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賈鴻漸拍板了這麽一個環境汙染的專題節目申請之後,馬上又有一個新聞來了——8月11日下午3時許,嶺南梻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港商張樹鴻在自己工廠的三樓倉庫內上吊自殺,屍體旁邊堆著十多包形態可愛的芝麻街布娃娃玩偶。自殺前,張樹鴻在廠區內巡視一圈,並將工人工資悉數結清。他從1993年起自港港到佛山辦廠,被員工描述為一個厚道人,個子很高,接近一米八的樣子,也很壯實,但皮膚很黑,穿衣服很不講究,平時總穿一身很舊的休閑服。他對員工很體貼,曾自己貼錢給員工供樓,許多人也因此跟著他一幹就是十幾年。這個玩具商的意外死亡,讓“中國製造”的話題再度跳上國內外重要財經媒體的頭版。
張樹鴻之死起因於9天前。8月2日,美國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提出召迴佛山利達生產的96.7萬件塑膠玩具,理由是“迴收的這批玩具表漆含鉛量超標,對兒童的腦部發展會造成很大影響,美國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認為危及兒童安全”。事發前,利達的產量已居當地玩具製造業第二。一夜之間,這家擁有十多年良好生產記錄的合資企業成為眾矢之的。在美國輿論的不斷聲討下,玩具廠商及其上下遊供應、檢驗鏈上的疏忽被一一曝光和放大。最終,利達被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求整改,國家質量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暫停其產品出口。利達被迫停產,2500名工人幾乎無事可做,張樹鴻承受巨大壓力,最終一死了之。張樹鴻死後3日。美泰第二次宣布,召迴的中國產玩具數量增加到1820萬件。
在利達事件發生後,“中國製造”開始遭遇到一場醞釀已久的信任危機。8月18日。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寵物食品公司menu-foods發布“召迴聲明”,因其原料涉嫌汙染導致貓狗寵物死亡。該公司將對旗下八十多個品牌的寵物食品進行緊急召迴。所有這些食品都是罐頭包裝或者錫箔紙袋包裝,數量約為6000萬,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調查認為,涉嫌汙染的產品使用了從中國進口的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其中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5月初,巴拿馬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宣布在中國產牙膏中查出含有二甘醇,因而決定停售中國產牙膏,隨後美國、新加坡和日本等國家相繼作出停用、停售中國產牙膏的決定。
8月21日。美國一家輪胎經銷公司fts宣布召迴45萬條由中國生產的一批輕卡汽車輪胎。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調查,上年8月,一輛載有4名乘客的貨車在賓夕法羅亞州失控撞毀,其中兩名乘客喪生,事故原因是該車使用的中國產輪胎麵脫層。同月,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層對來自中國的5種水產品實行自動扣留,並拒絕其入境,稱其含有未經批準的獸藥殘留。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宣布在全球範圍被收迴150萬台中國生產的玩具火車,稱其油漆中含有可導致兒童中毒的金屬鉛。
這些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讓中國商品信譽遭到重大挫傷。一些針對“中國製造”的攻擊性言論和行動甚囂塵上,兩年前那個宣布“一年內不使用中國商品”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聞記者莎麗-邦加妮在這時候出版了《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一書。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喬納森伯查爾寫道:“書中有大量表達不滿的潛台詞。這意味著在中國崛起的問題上,本書可能成為表明公眾憂慮的又一個指標。”對“中國製造”的譴責成為某些政治人物隨手拈來的“工具”,美國佛羅裏達州棕櫚灣市市長馬齊奧梯甚至發布命令。該市政府不得購買價值50美元以上的中國商品,或一半以上部件為中國製造的商品。
