至於“長打”如何規定,規則上寫得很煩瑣。而國際象棋恰好相反,有非常複雜的特殊走法,但出現重複局麵時卻有非常簡單的規則——不變作和。
另有一個特殊的規則——出現無子可動的局麵,這一點上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判斷勝負的標準截然不同,前者稱為“困斃”,無子可動一方判負,後者稱為“逼和”,判雙方和棋。在國際象棋中,“長打作和”和“逼和”兩個規則看起來似乎很不合理,但是其中蘊涵著無窮的魅力,這使得劣勢的一方可以用各種戰術謀求和棋,這些戰術統稱為“謀和戰術”,這就增加了國際象棋的趣味。
三棋之中,以國際象棋棋子活動能力最大,其中皇後最多可控製27格,接近棋盤總格數的一半。中、西象棋每方各有雙車,走法一樣,但國際象棋棋盤較小,比例上,車的控製範圍相對稍高,日本將棋隻有一枚飛車,香車既不能橫行,亦不能後退,實力較遜。國際象棋雙方各有雙象,日本將棋則隻有一枚角行,中國象棋的象不能過河,加上隻能不多不少斜行兩格,走田字,還有塞象眼的限製,能力更差。日本將棋桂馬隻有前麵兩個位可走,遠不及中、西象棋的馬,有八麵威風,然而國際象棋又少了中國象棋的絆馬腳的限製,略勝一籌。中國象棋兵卒過河後可橫行,亦算是升變的一種,但不能後退,落到底線則威力大減,但國際象棋的兵到底線可升變皇後或其他棋子,日本將棋步兵走到敵陣亦可成と金,能走六格。另外,日本將棋雖有金、銀將,但每次隻能走到鄰格,活動較慢,中國象棋獨有炮,可部份彌補其餘各子之不足。總體上,以走動能力而然,國際象棋棋子能力最高,不過,日本將棋取掉敵子後,可放迴棋盤上幾乎任何空格,又大大增強棋子的活躍能力。西、日象棋的王走法一樣,但中國象棋將帥不能斜走,又不能出九宮,更有雙方將帥不可不隔子直對的限製,活動空間最小。因此,一旦受到攻擊,象棋將帥最難逃生,這又與象棋各子活動能力較低相映成趣。
國際象棋因為有較多強子的原故,著重戰術組合,以圖充份發揮各子效力;而兵可以成後亦做就了不少靠進底線兵取勝的棋局。日本將棋可再用持駒,加上金、銀將等許多棋子均擅長近距離作戰,故在終盤時經常出現很多短兵相接的埋身近戰,當中不乏棄子攻殺的兇險、複雜局麵。中國象棋殘局子少難用,難守亦難攻,有些殘棋往往要在十多迴合前迫使敵子走成某一特定形勢,才能成殺,因而出現不少經典江湖殘局,運用深遠難明的著法取勝。
棋盤
國際象棋棋盤縱橫各8路,共64格,棋盤格數在三棋之中最少;日本將棋縱橫各9路,共81格,位列中間;中國象棋縱9路,橫10路,共90格,棋盤空間最大。
棋子密度
國際象棋棋盤64格,開始時黑白雙方各有16枚棋子,合共32枚,剛好佔用棋盤格數一半。日本將棋棋盤81格,開始時雙方各有20枚棋子,合共40枚,亦佔用棋盤約一半空間。然而中國象棋雙方共有32枚棋子,大約佔棋盤三份之一空間。國際象棋與日本將棋一樣,每條縱路均有兵,但中國象棋在九條縱路之中,隻有五個兵,兵數稍大於縱路數目的一半。
佈局
此特徵做成中國象棋開局與西、日象棋大大不同。中國象棋第一著炮二平五即攻擊敵方中卒,第三、四迴合已可進車過河,衝入敵陣,佔據有利位置,再配合其餘各子進攻,其中以中炮過河車夾馬一例最為突出。反觀其餘兩者,日本將棋一方最少需要四手棋才能兌通飛車前麵的步兵,在某些佈局當中,更有各走十多手棋後仍然未有取子,其中矢倉戰法就是一例,此外序盤時把飛車留於自陣,掩護銀將、桂馬等小駒上前進攻,亦是將棋常用手段。國際象棋方麵,很多時亦會先用兵卒爭取中心位置,繼而出動馬、象等弱子,才到後、車。
究其原因,中國象棋棋盤空間較大,盡早開動大子,搶佔要道,有利日後局勢發展。相反,西、日象棋子多盤密,過早開動大子反而容易成為敵方攻擊目標,所以會有先活小子,再動大子的情況。
王的安全
國際象棋王車易位英文為「castling」,棋外的字麵意思為建立堡壘,而王車易位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開動車,另一是將王移離棋盤中心這個戰場,走向一個較安全,較不易受攻的地方,受到保護。日本將棋的常見佈局戰法,如矢倉、美濃等,皆把王將從正中移至側翼,並以三枚金銀將圍住,而穴熊戰法更把王將走至棋盤的角上,被其他棋子重重包圍。相反,中國象棋的將帥由於有九宮的限製,不可能走到棋盤兩邊,反而九宮中路底線的原位就最安全。
