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象棋小故事


    中國象棋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在秦漢時代繼續發展,棋盤上麵的楚河漢界正是其發展而來的,經過唐宋時代,最早出現了象棋棋譜《棋經論》《事林廣記》等棋譜,標誌著象棋的棋理,布局,出現了其規律性和戰理性。到了明清時代,尤為流行,出現了大量象棋著作,直至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建立,象棋得到了蓬勃發展,其中湧現出一大批的象棋高手,為象棋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周德裕(1900~1949),江蘇揚州人(一般稱江都或廣陵,均揚州舊稱)。長期活躍於上海棋壇的象棋名家。幼時,得其父周煥文教授,萃諸家之長,棋藝全麵。民國19年(1930)代表華東去香港參加華東與華南埠際大賽。民國20年,與萬啟有代表華東在上海參加華東華北埠際大賽,成績優異。被棋界譽為“七省棋王”。後以棋為生,民國23~31年旅居香港,並弈遊廣州及東南亞一帶,常以擂台賽形式,輪戰華南諸強手。民國31年迴滬,仍以輔導棋藝為業。染上毒癮,生活貧困,衣食無著,至解放前夕,貧病交加,於上海解放前三天去世。曾主編香港《華字日報》象棋專欄,著有《象戲勾玄》、《象弈講義》等,對先手中炮攻後手屏風馬,有精辟見解。


    周的棋藝比較全麵,開局、中局、殘局都有極深的功底。開局方麵,各種盤麵,多種變化都熟悉。中局方麵,周以常出奇著製勝而使人“害怕”。殘局方麵,周對各種定式都了解且不說,他運用馬炮之力,一兵之微,都有深功夫。所以華南方麵認為他是個難以取勝的對手。


    其次,周的勝率高。他戰勝過華東的眾多名手,包括張錦榮、萬啟有、羅天楊、林弈仙等,對華北方麵的兩名代表選手趙文宣和張德魁也是勝多負少。對華南方麵的黃、李(慶全)雖然說旗鼓相當,但黃、李的棋跡,地域僅限華南,棋齡又較短,影響遠遠不及周。周在弈訪南洋時,戰績大大好於謝俠遜,是使海外華人棋手心服口服的一位高手。周沒有和“西北棋聖”彭述聖交過手,和華東的另一位名棋手張觀雲也未較過藝(張過早息隱棋壇)。


    還有,周的棋性好。周是醫家出身的棋手,文化修養較高,比較受人尊重。四十年代他在上海和屠景明交遊時,屠出於敬重,對弈時要求周讓長先。而周認為應改為“先相先”(二盤屠先,一盤周先),既體現了周的修養,又可見周的互重。周雖偶有現場沉不住氣影響弈棋之時,但安靜之後就能理順棋氣,再安心下棋。如對董文淵的挑戰,董常采取擾亂周的不正當之法,促使周心氣浮動而敗。但事後周想通了,再和董決鬥時,沉住了氣而扳迴。


    一九四七年夏,周德裕遊罷西湖來到嘉興;高琪欣然約他到家小住,初時由周讓長先,高琪負多勝少,改讓二先,周方比較下風。高琪想。不圖七省棋王,亦不過爾爾!周臨行之日,高問雙方棋力。究竟差多少?周說:“看來還未脫二先呢。”高不解其意,周笑道:“日來我隻是隨手敷衍,氣力還未用足,倘你真的有意學棋,那麽我可以再留三天,跟你來個‘升降賽’吧。”


    所謂“升降賽”,就是由棋力較高者首讓一先,對方輸則依次遞升,最多讓到單馬為止,對方勝則遞降。讓馬以外就談不上什麽“升際賽”了。經過了這樣一番較量以後,雙方實力差距大致可定.周少時跟揚州的鄉先輩學棋,就是這樣磨練出來的。於是他們就對起升降賽來,到第三天,高已被周德裕殺昏,升到讓馬的最後階段了。那天黃昏恰巧朱明華亦來,看見周方少卻了一予,便信口嚷道:“小高大約可操勝券了。”高琪不好意思地答道:“請勿見笑,這是讓馬賽,而且我已連輸六局了!”第七局的賽果又是周勝。朱明華說:“小高,曆年來我跟周先生對過不少盤,淨輸並不算多,現在這個樣子,隻是你的棋藝退步吧了,看來我也可以讓你一馬呢。”高琪說:“別誇大口,你敢一試嗎?周德裕乘機讓座,出去休息。等到晚飯吃過,在就寢之前,又來一看究竟,那時高琪麵有得色,反而拿趙虹棋讓朱明華二先來了,朱看見周不禁紅耳赤。局終,周德裕說:“平心而論,我對小高本能讓單馬,小高對你更不能讓二先,隻是你們一連失利之後,心中怯慌,或求勝心切,沉不住氣,棋子就不聽命了。所以久敗不亂而不餒,方是大將之才還要有寬容心,今後在氣度上各自下些功夫吧。”


