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田單無限暢想著山東五國同秦國之間,一場大戰,各自傷亡,齊國便可以趁勢崛起的時候,陸雲舟的聲音幽幽飄來--
“總而言之,不論這場合縱攻秦之戰,會不會被這些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提議,都必須要發生,因為哪怕沒有任何國家挑起,我也會在暗中促成此次合縱同盟的誕生!”
陸雲舟說到這裏,雙目睜大,聲音微微有一些顫抖,沒錯,他從穿越以來,一直在等待著的那個或許可以改變齊國命運、改變天下命運的機會,就是此次的合縱攻秦之戰!
原本陸雲舟隻是一直在默默等待著西周公合縱的消息傳來,然後再想辦法讓自己參與進去,但他沒有想到,天大的機緣會如此幸運的降臨,讓他竟能從一開始的前奏階段就有機會參與其中!
如果他能夠在一開始就保住韓國和趙國,讓秦國立威的圖謀破產,那麽陸雲舟將會有更大的把握,改寫這一次合縱攻秦之戰的結局!
為何他會有此信心,自然是因為在原本的曆史當中,此次合縱戰爭的失敗,本就是莫名其妙的!
曆史上,合縱軍集結後,不旋踵就攻下了秦國的伊闕之塞,伊闕之塞中的秦軍,幾乎毫無抵抗之力地拱手讓城!
可千萬不要以為伊闕之塞是什麽好攻打的普通堡壘,伊闕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龍門。兩山對峙,伊水流其間,望之宛如天然門闕,地勢險要,故曰伊闕。
到了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將國都建在洛陽,建好的都城正門就對著伊闕,以伊闕之塞守衛國門,可見伊闕實乃易守難攻之堅城要塞!
而伊闕改名龍門,也正是源自隋煬帝楊廣,其意便是守衛真龍天子之門!
伊闕之塞不僅險要,其地理位置也十分的重要,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伊闕原本為韓、魏之門戶,並不屬於秦國,但卻是秦國東出中原的必經之道!
公元前293年,秦國派出戰神白起,率領秦軍在伊闕各個擊破韓國、魏國和周國聯軍的作戰,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一舉攻占伊闕這個重要堡壘!
伊闕之戰後,韓、魏兩國門戶大開,韓國精銳損失殆盡,魏國亦是無險可守,秦國則從此以不可抗禦之勢向中原強勢擴張--幾年中先後攻占了韓國的宛、葉、鄧,奪取了魏國的軹、河雍、蒲阪、皮氏等河東郡大小61座城池,取得了輝煌至極的驚天戰果,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由此可見,伊闕之塞可謂秦國東出中原的一把至關重要的鑰匙,持有這把鑰匙,中原的大門對秦國而言,就是敞開的,失去這把鑰匙,那扇東出中原的大門,也將隨之轟然關閉!
如此一座對秦國而言,無比重要的堅城要塞,在此次合縱戰爭中,竟然被合縱軍輕易的攻下,這難道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沒錯,這說明秦國此刻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虛弱--糧食損耗嚴重、兵力損耗嚴重,因為哪怕秦國再怎麽虛弱,在對此等至關緊要之要塞樞紐上,亦是不可能節省兵力、減少關注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秦國的高層內部,同樣也出了不小的問題,這個問題甚至已經嚴重到了影響到邊境守軍的軍心,導致秦國上下,人心浮動!
將相失和,於國有傷!兇名赫赫的殺神白起,因應侯範雎的嫉妒挑撥,在去年被秦王賜死杜郵。秦國軍方的最大支柱,就此轟然倒塌!
兩虎相爭,兩敗俱傷!應侯範雎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嫉妒白起的軍功,以小人之心向秦王進獻讒言,害死白起,但他舉薦的鄭安平,卻在邯鄲之戰中率領兩萬秦軍投降死敵趙國!至此他的丞相之位,也開始搖搖欲墜!
秦王受到範雎的哄騙,不聽白起的勸告,一意孤行,執意在長平之戰之後,繼續攻打趙國,結果三戰皆敗,不僅將長平之戰中得到的微薄好處,盡數吐出,更是損耗巨甚,讓國家陷入極端虛弱的狀況中!秦王在此次重大決策中的嚴重失誤,同樣會使他這個一國之君威信掃地!