這個有10.7萬名居民的小城市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某一國家貨物的城市。正是在這種洶湧的抵製風潮中,玩具商之死把矛盾推到了頂點。對中國商品的謾罵或侮辱式的指責似乎已經不需要理由,這是當今商業世界最詭異的事件之一:誰也離不開“中國製造”,可是每個人都在表達著對它的不滿。《金融時報》駐京首席記者雷蒙德.馬利德描述了西方世界的矛盾心態:“一方麵,西方消費者獲得巨大好處,另一方麵,西方人大聲抱怨廉價中國商品正在讓當地人失去工作,讓中國得到不容置疑的好處。”
張樹鴻死後。玩具召迴事件在質量責任人的確定上居然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複。在一開始,美泰公司儼然一副受害者的姿態。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埃克爾特在向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認定,事故責任完全在於中國承包商。他說:“有人對不起我們。造成我們對不起你們。”然而,中國商務部門卻在調查中發現,美方宣布召迴的玩具絕大部分不是因為製造質量的問題,而是美方標準的突然改變以及經銷商的風險轉嫁。商務部門的高管高城介紹,美國玩具公司大規模召迴涉及的2100萬件玩具當中分為兩類情況:一類是屬於所用的塗料和油漆含鉛超標的問題,這一類大概有300萬件,占整體召迴數量的14%。
造成鉛含量超標的原因,既有中方廠家在生產管理中的漏洞,也有品牌經銷商在驗收環節中的缺陷。第二種情況則是,美方經銷商的風險轉嫁。2006年5月,美國材料測試協會公布了一項針對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標準,中方製造商生產的1820萬件玩具是根據之前的出口標準生產的,美方經銷商以不符合新標準為理由召迴玩具,全部風險及損失則由中方承擔。這一調查結果的出現,讓國內外輿論再度嘩然,“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被動和被欺壓現狀畢現無遺。9月21日,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美泰公司為玩具召迴事件向中方致歉,並表示所召迴的玩具絕大部分是由於美方設計缺陷所致,而不是中國製造商的問題。美泰在聲明中表示,“願意承擔這些召迴事件的全部責任,並親自向中國人民和所有收到我們玩具的顧客道歉。”
玩具風波的一波三折及發生在這一年的眾多事件表明,發力於1998年前後的“中國製造”在曆經10年的黃金成長期後,已經走到一個十分敏感的十字路口。至少有兩個事實讓未來的“中國製造”充滿變數。中國製造商已不堪國際渠道商的壓榨。在過去很多年裏,低廉的中國商品為全球商品的物價平抑提供了巨大支撐,而流通大公司成為其中最大的得益者,它們與中國製造工廠的利益戰愈演愈烈。在浙東等地的工廠,人們看到這樣的景象,在一條生產線上懸掛著不同的商標,有些是顯赫的國際品牌,有些是國內製造商的品牌,盡管它們都從同樣的生產線上被製造出來,但是貼上不同的商標後,身價就會有一倍甚至數倍的差別。
品牌的力量在這些車間裏展現得殘酷而讓人感慨,而製造工廠卻很少從這種差異中獲得利益。一位溫洲皮鞋工廠的總裁很無奈:“中國皮鞋的出口目前完全受製於歐美幾家大的渠道商,它們對付我們的唯一辦法是壓價、壓價和不斷的壓價。一雙皮鞋,它們隻肯給5美元的價格,我們如果要求再高1美分,它們馬上就轉身到別的工廠去了。那麽,製造5美元一雙的皮鞋,我們會用怎樣的皮料?進行怎樣的節約?不就是可以想象的事情了嗎?你能夠指望用5美元做出來的皮鞋會是質量一等的嗎?況且,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中國皮鞋廠家的出口生意已經成了一塊雞肋業務。”
8月,中國最大的襪業製造企業浪莎集團宣布,月底交完最後一批貨後,不再接受沃爾瑪的訂單。這家企業每年向沃爾瑪提供500萬美元的商品,然而因利潤太薄,最終選擇了放棄。由國際品牌商品和渠道商控製的輿論,似乎一直在強化對中國製造的矮化和詆毀。《環球奢侈品報告》中文版宣稱,它通過調查發現,有86%的中國消費者因為奢侈品標有“a”字樣而不願意繼續購買,對於信仰頂級奢侈品的消費者來說,“中國製造”已成為炫耀式消費的障礙之一。這份報告說,“目前的狀況是誰承認在中國設廠生產,誰就會被踢出奢侈品這個圈子。”