    在中國近代象棋史上,有“四省棋王”之譽的董文淵,是繼周德裕之後的棋壇風雲人物。他長期稱雄於華東的上海和華南的香港,五十年代時還作為中國象棋隊的成員迎戰過日本棋手。


    董文淵出生於杭州。父董阿林,原業農,因逃荒避災由浙江的餘姚來到杭州,經過數年的積攢,在杭州的開元路與人合開協聚興銅匠店,1919年生下小文淵(董文淵屆羊,但戶口本上誤為1918年出生)。富有奕棋天分的董文淵少年時就癡迷象棋。10歲起,在其父的銅匠店學手藝,閑時在街坊下棋,12歲時師從白胡子潘選子,14歲時即超過乃師,16歲時登著名棋樓喜雨台奔棋,有短期受教於關春林的經曆。董以象棋起始,兼攻圍棋,進步神速,不日,即能和名棋手蔡阿福、徐春泉、李嘉春等抗衡。


    董文淵弈棋能很早跨出省界並到達香港,和著名實業家張澹如(當時浙江省主席張靜江之胞弟)的提攜有關。其時,張常往來於杭、滬間,也常去喜雨台弈棋。張較偏愛圍棋,登喜雨台弈棋時,和“五虎”中的李友三或關春林弈棋常執白子,既表示棋藝略高於對手,又為輸些彩金而顯示大方。一天,張登喜雨台弈棋,聽說有個少年,棋弈得不錯,就找來陪棋,張提議讓董三子,結果張連輸三局。由於是讓子棋,張臉上不失”光彩,而董得了實惠。事後,棋人們告訴董,張是個大老板,以後下棋時應注意禮節。又有一次,張去喜雨台玩棋,又找董弈棋。弈後,董很有禮節地說:張老板,以後能否向您請教一盤象棋?張向人打聽董的象棋水平後,深感“此子有前途”,遂起了提攜董的心意。這天張離去時,董躬送至樓下,張讓董“明天下午去我家一次”,並告訴了地址。


    次日下午,董依約去杭州孝女路未央村二號。張浩如了解到董上過五年小學,遂送派克金筆一支,另現金20元,以及一本(日本)木穀實編的《圍棋辭典》,希望董好好學鋼筆字,今後在可能時帶他去海外闖蕩。後來張果然於1939年派賬房劉盈丈接董去香港角逐。


    1936年秋,杭州舉辦過一次全市象棋比賽,由城南民眾教育館主辦,應邀參賽的為“五虎一豹”六人及新進劉憶慈(大董三歲)、董文淵,結果董得第一,劉得第二。於是,董正式成了江南棋壇的一顆新星。賽後民教館主任彭桔甫私人請吃,以示杭州棋壇後起有人。


    1937年春,基督教杭州青年會根據群眾要求,著手舉辦“華東地區象棋名手邀請賽”,特請有“象棋總司令”之稱的謝俠遜來杭州主持,地點在青年會的健身房,掛大象棋,出售門票(每張二角),參加者為江蘇竇國柱、山東邵次明、福建連學正及浙江董文淵。比賽結果董得第一,遂有“四省棋王”之譽。


