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母女倆終於乘機抵達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府布拉格,這個全城皆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大城市,以最自然、最滋潤、最瑰麗的姿態迎接了她們。
平果之前了解的布拉格,就是一個悲歡離合故事的起點和終點的大城市,濃縮了捷克藝術的精華和曆史的悲歡。它的美麗、璀璨、高雅,因了種種,也帶著一絲淡淡的憂鬱。莫紮特的音樂,卡夫卡的荒誕和米蘭昆德拉的思維,讓這個都市呈現出藝術和夢想輝煌。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其建築給人以整體上的建築頂部變化豐富、絢麗,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風格占優勢。
據說,布拉格的創建者是莉布絲公主和她的丈夫、農夫培密索爾,並以培密索爾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霍什米索王朝。傳說公主有一個預言,說她預見到了布拉格的榮耀:她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偉大的城市,它的榮耀能達到天上的繁星!就在在森林的伏爾塔瓦河畔陡峭的懸崖之上,那裏有一個男人,他正在為房屋鑿出門檻,要建起一座名叫布拉格的城堡。王子和公爵們都要在門檻前彎腰,他們要向城堡和環繞它的城市低頭。它將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榮譽,整個世界都要讚美它。
新石器時代,布拉格即有人類居住,最古老的居民點始於 9世紀下半葉。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時期在布拉格建都,把曆代國王建造的城堡和宮殿聯在一起,被稱為布拉格堡,並在老城區以南興建新城區,成為歐洲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
冷戰時期,布拉格又發生過數次震動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產黨上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
老城廣場上有一座建於1410年的鍾樓,盡管鍾樓的外牆牆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鍾而聞名於世。凡是到布拉格的遊人,總要前往老城廣場觀賞這座古老的鍾樓,路經鍾樓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來校對自己的手表。
平果母女倆來到這裏,先坐到了街頭咖啡桌前,點了一杯原味咖啡,然後坐等。
整點了,鍾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鍾聲齊鳴,12個聖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
這個複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鍾,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人們觀賞的一件珍品。
傍晚了,舊城廣場依然熱鬧非凡。
平果母女倆繼續坐在廣場的角落裏,看著夕陽落山,又一次聆聽設計獨特的天文鍾整點的鍾聲和耶穌十二門徒的木偶輪流出來,以及死神牽動的銅鈴。
每每,整個過程,以雄雞的鳴叫結束時,平果說:“走吧,我們迴去睡覺啦。”
入夜的布拉格,如同一個精靈城市。
舊式馬車載著好奇的遊客穿梭在廣場,馬蹄撞擊著石板路發出清脆的得得聲;城堡的閣樓忽明忽暗閃爍的燈火,仿佛故事裏的公主會隨時出現在窗口;酒館裏嘈雜的音樂和清脆的玻璃杯的碰撞聲,讓人感到溫暖與親切。
平果仿佛置身在中世紀的歐洲,抑或是一個童話的世界,本能地忘卻了時間的存在,貌似掉進了時空隧道,迷失在布拉格廣場。
平果知道,布拉格著名的建築是建於17世紀至18世紀的聖尼古拉斯教堂,被稱為布拉格巴羅克式宗教建築的典範。
她還清楚,捷克是啤酒大國,啤酒不僅特別好喝,而且價格是所有飲料裏最便宜的,比礦泉水和可樂都低。幾乎所有酒吧門口都掛著捷克著名的啤酒牌子,最多的是budvor,就是捷克百威,有兩百多年曆史了,也是世界上啤酒產量最大的廠家。
平果突然對平涵涵說:“人家說,布拉格有句俗話:沒有走過查理大橋,就不算到過布拉格。”
我們不如去看看夜景吧?至於啤酒,明晚我們買一次醉好啦,嗬嗬,怎麽樣?“
平涵涵很開心,說:”好的呀,反正我之前來這裏開過歐洲文化研討會,與同學們大概都轉過了,您有什麽想法和要求,盡管說,我都會規劃到咱們都日程中的。當然也可以隨時隨地變更的嘍!走,我帶你去看夜色中的查理大橋!“
一路上,平果都在聆聽公主的導遊:“建於1357年的查理大橋,是伏爾塔瓦河上最著名的橋,幾乎成了布拉格的象征。伏爾塔瓦河是捷克的母親河,滔滔水聲是布拉格的心跳,它將布拉格一分為二。一側是老城和新城,布滿各個時代的華麗建築;一側是起伏的山丘,上麵點綴的是布拉格城堡。
河上有韻律地點綴著包括查理大橋在內的很有味道的17 座橋梁,查理大橋是其中之一。
它520 米長,不到10米寬,有29座雕像,其中第8尊聖約翰的前麵,會有很多遊人等著摸雕像底座上的兩個金屬浮雕,摸得它們閃閃發亮。據說這樣可以向聖人許個心願。所以我們要去這裏摸一摸,好麽?”