就這樣,關於“中國製造”的話題還將持續。一隻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這樣的“蝴蝶效應”正發生在中國與世界之間,而張樹鴻就是一個無辜而悲情的受害者。賈鴻漸擔心,這麽一個關於矮化中國製造的問題,會不會引申到了華夏高科身上?會不會被美國這麽一幫子大老爺,給轉移到了華夏高科的手機以及平板上麵?(未完待續)
張樹鴻之死起因於9天前。8月2日,美國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提出召迴佛山利達生產的96.7萬件塑膠玩具,理由是“迴收的這批玩具表漆含鉛量超標,對兒童的腦部發展會造成很大影響,美國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認為危及兒童安全”。事發前,利達的產量已居當地玩具製造業第二。一夜之間,這家擁有十多年良好生產記錄的合資企業成為眾矢之的。在美國輿論的不斷聲討下,玩具廠商及其上下遊供應、檢驗鏈上的疏忽被一一曝光和放大。最終,利達被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求整改,國家質量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暫停其產品出口。利達被迫停產,2500名工人幾乎無事可做,張樹鴻承受巨大壓力,最終一死了之。張樹鴻死後3日。美泰第二次宣布,召迴的中國產玩具數量增加到1820萬件。
在利達事件發生後,“中國製造”開始遭遇到一場醞釀已久的信任危機。8月18日。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寵物食品公司menu-foods發布“召迴聲明”,因其原料涉嫌汙染導致貓狗寵物死亡。該公司將對旗下八十多個品牌的寵物食品進行緊急召迴。所有這些食品都是罐頭包裝或者錫箔紙袋包裝,數量約為6000萬,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調查認為,涉嫌汙染的產品使用了從中國進口的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其中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5月初,巴拿馬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宣布在中國產牙膏中查出含有二甘醇,因而決定停售中國產牙膏,隨後美國、新加坡和日本等國家相繼作出停用、停售中國產牙膏的決定。
8月21日。美國一家輪胎經銷公司fts宣布召迴45萬條由中國生產的一批輕卡汽車輪胎。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調查,上年8月,一輛載有4名乘客的貨車在賓夕法羅亞州失控撞毀,其中兩名乘客喪生,事故原因是該車使用的中國產輪胎麵脫層。同月,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層對來自中國的5種水產品實行自動扣留,並拒絕其入境,稱其含有未經批準的獸藥殘留。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宣布在全球範圍被收迴150萬台中國生產的玩具火車,稱其油漆中含有可導致兒童中毒的金屬鉛。
這些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讓中國商品信譽遭到重大挫傷。一些針對“中國製造”的攻擊性言論和行動甚囂塵上,兩年前那個宣布“一年內不使用中國商品”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聞記者莎麗-邦加妮在這時候出版了《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一書。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喬納森伯查爾寫道:“書中有大量表達不滿的潛台詞。這意味著在中國崛起的問題上,本書可能成為表明公眾憂慮的又一個指標。”對“中國製造”的譴責成為某些政治人物隨手拈來的“工具”,美國佛羅裏達州棕櫚灣市市長馬齊奧梯甚至發布命令。該市政府不得購買價值50美元以上的中國商品,或一半以上部件為中國製造的商品。
