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迴來,反正美國是會用各種方法來保證各種國際投資的遊資迴到美國來投資。美國會用一切方法來保證他們本國的繁榮,至於什麽歐洲小弟……隻要歐洲小弟不餓死就行了,富裕不富裕那不關美國人的事兒!要不是當年為了不讓蘇聯人可以輕鬆的占領西歐,美國人根本不會弄個馬歇爾計劃來複興已經被打爛的西歐!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投資西歐,那就是跟培養日本一樣,是在養羊!養的羊毛長了,等到美國需要了,這就要開始收割羊毛了!日本曾經在80年代末gdp一路衝到了美國的70%,然後呢?被美國一個廣場協定頓時弄的半死不活,然後幾年之後美國又跟日本來了一個汽車貿易爭端,逼得日本匯率大大提升,直接就廢了日本好幾年汽車出口的功力啊!
所以在這麽一個情況下,全世界的投資者都會知道,美國市場肯定是最保險的。所以在這麽一種認知之下,有人準備進行什麽逆市擴張,那也是很正常的!別的不說,同樣是做麵向消費者的小額貸款的美國springleaf控股,或者翻譯成春葉控股,那就可能會買這onemain部門!這倒不是賈鴻漸聽說到了什麽市場上的小道消息,而是說這麽一個春葉控股呢,本來就是做消費者小額貸款的,本來就是同行,然後這麽一個春葉做的也就是比花旗做的厲害一點而已,如果他們把花旗的onemain給收購過來的話,他們絕對能夠一下子成為美國最大的消費者小額貸款公司!這種金融市場很多時候就是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像是這麽一個onemain部門,聽起來是一個“部門”,但是實際上運作起來更像是一個子公司。這麽一個子公司那在全美是有1140家分行在全美國。這真的弄的就和銀行網點一樣了——要知道美國上一定人口數量的城市,總共加起來也不如中國地級市數量多啊,中國總共地級市是300多個啊。加上了縣級市什麽的,也不到三千個啊。而美國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估計加起來也就是兩三百個。所以這麽一算的話,這個onemain部門不說分行已經遍布到山村,至少可以說5萬人以上的“城市”那是都已經遍布了!
美國一個城市可以才有5萬人,這種城市說不好聽的放在中國不就是一個鎮麽?咱中國大點的小區,來個30棟30層左右高層住宅樓的小區,一層算是4戶,這麽一個小區那就是3600戶人,就算是平均一家三口。這也是上萬人了好麽!這在美國就算是一個城市了!然後五個這樣的小區,那不就是一個鎮子?這樣一個鎮子裏麵來一個網點,那也很正常。所以可以說onemain那真是已經做到了目前位置可以發展的最好層麵了!再往下發展弄再多的網點,實際上就會麵臨新業務新開戶的用戶不多,然後本身店租以及人力成本什麽的過高,因此現在onemain那就做到了他們可以發展的最優解了。
而在這麽一個情況下,這onemain部門厲害的是做到了這種地步之後,他們一年的利潤是有4-5億美元的!4-5億美元利潤,這是什麽概念?按照6.3的匯率來計算,那就是25-30億人民幣的利潤啊!而像是咱中國的什麽李寧啊什麽安踏啊之類的鞋類廠商。那一年別看營業收入能有七八十億甚至接近一百億,但是最後他們的純利也就是十幾億而已!真沒有這onemain來的賺錢啊!甚至像是吉利汽車這樣的中國本土汽車集團,2012年全年淨利潤也不過是20億人民幣而已!還不如onemain來的賺錢!像是國內頂尖的、上滬的包鋼集團。那2012年一年的利潤實際上也就是130億人民幣而已,而像是安鋼之類的集團,那2012年的運營目標就是能夠盈利30億人民幣啊!
