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二十五章象棋在國外的發展


    美國<<時代周刊>>---亞洲最有意思的地方?(2004刊節選)


    有數十年曆史的廟街榕樹頭棋局小風景獲選為亞洲最佳弈棋地點,《時代》是這樣介紹的:“如果你要找一個香港原始地方,不是堂皇的購物商場、不是玻璃幕牆大廈,而是香港的廟街……在廟宇門前的廣場上,象棋手攤開棋盤,來者不拒。”


    麻地廟街中國象棋戰情激烈,尤其是廟街的棋手,外表溫文卻隨時殺人措手不及,棋局的氣氛更是緊張、迷人。榕樹頭棋局是市區之選,位於港島石澳郊野公園的龍脊遠足徑則是《時代》的避世桃源,推介說:“你會感到自己身處遙遠的地方,事實卻是與市區那樣貼近。?”


    ?美國《紐約客》:--比奧運會更精彩的中國式棋局(08年刊)


    ?奧運會男子公路自行車賽場外的人行道上,兩個男人坐在凳子上,在一張木板上下中國象棋,對周圍躁動的人群無動於衷。即便看到便衣警察,他們也沒什麽表示---北京本地人早就學會觀察路人。八達嶺皮鞋店門前的這塊槐樹底下,是下棋者的地盤。對奕中的一位,名叫張永林(音),是這家鞋店的老板。他的對手是張友棋(音),是個退休的老人。他倆可不是親戚。熟人們都叫他們老張和小張。自行車比賽開始前40?分鍾,一名誌願者過來通知他倆離開。“等我們下完這盤棋吧,”老張說。他手搖著一把金漆折扇,做著擺手姿勢表明這盤棋不會下得太久。這名誌願者的級別較低---沒穿著阿迪的climalite---她聳了聳肩就沒管他們了。幾分鍾以後,一名北京奧組委的誌願者過來了,“你們必須搬開,這兒一會就要比賽了”。“知道了,”老張說,“我們馬上就下完了。”這一次,手搖折扇就顯得更滿不在乎了。年輕的誌願者看起來不情願去惹這個老人,於是棋局繼續。此時,有7個人在看棋。其中一人告訴我說老張是鄰裏當中最厲害的棋手。在中國,下棋也是一項運動:中國象棋協會歸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管理,就象中國自行車協會和中國籃協一樣。他們還管著橋牌、飛鏢,還有中國拔河協會。雖然長久以來中國在國際象棋也有不錯的戰績。但是中國象棋給人的感覺才像是一種真正的全民運動,看棋也一樣。甚至看棋者還有座位。通常在每次落子之前,至少有一位看棋者給出建議。而其它看客則在落子以後再發表議論。這種雙人運動對於觀眾來說---他們既是教練也是裁判---你可以想象它也可以激起下棋人的爭鬥。但所有攻擊都隻指導於棋盤上。在喇嘛廟旁,老張和小張每下一步棋,都把棋子拍得震天響。啪!“送給你的馬吃!”啪!“我要找個炮架,我要找個炮架!”(“對,對!這才是正著!”啪!“這樣太便宜你了!”離自行車賽還有24分鍾,在兩位棋手被三次要求離開後,小張終於認輸了。他拿出北京範兒:把棋子撒在盤麵上並大吼一聲,“老張執黑!”於是他們立馬開始了又一局棋。此時,已經有15人圍觀,包括4名穿製服的保安誌願者。隔一會就有一名便衣踱過來,小旗子拿在腰後,看上幾分鍾。


    下棋的時候,老張把的折扇玩得象個大師。他在思考的時候,扇子合上。每走完一步,他總是把扇子瀟灑地打開。棋局臨近尾聲,顯然老張處於不利地位。棋迷們突然一陣躁動,像是被什麽叮了一下;但老頭仍然沒言語;最後,他勉強微微一笑。這時離男子自行車決賽開始已不到10分鍾。現在人群朝著隔離路障擁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街上空蕩蕩的。最後有個人喊,“他們來啦!”“車來了!”“都是大眾車,”某人說。領頭的車輛是黑色大眾,車窗塗著油彩。然後是一輛警用摩托、一輛警車。緊接著是一輛重型車,上麵有個可以象左輪手槍那樣旋轉的平台。“那是電視鏡頭。”兩名最前麵的自行車手象陣風樣一閃而過,是智利人和玻利維亞人。半分鍾後,整個自行車隊飛弛而過,人群都來不及做何反應。沒人知道誰騎在前麵;那衣服上沒有印著中國;車手們麵容恍惚。霎時,人們似乎被驚得目瞪口呆。隨後,人群發出一陣歡唿,一長列補給車輛過來了。“為啥汽車頂上還有自行車?”“那是備用車。”“每輛車上都有旗幟,看!”“可是,這些車不是大眾車。”“我想,這是斯柯達車。”“斯柯達,絕對是。”“還有一輛救護車!”


    人群目送最後一輛救護車遠去。幾分鍾以後,大街空了。然而另一種賽車已經開始。首先是一輛快散架的三輪車,拉著一捆木料;然後是一輛普通自行車,再接下來是輛本田出租、一輛滿載瓶裝水的卡車、一大隊單數車牌的汽車:1,7,5,9。人群開始散去,誌願者們撤去隔離路障。老張遝著鞋迴去吃午飯。他說,“不分勝負”,指的是棋局。此前,他曾把扇子上的書法展示給我看,是一首以“莫生氣”為題的詩:“它讓我在下棋時保持心態平和”,他說。詩是這樣的:“人生就像一出戲,來往世間隻因緣。相守到老不容易,何故將它不珍惜?“(譯者注:真辛苦這位老外了,把中文翻成英文。俺又費勁翻成漢文詩,不知與原詩隔到哪兒去了...汗)?德國《星期日法蘭克福匯報》--“棋盤上的大炮”。


