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時的橙汁中,居然真的存在氰化物,劇毒呀,這也太恐怖了吧?放下了手機,平涵涵的臉色煞白,手都在微抖。
平果鎮定自若,說:“寶貝,別怕,有沉香盒保佑著我們呢,還有強大了的中國以及外交部門,不怕,隻是從今以後,我們倆要格外小心謹慎啦!”
平涵涵點頭,說:“有老媽在身旁,我不怕!”
平果笑了一下,但一定笑得很僵硬,因為她自己感覺到了一種牽強與沉重。
她馬上哈哈大笑,說:“公主出行,自然會有保駕護航的,老媽和沉香盒就是你的保護神!放心吧,保證一路平安的!走,我們繼續去參觀、遊玩!
我來講給你聽一聽杜拉斯小時候的故事吧,特別是她的小哥哥和初戀情人,怎麽樣?
要知道,現實中,杜拉斯是有兩個親哥哥的。
大哥皮埃爾,是個浪蕩公子,好吃懶做,盡管母親處處護著他,但杜拉斯很討厭他。
二哥保爾,比杜拉斯大3歲,杜拉斯親熱地稱他為“小哥哥”。他是杜拉斯年輕時的守護神,也是她的崇拜者和愛慕者。
杜拉斯眼裏,“小哥哥”是男子漢的象征——勇敢無畏!
敢於獨自到森林裏去打黑豹,很關心小妹妹,經常帶妹妹去遊泳、散步、玩耍。晚上,他們往往就睡在一起。不知不覺,都長大了。妹妹對哥哥的依賴和親密依然如故,朦朦朧朧發生了些至今難以啟齒的事情。
她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愛著保爾。
大哥皮埃爾離開越南後,保爾是杜拉斯生活中唯一的男人。
她像愛丈夫,愛孩子,愛不允許她愛的情人那樣,愛她的“小哥哥”。
稱保爾為“親愛的小哥哥”,而越南人正是這樣來稱唿年輕情人的。
杜拉斯在《情人》、《抵禦太平洋的堤壩》和後來的《北方的中國情人》中都寫到過這個“小哥哥”。
可以說,小哥哥的形象幾乎貫穿她所有的作品。
她曾寫道:‘我們一起去河邊的森林中打獵。總是我們兩個人。後來有一次,事情發生了。他來到我床上。我們兄妹之間彼此是陌生的。我還很小,也許隻有七八歲。他來了一次,以後每天晚上都來。有一次被大哥看見了,揍了他一頓。他怕大哥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自那以後,母親便讓我睡在她床上,但我們還接著幹。’
當母親發現她女兒跟中國人睡覺時,曾在家裏‘使盡全力’打她,大哥也跟著起哄,說打是對的,‘是為了不讓她墮落下去’”。唯有小哥哥出來為她辯護,叫喊著母親放開她。她曾躺在小哥哥身邊,吻他的頭發。小哥哥教會了她一切,包括男女之間的事。
後來,當中國的情人問她是怎麽懂那些事時,她說:‘從我小哥哥那兒。’
她支支吾吾地談了她生活中的秘密,談了她那個與眾不同的小哥哥。在小說《阿卡塔》中,她更大膽地寫了兄弟之間的深情厚誼與性。
現實中的 1930年,杜拉斯才16歲,乘車從家裏迴西貢的寄宿中學。
過湄公河時,一個中國男人在渡輪上被她的青春美貌和異國風韻所傾倒,主動找杜拉斯搭話,並用私家車把杜拉斯送到了學校。從此,他倆就認識並熱愛上了,發生一係列至今已公開、半公開或未公開的事情。
這個男人就是李雲泰,一個中國富商公子,風度翩翩、英俊瀟灑、多情富有,充滿了男性的魅力。
杜拉斯經常與他在包廂裏約會。
但李雲泰的父母並不讚成這樁婚事,他們認為外國女人是靠不住的。
為了斬斷他們的情緣,從老家撫順給李雲泰找了一個東北姑娘,急急忙忙地操辦了婚事。