平涵涵說:“大橋上可以買到各式藝術品,比如人像和風景寫生、泥塑和泥塑畫、特色樂器演奏、提線木偶表演、民間首飾等等。”
平果依偎在夕陽微弱光輝下的石頭橋欄上,縷縷清風吹來,不禁心曠神怡。她靜靜地感受著伏爾塔瓦河,腦海裏忽然出現了“伏爾塔瓦河”樂章的旋律。
河上的淺水壩,讓伏爾塔瓦河麵形成了一道永遠波動的浪紋,河麵上婀娜多姿的天鵝,時而翹首,時而俯瞰,時而展翅飛翔。
平果笑說:“查理大橋之於我們,有著比橋更多的含義。”
平涵涵奇怪,問:“為什麽?”
平果隻笑不答。這種疑惑,不是有一定經曆和閱讀曆史的文學青年,是永遠理解不了的。或許,有一天,在將來,年輕的公主會自己悟出來的。
平果明白,查理大橋的另一端通往著名的布拉格城堡。
夜晚在河邊遙望城堡,燈光閃爍照耀著河麵,對麵是黑黝黝的山丘,中間鑲嵌著宛如懸在半空的城堡。照射城堡的光,不算特別絢麗,但到底還是淡淡地把城堡輪廓烘托了出來,營造出了一種格外神秘的氛圍,令人心馳神往。
平果愛讀書,自然早早就被很多歐洲國家的作家迷惑了。
譬如出生於捷克的米蘭·昆德拉(mn kundera),世界著名小說家。常年在布拉格生活、學習和創作。自1975年起,去了法國定居。長篇小說《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不朽》,都是平果愛不釋手的幽默大作,仿佛一直是在與偉大的思想者溝通。
譬如莫紮特的鋼琴奏鳴曲,歡愉暢快、旋律優美、合聲簡潔、情緒明朗樂觀,洋溢著青春活力,仿佛讓人進入了一個無憂的世界。
鋼琴協奏曲,強調的是明暗法而不是對位法。在他的鋼琴協奏曲中,富有創作精神並且思維活躍,也是其器樂協奏曲的精華,齊奏聲部和獨奏聲部的和諧平衡達到完美的境界。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第二十七號鋼琴協奏曲》中可以感覺到有種“與世辭別”的性質,而這種與深遠、雅致鋼琴協奏曲的最後“告別”聲中,流動的音樂顯得豁達、超然。
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更是莫紮特寫過的最陰沉、最豪放、最狂暴的一部作品。這部交響曲的所有樂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調就是抒情加上悲愴,同時又充斥著憤懣激昂,傾訴了作曲家的哀怨、生活的無奈。
還有歌劇《費加羅的婚姻》,樸素、生動、有力,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完美的統一,是莫紮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之一,莫紮特充分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巧妙地使用音樂形式,使音樂與戲劇的高度融合。
再譬如弗蘭茲·卡夫卡,這個1883年7月3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捷克的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享譽全世界。其實,“卡夫卡”在捷克語中是“寒鴉”的意思,卡夫卡父親是個商人,他的鋪子即以寒鴉來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來語中是“穴鳥”的意思,事實上,卡夫卡確實也是一隻形式上的宅男,思維上的荒誕哲學家。