    在德國,約120名活躍分子試圖通過棋盤上的廝殺解開中國這個永恆之謎。德國中國象棋協會的成員雖然不多,但個個是狂熱的棋迷。這個小協會甚至還舉辦起了正規聯賽。今年一月,來自紐倫堡的姑娘萊婭.施密特在聯賽中脫穎而出。從7月31日起,她成為了參加在巴黎舉辦的中國象棋世界錦標賽的首位歐洲女選手,要獨自與亞洲的女棋手們周旋。這位新人對自己在巴黎的勝算有清醒的認識,她說:“參賽最重要,要是能下一兩局和棋就是成功。”或許張章(譯音)會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名在卡爾斯魯厄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將代表德國隊出戰。他要保證德國隊不在比賽中墊底,而德國隊的目標是超過芬蘭隊乃至日本隊。


    全世界至少有1億人下中國象棋,而中國和越南棋手的水平是其他國家的選手無法企及的。象棋在兩國是地道的群眾運動,人們普遍靠下棋來消磨時間。在中國,中央電視5台定期報道重要賽事,小孩五六歲就開始觀看父母或兄弟姐妹們對弈。而象棋逼真的戰場氣氛也有助於它成為群眾運動:“紅軍”與“黑軍”在河界兩邊的淺灘上廝殺,司令官則分別坐鎮於南北兩端的“宮殿”中,但在那兒它們竟然也會受到炮火的襲擊。中國象棋有上千年的曆史。盡管大多數專家認為,象棋發源於公元5世紀到6世紀的印度,但中國學者另有見解。他們認為,象棋在公元前478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時代誕生於中國。根據這種說法,中國象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象棋遊戲。在中國象棋中,坐標式的方格即是戰場,棋子占據橫縱的交叉點。大戰略家也曾從中國象棋中得到啟迪:中國的改革家***在棋盤邊製訂方案;美國的勁敵胡誌明曾創作過關於越南式中國象棋的詩歌。


    中國開展國際象棋運動隻有20年時間,但目前中國女選手卻主宰著世界錦標賽。世界冠軍謝軍和諸宸成功的秘訣正是中國象棋。在接觸國際象棋前,她們先在中國象棋的廝殺中練就了膽魄和強悍的棋風。在今年4月舉行的迪拜國際象棋公開賽中,16歲的中國選手王皓出人意料地奪得了冠軍。就像南美街頭足球造就了羅那爾多一樣,中國象棋為這些國際象棋明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年前開始學習中國象棋的萊亞''施密特現在也上了癮。“你要是不想輸,就要進攻”,這名高中生如癡如醉地說。不過,中國象棋的棋子不是立體的形象。而是刻著中文的木塊。這嚇跑了很多高鼻梁的外國人。沒學過中文的人怎麽才能入門呢?萊亞''施密特說,其實沒這麽難:“您可以作記號、聯想,比如把‘象’這個棋子想成大象。總之您要找到自己的一套辦法。”


    德國《星期日法蘭克福匯報》--“棋盤上的大炮”。在德國,約120名活躍分子試圖通過棋盤上的廝殺解開中國這個永恆之謎。德國中國象棋協會的成員雖然不多,但個個是狂熱的棋迷。這個小協會甚至還舉辦起了正規聯賽。今年一月,來自紐倫堡的姑娘萊婭.施密特在聯賽中脫穎而出。從7月31日起,她成為了參加在巴黎舉辦的中國象棋世界錦標賽的首位歐洲女選手,要獨自與亞洲的女棋手們周旋。這位新人對自己在巴黎的勝算有清醒的認識,她說:“參賽最重要,要是能下一兩局和棋就是成功。”或許張章(譯音)會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名在卡爾斯魯厄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將代表德國隊出戰。他要保證德國隊不在比賽中墊底,而德國隊的目標是超過芬蘭隊乃至日本隊。


    全世界至少有1億人下中國象棋,而中國和越南棋手的水平是其他國家的選手無法企及的。象棋在兩國是地道的群眾運動,人們普遍靠下棋來消磨時間。在中國,中央電視5台定期報道重要賽事,小孩五六歲就開始觀看父母或兄弟姐妹們對弈。而象棋逼真的戰場氣氛也有助於它成為群眾運動:“紅軍”與“黑軍”在河界兩邊的淺灘上廝殺,司令官則分別坐鎮於南北兩端的“宮殿”中,但在那兒它們竟然也會受到炮火的襲擊。


    中國象棋有上千年的曆史。盡管大多數專家認為,象棋發源於公元5世紀到6世紀的印度,但中國學者另有見解。他們認為,象棋在公元前478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時代誕生於中國。根據這種說法,中國象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象棋遊戲。在中國象棋中,坐標式的方格即是戰場,棋子占據橫縱的交叉點。大戰略家也曾從中國象棋中得到啟迪:中國的改革家***在棋盤邊製訂方案;美國的勁敵胡誌明曾創作過關於越南式中國象棋的詩歌。


    中國開展國際象棋運動隻有20年時間,但目前中國女選手卻主宰著世界錦標賽。世界冠軍謝軍和諸宸成功的秘訣正是中國象棋。在接觸國際象棋前,她們先在中國象棋的廝殺中練就了膽魄和強悍的棋風。在今年4月舉行的迪拜國際象棋公開賽中,16歲的中國選手王皓出人意料地奪得了冠軍。就像南美街頭足球造就了羅那爾多一樣,中國象棋為這些國際象棋明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年前開始學習中國象棋的萊亞''施密特現在也上了癮。“你要是不想輸,就要進攻”,這名高中生如癡如醉地說。不過,中國象棋的棋子不是立體的形象。而是刻著中文的木塊。這嚇跑了很多高鼻梁的外國人。沒學過中文的人怎麽才能入門呢?萊亞''施密特說,其實沒這麽難:“您可以作記號、聯想,比如把‘象’這個棋子想成大象。總之您要找到自己的一套辦法。”


