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倉係國脈,民心定乾坤。


    曆朝曆代,糧食問題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如果老百姓沒飯吃,國家就會陷入危機之中。


    明末崇禎朝就是很明顯的例子,農民起義為什麽怎麽剿都剿不滅,很簡單,沒飯吃,不造反就會餓死,造反還可以去搶那些皇室宗親和那些為富不仁的土豪鄉紳家裏的存糧,至少不會餓死。


    這種情況下,人會怎麽選擇,不用想也知道。


    要解決崇禎朝這場危機,前提就是必須讓老百姓有飯吃。


    讓老百姓有飯吃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多生產糧食,另一個是讓老百姓變少。


    曆史上,明末到清初,用的是第二個辦法,讓老百姓變少,少到餓不死人了,自然也就沒人造反了。


    張斌當然不會用這種辦法,他打算盡可能的多生產糧食,盡可能的讓老百姓真正有飯吃,而不是盡量讓吃飯的老百姓變少。


    不過,他現在還隻能管到福廣兩省,其他地方,他還鞭長莫及,而福廣兩省在這場天災中受到的影響並不大,曆史上有記載的,也就是鄭芝龍在福建爆發旱災時將幾萬老百姓遷移到了東番。


    福建也有幾百萬人口,幾萬老百姓相對於幾百萬來說真不算什麽,這也從側麵證明福建的旱災並不嚴重,至於廣東,更不用說,就沒有爆發旱災的記錄。


    這兩地沒什麽旱災,那就多儲備糧食,為將來賑災做準備。


    張斌的想法就這麽簡單,接下來幾年形勢會怎麽發展,他也摸不準,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存糧。


    這存糧必須有糧倉,如果隨隨便便堆哪裏,不出一年,絕對會壞掉,所以,迴福建之後,他立馬召集盧象升、畢懋康和陳子壯商議修建糧倉的事宜。


    盧象升平時就在布政使司衙門辦公,要召集這幾人倒是很簡單,他直接往盧象升書房一坐,很快畢懋康和陳子壯便應招而來。


    他找這幾人其實隻想了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糧倉怎麽建,他可沒建過糧倉,甚至真正存儲糧食的糧倉都沒見過,這種事可不敢胡來,糧倉建的不好,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石糧食放那裏一兩年可能就爛了,那就真是勞民傷財,到頭來還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畢懋康和陳子壯一到,張斌立馬直接問道:“建鬥、孟侯、集生你們可知道糧倉怎麽建。”


    他這話一出,三人同時一愣,這會兒福建正鬧旱災呢,三人還以為他招大家是商討賑災的事,沒想到卻是問怎麽建糧倉!


    盧象升和陳子壯都是一臉茫然,因為他們也沒關注過什麽糧倉,唯有畢懋康拱手道:“大人,這糧倉屬下倒是略懂一二。”


    略懂一二隻是謙虛的說話,這意思就是糧倉他會建,張斌聞言,喜出望外道:“噢,孟侯,你建過糧倉?”


    畢懋康搖頭道:“我倒是沒親自建過糧倉,不過,我當年巡按陝西的時候,查的正是糧倉,而且家兄那會兒正好在戶部當侍郎總督倉場,我還特意去請教過,所以對糧倉怎麽建還是略知一二的。”


    張斌聞言,試著考校道:“我現在想在福建建個大糧倉,你說建哪裏好呢?”


    畢懋康為難道:“按理,福建是不適合建大型糧倉的,主要是溫度過高,糧食儲存的時候最怕發熱,一發熱就會黴變,所以一般的大型糧倉都會在倉廩上麵栽種小樹苗,一旦裏麵的糧食發熱,小樹苗就會變黃,那這倉糧就不能存了,必須馬上取出來吃掉。如果大人一定要建的話,我建議建在建寧府,因為那裏離海較遠,又是福建最北部,而且那裏地勢高,溫度相比福建其他地方都低一些。”


    果然是懂,張斌立馬興奮道:“那好,孟侯,明天我們就出發,去建寧府,找地方建糧倉。”


    畢懋康聞言一愣,隨即小心的提醒道:“大人,今年恐怕來不及了吧。”


    張斌也是一愣,他好奇的問道:“為什麽來不及了?”