可以想象,秦國目前朝野的局麵,正是緊張而脆弱的,最高層的兩位決策者的重大失誤,軍方支柱的崩塌,不可能不引來下麵的非議。
三戰皆敗,傷亡慘重,秦國百姓子喪父、妻喪夫、父喪子,舉國皆哀,百姓如此犧牲,卻沒有換來對國家的任何好處,隻怕此刻秦國的百姓,早已陷入了惶惶不安、膽戰心驚的恐慌氛圍中!
根據陸雲舟的推測,秦國在目前這個階段,正是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而為何秦王一定要選擇在這個節點,冒險偷襲韓趙,隻怕就是為了在這危難時刻,通過對外戰爭轉嫁國內矛盾!
沒錯,在陸雲舟看來,秦國這一次的行動,在天下人麵前立威什麽的都是其次的,穩定國內局麵,才是此次行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不論秦國現在的局麵有多麽的脆弱,隻要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一定的戰果,就能夠讓舉國的百姓重拾對國家的信任,如此秦王才能繼續坐穩自己的至尊寶座!
而原本曆史上的西周公合縱攻秦的失敗,對於秦王而言,隻怕也是剛瞌睡就有人主動送上了枕頭,那是真的求之不得啊!
曆史上合縱之戰失敗之後,秦王派兵輕而易舉地滅亡小小的西周國,生擒周天子君臣而歸,如此改天換日的赫赫功績,已經完全抹掉了他曾經的重大決策失誤!
根據陸雲舟的分析,秦王正是通過這一次的潑天功績,方能將秦國這駕瀕臨瓦解的戰爭機器,重新拉迴正軌!
但為什麽又要說,這一次合縱攻秦之戰的失敗,是秦王瞌睡了,合縱軍送到他床頭的呢?
為什麽又要說,這一次合縱攻秦之戰的失敗,在陸雲舟看來,是十分莫名其妙的呢?
沒錯,至少在陸雲舟看來,這一次的合縱攻秦之戰的失敗,的確就是合縱軍千裏送人頭,拱手讓給秦王的!
為何如此說?隻因在曆史記載中,合縱軍在輕易攻下了伊闕之塞之後,便就此駐足不前了,他們不動了!
然後呢?然後就是等,等了整整三個月!合縱軍不動,秦軍亦是不動,最後發生了什麽呢?
合縱軍拍拍屁股,走了!
主動退走了!
“總而言之,不論這場合縱攻秦之戰,會不會被這些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提議,都必須要發生,因為哪怕沒有任何國家挑起,我也會在暗中促成此次合縱同盟的誕生!”
陸雲舟說到這裏,雙目睜大,聲音微微有一些顫抖,沒錯,他從穿越以來,一直在等待著的那個或許可以改變齊國命運、改變天下命運的機會,就是此次的合縱攻秦之戰!
原本陸雲舟隻是一直在默默等待著西周公合縱的消息傳來,然後再想辦法讓自己參與進去,但他沒有想到,天大的機緣會如此幸運的降臨,讓他竟能從一開始的前奏階段就有機會參與其中!
如果他能夠在一開始就保住韓國和趙國,讓秦國立威的圖謀破產,那麽陸雲舟將會有更大的把握,改寫這一次合縱攻秦之戰的結局!
為何他會有此信心,自然是因為在原本的曆史當中,此次合縱戰爭的失敗,本就是莫名其妙的!
曆史上,合縱軍集結後,不旋踵就攻下了秦國的伊闕之塞,伊闕之塞中的秦軍,幾乎毫無抵抗之力地拱手讓城!
可千萬不要以為伊闕之塞是什麽好攻打的普通堡壘,伊闕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龍門。兩山對峙,伊水流其間,望之宛如天然門闕,地勢險要,故曰伊闕。
到了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將國都建在洛陽,建好的都城正門就對著伊闕,以伊闕之塞守衛國門,可見伊闕實乃易守難攻之堅城要塞!
而伊闕改名龍門,也正是源自隋煬帝楊廣,其意便是守衛真龍天子之門!
伊闕之塞不僅險要,其地理位置也十分的重要,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伊闕原本為韓、魏之門戶,並不屬於秦國,但卻是秦國東出中原的必經之道!
公元前293年,秦國派出戰神白起,率領秦軍在伊闕各個擊破韓國、魏國和周國聯軍的作戰,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一舉攻占伊闕這個重要堡壘!