    歐洲象棋聯合會英文名稱european xiangqi federation(簡稱歐象聯exf),下轄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荷蘭、芬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等8個會員國,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德國象棋協會的耐格勒主席(michael naegler)和荷蘭象棋協會的陳華鍾主席(ding wa chong)共同擔任執行主席,薛忠(xue zhong)擔任秘書長。歐象聯已舉辦歐錦賽30屆,近年來承辦了第二屆世界智力運動會象棋比賽(2012裏爾)、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五大洲巡迴賽歐洲站(2014漢堡)、首屆世界象棋公開賽(2014柏林)、第14屆世界象棋錦標賽(2015慕尼黑)、第二屆世界象棋公開賽(2016赫爾辛基)、首屆世界青少年象棋錦標賽(2016漢堡)等多項歐洲和世界級的比賽。歐象聯還與滎陽市人民政府簽訂了象棋文化推廣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7月在漢堡大學孔子學院(漢堡豫園)合作舉辦了g20漢堡象棋國際邀請賽暨《感知中國—楚河漢界象棋文化展》。象棋文化首次作為國家形象推廣活動內容,被中宣部納入漢堡g20峰會“感知中國”係列活動。歐象聯會員已達500餘人,非華越裔棋手占一半以上。近年來土耳其、愛爾蘭、西班牙、白俄羅斯先後成立了象棋協會或俱樂部,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也開始舉辦象棋公開賽,為世界象棋運動注入新鮮血液。 2017年1月27日,是歐洲象棋來說有著重要意義的一天——歐洲象棋聯合會正式在總部所在地德國慕尼黑正式完成注冊。標誌著象棋在歐洲正式以競技體育的形式規範化發展,歐洲象棋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隨後在慕尼黑舉行了“中國?輝南龍灣杯”第30屆歐洲象棋錦標賽暨蔣川(jiang chuan)蒙目1對26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賽歐洲區選拔賽。此前曾在第14屆世界象棋錦標賽上戰勝過中國特級大師謝靖(xie jing)的來自英國的老將黃春龍(huang chunlong)力壓群雄,獲得個人首個歐洲冠軍。通過此次賽事的選拔,來自德國的福貴多(guido freyer)、帕斯卡(pascal bieg),來自芬蘭的鄧明高(mikko toernqvist)和來自白俄羅斯的柯棋斯基(sergej korchitskiy)參加了6月18日在中國吉林輝南舉行的蔣川蒙目1對26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賽,並取得了1勝1和2負的優異戰績,標誌著歐洲棋手從數量到質量上的全麵提升。那麽象棋這項蘊含著中國文化的傳統遊戲是如何在歐洲生根發芽的?又如何發展壯大,演變成今天這種如火如荼的局麵的呢?我們下麵就來迴顧一下象棋在歐洲的發展曆史。


    一、象棋在歐洲萌芽隨著一些來自中國、越南等亞洲的國家象棋愛好者落戶歐洲,象棋也被帶到了歐洲。於是早在1984年,歐洲的象棋愛好者匯聚一堂,第一屆歐洲象棋錦標賽就此誕生。最終來自法國的棋手王孝仁(taing hao yen)技高一籌,獲得首個歐洲冠軍。從此歐洲象棋錦標賽成為了歐洲棋友每年固定的碰麵、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帶動了象棋在歐洲各國的發展。隨後在80年代後期,一些因為種種原因接觸過中國文化的“老外”開始加入到歐洲的象棋活動當中,並自發的成立了一些象棋組織,象棋在歐洲逐步開始進入歐洲各國的主流社會,而不僅僅局限於當地的華人或越南人的圈子內。而中國象棋協會也加強了和歐洲各國的交流,多名頂尖國手來到歐洲進行指導、交流,極大程度的推動了象棋在歐洲的發展。 1990年在新加坡舉行了首屆世界象棋錦標賽,這對於象棋的發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象棋真正意義的走出了國門。來自法國的胡偉長(woo wei cheung)、鄧清忠(dang thanh trung),來自荷蘭的張榮安(cheung wing on)、陳華鍾(ding wa chong)和來自德國的黃學孔(huang xuekong)5名棋手參加了首屆世錦賽。雖然當時象棋界的高手還主要集中在中國和東亞、東南亞地區,歐洲棋手還並不能成為左右世錦賽最終結果的重要力量,但是有機會能參與到世界比賽中還是讓歐洲象棋界的一些有識之士更加堅定了在歐洲大力發展象棋的決心。與此同時,德國象棋協會的出現更讓象棋在歐洲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多元化的時期。?