由於將棋局麵不會因為交換棋子而簡化,一旦開始激烈對攻雙方很難停下來,終盤多為對攻或一攻一守局麵,若認為自己的防禦十分堅固,就算棄子後無法迅速攻入,給對方多些棋子在手上仍不會做成危險,便可放心攻擊;相反若然自己的王將缺乏防護,瀕臨被將死的邊緣,應以自保為上,不棄子、兌子進攻以免給予對方更多反擊力量。因此,雙方王的安全成為製訂攻防策略的重要考慮。而在終盤,大部份的著法皆可輕易分辨屬於進攻或防守,攻守兼備的較少。為使終局時自己較快擊倒對方取得勝利,序盤時就花很多手在王的防禦上,先行穩固陣形,中局時大可全力進攻。然而由於九宮的限製,中國象棋在將帥身旁的防禦較為簡單,如連起仕相或貼身車等,並將重點放在整體局麵之上,自己陣型是否鞏固,有否弱點等,因而在中殘局常常走出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的手段,這方麵在日本將棋較為少見。
棋規
中國象棋子力較不活躍,活動限製較大,其中以將帥情況最為嚴重,容易受到長將、長捉,若一場棋局因其中一方長將、長捉,不變成和,將大大減低下棋意義,所以中國象棋棋例禁止長將、長捉無根子。反觀國際象棋,差不多每一枚棋子都有較多位置走動,較容易避免長將、長捉,所以國際象棋並無相關規定。日本將棋越進入棋局中後階段,子力結構、形勢、對敵方王將之威脅,較子力得失重要,所以有較多棄子取勢搶攻的機會,因此日本將棋並不禁止長捉。
和局
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常會因為對局中途大量兌掉子力,做成最後雙方均沒有足夠子力取勝,做成和局。日本將棋規定可以再用持駒,雙方子力不會減少,因而不易成和,將棋和局可說百中無一,和局隻會由千日手做成,而就算出現持將棋時,雙方亦會按點數分勝負。所以,平常下將棋時,絕不會企圖求和,更不可能為下和棋而留力。基於將棋非勝即負的原則,棋路反而更盡更狠。
最複雜的是圍棋。先不談棋盤大小,圍棋的思維是更高的層次。圍棋的棋子不分大小,沒有先天的不平等,因而不能靠事先賦予的等級進行搏殺,圍棋是靠團體作戰,4個子才能殺死對方一個子,高效的搭配自己的團隊,是唯一的進攻手段。危機感不同,象棋的子生命是一開始就決定了的,而圍棋不一樣,落地還必須生根,無眼不活,子再多都沒用!另一方麵,和另外兩種棋不同,圍棋是以占地多少取勝,尤其是空地,他不是以殺死你為最終目的,不是零和博弈,你活我也活,不矛盾。高手對決往往決勝於一目半目。由於要依靠團體作戰,圍棋特別講究“形”和“勢”,這也是思維中比較高級的層次和角度。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都形成於公元5世紀左右,從棋盤和棋子的結構上來看,兩種棋的同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象棋起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很多中國的學者持反對意見,因此考古學上對此研究得很多,分歧也很大。造成分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外考古學的交流不夠充分,二是中國人有希望象棋起源於中國的主觀意願。不管意見如何,都說明中國和西方很早就有文化交流,象棋的形成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
象棋的社會價值包括很多方麵,它是一種娛樂方式,一種開發智力的遊戲,它可以培養人們作出決策的能力,鍛煉人們承受輸贏的能力,等等。同時,象棋還具有其他作用,例如報紙上經常會刊登象棋的排局,排局的創作和解答過程就如同詩詞的創作和欣賞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是一種藝術,在這一點上中國象棋表現得尤為突出。在電子時代,象棋成了人腦和電腦較量的平台,自從國際象棋棋王卡斯帕羅夫挑戰ibm的“深藍”以來,這樣的活動就沒有停止過,目的不在於讓人腦和電腦比個高下,而是謀求其中的商業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又在參加社會經濟活動,這一點國際象棋比中國象棋領先得多。