    畢懋康解釋道:“糧倉並不是建好之後隨便什麽時候往裏麵存糧食都行,想要存的久,最好是在年前最冷的時候存進去,以席子夾糠法保持裏麵糧食幹燥低溫,這樣糧食才不容易黴變。”


    還有這麽多講究,那更不能耽誤了,張斌立馬拍板道:“那行,我們盡快找到合適的地方,找到地方,立馬召集人手修建糧倉。”


    第二天一早,他便和畢懋康一起,帶著一組親衛,乘坐幾艘車輪舸出發了。


    之所以乘坐車輪舸,一為趕時間,二是為了勘察水路,糧食必須存在車輪舸可以抵達的地方,不然,來迴轉運太麻煩了。


    福州府到建寧府也就六百餘裏,當天下午他們一行人便趕到了建寧府城附近的小港口,張斌帶著一行人在福建行都司衙門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便拉著福建行都司都指揮使趙雲程一起,沿著建溪水路並進,一半人坐船,一半人打馬在岸上奔行,尋找合適的地點。


    這邊山穀的確很多,但是一般都有類似於溪水的小河在山穀中流淌,兩邊的樹木也沒有因大旱而枯萎,這就證明裏麵還有濕氣,還是不適合存儲糧食。


    一行人一直往北探查了一百餘裏,終於找到一處沒有小河的山穀。


    這處山穀相當的幽深,直接往西北方向延伸了足有幾十裏,而且,這裏麵還比較幹燥,整個山穀裏麵並沒有多少樹木,而且都因為幹旱而枯黃了。


    畢懋康陪著張斌在山穀中驅馬艱難前行了一陣,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四周的情形,隨即便對張斌道:“大人,這裏勉強還算可以,將中間稍微填平一下,這大路就算出來了,糧倉修在兩邊就行了,不過,這裏隻能修築地上糧倉,而且,為了防止下雨後地麵濕氣滲進糧倉,必須將糧倉下麵架空。”


    這些都好辦,張斌立馬點頭道:“好,我們立馬迴行都司衙門,你辛苦一下,這兩天畫個糧倉的草圖出來,我調集人手來修築糧倉。”


    畢懋康點了點頭,仔細觀察了一下山穀兩邊的地形,隨即便調轉馬頭和張斌一起出了山穀,趕迴福建行都司。


    由於時間緊迫,張斌決定直接調集東番九衛的戰兵前來修築糧倉,當天下午他便發出調令,三萬戰兵,直接調過來兩萬。


    隨後,他也畫起草圖來,不過,他畫的並不是糧倉,而是城牆和堡壘。


    這處山穀畢竟是屯糧重地,防守肯定要嚴密,而且,他還不想讓閑雜人等發現裏麵的秘密,所以,山穀口必須用城牆堵住,四周的山頂也必須修築小型堡壘警戒。


    兩天時間,畢懋康便將糧倉的草圖畫出來了,他畫的是一排排磚石結果的房舍,下麵依據地形架空三尺左右,底麵是一層石板,上麵用磚石修建大約一丈高的房舍,屋頂是四阿式倉頂,呈對角分布的四條屋脊,全部用石板搭建。