    董文淵成名前後,常去上海天贍茶樓等處弈棋。由於董年紀小,棋風犀利,並能常出妙手,因此得到“小杭州”的渾名,和“小剃頭”林榮興、“小煞星”葉景華並稱上海棋壇“三小”(也有將小湖北雷海山一起稱為“四小”的)。從此,董開始了以棋為生的生活。1939年,張澹如的賬房劉盈丈在上海找到董文淵後,同乘亞洲皇後號大輪船去香港,立即參加一次“六王奪鼎賽”。所謂“六王”即六名名棋手:周德裕、鍾珍、蘇天雄、盧輝、方紹欽及董文淵。由張浩如出資作大銀杯一隻及獎金一百元,比賽的真正用意是:董向周挑戰。結果周得第一,童獲第二。不久,張又出資作純金獎牌一枚,邀周德裕、董文淵及鍾珍參賽,定名為“三王賽”。比賽采用單循環製,分先各兩局,以積分多少定名次。經抽簽後董和鍾先賽兩局,董文淵連勝,獨得4分,形勢對董極為有利,對周則構成極大威脅。處於危機的周德格,突然提出不參加續賽的動議,理由是:董以重金收買了鍾,鍾佯作兩敗,但在對周之戰將全力拚搏,為董奪取金牌創造條件。周提出的理由盡管證據不足,但根據棋界的風氣,也不是沒此可能。這一下首先是激怒了已購票的廣大棋迷,聚集在文園酒樓前,要求退票,使主持人感到為難。正當場內雜亂紛紛時,少年氣盛的董對周大聲說:“你說我作弊,我們以無弊可作的方式續賽如何?”接著董說:“我和鍾的兩局勝棋不算。我和你作十局賽,來搶這金牌如何?”這一說既堵住了周罷賽的嘴,也得到觀眾的喝彩。也許是董文淵正處於棋藝的上升時期,也許是周德裕的“帥氣”有所浮動,再也許是周德裕沒有吸足煙(指鴉片),第一天比賽董連勝兩局,第二天比賽董又連勝兩局,第三天香港各報均大加宣傳,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前往觀看。比賽進行前,董舉起手心,以掌中的“誓殺周德裕”讓周觀看,引得周心氣浮動,結果周又連負兩局。發生於1939年秋的周、董之戰,不僅僅是華南棋壇的爭雄之戰,也具有全國棋壇爭雄戰的性質,因為周不僅有“七省棋王”的頭銜,而且在華南是第一號人物(和之名氣約略相仿的黃鬆軒已去世),而董挾“四省棋王”的頭銜而來,是當時華東的第一手(林榮興、葉景華已死於日寇侵入上海時)。再說年齡,當時一個39歲,正年富力強;一個剛20歲,銳氣正旺。


    繼第一次“六王賽”周德裕奪冠後,第二次爭雄——從“三王賽”到周董十局賽,董竟以連勝六局而得金牌!怪不得黃密功先生要稱董為“十三王”了。那麽這六局是否周有什麽特殊原因才失敗?不是。而是董有所準備,布局富有創新。正如賈題韜先生所評:周君在華南、華東、華北等地和名手對局,大多取得勝績,之所以如此,原來與董的布局極富創新有關。周、董後來又有對局,周有所挽迴。


    應該說,董向周的挑戰是成功的。


    董文淵解放前後一直活躍於上海棋壇。在滬期間也一直在襄陽公園弈棋。


    董文淵確是棋界奇才,陳祖德在《超越自我》一書曾生動地描述過他,說:“此人頭腦聰明,感覺敏銳,著法犀利。”他的象棋在名手如林的上海,罕有敵手。解放後常在大世界掛大棋盤表演。其圍棋在一九四八年執黑與過惕生對弈,四戰皆捷,名聲大噪。到解放初,已可與國手劉棣懷、王幼宸等分庭抗禮。小董不僅對子棋有實力,還擅長讓子,一直以賭彩為主要收入。他為人狂妄自大,如果顧水如、劉棣懷能讓某人四子,他必更多讓人一二子,以顯其能。其實,有時也並不能讓這麽多,對弈時隻能靠一些“盤外招”為,或嘴裏嘲弄、誘騙、恫嚇之辭滾滾而來,或大唱京劇,手指直戳對方鼻眼,或猛吸香煙,將煙霧噴向對方臉麵,施展出十八番武藝,以幹擾對方思路。於是原來論實力隻能讓四子的,往往被他讓六子也贏了去。其棋品之惡劣,由此可見一斑。但小董棋藝確有獨到之,著子不落俗套,常有奇想,有時人們眼見他已必敗無疑,忽然突發妙手,化險為夷,令人叫絕。因此,盡管他棋品不佳,不少好手仍常約他對弈。


    象棋和圍棋雖然大有不同,不過勝負的理念還是想通的,董文淵的厲害之處,可能也就是將圍棋的思維融入進象棋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卡西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卡西大人並收藏象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