所以真的要跟咱國內的企業比起來ain這麽一個部門那真是可以在中國算得上相當大規模的集團了!那盈利能力真是杠杠的!而且這麽一個部門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其實還沒有虧損!甚至整個2007年人家盈利照樣過了4億美元的及格線!再看這部門第一季度的報告,還是跟去年同期差不多水平,可以預計今年2008年全年,這部門還是能夠賺4億美元以上!這樣的一個優質部門要賣出來,那真心會不少人搶!畢竟這是真的下金蛋的老母雞啊!基本上這麽一個部門真的要買過來的話。本身那就要掏出來差不多人家年盈利10倍的錢才可能到手,也就是40億美金左右。
然後別忘了這還是在花旗的一個接連虧損。而且還是巨額虧損的時候,人家花旗那是千方百計的想要弄現金進來填補虧空!在這麽一個情況下。單純40億都不一定能行,搞不好還要再上浮個幾億美元的,花旗才願意把部門賣掉,而這樣以來,搞不好總價就要飆升到44億美元甚至更高!也就是說可能買了之後,11年才能迴本!11年才能迴本的話,並不能直觀的就判斷為一個很賺錢的買賣!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一次投資,11年迴本,從第12年開始純賺,這怎麽都是一個好買賣。
就像是花錢投資買房子,全現金買房,按照租金來算十年可以把買房子的錢賺迴來,以後就是純賺,這是普通人的算法!在公司層麵或者從商人層麵來計算的話那就不是這樣了——一次性投入40億美元甚至更多,那麽這40億美元在11年裏麵能賺多少錢?所以實際上投入了40億美元,並不等於是十年後開始賺錢,而是代表把本來這40億美元在十年內能賺的錢也給付出了!所以真的要算起來的話,哪怕按照10%的投資利潤來說,這40億美元本金連續投資十年,那賺來的利潤也有40億美金啊,所以實際上投資這麽一個部門,買下來就等於一次丟了80億美金甚至88億美金給對方!
這也就是潛在的購買onemain的競爭對手們的想法,他們肯定是想要一次少出點錢,哪怕是要多出錢也希望最好能夠分期付款——如果是每年付4億給花旗那是最好不過了!這樣就等於用onemain的利潤來給花旗付買onemain的錢,然後本身這麽一個企業買花旗部門的時候,就等於一分錢沒有出!這樣以來他們本身的資金還可以做投資,那能賺多少錢啊?
而賈鴻漸算起來呢,並不是按照40億美金10年裏每年10%投資利潤來算的,這麽一種算法那是非常非常理想狀態下的算法,如果按照銀行利息來算的話,40億美金估計一年能有個5%或者6%的利息就挺不錯了,這樣以來其實收購了onemain之後,遲早有一天是可以追上的。大概的在心理計算了一下之後,賈鴻漸覺得收購資金在50億美元之內,是他可以接受的,如果再多的話,那就真有點不值得了。畢竟這麽一個部門隻是對賈鴻漸他們的移動支付來一個錦上添花而已!畢竟他其實看重的並不是這麽一個企業每年的盈利,而是這麽一個企業在全美國1000多家的網點!有了這麽一千多家的網點,實際上不就等於一次性收購了1000多家的小型銀行麽?
美國的小型銀行雖然小,但是收購起來那價格還真不低好麽!一些盈利比較好的小型社區銀行那真不是幾百萬上千萬就可以買的!真的要買起來,掏個五千萬都正常,甚至一些做的比較大的社區銀行,那都要接近一億美元了!這樣真的算起來的話,實際上1000家小型銀行真收購的話,價格隻可能比收購onemain更貴!而收購了onemain之後,他們在美國全國的1100多個網點,就可以發放信用卡來幫著賈鴻漸他們推廣移動支付,甚至信用卡這麽一個間接的形式都可以放棄,直接讓消費者可以通過類似小額借貸一樣的方式來進行移動支付!這樣以來的話,不需要信用卡這種中介,然後對於移動消費的小額借貸來個跟信用卡差不多的貸款利率,那不就行了麽?對於onemain來說,這是他們從華夏高科這邊新開發的業務,跟以前的業務完全不一樣,而且可以推廣到全美國社會,以後美國人用手機在街頭要付費什麽東西,直接就可以走onemain的帳,這對他們的業務量增長多有好處啊!這不就等於是薄利多銷一樣麽?甚至未來再結合上網絡還款等等方式的話,消費者手機付費後還款甚至都不用出家門了,這多好!而且也不會兜裏沒錢的時候就沒辦法消費了,這多好!