    這些房舍裏麵則是一排一排的圓形糧倉,直接用幹草席圍出來,而且是圍兩層,中間塞糠,待裏麵裝滿糧食之後,頂上還要撲上幹草席,加一層糠,然後再蓋個鬥笠型的圓頂。


    這樣的確隔溫、隔濕,同時也能防火,但是工程量卻十分巨大。


    張斌不得不做出分工,石板、磚頭、草席令各處屯衛加工,港口、道路、城牆和堡壘另外調來一萬水軍將士修建,戰兵則專門負責修建房舍和糧倉。


    第三天,水軍將士和戰兵陸續到達,張斌直接和畢懋康一起住進了山穀的軍帳中現場指揮修建,因為此處地處建寧,張斌直接取名為建寧倉。


    建寧倉的修建,工程量的確十分巨大,曆史上最大的糧倉含嘉倉也隻能存儲糧食五百餘萬石,而且含嘉倉位於唐都長安,本就幹燥陰冷,可以在地上挖坑窖藏。


    而張斌要修建的最少是上千萬石的糧倉,而且必須修築房舍,防火、防潮。


    好在這會兒正值秋收,而且福建大部分地方天氣都比較糙熱,編製幹草席的材料比較充足,不然,光是糧倉的幹草席都夠他頭疼的了。


    在張斌的親自督促下,各項工程進展相當驚人。


    首先修建的並不是糧倉,而是港口、道路,不把港口和道路修築好,材料都進不來,所以,必須先集中精力把港口和道路修築好。


    這河道上修築港口倒是比海上要簡單點,因為河道基本都是衝刷出來的,河岸一般都比較抖,基本上隻要將碼頭伸出去幾丈遠就差不多了,不像海岸,坡度一般都比較平緩,有的甚至要伸出去上百丈水深才適合泊船。


    為了裝卸糧食方便,張斌設計的是類似於梳子的鋸齒形碼頭,也就是並排伸出去十餘個幾丈長的單獨碼頭,然後將中間墊平,隻留下一個車輪舸進來的位置,這樣的話兩邊都可以裝卸,而且可以同時停泊十餘艘車輪舸,裝卸速度快的很。


    至於道路,從港口碼頭到城牆這一段自然是山穀有多寬,就修多寬,平整的就如同廣場一樣,以方便馬車停放。


    時間相當緊迫,張斌不敢懈怠,從修築碼頭開始他便開始督工了,當然,他不必拿個鞭子到處抽,隻要他往碼頭旁的河岸上那麽一站,水師將士和那些戰兵就跟打了興奮劑一樣,幹勁十足。


    木樁被一個個打進河裏,搭建碼頭的厚木板一船一船的往上鋪,碼頭簡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形,不到五天時間,一個能同時停泊十餘艘車輪舸的碼頭就修築好了。


    碼頭向山穀延伸的道路也同時完工,甚至連第一批一百輛馬車都送過來了。


    緊接著就是修築城牆和房舍了。


    為了掩人耳目,讓人不清楚這裏麵到底是幹什麽的,城牆並沒有修築在山穀口,而是在山穀裏麵將近兩裏縱深的位置,而且為了防止好奇的人前來探查,在碼頭旁和山穀入口張斌都令人修築了哨所,不是自己人,碼頭都別想上。


    城牆相對來說還算比較簡單,才一裏多寬的城牆一萬餘人修,那簡直就跟搭積木一樣快,山上的堡壘就比較麻煩了,所有材料都要靠人背上去,修建起來慢的很,不過,這會兒山穀裏麵還沒有存儲糧食,堡壘倒不是很急,張斌直接撇下一萬水軍將士,讓他們自己慢慢修去了,而他則開始督建承載糧倉的房舍了。


    這房舍的數量就比較恐怖了,一畝大的地方差不多存儲一萬石兩,也就是兩百多平的房舍三間,一千萬石,要修築兩百多平的房舍三千間!


