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神秘時,我隻想到了布拉格。”


    平果離開了布拉格這樣一個神秘的城市。曾經她也站在城市的高地,從高處俯瞰,高高低低的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在陽光照耀下,“百塔”顯得金碧輝煌,猶如撒上了一層金粉一般。城內宏偉的建築和廣場,甚至是一磚一瓦都透露著她古老的神秘,由這種神秘滋生的曼妙也著實讓人沉醉。


    然後,平果母女倆便踏上了奧地利首府維也納,這個尼采認為隻有音樂可以展示魅力的大都市。


    平涵涵一路上,除了繼續讓平果看她製作的自助遊攻略之外,便是繼續滔滔不絕地導遊:“


    老媽,您知道嗎?維也納,英文名為vienna,一種樂調的感覺,是不是?


    位於多瑙河畔,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奧地利共和國的首都,同時也是奧地利共和國9個聯邦州之一,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


    維也納還是聯合國的四個官方駐地之一,除此之外維也納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總部以及其他國際機構的所在地。


    2011年11月30日,維也納以其華麗的建築、公園與廣闊的自行車網絡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軍。


    另外,因市內古典音樂氣氛濃厚,引來各國音樂家聚集於此,具“世界音樂之都”和“樂都”等美譽。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奧匈帝國首都。


    現在,她按照是歐盟第七大城。


    你知道麽?20世紀初之前,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德語城市。也就是說,奧匈帝國分裂之前,已經擁有了200萬人口呢。


    現在仍是第二大德語城市,僅次於德國柏林。


    市中心古城區,還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要說維也納也是一座擁有1800多年曆史的古老大城市,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居住。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奧地利再度和納粹德國合並。戰後,奧地利和維也納,跟德國和柏林一樣,遭到英、美、法、蘇四國劃分四個控製區管理,直至1955年奧地利再度獲得獨立為止。冷戰時期,維也納是國際間諜活動的溫床,因為它是位於東西方集團之間的中立國。


    老媽,我知道您喜愛拿破侖。告訴您,在法國大革命戰爭中,維也納先後兩次被拿破侖的軍隊占領呢。


    第一次發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國軍隊未受到抵抗,不費吹灰之力地進了維也納,維也納的市民們甚至好奇地歡迎了他們。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奧地利皇冠,以迴應拿破侖的稱帝,成為奧地利的第一位皇帝,開始了奧地利帝國的曆史。而拿破侖在1806年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


    1809年拿破侖第二次占領維也納,但是這次他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攻占維也納後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戰役中嚐到首次大敗的滋味。


    拿破侖最終戰敗後,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維也納會議召開,這是一次由奧地利外交家克萊門斯·梅特涅發起的歐洲列強的外交會議,旨在為拿破侖戰敗後重新調整歐洲政治地圖。


    拿破侖嚐到了大失敗的滋味。


    除紐約和日內瓦外,維也納為第三個聯合國城市。1979年建成的奧地利國際中心又稱“聯合國城”,氣勢雄偉,是許多聯合國機構的集中地。


    維也納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一個盆地裏,麵積414.65平方公裏,是奧地利最小的一個聯邦州,也是唯一一個不同其他國家相鄰的聯邦州。


    她的海拔從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羅堡島,到542米的維也納森林中的最高峰。維也納是被三月河平原、多瑙河草原國家公園、維也納森林環繞著,大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區。


    多瑙河流經維也納市內,除了多瑙河,從維也納森林中還有許多小河流入市區,其中包括維也納河。西麵山嶺連接著南麵的冰河走廊,是葡萄種植區。


    維也納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環境優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


    也到處都流動著美妙的音樂。潺潺小溪,蔥蔥綠意,給音樂家提供了不少靈感。莫紮特、施特勞斯等音樂大師名垂千古。


    從內城向外城依次展開,分為3層:


    內城街道狹窄,卵石鋪路,縱橫交錯,兩旁多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


    中間層是密集的商業區和住宅區,其間也有教堂、宮殿等建築。


    外城路一直延伸到森林的邊緣。多瑙河緊貼內城而流,多瑙公園內有一座聳入雲天的多瑙塔,塔高252米,塔內裝有兩部快速電梯,遊客隻需用45秒鍾便可從塔底到達塔頂。從塔頂四周眺望,遠方的阿爾卑斯山的英姿和多瑙河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


    維也納是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過渡性氣候。維也納的降水量很小,幹旱期較長,冬季較溫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氣溫10.4c,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一年約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凍期,天氣寒冷異常。


    所以,一年四季都很適合去奧地利旅遊的,一樣的風景在不一樣的季節裏呈現出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情。還可以去攀爬阿爾卑斯山,體驗會當淩絕頂的獨蒼茫快感,欣賞迷人雪景的同時,體驗一把滑雪的樂趣。


    維也納自從1867年成為稱雄歐洲大國奧匈帝國的首都,到20世紀30年代初,希特勒一躍而為德國納粹的頭目,一直戰亂不斷。1938年3月率軍長驅直入維也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戰爭期間,全城遭到53次輪番轟炸,不少古典建築被毀;1955年5月蘇、美、英、法4國與奧地利在“美景宮”會議廳簽訂了《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從而結束了長達10年的4國占領狀態;1955年10月26日,奧地利議會宣布憲法性法律“永久中立”,這一天被定為國慶日。奧地利號稱“歐洲的心髒”,維也納則是“心髒的心髒”。