伊闕之戰後,韓、魏兩國門戶大開,韓國精銳損失殆盡,魏國亦是無險可守,秦國則從此以不可抗禦之勢向中原強勢擴張--幾年中先後攻占了韓國的宛、葉、鄧,奪取了魏國的軹、河雍、蒲阪、皮氏等河東郡大小61座城池,取得了輝煌至極的驚天戰果,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由此可見,伊闕之塞可謂秦國東出中原的一把至關重要的鑰匙,持有這把鑰匙,中原的大門對秦國而言,就是敞開的,失去這把鑰匙,那扇東出中原的大門,也將隨之轟然關閉!
如此一座對秦國而言,無比重要的堅城要塞,在此次合縱戰爭中,竟然被合縱軍輕易的攻下,這難道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沒錯,這說明秦國此刻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虛弱--糧食損耗嚴重、兵力損耗嚴重,因為哪怕秦國再怎麽虛弱,在對此等至關緊要之要塞樞紐上,亦是不可能節省兵力、減少關注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秦國的高層內部,同樣也出了不小的問題,這個問題甚至已經嚴重到了影響到邊境守軍的軍心,導致秦國上下,人心浮動!
將相失和,於國有傷!兇名赫赫的殺神白起,因應侯範雎的嫉妒挑撥,在去年被秦王賜死杜郵。秦國軍方的最大支柱,就此轟然倒塌!
兩虎相爭,兩敗俱傷!應侯範雎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嫉妒白起的軍功,以小人之心向秦王進獻讒言,害死白起,但他舉薦的鄭安平,卻在邯鄲之戰中率領兩萬秦軍投降死敵趙國!至此他的丞相之位,也開始搖搖欲墜!
秦王受到範雎的哄騙,不聽白起的勸告,一意孤行,執意在長平之戰之後,繼續攻打趙國,結果三戰皆敗,不僅將長平之戰中得到的微薄好處,盡數吐出,更是損耗巨甚,讓國家陷入極端虛弱的狀況中!秦王在此次重大決策中的嚴重失誤,同樣會使他這個一國之君威信掃地!
可以想象,秦國目前朝野的局麵,正是緊張而脆弱的,最高層的兩位決策者的重大失誤,軍方支柱的崩塌,不可能不引來下麵的非議。
三戰皆敗,傷亡慘重,秦國百姓子喪父、妻喪夫、父喪子,舉國皆哀,百姓如此犧牲,卻沒有換來對國家的任何好處,隻怕此刻秦國的百姓,早已陷入了惶惶不安、膽戰心驚的恐慌氛圍中!
根據陸雲舟的推測,秦國在目前這個階段,正是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而為何秦王一定要選擇在這個節點,冒險偷襲韓趙,隻怕就是為了在這危難時刻,通過對外戰爭轉嫁國內矛盾!
沒錯,在陸雲舟看來,秦國這一次的行動,在天下人麵前立威什麽的都是其次的,穩定國內局麵,才是此次行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不論秦國現在的局麵有多麽的脆弱,隻要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一定的戰果,就能夠讓舉國的百姓重拾對國家的信任,如此秦王才能繼續坐穩自己的至尊寶座!
而原本曆史上的西周公合縱攻秦的失敗,對於秦王而言,隻怕也是剛瞌睡就有人主動送上了枕頭,那是真的求之不得啊!
曆史上合縱之戰失敗之後,秦王派兵輕而易舉地滅亡小小的西周國,生擒周天子君臣而歸,如此改天換日的赫赫功績,已經完全抹掉了他曾經的重大決策失誤!
根據陸雲舟的分析,秦王正是通過這一次的潑天功績,方能將秦國這駕瀕臨瓦解的戰爭機器,重新拉迴正軌!
但為什麽又要說,這一次合縱攻秦之戰的失敗,是秦王瞌睡了,合縱軍送到他床頭的呢?
為什麽又要說,這一次合縱攻秦之戰的失敗,在陸雲舟看來,是十分莫名其妙的呢?
沒錯,至少在陸雲舟看來,這一次的合縱攻秦之戰的失敗,的確就是合縱軍千裏送人頭,拱手讓給秦王的!
為何如此說?隻因在曆史記載中,合縱軍在輕易攻下了伊闕之塞之後,便就此駐足不前了,他們不動了!
然後呢?然後就是等,等了整整三個月!合縱軍不動,秦軍亦是不動,最後發生了什麽呢?
合縱軍拍拍屁股,走了!
主動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