而杜拉斯也因要迴法國升學被迫離開了李雲泰。
一對異國鴛鴦就這樣被拆散了。
臨別那天,李雲泰趕到碼頭去送行卻不敢走近,遠遠地躲在燈柱後,目送杜拉斯離去。
初戀是最難忘的,雖然杜拉斯一生有過許多情人,但這段愛情在她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她曾說:‘他使我生命中的其他愛情黯然失色,包括那些公開的和夫妻之間的愛。在這種愛情中,甚至有種在肉體上也取之不盡的東西。’
但杜拉斯對這段愛情一直緘口不提,秘密保守了半個世紀之久。這段愛情就像自己的私有財產,不允許別人來分享。直到1980年,才在《情人》中予以披露,但仍不承認那就是她自己的初戀。
為什麽呢?以果敢的杜拉斯脾氣,這是不可能出現的狀況呢,我以為,這源於上個世紀初期法國人對新舊中國人的一種偏見,一種最邊緣的異國愛情會被理解麽?墮落呀,如同杜拉斯的母親與大哥思維方式一樣的,西方世界有太多的偏見。
所以,忐忑自己的曠世異國戀被恥笑、被侮辱、被損毀,這便是杜拉斯的最隱密處。
1971年李雲泰和妻子去巴黎,不敢見杜拉斯,但忍不住給杜拉斯打了一個電話。
杜拉斯一接電話就聽出李雲泰的聲音來,她喜出望外。
後來在《情人》中寫到了這個細節:‘他給她打了電話。她一聽聲音就知道是他。他說:我隻想聽你的聲音。她迴答:是我。你好。他有點發慌,跟以前一樣膽怯。他的聲音也突然顫抖起來。聽到這顫抖的聲音,她也立即發現了那中國音調。他說他和過去一樣,他仍然愛她,他不能停止愛她。他愛她,至死不渝。’
1991年,李雲泰病逝。
杜拉斯聞訊後,老淚縱橫。
‘我根本沒想到過他會死。’她停下手頭一切工作,沉浸在往事的迴憶當中。‘整整一年,我又迴到了在永隆的渡輪上橫渡湄公河的日子。’
‘在這一年中,我沉浸在中國人和孩子的愛情當中。’
一年後,新書《北方的中國情人》出版。怎麽樣?杜拉斯就是了不起吧。
好了,現在講:最後的情人揚·安德烈亞。
在杜拉斯1980年夏66歲時,27歲的大學生走進了她的世界,與她共同編織了她一生中最神奇、最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個大學生就是揚·安德烈亞·斯泰內。
這個英俊帥哥偶然機會讀到了杜拉斯的小說,從此被迷住,不再看其他書,隻讀杜拉斯的作品。
在他眼裏,世界上隻有一個作家,那就是杜拉斯。
世界上隻有一種書可讀,那就是杜拉斯的小說。
杜拉斯成了他的偶像,他的一切。
有一年夏天,杜拉斯來到揚所在的城市舉行電影《印度之歌》的討論會。這部電影,揚已看了十多遍,到了耳熟能詳的程度。會上,他提了幾個問題,並想獻花,被夥伴們攔住了,說女孩子才獻花呢!討論會結束後,杜拉斯提議去喝酒。許多人都跟著去了,揚當然也在此列。但靦腆的揚當時並沒有引起杜拉斯的特別注意。
當揚問杜拉斯能不能給她寫信時,杜拉斯隨口說了句‘可以。你寄到我巴黎的家裏來吧!’
揚真的給她寫信了,她卻置之不理,因為她已完全忘記了這年輕人。
對杜拉斯來說,揚不過是眾多崇拜者中的一員。
但揚鍥而不舍,雖然從來沒有得到過迴信,他仍一直不斷地寫。寫。寫。哪怕有時候隻是一句話,一張紙條。但他堅持著每天一封信。一直堅守了至少兩年時間。
突然,揚斷了信件。
一個月時間內杳無音信,使得杜拉斯以為會不會有了危難,比如死亡之事發生?
於是,杜拉斯迴了一封信。
揚立刻來電,迫不及待地問:“我能去你家嗎?”