還有一部小說,尤其是改編的電影《好兵帥克》,也是享譽全球的一部曆史劇,描寫了歐洲近代史上一個最古老的王朝——奧匈帝國崩潰的過程。
平果記得好兵帥克,是個溫暖又和平的好兵,總是遵循著帝國軍隊的陳詞濫調辦事。一貫合法,按規矩辦事,不給人以把柄。縱情刻畫了那個時代的惡形惡相,以及帥克這個角色的言行和各地城市農村的見聞,真實地反映了捷克人民對奧匈帝國暴政和戰爭的想法、情緒和行動。有關皇權、軍隊、戰爭正義性的謊言和陳詞濫調早已無人肯信,人們已經在采取各種方式對帝國的統治措施進行抵製了,可這位“好兵”卻還在憨厚地奉行著老規矩,這就產生出了種種喜劇效果,既揭露了帝國醜態,又使人忍俊不禁。就這樣,好兵帥克以小挑戰了大,展現出了捷克人民的絕望、詼諧、憤懣和希望。
平果突然聽到了街頭藝術家演奏的《布拉格廣場》,腦中便浮現出裝飾著彩繪玻璃窗的教堂,夕陽灑在廣場上,一群白鴿在廣場上盤旋的畫麵。
平果真正到了布拉格之後,才發現這裏有很多風格各異的小廣場,廣場周邊都有很多古老精美的建築,還有風格迥異卻都具某種情調的咖啡館,都似乎是街頭博物館一樣。
平果說:“真沒,沒到家了!明天我們力爭去欣賞日出吧,在旅行人必去的大廣場上。”
平涵涵說:“好的,那就趕緊的洗澡睡覺吧!”
平果默默取出沉香盒,雙手合十,心頭靜默:請祝福我們母女倆吧,在這樣超級美麗的地方,我們倆一定會順順利利、安安全全、平平安安地幸福又圓滿地完成我們的旅行計劃的!晚安!”
平果之前了解的布拉格,就是一個悲歡離合故事的起點和終點的大城市,濃縮了捷克藝術的精華和曆史的悲歡。它的美麗、璀璨、高雅,因了種種,也帶著一絲淡淡的憂鬱。莫紮特的音樂,卡夫卡的荒誕和米蘭昆德拉的思維,讓這個都市呈現出藝術和夢想輝煌。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其建築給人以整體上的建築頂部變化豐富、絢麗,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風格占優勢。
據說,布拉格的創建者是莉布絲公主和她的丈夫、農夫培密索爾,並以培密索爾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霍什米索王朝。傳說公主有一個預言,說她預見到了布拉格的榮耀:她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偉大的城市,它的榮耀能達到天上的繁星!就在在森林的伏爾塔瓦河畔陡峭的懸崖之上,那裏有一個男人,他正在為房屋鑿出門檻,要建起一座名叫布拉格的城堡。王子和公爵們都要在門檻前彎腰,他們要向城堡和環繞它的城市低頭。它將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榮譽,整個世界都要讚美它。
新石器時代,布拉格即有人類居住,最古老的居民點始於 9世紀下半葉。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時期在布拉格建都,把曆代國王建造的城堡和宮殿聯在一起,被稱為布拉格堡,並在老城區以南興建新城區,成為歐洲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
冷戰時期,布拉格又發生過數次震動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產黨上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