這個有10.7萬名居民的小城市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某一國家貨物的城市。正是在這種洶湧的抵製風潮中,玩具商之死把矛盾推到了頂點。對中國商品的謾罵或侮辱式的指責似乎已經不需要理由,這是當今商業世界最詭異的事件之一:誰也離不開“中國製造”,可是每個人都在表達著對它的不滿。《金融時報》駐京首席記者雷蒙德.馬利德描述了西方世界的矛盾心態:“一方麵,西方消費者獲得巨大好處,另一方麵,西方人大聲抱怨廉價中國商品正在讓當地人失去工作,讓中國得到不容置疑的好處。”
張樹鴻死後。玩具召迴事件在質量責任人的確定上居然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複。在一開始,美泰公司儼然一副受害者的姿態。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埃克爾特在向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認定,事故責任完全在於中國承包商。他說:“有人對不起我們。造成我們對不起你們。”然而,中國商務部門卻在調查中發現,美方宣布召迴的玩具絕大部分不是因為製造質量的問題,而是美方標準的突然改變以及經銷商的風險轉嫁。商務部門的高管高城介紹,美國玩具公司大規模召迴涉及的2100萬件玩具當中分為兩類情況:一類是屬於所用的塗料和油漆含鉛超標的問題,這一類大概有300萬件,占整體召迴數量的14%。
造成鉛含量超標的原因,既有中方廠家在生產管理中的漏洞,也有品牌經銷商在驗收環節中的缺陷。第二種情況則是,美方經銷商的風險轉嫁。2006年5月,美國材料測試協會公布了一項針對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標準,中方製造商生產的1820萬件玩具是根據之前的出口標準生產的,美方經銷商以不符合新標準為理由召迴玩具,全部風險及損失則由中方承擔。這一調查結果的出現,讓國內外輿論再度嘩然,“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被動和被欺壓現狀畢現無遺。9月21日,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美泰公司為玩具召迴事件向中方致歉,並表示所召迴的玩具絕大部分是由於美方設計缺陷所致,而不是中國製造商的問題。美泰在聲明中表示,“願意承擔這些召迴事件的全部責任,並親自向中國人民和所有收到我們玩具的顧客道歉。”
玩具風波的一波三折及發生在這一年的眾多事件表明,發力於1998年前後的“中國製造”在曆經10年的黃金成長期後,已經走到一個十分敏感的十字路口。至少有兩個事實讓未來的“中國製造”充滿變數。中國製造商已不堪國際渠道商的壓榨。在過去很多年裏,低廉的中國商品為全球商品的物價平抑提供了巨大支撐,而流通大公司成為其中最大的得益者,它們與中國製造工廠的利益戰愈演愈烈。在浙東等地的工廠,人們看到這樣的景象,在一條生產線上懸掛著不同的商標,有些是顯赫的國際品牌,有些是國內製造商的品牌,盡管它們都從同樣的生產線上被製造出來,但是貼上不同的商標後,身價就會有一倍甚至數倍的差別。
品牌的力量在這些車間裏展現得殘酷而讓人感慨,而製造工廠卻很少從這種差異中獲得利益。一位溫洲皮鞋工廠的總裁很無奈:“中國皮鞋的出口目前完全受製於歐美幾家大的渠道商,它們對付我們的唯一辦法是壓價、壓價和不斷的壓價。一雙皮鞋,它們隻肯給5美元的價格,我們如果要求再高1美分,它們馬上就轉身到別的工廠去了。那麽,製造5美元一雙的皮鞋,我們會用怎樣的皮料?進行怎樣的節約?不就是可以想象的事情了嗎?你能夠指望用5美元做出來的皮鞋會是質量一等的嗎?況且,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中國皮鞋廠家的出口生意已經成了一塊雞肋業務。”
8月,中國最大的襪業製造企業浪莎集團宣布,月底交完最後一批貨後,不再接受沃爾瑪的訂單。這家企業每年向沃爾瑪提供500萬美元的商品,然而因利潤太薄,最終選擇了放棄。由國際品牌商品和渠道商控製的輿論,似乎一直在強化對中國製造的矮化和詆毀。《環球奢侈品報告》中文版宣稱,它通過調查發現,有86%的中國消費者因為奢侈品標有“a”字樣而不願意繼續購買,對於信仰頂級奢侈品的消費者來說,“中國製造”已成為炫耀式消費的障礙之一。這份報告說,“目前的狀況是誰承認在中國設廠生產,誰就會被踢出奢侈品這個圈子。”
就這樣,關於“中國製造”的話題還將持續。一隻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這樣的“蝴蝶效應”正發生在中國與世界之間,而張樹鴻就是一個無辜而悲情的受害者。賈鴻漸擔心,這麽一個關於矮化中國製造的問題,會不會引申到了華夏高科身上?會不會被美國這麽一幫子大老爺,給轉移到了華夏高科的手機以及平板上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