    要說嘛,自古以來,維也納就是連結東西歐的交通樞紐和來往於波羅的海和亞得裏亞海之間的重要通道。


    我看過一個統計數字,說在歐盟範圍內,維也納是生活質量高、犯罪率低的城市,世界排名在前十。


    最值得咱們欣賞、參觀的就是維也納金色大廳。


    幾世紀以來音樂一直都離不開維也納,每當到夏天夜晚公園便會舉行音樂會。它是孕育出音樂天才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和約翰·施特勞斯的聖地。維也納悠久的音樂遺產延續至今。聞名全世界的維也納交響樂團和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在世界各地的巡迴演出中永遠得到爆滿觀眾的熱烈掌聲。


    而維也納音樂學院不斷的孕育出在國際音樂界脫穎而出的樂者。


    除此之外﹐維也納豐富活躍的現代熱門音樂舞台及場所吸引了不少的年輕人。如果您喜歡音樂,維也納絕對讓您無法忘懷。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人們在漫步時,隨時可以聽到那優雅的華爾茲圓舞曲。維也納的許多家庭有著室內演奏的傳統,尤其在闔家歡樂的時候,總要演奏一番,優美的旋律傳遍街頭巷尾。更有趣的是,在舉行集會、慶典甚至政府議事時,會前會後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樂,這幾乎成了慣例。”


    平果當然知道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


    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父子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斯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於此。


    都是平果的最愛之一。


    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吊。


    所以,篤定要在維也納欣賞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


    出生在維也納的還有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克熱內克等。無數音樂家曾在維也納學習、生活和投身音樂創作,其中包括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傑出代表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還有李斯特、萊哈爾、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海頓、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長眠於維也納。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的1月1日由維也納愛樂樂團在金色大廳舉行並向全球直播,維也納歌劇院舞會是每年維也納狂歡節的高潮,其它如維也納華爾茲、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等和維也納眾多的歌劇院和戲院一起聞名世界。


    金色大廳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1939年開始,每年1月1日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它裝飾精美,金碧輝煌,被稱為“金色大廳”,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平果曾經創作過一篇短篇小說《顫音》,專門提到過維也納金色大廳。


    所以平果說:“寶貝,告訴我關於金色大廳的一切。”


    平涵涵立刻笑著瞪大了眼睛,嘴裏開始訴說:


    “金色大廳太美了,我去過一次,美輪美奐呢。我預定的是維也納第二天去參觀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式建築。


    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


    維也納交響樂團每季度至少在此舉辦12場音樂會。


    1870年1月6日,音樂廳的金色大演奏廳舉行首場演出。


    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負責組織音樂會。


    金色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擁有會員 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曆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蜚聲世界,您一定年年不拉地欣賞吧?


    1993年開始,新年音樂會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電視衛星收看實況廣播,收看人數達10億以上。


    廳內有收藏館,館分兩室:


    一間是展覽,定期舉行收藏品展覽,供人參觀。


    一間是檔案室,一邊的書架上放滿大量曆代手寫、木刻、鉛印的音樂書籍和樂譜;另一邊是一排鐵箱,藏有音樂大師的樂稿、書信和其他手跡,其中有莫紮特的樂稿:《最後一個交響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響曲》等。屋子中間是一長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閱資料之用。


    檔案室原為勃拉姆斯的辦公室,他臨終前一再囑咐,要把他珍藏的幾千冊音樂書籍和樂譜全部捐獻給檔案室。


    金碧輝煌的建築風格和華麗璀璨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於金色的美稱。


    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


    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裏“安營紮寨”。金色大廳與維也納愛樂之聲相得益彰,“世界第一樂團”與“世界首席音樂廳”交相輝映。


    與阿姆斯特丹的音樂大會堂和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相比,這個‘長方形鞋盒’的確是狹長了些,然而它的聲音流動性特別好。在這裏,弦樂器與木管樂器、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的平衡達到了巧妙無比的境界。


    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才帶給全世界音樂愛好者難以忘懷的視聽享受。


    大廳內共有1654個座位和大約300個站位,金碧輝煌的建築風格和華麗璀璨的音響效果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


    我去看過,金色大廳的屋頂為平頂鑲板,兩側有樓廳和音樂女神的雕像。這些具有美學意義的裝飾物使原本直接撞擊到牆壁上的樂音有延長和舒緩的作用。


    金色大廳的木質地板和牆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鳴箱一樣,使樂隊演奏的聲音在廳內振動和迴旋,餘音嫋嫋。金色大廳的確是獨一無二,稱得上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出色的音樂廳。


    金色大廳在新年這一天總是花團錦簇,充滿著春的氣息。這些鮮花都來自意大利的“陽光之城”聖雷莫,是意大利人民送給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好的賀禮。


    金色大廳也見證了中國民樂走向世界的曆程。自1998年中國民樂樂團第一次在此演出並引起巨大反響,受到熱烈歡迎,中國民樂已經開始在世界廣泛傳播,成為西方上層社會素質和品位的表現。


    金色大廳是世界最著名的音樂聖殿,全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家均在金色大廳做過演出。歌唱家宋祖英、譚晶和天才鋼琴演奏家郎朗先後在此向世界展示了來自東方的藝術魅力。‘夢想綻放-中國青少年(2012)維也納金色大廳新春音樂會’每年也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演出。


    怎麽樣?老媽,我的功課還行吧?”


    平果開心極了,笑著說:“好吧,我給你看看我的短篇小說《顫音》吧,是篇有關金色大廳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警婲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炫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炫紫並收藏警婲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