    二、德國象棋協會的成立德國漢學家施密特(rainer schmidt)早在1985年就在柏林成立了象棋組織——xiangqi e.v.,而1989年烏韋(uwe frischmuth)在漢堡也成立了象棋組織——spielgemeinschaft chinaschach hamburg von 1989。到了1992年,德國象棋協會(deutscher xiangqi-bund,縮寫dxb)成立,因工作關係來到中國並因偶然機會結緣象棋的耐格勒博士(dr. michael naegler)擔任協會主席。這裏指的一提的是,德國象棋協會的主要成員均為德國人,這對於象棋活動在當地深入開展有很大的好處。前聯邦德國總統理查德·馮·魏茨澤克對於國際象棋非常感興趣,同時他也是一名水平很高的業餘棋手。因此,德國象棋協會把來自中國的象棋以及象棋在德國開展的情況向他做了匯報。他非常認可德國象棋協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象棋的方式進行溝通,以下是他的來信。他寫到:“這個遊戲的規則700多年還保持不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今象棋軟件可以作為輔助訓練的科技手段。我也非常高興你們能通過這個奇妙的遊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係,我也祝願你們的象棋協會跟這個令人尊敬的偉大的智力遊戲一樣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於1993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象棋錦標賽暨世界象棋聯合會成立儀式上,耐格勒博士和烏韋作為非華裔棋手代表發言,而烏韋的一句話成為了德國象棋人及全體致力於象棋在歐洲推廣的有識之士為之奮鬥的目標。烏韋說了什麽?筆者在此先賣個關子。當屆世錦賽德國隊共有12名隊員參賽,其中絕大多數為德國人,成為賽事中最為獨特的一道風景。其中國際象棋名手許普鈉(robert huebner)的參賽更是引發德國人的高度關注,德國的象棋熱掀起了第一個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屆世錦賽均有德國棋手參與,而2015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本土世錦賽上更是有多達14名棋手參賽。 1992年德國開始舉行全國範圍的象甲聯賽(bundesliga),甚至比中國的象甲聯賽開始的還要早。從1995年開始,德國象甲聯賽確定賽製:每年舉行4站分站賽,同隊中成績最好的三名棋手的總積分相加記為該隊在此戰比賽的團體積分,取3站團體積分最高的分數相加,即為該隊的賽季團體成績,由此決出團體冠軍。同時每名棋手取成績最好的兩站比賽的積分相加,分數最高的6名棋手獲得參加總決賽的資格。賽季的收官戰,也是德國象棋的壓軸大戲——德國總決賽(deutsche meisterschaft)將決出年度的個人冠軍。 2012年德國象甲聯賽20周年紀念海報(漢堡豫園)截止至2017年,德國總決賽已進行了24屆,共誕生了11位德國冠軍,其中德國象棋協會主席耐格勒博士共6次折桂,成為獲得德國冠軍次數最多的棋手。其中他在1996年至1998年連續三次獲得德國個人冠軍,成果德國象棋曆史上的第一個三連冠。這個紀錄直到16年後才被濮方堯(pu fangyao)打破,其2011年至2014年連續四次獲得德國個人冠軍,成為德國個人賽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四連冠。此外張章(zhang zhang)和薛涵第(xue handi)均為三次參加總決賽,三次均成功奪冠,同時兩人均完成三連冠的偉業。德國警官霍甲騰(karsten hoffarth)也在2002年和2003年兩次成功問鼎,另有6名棋手獲得過一次德國冠軍。而德國象甲聯賽分站賽截止至2016年共舉行了86站比賽(21個賽季,每賽季4站,其中1996-1997賽季和2010-2011賽季各5站),足跡遍及德國的17個城市和地區。在86站比賽中共有總計1461人次參賽,平均每站17.0人參賽。其中2008-2009賽季第一站漢諾威站的比賽中,共有30名棋手參賽,是史上聯賽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而2011-2012賽季第一站,同樣也是在漢諾威,卻僅有5名棋手參賽,是史上參賽人數最少的一次。團體方麵,耐格勒博士、霍甲騰以及邁亞棋(michael meyersieck)、高拔(bastian gollmar)領銜的林根(lingen)隊共10次奪得團體冠軍,而老牌勁旅漢堡(vfs hamburg)隊也獲得過7次團體冠軍。除了每年定期舉行的聯賽分站賽、總決賽外,德國各地方協會還會舉行很多地方性賽事,例如柏林夏日杯(berliner sommerpokal)等賽事。各項賽事、活動的積極開展,既有助於棋友間的廣泛交流,提升水平,同時也有助於象棋運動在各地的宣傳、推廣。再加上德國人嚴謹、認真,同時又有毅力堅持等因素,象棋在德國由星星之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除了象棋賽事的積極開展,象棋在德國本土棋手之間的廣泛開展也對象棋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德國不斷有非華越裔棋手湧現,特別是當中有不少是年輕人。隨著年輕人的不斷湧現,本土棋手的積極參與,德國象棋的繁榮景象就會一直延續下去。當然如果僅靠德國來帶動象棋在歐洲的發展,終歸有些孤掌難鳴。象棋在歐洲全麵開花結果,也離不開其他象棋組織的努力,其中法國、荷蘭、英國、意大利也在當地華越名流的帶領下,積極開展象棋活動,同樣為象棋在歐洲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三、象棋活動在歐洲其他國家的開展來自法國的黃秋鵬(kimurent)和來自荷蘭的陳華鍾都是當地的華人界名流,同時也是當地象棋發展的領路人。在他們的帶領下,法國和荷蘭成為歐洲象棋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法國巴黎承辦了前6屆歐錦賽中的5屆,共8次承辦歐錦賽個人賽。同時當時法國棋手的實力在歐洲也是頂尖水準,前10屆歐錦賽的個人冠軍均被法國棋手包攬,而迄今為止鄧清忠8次獲得歐洲冠軍,成為獲得歐洲冠軍次數最多的棋手。除了王孝仁和鄧清忠外,曾國強(lim sambat)、謝鴻合(ear har)、許鬆浩(hua say ty)和胡偉長四位法國棋手先後獲得過歐洲冠軍。同時和德國一樣,法國棋手也參加了迄今為止的全部14屆世錦賽。其中1999年第6屆世錦賽上,代表法國出戰的原北京名手李琛(li chen)勇奪世錦賽女子組亞軍,成為曆史上唯一一名獲得象棋國際大師的歐洲女子棋手。而許鬆浩在男子組比賽中勇奪第8名,成為歐洲男子棋手在世錦賽上取得的最好名次。這一紀錄直到14年後的2013年世錦賽才被德國棋手濮方堯以第5名的成績打破,隨後在2015年第14屆世錦賽上,同樣來自德國的年輕棋手薛涵第以第4名的成績再次將此項紀錄改寫。胡偉長、鄧清忠和許鬆浩均獲得世象聯棋聯大師稱號。荷蘭象棋協會(nedendse xiangqi bond,縮寫nxb)在陳華鍾主席的帶領下2次承辦歐錦賽個人賽,並誕生了多位歐洲名手。其中棋牌“五項(象棋、國際象棋、圍棋、國際跳棋、橋牌)全能”高手葉榮光(ye rongguang)兩次在世錦賽獲得第10名的優異成績,成為荷蘭第一位獲得世象聯棋聯大師稱號的棋手。而女子棋手餘曉蘭(yu xian)巾幗不讓須眉,在2015年世錦賽上奪得第4名,同樣獲得棋聯大師稱號。荷蘭棋手也參加了至今為止的全部14屆世錦賽。英國象棋協會則由黎池剛i chi kong)老先生領銜,6次承辦歐錦賽個人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歐錦賽上,有6名來自中國的大師、特級大師參與歐錦賽(不參與排名),在強手如林的情況下,黎池剛殺出重圍,成為戰績最好的歐洲棋手,獲得當年的歐洲冠軍,打破了法國棋手對歐洲冠軍的壟斷。此外英國棋手陳發佐(chen fazuo)在2015年世錦賽上勇奪第9名,獲得世象聯棋聯大師。黃春龍更是在當屆賽事上大爆冷門,擊敗了中國的特級大師謝靖,成為第一個在世錦賽上戰勝中國頂級特大的歐洲男子棋手(要知道代表中國參加世錦賽的特級大師在世錦賽上輸棋總數都寥寥無幾)。自1993年第3屆世錦賽起,曆屆世錦賽均有英國棋手參與。意大利象棋協會(federazione italian xiangqi,縮寫fix)早期由歐洲名手何誌敏(he zhimin)領軍,三次承辦歐錦賽個人賽。隨後獲得過中國全國女子冠軍的特級大師林野(lin ye)移居意大利,並在1997年世錦賽上技壓群芳,成為歐洲唯一一位世界冠軍,同時她也獲得了世象聯授予的最高級別的等級稱號——象棋特級國際大師。林野也是歐洲棋壇曆史上唯一一位特級國際大師。和英國一樣,意大利棋手也參與了自1993年起的曆屆世錦賽。除了上述幾個象棋在華越裔人群中開展的有聲有色的國家外,還有兩個國家和德國類似,象棋在當地本土棋手中廣受歡迎,他們就是芬蘭和俄羅斯。?