想到了這裏之後,賈鴻漸就決定讓華夏高科對花旗的這麽一個onemain部門開價!而人家花旗那邊果不其然的是采取了一種類似招標的方式——讓想要買的公司開個價,然後他們花旗會對比有興趣的公司開的價格,最後會選一個最高的價格成交!(未完待續。)
所以在這麽一個情況下,全世界的投資者都會知道,美國市場肯定是最保險的。所以在這麽一種認知之下,有人準備進行什麽逆市擴張,那也是很正常的!別的不說,同樣是做麵向消費者的小額貸款的美國springleaf控股,或者翻譯成春葉控股,那就可能會買這onemain部門!這倒不是賈鴻漸聽說到了什麽市場上的小道消息,而是說這麽一個春葉控股呢,本來就是做消費者小額貸款的,本來就是同行,然後這麽一個春葉做的也就是比花旗做的厲害一點而已,如果他們把花旗的onemain給收購過來的話,他們絕對能夠一下子成為美國最大的消費者小額貸款公司!這種金融市場很多時候就是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像是這麽一個onemain部門,聽起來是一個“部門”,但是實際上運作起來更像是一個子公司。這麽一個子公司那在全美是有1140家分行在全美國。這真的弄的就和銀行網點一樣了——要知道美國上一定人口數量的城市,總共加起來也不如中國地級市數量多啊,中國總共地級市是300多個啊。加上了縣級市什麽的,也不到三千個啊。而美國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估計加起來也就是兩三百個。所以這麽一算的話,這個onemain部門不說分行已經遍布到山村,至少可以說5萬人以上的“城市”那是都已經遍布了!
美國一個城市可以才有5萬人,這種城市說不好聽的放在中國不就是一個鎮麽?咱中國大點的小區,來個30棟30層左右高層住宅樓的小區,一層算是4戶,這麽一個小區那就是3600戶人,就算是平均一家三口。這也是上萬人了好麽!這在美國就算是一個城市了!然後五個這樣的小區,那不就是一個鎮子?這樣一個鎮子裏麵來一個網點,那也很正常。所以可以說onemain那真是已經做到了目前位置可以發展的最好層麵了!再往下發展弄再多的網點,實際上就會麵臨新業務新開戶的用戶不多,然後本身店租以及人力成本什麽的過高,因此現在onemain那就做到了他們可以發展的最優解了。
而在這麽一個情況下,這onemain部門厲害的是做到了這種地步之後,他們一年的利潤是有4-5億美元的!4-5億美元利潤,這是什麽概念?按照6.3的匯率來計算,那就是25-30億人民幣的利潤啊!而像是咱中國的什麽李寧啊什麽安踏啊之類的鞋類廠商。那一年別看營業收入能有七八十億甚至接近一百億,但是最後他們的純利也就是十幾億而已!真沒有這onemain來的賺錢啊!甚至像是吉利汽車這樣的中國本土汽車集團,2012年全年淨利潤也不過是20億人民幣而已!還不如onemain來的賺錢!像是國內頂尖的、上滬的包鋼集團。那2012年一年的利潤實際上也就是130億人民幣而已,而像是安鋼之類的集團,那2012年的運營目標就是能夠盈利30億人民幣啊!