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揚提著一個小包,來到杜拉斯的住所特魯維爾。杜拉斯在陽台上含情脈脈地看著這個年輕的追求者走近大門。為了慶祝他們的相遇,她要他去買酒。他很聽話地出去了,但幾分鍾後又迴來:口袋裏一分錢都沒有。是的,他什麽都沒有。沒有錢,沒有名,沒有職業,沒有過去。
從此,揚成了杜拉斯的情人、秘書、助手、讀者、司機、護士,成了她的奴隸、傭人、出氣筒。他整天替杜拉斯整理稿子、打字、購物、搞衛生、幹雜事,還開車陪杜拉斯兜風,替杜拉斯洗澡擦背,聽杜拉斯說話,受她的氣,挨她罵,讓她罰,被她訓。
誰能受得了這份磨礪?況且揚也是血氣方剛的青年人。他出逃,徹夜不歸,在車站或酒吧裏過夜。但要不了多久,他便又乖乖地迴來了。他已經不能沒有杜拉斯,直到杜拉斯同意每天下午,揚可以去探訪她的女友米謝勒·芒梭一小時為止。
每一次,杜拉斯都熱情歡迎他迴來,就像歡迎迷途知返的孩子,親熱摟入懷裏。
生活重新開始,悲劇和喜劇又開始重複。
愛與恨、溫柔與粗魯、服從與反叛交織成一首真實動人、讓人心顫的生命之歌。
杜拉斯的女友也因了杜拉斯和揚,而出版了一本書《女友杜拉斯》,她說:杜拉斯要麽熱情似火,要麽冷若冰霜。她不是一個普通朋友,她像一座燈塔,照亮了我的生命,不管狂風暴雨,都放出了自己的光芒。
揚也因了這段與杜拉斯的早夕相處的日子,而寫作了一本書《情人杜拉斯》。
1996年初,寒冷的夜晚,杜拉斯突然從睡夢中醒來,推醒揚,對他說:‘杜拉斯,完了。’
杜拉斯預感到自己的日子已經不多,生命已走到盡頭。她撫摸著揚的腦袋,愛憐地對他說:‘我要死了。跟我一起走吧!沒有我,你怎麽辦?’
3月3日星期天上午8點,杜拉斯真的離開了人間,離開了她的情人。
法國的電台電視台聞訊後當即中斷了正常的節目,插播了這一新聞。
第二天,各報都在一版的顯要位置刊登了杜拉斯去世的消息和大幅照片。
杜拉斯的作品在書店裏也被搶購一空。
大家都在談杜拉斯,談她的小說,談她的電影,談她的《情人》。
突然,大家發現他的情人揚不見了。
自從杜拉斯去世後,他便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到處找他,但誰也不見他的蹤影,誰也沒再見到過他。
其實,揚是躲在了杜拉斯贈送給他的,在巴黎的一間小房內,精神抑鬱、酗酒、孤寂、閉關了三年時間,然後,揚開始創作,所記載的,也是與杜拉斯有關的生活,抒發了與杜拉斯日日夜夜在一起的愛情與悲憫情懷。
老媽第一次閱讀揚的這部作品《情人杜拉斯》時,就曾經不斷地淚流滿麵,卻依然愛不釋手,因為我再一次領悟到了杜拉斯的文字風采和精髓。”
說著,平果停下來,抹了一把流出的淚水。
是的,平果也沒有想到,此時此刻,自己會再度感懷。
平果鎮定自若,說:“寶貝,別怕,有沉香盒保佑著我們呢,還有強大了的中國以及外交部門,不怕,隻是從今以後,我們倆要格外小心謹慎啦!”
平涵涵點頭,說:“有老媽在身旁,我不怕!”
平果笑了一下,但一定笑得很僵硬,因為她自己感覺到了一種牽強與沉重。
她馬上哈哈大笑,說:“公主出行,自然會有保駕護航的,老媽和沉香盒就是你的保護神!放心吧,保證一路平安的!走,我們繼續去參觀、遊玩!
我來講給你聽一聽杜拉斯小時候的故事吧,特別是她的小哥哥和初戀情人,怎麽樣?
要知道,現實中,杜拉斯是有兩個親哥哥的。
大哥皮埃爾,是個浪蕩公子,好吃懶做,盡管母親處處護著他,但杜拉斯很討厭他。
二哥保爾,比杜拉斯大3歲,杜拉斯親熱地稱他為“小哥哥”。他是杜拉斯年輕時的守護神,也是她的崇拜者和愛慕者。
杜拉斯眼裏,“小哥哥”是男子漢的象征——勇敢無畏!