老城廣場上有一座建於1410年的鍾樓,盡管鍾樓的外牆牆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鍾而聞名於世。凡是到布拉格的遊人,總要前往老城廣場觀賞這座古老的鍾樓,路經鍾樓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來校對自己的手表。
平果母女倆來到這裏,先坐到了街頭咖啡桌前,點了一杯原味咖啡,然後坐等。
整點了,鍾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鍾聲齊鳴,12個聖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
這個複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鍾,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人們觀賞的一件珍品。
傍晚了,舊城廣場依然熱鬧非凡。
平果母女倆繼續坐在廣場的角落裏,看著夕陽落山,又一次聆聽設計獨特的天文鍾整點的鍾聲和耶穌十二門徒的木偶輪流出來,以及死神牽動的銅鈴。
每每,整個過程,以雄雞的鳴叫結束時,平果說:“走吧,我們迴去睡覺啦。”
入夜的布拉格,如同一個精靈城市。
舊式馬車載著好奇的遊客穿梭在廣場,馬蹄撞擊著石板路發出清脆的得得聲;城堡的閣樓忽明忽暗閃爍的燈火,仿佛故事裏的公主會隨時出現在窗口;酒館裏嘈雜的音樂和清脆的玻璃杯的碰撞聲,讓人感到溫暖與親切。
平果仿佛置身在中世紀的歐洲,抑或是一個童話的世界,本能地忘卻了時間的存在,貌似掉進了時空隧道,迷失在布拉格廣場。
平果知道,布拉格著名的建築是建於17世紀至18世紀的聖尼古拉斯教堂,被稱為布拉格巴羅克式宗教建築的典範。
她還清楚,捷克是啤酒大國,啤酒不僅特別好喝,而且價格是所有飲料裏最便宜的,比礦泉水和可樂都低。幾乎所有酒吧門口都掛著捷克著名的啤酒牌子,最多的是budvor,就是捷克百威,有兩百多年曆史了,也是世界上啤酒產量最大的廠家。
平果突然對平涵涵說:“人家說,布拉格有句俗話:沒有走過查理大橋,就不算到過布拉格。”
我們不如去看看夜景吧?至於啤酒,明晚我們買一次醉好啦,嗬嗬,怎麽樣?“
平涵涵很開心,說:”好的呀,反正我之前來這裏開過歐洲文化研討會,與同學們大概都轉過了,您有什麽想法和要求,盡管說,我都會規劃到咱們都日程中的。當然也可以隨時隨地變更的嘍!走,我帶你去看夜色中的查理大橋!“
一路上,平果都在聆聽公主的導遊:“建於1357年的查理大橋,是伏爾塔瓦河上最著名的橋,幾乎成了布拉格的象征。伏爾塔瓦河是捷克的母親河,滔滔水聲是布拉格的心跳,它將布拉格一分為二。一側是老城和新城,布滿各個時代的華麗建築;一側是起伏的山丘,上麵點綴的是布拉格城堡。
河上有韻律地點綴著包括查理大橋在內的很有味道的17 座橋梁,查理大橋是其中之一。
它520 米長,不到10米寬,有29座雕像,其中第8尊聖約翰的前麵,會有很多遊人等著摸雕像底座上的兩個金屬浮雕,摸得它們閃閃發亮。據說這樣可以向聖人許個心願。所以我們要去這裏摸一摸,好麽?”
平涵涵說:“大橋上可以買到各式藝術品,比如人像和風景寫生、泥塑和泥塑畫、特色樂器演奏、提線木偶表演、民間首飾等等。”
平果依偎在夕陽微弱光輝下的石頭橋欄上,縷縷清風吹來,不禁心曠神怡。她靜靜地感受著伏爾塔瓦河,腦海裏忽然出現了“伏爾塔瓦河”樂章的旋律。
河上的淺水壩,讓伏爾塔瓦河麵形成了一道永遠波動的浪紋,河麵上婀娜多姿的天鵝,時而翹首,時而俯瞰,時而展翅飛翔。
平果笑說:“查理大橋之於我們,有著比橋更多的含義。”
平涵涵奇怪,問:“為什麽?”