很多棋迷同時擅長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現在這樣的棋迷隊伍正日益壯大。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存在很多共同點,也存在很多區別,可能有人要問,兩種棋的學習是相互妨礙的,還是相互獨立的,還是相互促進的?本文的迴答顯然是相互促進的,為此,需要對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做係統的比較研究。比較研究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找出彼此技術上的共同點,使得學習上不要花費重複的精力,二是找出它們的重大區別,使得棋手在技術的掌握上不致於混淆,通過比較來加深印象,這樣棋手會把技術上的特點會掌握得更好。
中國象棋的棋盤比國際象棋大,但子力總價值卻比國際象棋小,所以就“火力密度”(子力總價值和棋盤大小的比值)而言,國際象棋比中國象棋大一倍多。“火力密度”這個指標可以引出棋局的很多特征。
火力密度小的戰場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突破,這一特點形成了中國象棋的特征——在中局時很容易形成對攻的局麵,甚至對殺。因此,中國象棋對殺法比較重視,棋局更多地在中局收場,進入殘局的機會不多。
火力密度大的戰場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消耗,所以國際象棋的中局過程是頻繁的子力交換過程,很容易進入殘局。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象棋更重視子力的價值,這種價值通常會帶入殘局。另一方麵,相對於殺法而言,殘局的技術更加重要。
無論是中國象棋還是國際象棋,棋盤都是平麵的,為什麽稱為“三維空間”呢?這是因為棋子的行走路線除了直線和橫線以外,還有第三種方式。很顯然,國際象棋的第三維是斜線,在兵形相對完整的情況下,斜線是首先考慮開發的線路,是國際象棋的大動脈。中國象棋則有三個獨特的概念——馬腿、象眼和炮架子,在短兵相接時,此三者必然主導著局勢的發展,隱藏在縱橫交錯的格子中,很難理出頭緒來,這就是中國象棋局勢的複雜之處,也是中國象棋的樂趣所在。在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的“第三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別是象和炮,這兩個子存在微妙的對應關係。
中國象棋中除了帥和將不能直接相對以外,沒有其他特殊的走法。國際象棋則有三個特殊的走法——王車易位、吃過路兵和兵的升變,每一種特殊走法都有很多規定,在國際象棋的入門教程上都有介紹,例如“王車易位”在五種情況下是不能進行的,這裏就不逐一闡述了。
中國象棋的走法很簡單,然而出現重複局麵使棋局無法進行下去時,就需要用“規則”來解決問題,“長打”被判為禁手,不變作負,至於“長打”如何規定,規則上寫得很煩瑣。而國際象棋恰好相反,有非常複雜的特殊走法,但出現重複局麵時卻有非常簡單的規則——不變作和。
另有一個特殊的規則——出現無子可動的局麵,這一點上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判斷勝負的標準截然不同,前者稱為“困斃”,無子可動一方判負,後者稱為“逼和”,判雙方和棋。在國際象棋中,“長打作和”和“逼和”兩個規則看起來似乎很不合理,但是其中蘊涵著無窮的魅力,這使得劣勢的一方可以用各種戰術謀求和棋,這些戰術統稱為“謀和戰術”,這就增加了國際象棋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