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象棋小故事


    一、桔中二叟?


    巴邱,一人家的桔圃,收獲了一個大桔子,剖開有二老叟相對象戲。一叟曰:“君輸我瀛州玉塵九斛,龍編鞍八輛。後曰:“於青城草堂還我耳”選自《搜神記》。?


    ??二、樵者觀棋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樵者王質伐木入山.見二童子下棋。與王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覺饑,以新特斧置坐而觀,局未終,童子指謂之曰:“汝斧柯爛矣!”重歸故裏,已及百歲.無複當時之人。選自《述異記》???


    三、弈秋誨棋???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一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如之矣。夫弈之為數,乃數之至小者也,然弈者不專其心之所主,致其誌之所向,則不得其數之精矣。選自《孟子》???


    四、帝雲殺卻???


    ??梁武帝召一高僧入宮,僧至.適帝與某大臣弈棋,帝忽雲,“殺卻!”左右誤為命殺高僧,遂牽出,臨刑問曰:“師道德既高,何為至是”?僧曰:“帝前身為蚓,老僧鋤地,誤斷其頭,故有此報”。選自《廣博物誌》???


    五、都忘其恚


    李衲性躁急,醋尚弈棋,每下子安詳,極為寬緩,有時躁怒,家人密以棋具陳於前.訥見便欣然改變,取子布算.都忘其恚。選自《南部新書》。???


    六、共奪一子


    ???景城,真武祠未圮時,中有一道士,酷嗜象棋,人以棋道士唿之.其本姓名乃轉隱,一日.幾上置一局,止三十一子,其人亦不知去向.忽聞窗外喘息聲,審視之,乃二人四手相帛共奪一子,力竭聲嘶.尚未肯讓也。選自《閱微堂草記》。


    ???七、棋由我勝


    ???某道士棋甚劣,尤是好勝,終日喁喁不休,人欲求去,終強為留住,果有人在旁為對局者說棋.便爾發帑.並詛其速死。一日有少年偶誤一著,道士幸勝,步年堅欲悔改,喧爭不許,少年痛加鬥擊.道士亦笑而受之.曰:“擊由汝擊.棋由我勝。”亦趣談也。


    ?????八、還不叉士


    ???兩人對弈,旁觀者教不絕口.其人大怒,揮拳擊之,其人痛極卻步,右手摩臉.左手猶遙指曰:“還不叉士”。此種情景,曆曆如繪,奚怪乎棋子擲碎.與夫棋盤掀翻者矣。?????九、觀音雅號???客有嗜弈而常敗者.每與人弈.率行妄應.每致全師喪盡而合已.人以觀音雅號賜之.或問其故,始悉為觀音送子之歌後也,精座稱快不已。?


    ????十、彼不肯和??


    ?某氏喜弈而不甚精,但平生最忌言輸,或同其昨夜著棋之勝負,答曰:“昨夜我連弈三局完全無輸,第一局我不勝,第二局彼又不輸,第三局弈至殘局,我請其作和.但彼不肯。


    ???十一、餘係誤聽?


    ??某拳術家嚐遊山寺.忽聞禪房內有吵鬧聲,側耳聽之,一人曆聲喝曰:“你須打定主意.不能後悔,看我手段,方知我之利害”另一人亦惡聲報日:“你休妄誇口.我此迴不殺你.誓不為人”言訖,木器聲亂響起來。拳術家大驚.以為仇人見麵.必有性命之慮.拆難解紛之氣頓起.急縱身踢開房門,走入房中,定晴一看,原來房中有二人據於桌上行棋.隻得陪笑退出,日.“請原諒.係誤聽矣”


    ?十二、哭象棋詩?


    ??王守仁,明代哲學家、教育家,浙江餘姚人。有一次,因他貪下象棋,忘了迴家吃飯。他母親一氣之下,將象棋扔到河裏,看到隨水漂流的象棋,仁撫首頓足.哭之以詩:?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嚴母一旦丟。兵卒墮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馬行千裏隨渡去.士入三川遙浪流。炮聲一響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揪。


    ?十三、顧爾協得譜棋藝猛進???


    清朝道光年間,山東濰縣有一位象棋愛好者名叫顧爾協.聽說嶗山遲道人棋藝高超,決定上山尋訪對棄.結果六戰六負,便再三拜道人為師求教,道人從懷中拿出一卷《自出洞來無敵手》,顧得此秘譜後如獲至寶,悉心鑽研,棋藝猛進,附近一帶未遇敵手.名噪一時。?