    四、象棋在芬蘭和俄羅斯的發展和耐格勒博士一樣,在中國因偶然機會結緣象棋的raimo lindroos老先生成立了芬蘭象棋協會。出於對這項智力運動的熱愛和在本國發展該項運動的決心,lindroos先生從中國購置了大量的棋具,並在迴國後組織成立了芬蘭象棋協會。在他和繼任者艾迪莫(timo aitta)的努力下,芬蘭象棋協會逐漸發展壯大。精通十多種語言的鄧明高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憑借會漢語的優勢,鄧明高不僅棋藝上進步神速,還積極參與到各種象棋活動中。在2014年歐洲象棋錦標賽上,鄧明高豪取第4名的優異戰績,創造非華越裔棋手在該項賽事中的最好成績。自1997年起,芬蘭棋手多次參加世錦賽,而且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芬蘭隊的棋手多為非華越裔棋手,而其整體水平也高過本國華越裔棋手。同樣以非華越裔棋手為主力的歐洲國家是俄羅斯。俄羅斯象棋協會成立時間不長,2009年才首次有棋手參加世錦賽。但是至今為止,俄羅斯所有參加世錦賽的棋手均由俄羅斯本土棋手構成,其中的代表人物魯緬采夫(dimitriy rumyantsev)是水平最高的棋手,也是參與象棋活動熱情最高的。除了上述幾個象棋開展的比較好的國家外,其他也有奧地利、葡萄牙等國家有棋手參與世錦賽,但因為缺少合理的組織,最終沒能成為歐洲象棋的一股勢力。但是隨著象棋在歐洲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有一些國家開始籌備或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象棋組織,例如白俄羅斯、西班牙和匈牙利,相信歐洲象棋的會員會逐步增加,象棋會在更多歐洲國家生根發芽。?


    五、歐洲象棋的高速發展時期隨著歐洲各個國家象棋協會的建立,歐洲象棋活動的日益增加,歐洲棋手水平的日益提升,加入到世界象棋發展的核心圈成為歐洲棋手普遍的共識,這也是象棋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這一時代發展的需要,歐洲象棋第一代領路人的代表人物黃秋鵬站了出來,於2005年在法國巴黎承辦了第9屆世錦賽。這是世錦賽第一次來到歐洲,從參賽選手到比賽組織者,歐洲象棋發展迎來了第一次蛻變。而巴黎世錦賽的成功舉辦,也為歐洲象棋昂首走入世界舞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後因為種種原因,黃秋鵬逐漸淡出歐洲棋壇,而此時歐洲象棋第二代領軍人物——薛忠(xue zhong)又及時出現。薛忠棋藝水平了得,2010年首次參加德國總決賽就摘走桂冠,2013年世錦賽獲得第10名,獲得世象聯棋聯大師稱號,同時精通英語、德語,組織能力極強。以他為核心的辦賽團隊成功的於2012年在法國裏爾協助世象聯承辦了第二屆世界智力運動會。隨後在2014年,這個辦賽團隊又在柏林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象棋公開賽,同年11月份,第6屆“淮陰●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首次走出國門,亮相德國漢堡。2015年該團隊臨危受命,在僅有三個月準備時間的情況下,成功的在德國慕尼黑承辦了第14屆世界象棋錦標賽,也讓世錦賽時隔10年後再度來到歐洲。隨後在2016年,在芬蘭象棋協會的協助下,第二屆世界象棋公開賽落戶芬蘭赫爾辛基。緊接著辦賽團隊迴到德國漢堡,成功舉辦首屆世界青少年象棋錦標賽。三年內連續在歐洲承辦5項世界級象棋賽事,極大程度的推動了歐洲各地象棋運動的發展,幫助象棋真正意義的走出國門,衝出亞洲。