    當然,這次並不需要把三千間房舍全建起來,因為今年需要存儲的糧食才一百多萬石,差不多建四百間就可以了,要是三千間,兩萬人蓋到過年都蓋不完。


    轉頭和石材一船船送過來,房舍一間間出現在山穀中,這房舍也不是蓋好就萬事大吉了,所有縫隙都要拿粘土抹平,特別是屋頂,要是漏雨,那裏麵的糧食就廢了。


    為了防止起火,張斌還特意讓人把山穀裏所有的樹全砍了,讓整個山穀都變的光突突的,外麵除了石頭還是石頭,除非有人跑裏麵去點火,不然,這糧倉怎麽也燒不起來。


    等四百間房舍建完,差不多都十二月了,這個時候,建寧北部的山區真是冷的出奇,連河麵上都結出了薄冰,小冰河天災變得越來越明顯,不過,這天氣倒是正好適合存儲糧食。


    在畢懋康的指導下,一個個糧倉在房舍裏圍了出來,糧食也慢慢鬥量著裝進去,一個個糧倉被封存,這些糧食至少五年之內是不會去動了,五年之後要看情況,如果需要拿去賑災,自然是直接拿去賑災,如果不拿去賑災也要用換成新糧,因為福建這邊的氣候過熱,存儲五年的糧食基本都要變成陳糧了,要是不換掉,就會開始變質了,到時候,吃了非得拉肚子不可。


    看著一船船糧食入倉,張斌總算是放心了,這會兒都十二月了,他也在這山穀裏麵窩了一個多月了,有很多事都需要去巡視一番了。


    比如福建的賑災情況,雖說倪元璐和自己派出去暗訪的親衛都來匯報過情況,賑災糧食的發放沒有出現什麽問題,他還是想親自去看看。


    又比如月港鑄炮廠和珠海鑄炮廠的生產情況,加上軌道平板車和吊葫蘆之後也不知道進度加快了多少。


    還有高雄造船廠那邊,鎮遠巡洋艦和威遠戰列艦的生產情況也不知道怎麽樣了,按進度來說也該做出幾艘新的了。


    總之事務很多,他不能老是在這裏窩著,一百多萬石糧食要全部入倉恐怕都要到年跟前去了,他沒這時間一直在這裏盯著。


    第一批糧食入倉以後,他跟畢懋康交待了一下,隨後便抽了幾個建寧府和延平府受災比較嚴重的鄉村,一路走訪過去。


    走訪了幾處他總算是放心了,賑災糧食的發放果然沒有任何問題,老百姓也相當的高興,受災了還能吃飽肚子,要換做是往年,基本是不可能的,所有受災的百姓都對他感激涕零,搞的他都不好意思繼續走訪下去了,直接就坐船去了月港鑄炮廠。


    這個時候鑄炮廠效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有了軌道平板車和吊葫蘆之後搬運基本上不怎麽耽誤時間了,火炮的產量差不多提高了五成,月港鑄炮廠這邊一個月差不多都可以生產一百五十門火炮了。


    緊接著,他坐船直接趕往高雄造船廠,戰艦的生產情況也相當不錯,兩艘嶄新的鎮遠巡洋艦和三艘嶄新的威遠戰列艦已經停泊在西子港灣,其他戰艦也在緊鑼密鼓的製造中。


    轉了一圈,他終於迴答了大員城總督府,這個時候已經十二月中旬了,年節將近,再加上他這個一家之主也趕迴來了,整個總督府頓時歡聲笑語不斷。


    他特意考校了一下鄭成功的學習情況,《論語》和《孫子兵法》他都學的相當不錯,不說倒背如流,裏麵的內容他的確記住了,一個六七歲的小孩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相當不錯了。


    張斌甚至在想,曆史上,也許是因為大明亡國了,他沒機會參加科舉了,不然的話,以他這才能,中個進士肯定不成問題,甚至一榜三甲,狀元、榜眼、探花都有可能。


    這會兒,戚芳華的肚子也日漸隆起來了,自己第一個後代就要出生了,一切貌似都是那麽的順利,但是,臨近過年,都臘月二十幾了,一份公文卻瞬間把他的好心情全搞沒了。


    這份公文是吏部發過來的,內容貌似很正常,就是讓他過完年迴京述職。


    張斌卻知道,這份公文極度的不正常,他的確是來福建三年多了,按道理去年過完年就要迴京述職了。


    但是,去年過年他明明就在京城,而且,還立了大功,將皇太極打得倉皇撤退。


    崇禎不但給他升了官還給他賜了婚,甚至還封他母親黃氏為二品誥命夫人。


    這,還不能算是述過職了嗎?


    唯獨差的就是到吏部去轉一圈了,崇禎會不知道嗎,但是,自己偏偏就收到了這樣一份公文,這裏麵沒鬼才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玖並收藏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