敢於獨自到森林裏去打黑豹,很關心小妹妹,經常帶妹妹去遊泳、散步、玩耍。晚上,他們往往就睡在一起。不知不覺,都長大了。妹妹對哥哥的依賴和親密依然如故,朦朦朧朧發生了些至今難以啟齒的事情。
她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愛著保爾。
大哥皮埃爾離開越南後,保爾是杜拉斯生活中唯一的男人。
她像愛丈夫,愛孩子,愛不允許她愛的情人那樣,愛她的“小哥哥”。
稱保爾為“親愛的小哥哥”,而越南人正是這樣來稱唿年輕情人的。
杜拉斯在《情人》、《抵禦太平洋的堤壩》和後來的《北方的中國情人》中都寫到過這個“小哥哥”。
可以說,小哥哥的形象幾乎貫穿她所有的作品。
她曾寫道:‘我們一起去河邊的森林中打獵。總是我們兩個人。後來有一次,事情發生了。他來到我床上。我們兄妹之間彼此是陌生的。我還很小,也許隻有七八歲。他來了一次,以後每天晚上都來。有一次被大哥看見了,揍了他一頓。他怕大哥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自那以後,母親便讓我睡在她床上,但我們還接著幹。’
當母親發現她女兒跟中國人睡覺時,曾在家裏‘使盡全力’打她,大哥也跟著起哄,說打是對的,‘是為了不讓她墮落下去’”。唯有小哥哥出來為她辯護,叫喊著母親放開她。她曾躺在小哥哥身邊,吻他的頭發。小哥哥教會了她一切,包括男女之間的事。
後來,當中國的情人問她是怎麽懂那些事時,她說:‘從我小哥哥那兒。’
她支支吾吾地談了她生活中的秘密,談了她那個與眾不同的小哥哥。在小說《阿卡塔》中,她更大膽地寫了兄弟之間的深情厚誼與性。
現實中的 1930年,杜拉斯才16歲,乘車從家裏迴西貢的寄宿中學。
過湄公河時,一個中國男人在渡輪上被她的青春美貌和異國風韻所傾倒,主動找杜拉斯搭話,並用私家車把杜拉斯送到了學校。從此,他倆就認識並熱愛上了,發生一係列至今已公開、半公開或未公開的事情。
這個男人就是李雲泰,一個中國富商公子,風度翩翩、英俊瀟灑、多情富有,充滿了男性的魅力。
杜拉斯經常與他在包廂裏約會。
但李雲泰的父母並不讚成這樁婚事,他們認為外國女人是靠不住的。
為了斬斷他們的情緣,從老家撫順給李雲泰找了一個東北姑娘,急急忙忙地操辦了婚事。
而杜拉斯也因要迴法國升學被迫離開了李雲泰。
一對異國鴛鴦就這樣被拆散了。
臨別那天,李雲泰趕到碼頭去送行卻不敢走近,遠遠地躲在燈柱後,目送杜拉斯離去。
初戀是最難忘的,雖然杜拉斯一生有過許多情人,但這段愛情在她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她曾說:‘他使我生命中的其他愛情黯然失色,包括那些公開的和夫妻之間的愛。在這種愛情中,甚至有種在肉體上也取之不盡的東西。’
但杜拉斯對這段愛情一直緘口不提,秘密保守了半個世紀之久。這段愛情就像自己的私有財產,不允許別人來分享。直到1980年,才在《情人》中予以披露,但仍不承認那就是她自己的初戀。
為什麽呢?以果敢的杜拉斯脾氣,這是不可能出現的狀況呢,我以為,這源於上個世紀初期法國人對新舊中國人的一種偏見,一種最邊緣的異國愛情會被理解麽?墮落呀,如同杜拉斯的母親與大哥思維方式一樣的,西方世界有太多的偏見。
所以,忐忑自己的曠世異國戀被恥笑、被侮辱、被損毀,這便是杜拉斯的最隱密處。
1971年李雲泰和妻子去巴黎,不敢見杜拉斯,但忍不住給杜拉斯打了一個電話。
杜拉斯一接電話就聽出李雲泰的聲音來,她喜出望外。
後來在《情人》中寫到了這個細節:‘他給她打了電話。她一聽聲音就知道是他。他說:我隻想聽你的聲音。她迴答:是我。你好。他有點發慌,跟以前一樣膽怯。他的聲音也突然顫抖起來。聽到這顫抖的聲音,她也立即發現了那中國音調。他說他和過去一樣,他仍然愛她,他不能停止愛她。他愛她,至死不渝。’
1991年,李雲泰病逝。
杜拉斯聞訊後,老淚縱橫。
‘我根本沒想到過他會死。’她停下手頭一切工作,沉浸在往事的迴憶當中。‘整整一年,我又迴到了在永隆的渡輪上橫渡湄公河的日子。’
‘在這一年中,我沉浸在中國人和孩子的愛情當中。’
一年後,新書《北方的中國情人》出版。怎麽樣?杜拉斯就是了不起吧。
好了,現在講:最後的情人揚·安德烈亞。
在杜拉斯1980年夏66歲時,27歲的大學生走進了她的世界,與她共同編織了她一生中最神奇、最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個大學生就是揚·安德烈亞·斯泰內。
這個英俊帥哥偶然機會讀到了杜拉斯的小說,從此被迷住,不再看其他書,隻讀杜拉斯的作品。
在他眼裏,世界上隻有一個作家,那就是杜拉斯。
世界上隻有一種書可讀,那就是杜拉斯的小說。
杜拉斯成了他的偶像,他的一切。
有一年夏天,杜拉斯來到揚所在的城市舉行電影《印度之歌》的討論會。這部電影,揚已看了十多遍,到了耳熟能詳的程度。會上,他提了幾個問題,並想獻花,被夥伴們攔住了,說女孩子才獻花呢!討論會結束後,杜拉斯提議去喝酒。許多人都跟著去了,揚當然也在此列。但靦腆的揚當時並沒有引起杜拉斯的特別注意。
當揚問杜拉斯能不能給她寫信時,杜拉斯隨口說了句‘可以。你寄到我巴黎的家裏來吧!’