    前文提到了烏韋在1993年世錦賽上的講話,他說他希望非華裔棋手能夠不僅僅成為象棋運動的參與者,更希望能以組織者的身份加入到象棋大家庭中來——這也是幾代歐洲象棋人為之不懈努力的目標。黃秋鵬和薛忠領銜的辦賽團隊終於實現了歐洲象棋人的夙願,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象棋在歐洲會長盛不衰。在2011年前,受限於各方麵條件,除了林野和李琛外,歐洲棋手,特別男子棋手並沒能在世界比賽中展現出很高的水準。但是擁有健全的組織,良好的賽事平台,歐洲誕生出具有國際水準的棋手也是瓜熟蒂落的事情。隨後幾年歐洲棋手完成了從數量到質量的蛻變,在世界大賽中的成績也是逐步提升。?


    六、歐洲高水平棋手的湧現前文提到,歐洲男子棋手在世界級大賽中的成績一直屬於不溫不火,最好成績是法國棋手許鬆浩在1999年世錦賽取得的第8名。然而在最近10年,這一切發生著重大變化:先是法國棋手鄧清忠在2007年澳門世錦賽上取得了不敗戰績,這是歐洲男子棋手第一次在世錦賽取得不敗戰績。最終他9戰3勝6和,獲得第11名。在2008年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上,法國棋手馮丹和德國棋手濮方堯先後在團體賽對陣中國的比賽中戰和象棋大師孫勇征(sun yongzheng),這是標誌著歐洲棋手有能力在世界比賽中和中國棋手對抗的開端。在2011年第三屆“淮陰●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上,德國棋手耐格勒博士先後戰和香港棋王黃學謙(wong hok him)和澳門棋王李錦歡(lei kam fun),拿到了非華越裔棋手在國際比賽中對抗亞洲頂級高手的第一分。在2012年第二屆世界智力精英運動會上,德國棋手薛忠力壓多名東南亞頂尖高手,獲得第4名的優異成績。在2013年第13屆世錦賽上,德國棋手濮方堯9戰4勝5和保持不敗,取得了第5名的成績,成為當時歐洲男子棋手在世錦賽取得的最好成績,並成為歐洲曆史上第一位男子國際大師,同時9戰13分的積分也打破歐洲男子棋手在世錦賽上的最高積分紀錄。同時薛忠也獲得棋聯大師稱號,成為德國曆史上第一位獲得世象聯稱號的華越裔棋手。在當屆比賽中,英國棋手黃春龍戰和了世界冠軍,來自中國的特級大師王天一(wang tianyi),隻可惜因對手分之差,無緣棋聯大師稱號。 2014年第6屆“淮陰●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上,德國棋手濮方堯在小組賽最後一輪戰勝來自中國的世界冠軍獲得者,特級大師趙鑫鑫(zhao xinxin),成為第一位在正式比賽中戰勝中國頂尖特大的歐洲男子棋手。而其取得的第7名的成績也是歐洲棋手在這一賽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2015年第7屆“淮陰●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上,德國棋手薛涵第在小組賽中戰和特級大師趙鑫鑫,顯示了歐洲棋手強大的實力和頑強的作風。 2015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第14屆世錦賽上,除了前文提到的英國黃春龍戰勝中國特級大師謝靖,以及英國棋手陳發佐,荷蘭棋手餘曉蘭喜獲棋聯大師稱號外,德國薛涵第追平了濮方堯在前一屆世錦賽上取得的9戰13分的積分紀錄,同時更是將歐洲男子棋手在世錦賽上的最好名次又提升了一名。 2016年在廣東東莞鳳崗舉辦的第八屆楊官磷杯象棋公開賽上,德國棋手薛涵第表現突出,接連戰勝數位越南一流高手和東南亞高手,取得了海外組第三名的好成績,這也是歐洲棋手第一次在世界級大賽進入個人前三名,具有曆史意義。 2017年蔣川蒙目1對26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賽上,白俄羅斯棋手柯棋斯基成功逼和蔣川,而德國棋手帕斯卡更是戰勝了蔣川。雖然是盲棋車輪戰,但作為非華越裔棋手,能和世界冠軍獲得者,特級大師蔣川下出如此結果,也震驚了整個賽事。歐洲棋手還在世界比賽中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戰績,在此不一一列舉。也許這些成績的背後隱藏著一些偶然性,但是歐洲棋手整體水平的穩步提升和越來越多的高水平棋手的湧現卻是不爭的事實。歐洲棋手不僅在實戰水平上迅速提升,在象棋理論和象棋文化等方麵也做到了兩手抓,下麵我們再來盤點一下歐洲象棋人在象棋理論、文化方麵取得的成就。?


    七、歐洲象棋人在象棋理論、文化領域取得的成就早在上個世紀,德國漢學家施密特就翻譯了中文書籍《象棋中局戰理》,此後萊德(rudolf reinders)也撰寫了多部象棋文獻資料,特別是關於象棋起源和象棋文化發展的相關資料,成為歐洲早期了解象棋及象棋文化的重要理論依據。在2014年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棋文化峰會上,歐洲象棋聯合會秘書長薛忠,副秘書長濮方堯出席了會議,並在會上就《象棋在德國的發展》和《全球棋手等級分體係》等課題發表了演講。隨後德國斯圖加特著名象棋啟蒙教練王各(wang ge)結合自身的推廣和教學經驗,在第三屆和第四屆峰會上均發表論文,並獲得二等獎,受到一致好評,充分展現了歐洲象棋人對於象棋推廣的深入思考和極高的理論水平。歐洲象棋人在技戰術水平和理論水平的全麵提升,對於象棋的海外推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歐洲象棋人也越來越多的開始在世界象棋組織和賽事擔任重要職務。?