    十四、趙匡胤下棋輸華山???相傳五代十國末期,有一位得道高人名叫陳摶(音團).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後賜名希夷先生.隱居華山修遭,善奕。趙匡胤未黃袍加身成為宋太祖時.曾同結義兄弟鄭子明路經華山,天晚人饑,借宿於陳摶處。翌日,陳摶約趙下棋。趙問:以何為注?陳答:洱勝.以千兩黃金相贈。汝負,叉以何物為注?趙戲指華山為注。首局陳摶以單車無士象逼和趙之車馬炮,(在殘譜中編碼06006141)。次局又以單馬勝趙之馬炮五卒士象全,(在全譜中)。趙隻好寫下輸山字據。趙匡胤稱帝後,陳摶以祝賀為名進京索注.趙將華山給陳摶。此後華山一帶免去賦稅,人民都稱頌陳摶,現在,華山還有遺跡賭棋亭。?


    ?十五、?文天祥與象棋?


    ??文天樣,南宋末民族英雄。抗元失敗後被俘,囚大都(現北京)。元世祖一方麵許以高官厚撩.一麵威逼虐待,始終不以為動。最後被害於大都柴市口。他不僅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詩人詞人.同時還是個傑出的象棋高手。文天祥自幼諳習水性、常在贛江中南昌水為樂時與象棋高手周子善以水為枰.以口行棋,一爭雌雄。象棋雖然創始於戰國之際.但直到北宋才正式定型。能“盲目”下棋者甚少.而文天祥卻一麵戲水,一麵盲目弈戰,從容之態可見一斑,說明他棋藝造詣頗深。南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囚於大都(北京)。他在獄中寫下名垂千古的《正氣歌》,還刨擬象棋殘局《玉層金鼎》、《單綺覓虜》等殘局四十局以**.1279年文天祥慷慨就義前,他的棋具、棋圖均被收多所散失。現介一局(在殘譜中編碼07016251)。????


    十六、孫中山南洋演排局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南洋各地發展同盟舍準備匣清的時候,利用車船之閑,經常與人對弈,在國事繁忙之餘還自己演拆棋局。下麵介紹一則孫中山先生演拆的排局(在殘譜中編碼09105161)著法雖然不多,卻很精采。


    楚河漢界今何在???


    我們在下中國象棋時,常見棋盤上寫著:“楚河漢界”4個大字,因為中國象棋本來就是模擬曆史上“楚漢相爭”的故事而設計的娛樂工具。那麽,“楚河漢界”現在究竟在何處呢?據史記戴,曆史上的楚河漢界.並不是在今日的湖北(楚地)與陝西(漢中),而是在古代豫卅(今屬河南省)的滎陽、成皋一帶,它的地勢是北臨黃河,西靠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曆史的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204年,劉邦與項羽在此兵刃相交.翌年,劉邦(漢)憑著後方糧草供給充足,大舉進攻擊頂羽(楚),迫使項羽不得已提出“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之說,如今在滎剛東北處的廣武山上.還殘留著兩座遙遞相對的古城遺址(相傳是後重新修建的),西麵的一座叫漢王城.東邊的“一座叫霸王城(即西楚霸王).而兩城之間.一條約300米寬的大坑溝,便是“楚河漢界”。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巴邛(今四川一帶)的大地主,家裏庭院有一塊橘園。有一天,地主在散步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霜雪,著急的地主趕快跑到庭院把橘子一棵一棵摘下來,摘著摘著,眼尖的地主發現有兩顆橘子特別大,感到非常好奇。於是地主決定把橘子剖開來看,原來每顆橘子裏都藏有兩位白眉仙翁,他們麵對麵坐著談笑下象棋!?


    ?仙翁們沉浸於對弈樂趣中,沒有發現地主正在旁邊。過了一會,一位仙翁開口說:“我們在橘子裏下象棋的樂趣,不會輸給在商山下圍棋”。隻可惜找不到根深蒂固的橘子,剛下到精彩的時候,橘子就被摘下來了。這時另一位仙翁肚子餓了,從衣袖裏抽出一條形狀像龍的草根來吃一口,並且用水噴它,草根竟然變成一條真龍,四位仙翁一起騎著龍,隨著腳下緩緩升起的白雲飛向天堂。?


    ?這則橘中象戲的故事出自《玄怪錄》,作者是唐朝宰相牛僧孺。故事流傳到後世影響十分廣泛,也有人把這個故事解釋為仙翁下圍棋,不過據張如安先生研究,確認是象戲而非圍棋?,可見這則故事本身具有相當迷人的吸引力。?