揚真的給她寫信了,她卻置之不理,因為她已完全忘記了這年輕人。
對杜拉斯來說,揚不過是眾多崇拜者中的一員。
但揚鍥而不舍,雖然從來沒有得到過迴信,他仍一直不斷地寫。寫。寫。哪怕有時候隻是一句話,一張紙條。但他堅持著每天一封信。一直堅守了至少兩年時間。
突然,揚斷了信件。
一個月時間內杳無音信,使得杜拉斯以為會不會有了危難,比如死亡之事發生?
於是,杜拉斯迴了一封信。
揚立刻來電,迫不及待地問:“我能去你家嗎?”
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揚提著一個小包,來到杜拉斯的住所特魯維爾。杜拉斯在陽台上含情脈脈地看著這個年輕的追求者走近大門。為了慶祝他們的相遇,她要他去買酒。他很聽話地出去了,但幾分鍾後又迴來:口袋裏一分錢都沒有。是的,他什麽都沒有。沒有錢,沒有名,沒有職業,沒有過去。
從此,揚成了杜拉斯的情人、秘書、助手、讀者、司機、護士,成了她的奴隸、傭人、出氣筒。他整天替杜拉斯整理稿子、打字、購物、搞衛生、幹雜事,還開車陪杜拉斯兜風,替杜拉斯洗澡擦背,聽杜拉斯說話,受她的氣,挨她罵,讓她罰,被她訓。
誰能受得了這份磨礪?況且揚也是血氣方剛的青年人。他出逃,徹夜不歸,在車站或酒吧裏過夜。但要不了多久,他便又乖乖地迴來了。他已經不能沒有杜拉斯,直到杜拉斯同意每天下午,揚可以去探訪她的女友米謝勒·芒梭一小時為止。
每一次,杜拉斯都熱情歡迎他迴來,就像歡迎迷途知返的孩子,親熱摟入懷裏。
生活重新開始,悲劇和喜劇又開始重複。
愛與恨、溫柔與粗魯、服從與反叛交織成一首真實動人、讓人心顫的生命之歌。
杜拉斯的女友也因了杜拉斯和揚,而出版了一本書《女友杜拉斯》,她說:杜拉斯要麽熱情似火,要麽冷若冰霜。她不是一個普通朋友,她像一座燈塔,照亮了我的生命,不管狂風暴雨,都放出了自己的光芒。
揚也因了這段與杜拉斯的早夕相處的日子,而寫作了一本書《情人杜拉斯》。
1996年初,寒冷的夜晚,杜拉斯突然從睡夢中醒來,推醒揚,對他說:‘杜拉斯,完了。’
杜拉斯預感到自己的日子已經不多,生命已走到盡頭。她撫摸著揚的腦袋,愛憐地對他說:‘我要死了。跟我一起走吧!沒有我,你怎麽辦?’
3月3日星期天上午8點,杜拉斯真的離開了人間,離開了她的情人。
法國的電台電視台聞訊後當即中斷了正常的節目,插播了這一新聞。
第二天,各報都在一版的顯要位置刊登了杜拉斯去世的消息和大幅照片。
杜拉斯的作品在書店裏也被搶購一空。
大家都在談杜拉斯,談她的小說,談她的電影,談她的《情人》。
突然,大家發現他的情人揚不見了。
自從杜拉斯去世後,他便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到處找他,但誰也不見他的蹤影,誰也沒再見到過他。
其實,揚是躲在了杜拉斯贈送給他的,在巴黎的一間小房內,精神抑鬱、酗酒、孤寂、閉關了三年時間,然後,揚開始創作,所記載的,也是與杜拉斯有關的生活,抒發了與杜拉斯日日夜夜在一起的愛情與悲憫情懷。
老媽第一次閱讀揚的這部作品《情人杜拉斯》時,就曾經不斷地淚流滿麵,卻依然愛不釋手,因為我再一次領悟到了杜拉斯的文字風采和精髓。”
說著,平果停下來,抹了一把流出的淚水。
是的,平果也沒有想到,此時此刻,自己會再度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