    八、歐洲象棋人在世界象棋組織和賽事中擔任的職務法國黃秋鵬、德國耐格勒和荷蘭陳華鍾在歐洲的象棋推廣中取得了突出貢獻,三人現均在世象聯擔任副主席職務。德國薛忠因其突出的組織才能和在歐洲推廣象棋的突出貢獻,在世象聯擔任副秘書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在2013年世界象棋聯合會執委會期間曾許諾在歐洲短時間內迅速提升會員數,隨後在推廣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憑借自身和其辦賽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諾言,象棋活動在西班牙、匈牙利、白俄羅斯、土耳其、愛爾蘭都多個歐洲國家有序開展起來,並籌備加入世象聯大家庭。德國濮方堯和胡伯(siegfried huber)因在象棋推廣過程中,在競賽(棋手等級稱號、等級分、賽製等)方麵取得的成就,在世象聯擔任資格審核委員會委員。在2014年首屆世界象棋公開賽上,來自德國的國際裁判員萊德擔任裁判長;在2014年第6屆“淮陰●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上,來自德國的裁判員馬丁(martin berger)擔任副裁判長;在2015年第14屆世錦賽上,德國萊德擔任副裁判長;在2016年第二屆世界象棋公開賽上,德國萊德擔任裁判長,芬蘭象棋協會主席艾迪莫擔任副裁判長;而在兩屆世界象棋公開賽、第14屆世錦賽和2016年首屆世界青少年象棋錦標賽這4屆大賽上,作為薛忠辦賽團隊的另一名核心成員,濮方堯均擔任編排長職務。此外在歐象聯擔任副秘書長兼競賽委員會主任的濮方堯在2014年向世象聯提出了建立全球棋手等級分體係的提案,並與胡伯合作,於2016年1月建立了完整的全球棋手等級分體係原始數據庫。2016年起,全球棋手等級分(試運行)方案正式啟動。歐洲象棋人在積極推廣,努力提升自身水平,積極參與象棋國際組織和賽事的日常工作等方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和其自身規範化的建製有著必然的聯係。筆者再來帶著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一下歐洲象棋聯合會的規範化運作。?