    後來人們就稱下象棋的樂趣為“橘中之樂”,並有“橘中之樂,不減商山”的典故,這也是著名象棋古譜《橘中秘》的命名由來。?


    南宋末年,朝廷國力衰弱,兵強馬壯的元兵大舉入侵,宋朝麵臨存亡的緊要關頭,愛國詩人文天祥不怕危險,挺身而出號召愛國誌士組成一支軍隊抗元。?


    文天祥與他的父親文儀,兩人都是象棋迷,他們的象棋造詣很高,其中文天祥還常常和棋友周子善、蕭耕山(蕭敬夫)、劉洙及劉澄枰上過招。有一次,文天祥生日的時候,還特地寫了一首有關象棋的詩,可見文天祥對象棋的熱愛,詩裏的內容為:?


    ???????????????????《生日山中和蕭敬夫韻》???????????????山深不用結涼棚,風起江萍暑氣輕。???????????????處士林泉自今古,男兒弧矢付豪英。???????????????客來不必籠中羽,我愛無如橘裏枰?。???????????????一任蒼鬆栽十裏,他年猶見茯苓生。?


    文天祥對象棋的著迷還不僅於此,他曾經在一個炎熱的夏天裏,帶著眾人跳入河裏遊泳,遊著遊著,喜好象棋的文天祥見山水景色優美,便提議與周子善一邊遊泳一邊對弈,其他人聽了都表示讚成。可是問題來了,兩人在水裏沒有棋具,要怎麽進行對弈呢?原來聰明的文天祥早就想到一條妙計,他提出用口說棋著(讀譜)的方式,與周子善展開“閉目棋”的精彩過招,根據文獻記載,文天祥還是第一個不用棋子棋盤,閉目下象棋的人呢?!??


    ?由於愛好象棋,文天祥精選了四十局棋局,命名從《玉屠金鼎》到《單騎見虜》,並且用自己心愛的“綠端蟬硯”逐一繪製成棋圖附上著法,可惜文天祥後來被元兵所俘虜,這些棋譜便沒有流傳下來。不過文天祥在獄中所寫的《正氣歌》,反映出文天祥偉大的愛國情操,永遠為後代世人傳頌。


    要怎麽進行對弈呢?原來聰明的文天祥早就想到一條妙計,他提出用口說棋著(讀譜)的方式,與周子善展開“閉目棋”的精彩過招,根據文獻記載,文天祥還是第一個不用棋子棋盤,閉目下象棋的人呢?!??


    ?由於愛好象棋,文天祥精選了四十局棋局,命名從《玉屠金鼎》到《單騎見虜》,並且用自己心愛的“綠端蟬硯”逐一繪製成棋圖附上著法,可惜文天祥後來被元兵所俘虜,這些棋譜便沒有流傳下來。不過文天祥在獄中所寫的《正氣歌》,反映出文天祥偉大的愛國情操,永遠為後代世人傳頌。?


    ??


    第四節??“馬走日象走田”的奧妙?


    ?


    清代才子袁枚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攏袖觀棋有所思,分明楚漢兩軍峙。非常喜歡非常惱,不著棋人總不知”。?


    這首詩前兩句描述的景象,你肯定在街頭巷尾見到過:老少爺兒們或蹲或站,手持蒲扇,擼著袖子,擁擠在一副棋局的周圍,或搖旗呐喊或指點迷津。有時候,棋盤上的對峙經常會“演義”成兩邊看棋者的鬥嘴,甚至雙方會像看拔河一樣,進行聲勢上的較量。?


    沒錯,這正是象棋的魅力。在當今的中國,公園大樹下,田間地頭上,都可以看見象棋吸引來的一堆“發燒友”。有一個民間說法,在中國,平均每十個男性中就有七個會下象棋。這充分說明了象棋在中國深受人們喜愛。這的確是一項非常普及和流行的智力運動,不光在中國,象棋在全世界也是日益普及。現已有2億參與者,遍布四大洲的26個國家和地區。?


    “非常喜歡非常惱,不著棋人總不知”,這句詩也是恰當的說明了象棋愛好者旁人所無法了解的樂趣,而象棋中的樂趣到底來自哪裏呢?象棋又是一門怎樣的智力運動呢??


    先說說象棋的起源。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唿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嚐?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


    南宋時期,是象棋發展比較繁榮的時期。在當時,象棋可謂家喻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製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卡西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卡西大人並收藏象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