平果隻笑不答。這種疑惑,不是有一定經曆和閱讀曆史的文學青年,是永遠理解不了的。或許,有一天,在將來,年輕的公主會自己悟出來的。
平果明白,查理大橋的另一端通往著名的布拉格城堡。
夜晚在河邊遙望城堡,燈光閃爍照耀著河麵,對麵是黑黝黝的山丘,中間鑲嵌著宛如懸在半空的城堡。照射城堡的光,不算特別絢麗,但到底還是淡淡地把城堡輪廓烘托了出來,營造出了一種格外神秘的氛圍,令人心馳神往。
平果愛讀書,自然早早就被很多歐洲國家的作家迷惑了。
譬如出生於捷克的米蘭·昆德拉(mn kundera),世界著名小說家。常年在布拉格生活、學習和創作。自1975年起,去了法國定居。長篇小說《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不朽》,都是平果愛不釋手的幽默大作,仿佛一直是在與偉大的思想者溝通。
譬如莫紮特的鋼琴奏鳴曲,歡愉暢快、旋律優美、合聲簡潔、情緒明朗樂觀,洋溢著青春活力,仿佛讓人進入了一個無憂的世界。
鋼琴協奏曲,強調的是明暗法而不是對位法。在他的鋼琴協奏曲中,富有創作精神並且思維活躍,也是其器樂協奏曲的精華,齊奏聲部和獨奏聲部的和諧平衡達到完美的境界。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第二十七號鋼琴協奏曲》中可以感覺到有種“與世辭別”的性質,而這種與深遠、雅致鋼琴協奏曲的最後“告別”聲中,流動的音樂顯得豁達、超然。
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更是莫紮特寫過的最陰沉、最豪放、最狂暴的一部作品。這部交響曲的所有樂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調就是抒情加上悲愴,同時又充斥著憤懣激昂,傾訴了作曲家的哀怨、生活的無奈。
還有歌劇《費加羅的婚姻》,樸素、生動、有力,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完美的統一,是莫紮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之一,莫紮特充分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巧妙地使用音樂形式,使音樂與戲劇的高度融合。
再譬如弗蘭茲·卡夫卡,這個1883年7月3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捷克的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享譽全世界。其實,“卡夫卡”在捷克語中是“寒鴉”的意思,卡夫卡父親是個商人,他的鋪子即以寒鴉來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來語中是“穴鳥”的意思,事實上,卡夫卡確實也是一隻形式上的宅男,思維上的荒誕哲學家。
還有一部小說,尤其是改編的電影《好兵帥克》,也是享譽全球的一部曆史劇,描寫了歐洲近代史上一個最古老的王朝——奧匈帝國崩潰的過程。
平果記得好兵帥克,是個溫暖又和平的好兵,總是遵循著帝國軍隊的陳詞濫調辦事。一貫合法,按規矩辦事,不給人以把柄。縱情刻畫了那個時代的惡形惡相,以及帥克這個角色的言行和各地城市農村的見聞,真實地反映了捷克人民對奧匈帝國暴政和戰爭的想法、情緒和行動。有關皇權、軍隊、戰爭正義性的謊言和陳詞濫調早已無人肯信,人們已經在采取各種方式對帝國的統治措施進行抵製了,可這位“好兵”卻還在憨厚地奉行著老規矩,這就產生出了種種喜劇效果,既揭露了帝國醜態,又使人忍俊不禁。就這樣,好兵帥克以小挑戰了大,展現出了捷克人民的絕望、詼諧、憤懣和希望。
平果突然聽到了街頭藝術家演奏的《布拉格廣場》,腦中便浮現出裝飾著彩繪玻璃窗的教堂,夕陽灑在廣場上,一群白鴿在廣場上盤旋的畫麵。
平果真正到了布拉格之後,才發現這裏有很多風格各異的小廣場,廣場周邊都有很多古老精美的建築,還有風格迥異卻都具某種情調的咖啡館,都似乎是街頭博物館一樣。
平果說:“真沒,沒到家了!明天我們力爭去欣賞日出吧,在旅行人必去的大廣場上。”
平涵涵說:“好的,那就趕緊的洗澡睡覺吧!”
平果默默取出沉香盒,雙手合十,心頭靜默:請祝福我們母女倆吧,在這樣超級美麗的地方,我們倆一定會順順利利、安安全全、平平安安地幸福又圓滿地完成我們的旅行計劃的!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