    九、歐洲象棋聯合會的規範化運作早期歐象聯隻是起到連接各個會員協會的紐帶作用,並無明確的職能部門。這一狀況在2012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12年9月,在薛忠、濮方堯等人的倡導下,在耐格勒、陳華鍾主席的大力支持下,歐象聯設立了《歐洲棋手等級稱號標準》。當時共設有歐洲象棋特級大師(exf grandmaster)、歐洲象棋大師(exf master)、歐洲非華越裔象棋大師(exf v master)和歐洲女子大師(exf female master)四個稱號(後在2016年歐洲非華越裔象棋大師和歐洲女子大師兩個稱號合並為歐洲棋聯大師exf federation master稱號)。這一標準剛一設立,就得到了廣大歐洲棋友的大力支持。截止至2017年9月,共有66名棋手獲得歐象聯等級稱號。隨即歐象聯確立了兩個職責鮮明的職能部門——競賽委員會和推廣委員會。2014年7月,歐象聯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了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與會的來自德國、英國、芬蘭、法國等國家的歐洲棋手對歐象聯的第一屆領導班子進行了民主表決,最終法國黃秋鵬成為歐象聯永久名譽主席,德國耐格勒和荷蘭陳華鍾任第一任主席,德國薛忠任秘書長,德國濮方堯和芬蘭鄧明高任副秘書長。同時薛忠和鄧明高分別兼任推廣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濮方堯和馬丁分別兼任競賽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這次會議相當於歐洲象棋界的“遵義會議”,對歐洲象棋的規範化發展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2017年1月,歐洲象棋聯合會在總部所在地——德國慕尼黑正式完成注冊,標誌著象棋在歐洲將以一個正式的競技體育項目的形式規範化運作。當然歐象聯發展到今天也和中國象棋協會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象棋協會就多次派國內的大師、特級大師訪問歐洲,進行指導、交流,對推動象棋運動在當地的發展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十、中國象棋協會和歐洲象棋之間的交流中國象棋協會多次在歐錦賽期間委派國內的大師、特級大師赴歐洲進行指導,例如前文提到的1994年阿姆斯特丹歐錦賽,6位來自中國的高手參與到比賽之中,能和來自中國的頂尖高手在正式比賽中交手,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但是這種方式也多少對最終的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隨後中國代表團更多的采用車輪表演等方式進行推廣、指導,例如2010年漢堡歐錦賽,特級大師徐天紅(xu tianhong)和張國鳳(zhang guofeng)在比賽之餘和歐洲棋友進行了車輪表演,大師陳信安(chen xin’an)也對當地象棋愛好者進行了指導活動,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除此之外,中國象棋協會於2009年世錦賽前夕在北京開設了首屆非華越裔棋手培訓班,聘請世界冠軍獲得者、特級大師徐天紅為總教練,對來自德國、芬蘭的多位非華越裔棋手進行係統的培訓。學員們在短短的幾天培訓中獲益匪淺,而世錦賽賽場上對徐特大的拜師儀式更是令人充分領略了這些金發碧眼的老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癡迷。在培訓班結束後,歐洲隊和北京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對抗賽,雖然麵對實力遠高出自己一籌的對手,但是歐洲隊還是充分發揚了不畏強敵的精神,將之前幾天學到的東西充分運用到實戰當中,最終來自德國的女子棋手吳彩芳(wu caifang)戰和中國大師劉君(liu jun),爆出一個冷門。在2011年世錦賽前夕,中國象棋協會在南京組織了中德象棋對抗賽,德方為出征世錦賽的原班人馬,中方則由象棋大師李國勳(li guoxun)領銜江蘇地方高手,最終中方實力還是明顯高於德國,但是德國濮方堯在不利的情況下頑強逼和李國勳大師成為德國隊的一大亮點。隨後德國隊移師武漢,中國象棋協會開設了第二屆培訓班,特級大師徐天紅再次擔任教練,對歐洲棋手進行培訓、指導,象棋大師郭瑞霞(guo ruixia)、馬天越(ma tianyue)也參與了指導、交流活動。在2017年7月,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方針,作為g20峰會“感知中國”係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象棋聯合會和河南滎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了g20漢堡象棋國邀請賽和河南滎陽“楚河漢界象棋文化展”,來自德國、荷蘭、意大利、英國、法國、芬蘭等國的歐洲棋手匯聚一堂,河南楚河漢界天倫隊作為特邀嘉賓參賽。在活動之餘來自河南的象棋大師黨斐(dang fei)進行盲棋一對八車輪表演。 2017年9月,由世界象棋聯合會和成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四川航空杯”2017全球象棋雙人邀請賽在中國成都舉行,並在賽事期間進行了一係列的象棋文化推廣活動。此前積極參與世象聯各項活動的歐洲棋手獲得了多個參賽名額,最終來自荷蘭的納布斯(joep nabuurs)與來自中國的特級大師鄭惟桐(zheng weitong)搭檔獲得亞軍,來自德國的吳鬆月(lucas gitter)與同樣來自中國的特級大師孫勇征搭檔獲得季軍,來自德國的薛涵第與來自柬埔寨的非華越裔棋手邱亮(chamnan heng)搭檔獲得第四名。此外歐洲多位棋手還受邀參加各類中國象棋協會主辦的諸如“淮陰●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九城置業杯中國象棋年終總決賽。此外中國各地方協會也積極邀請歐洲棋手參加國內高水平的賽事,例如2014年德國隊受邀參加了第三屆佩雷斯杯惠州象棋邀請賽,2017年歐象聯隊受邀參加了石獅杯象棋國際邀請賽。不僅僅是賽事方麵,在文化推廣和傳播方麵歐洲和中國的各地方政府有著廣泛的交流。在受邀參加“淮陰●韓信杯”期間,多位歐洲棋手參與了淮安市淮陰區政府,淮安市體育局舉辦的“象棋文化與發展論壇”和象棋收藏展覽等活動。作為中國象棋文化策源地的河南滎陽,邀請歐洲象棋聯合會參加多次象棋文化推廣活動:2016年5月,歐洲象棋聯合會副主席萊德和副秘書長濮方堯受邀參加了第十九屆亞洲象棋錦標賽暨第二屆亞洲象棋嘉年華啟動儀式;2016年8月,時任滎陽市市長王新亭帶領的團隊親赴歐洲,在德國漢堡與歐洲象棋聯合會就一係列象棋文化推廣方麵的課題打成共識,並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10月,歐洲象棋聯合會秘書長薛忠,副秘書長濮方堯和王各再次受邀參與了首屆“楚河漢界世界棋王爭霸賽”活動。除了和中國象棋協會及中國各地方政府、協會的交流活動之外,國家漢辦、歐洲各國孔子學院也對象棋在歐洲的推廣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漢堡大學孔子學院所在的漢堡豫園茶樓就承辦了2010年歐錦賽、2014年“淮陰●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2016年世界青少年象棋錦標賽等多次大賽。此外薛忠為核心的象棋推廣團隊還於2014年2月在慕尼黑孔子學院組織了象棋推廣活動。真正形成以棋為媒,文化搭橋,助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新局麵,為象棋,乃至各類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推廣樹立了典範作用。在規範化的建製,良好的競賽平台之上,加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中國象棋乃至中國文化在海外推廣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相信象棋在歐洲的發展將有著更為美好的前景和廣闊的空間。?附錄1:歐洲象棋聯合會執委:名譽主席:黃秋鵬(法國)執行主席:耐格勒(德國)??陳華鍾(荷蘭)副主席:?艾迪莫(芬蘭)??阮泰東(法國)??萊德(德國)?古貝蒂(意大利)??伊蓮娜(俄羅斯)??黎池剛(英國)秘書長:?薛忠(德國)副秘書長:濮方堯(德國)??鄧明高(芬蘭)??王各(德國)推廣委員會:主任:薛忠(德國)??副主任:鄧明高(芬蘭)競賽委員會:主任:濮方堯(德國)??副主任:馬丁(德國)?附錄2:歐洲棋手英雄譜:截止至2017年9月,共有1名歐洲棋手獲得世界象棋聯合會頒發的象棋特級國際大師稱號:林野(意大利)。共有3名歐洲棋手獲得象棋國際大師稱號,分別是:李琛(英國)、濮方堯、薛涵第(德國)。共有14名歐洲棋手獲得棋聯大師稱號,分別是:胡偉長、許鬆浩、鄧清忠(法國)、耐格勒、us tempelmann?、joachim schmidt-brauns、亨克、薛忠(德國)、葉榮光、餘曉蘭(荷蘭)、大衛楊、郭淑瓏、in dekker、陳發佐(英國)。同時,歐洲象棋聯合會共誕生歐洲象棋特級大師(exf grandmaster)13位,他們分別是:鄧清忠、胡偉長、許鬆浩(法國)、黎池剛、陳發佐、黃春龍(英國)、張榮安、葉榮光、納布斯(荷蘭)、何誌敏、薛洪林(意大利)、濮方堯、薛涵第(德國)。歐洲象棋大師(exf master)18位,他們分別是:陳特超、高國誌、馮丹、黃永祥、阮泰東(法國)、吳永生、王以昆、王輝川(荷蘭)、哈思維、張章、薛忠、陳峻、耐格勒(德國)、大衛楊、張國涵(英國)、江楚城(瑞典)、胡允錫、方定良(意大利)。此外還有來自白俄羅斯、俄羅斯、芬蘭等8個國家的總共35名棋手獲得了歐洲棋聯大師稱號。(所有資料摘自網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卡西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卡西大人並收藏象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