所以真的要跟咱國內的企業比起來ain這麽一個部門那真是可以在中國算得上相當大規模的集團了!那盈利能力真是杠杠的!而且這麽一個部門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其實還沒有虧損!甚至整個2007年人家盈利照樣過了4億美元的及格線!再看這部門第一季度的報告,還是跟去年同期差不多水平,可以預計今年2008年全年,這部門還是能夠賺4億美元以上!這樣的一個優質部門要賣出來,那真心會不少人搶!畢竟這是真的下金蛋的老母雞啊!基本上這麽一個部門真的要買過來的話。本身那就要掏出來差不多人家年盈利10倍的錢才可能到手,也就是40億美金左右。
然後別忘了這還是在花旗的一個接連虧損。而且還是巨額虧損的時候,人家花旗那是千方百計的想要弄現金進來填補虧空!在這麽一個情況下。單純40億都不一定能行,搞不好還要再上浮個幾億美元的,花旗才願意把部門賣掉,而這樣以來,搞不好總價就要飆升到44億美元甚至更高!也就是說可能買了之後,11年才能迴本!11年才能迴本的話,並不能直觀的就判斷為一個很賺錢的買賣!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一次投資,11年迴本,從第12年開始純賺,這怎麽都是一個好買賣。
就像是花錢投資買房子,全現金買房,按照租金來算十年可以把買房子的錢賺迴來,以後就是純賺,這是普通人的算法!在公司層麵或者從商人層麵來計算的話那就不是這樣了——一次性投入40億美元甚至更多,那麽這40億美元在11年裏麵能賺多少錢?所以實際上投入了40億美元,並不等於是十年後開始賺錢,而是代表把本來這40億美元在十年內能賺的錢也給付出了!所以真的要算起來的話,哪怕按照10%的投資利潤來說,這40億美元本金連續投資十年,那賺來的利潤也有40億美金啊,所以實際上投資這麽一個部門,買下來就等於一次丟了80億美金甚至88億美金給對方!
這也就是潛在的購買onemain的競爭對手們的想法,他們肯定是想要一次少出點錢,哪怕是要多出錢也希望最好能夠分期付款——如果是每年付4億給花旗那是最好不過了!這樣就等於用onemain的利潤來給花旗付買onemain的錢,然後本身這麽一個企業買花旗部門的時候,就等於一分錢沒有出!這樣以來他們本身的資金還可以做投資,那能賺多少錢啊?
而賈鴻漸算起來呢,並不是按照40億美金10年裏每年10%投資利潤來算的,這麽一種算法那是非常非常理想狀態下的算法,如果按照銀行利息來算的話,40億美金估計一年能有個5%或者6%的利息就挺不錯了,這樣以來其實收購了onemain之後,遲早有一天是可以追上的。大概的在心理計算了一下之後,賈鴻漸覺得收購資金在50億美元之內,是他可以接受的,如果再多的話,那就真有點不值得了。畢竟這麽一個部門隻是對賈鴻漸他們的移動支付來一個錦上添花而已!畢竟他其實看重的並不是這麽一個企業每年的盈利,而是這麽一個企業在全美國1000多家的網點!有了這麽一千多家的網點,實際上不就等於一次性收購了1000多家的小型銀行麽?
美國的小型銀行雖然小,但是收購起來那價格還真不低好麽!一些盈利比較好的小型社區銀行那真不是幾百萬上千萬就可以買的!真的要買起來,掏個五千萬都正常,甚至一些做的比較大的社區銀行,那都要接近一億美元了!這樣真的算起來的話,實際上1000家小型銀行真收購的話,價格隻可能比收購onemain更貴!而收購了onemain之後,他們在美國全國的1100多個網點,就可以發放信用卡來幫著賈鴻漸他們推廣移動支付,甚至信用卡這麽一個間接的形式都可以放棄,直接讓消費者可以通過類似小額借貸一樣的方式來進行移動支付!這樣以來的話,不需要信用卡這種中介,然後對於移動消費的小額借貸來個跟信用卡差不多的貸款利率,那不就行了麽?對於onemain來說,這是他們從華夏高科這邊新開發的業務,跟以前的業務完全不一樣,而且可以推廣到全美國社會,以後美國人用手機在街頭要付費什麽東西,直接就可以走onemain的帳,這對他們的業務量增長多有好處啊!這不就等於是薄利多銷一樣麽?甚至未來再結合上網絡還款等等方式的話,消費者手機付費後還款甚至都不用出家門了,這多好!而且也不會兜裏沒錢的時候就沒辦法消費了,這多好!
想到了這裏之後,賈鴻漸就決定讓華夏高科對花旗的這麽一個onemain部門開價!而人家花旗那邊果不其然的是采取了一種類似招標的方式——讓想要買的公司開個價,然後他們花旗會對比有興趣的公司開的價格,最後會選一個最高的價格成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