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的女兒平涵涵自幼聰明伶俐,十六歲花季考上了日本早稻田大學。本科畢業後獲得了歐盟一個項目的全額獎學金,兩年時間學習歐洲文化,即將獲得雙碩士學位。
所以,平果的第一站是去荷蘭格羅寧根大學。
荷蘭是一個母語與官方用語均為荷蘭語的國家,然而近年來在大多數以英語為第一外語的中國留學生裏,荷蘭卻漸趨成為留學目的國的熱門,為什麽呢?
女兒平涵涵說,這是因為荷蘭的國際化程度特別高,英文課程幾乎覆蓋了整個荷蘭教育體係,加上諸多國際化大企業集團紛紛落戶於荷蘭。
接著,平涵涵結合自己留荷經曆,談起她眼中的荷蘭英語環境。
“95%的國民能講英語”大概是每一位中國學生在詢問時得到的說法。但依舊非常模糊。平涵涵提出了一個“硬環境”與一個“軟環境”兩個概念進行闡述。
所謂硬環境,是指學校提供的英文課程的水平如何,即課堂上的英語,包括教師水平、課程內容。
所謂軟環境,是指課堂外的語言環境,平時生活購物、社交娛樂所接觸到的環境。
課堂上的英語很不錯,講師們嘴裏抖落出來的單詞可以說都是擲地有聲的。
難怪與英國僅有一個北海之隔。有些老師雖然帶點口音,但可接受。尤其當學習任務已集中在專業課上而非雅思語言時,人的各方麵積極因素都會調動起來,比如平涵涵學的歐洲文化,涉及到更多專業的東西時,英語不過隻是工具而已。
專業課的英文教材都是大大的磚頭塊,足夠慢慢消磨了。
所以在荷蘭,反爾會珍惜上課時與老師英語交流的機會,而課後沒有什麽英語電視、報紙的情況下,會自然的把精力用於啃嚼書本。
如果有一定中文基礎的外國人來到廣東留學,也許周圍本地同學的普通話比較普通,甚至習慣性的講粵語方言,你肯定會困惑。但是課堂上教授的普通話水平絕對一流,不妨礙你的學習。
從課堂出來,便進入了語言的軟環境裏,樓道裏的指示標識全是荷蘭語,校刊、雜誌也是荷語,經過身旁的聊得眉飛色舞正起勁的荷蘭學生嘴裏蹦躂出來的也是聽不懂的“鳥語”。
這一個現象,越是發達國家,人口組成越是多民族、多元化,白人、黃人、黑人,歐洲、亞洲、非洲、美洲都會見到,可能都是該國公民,且已定居好幾代人了。
從而越是族群多樣化,該國的國語便越是有“堅不可摧”的力量。
剛到荷蘭時,以為人家看到亞洲麵孔便會主動用英語交談,想錯了,與相同一類的麵孔的荷蘭人很多很多。當對方確定不了我到底是不是荷蘭人的時候,條件反射,定用荷語,以示禮貌,避免尷尬。
因為這種條件反射,樓下空地上玩耍著的牙牙學語的幼童也會直接用荷語跟你打招唿。
相對而言,在中國,如果在街上碰到一個金發碧眼的老外或是一個黑人,90%不會是中國人,所以條件反射,我們會熱情的送上一句“hello”!
如此一來,大家對荷蘭語言環境有了一點畫麵感。荷語如同一張隱形的薄紙罩在人周圍,無處不在。
想跟人用英文聊聊天變得不那麽自然,似乎每次都成了一種正式對話。
電梯間遇到陌生人聊聊今天糟糕的天氣,在大街上碰見漂亮mm調侃兩句、說幾句帶點顏色的笑話,在超市裏跟收銀員mm搭一下訕、說幾個不帶顏色的段子,或是遇到一個遛狗的主婦閑扯幾句,此類情況在荷蘭幾乎完全不大發生。
所以,中國留學生時常會產生“英語是我的母語”的錯覺,簡直成為了救命稻草。
可以理解,在中國從小到大都有英語課,都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荷蘭出版的各類書籍、雜誌、電視,每周寄到家裏郵箱的廣告彩頁、宣傳冊、信函統統都是荷蘭文。
如同,學過漢語簡體字的老外去到香港隨手拿起報紙上的方塊字,感覺十分親切,細讀起來全是繁體字,實際什麽也沒看明白一樣。
這就是荷蘭英語軟環境的現狀。
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將歐洲當作了中國,英語就是普通話,荷語、德語、法語等統統都是方言。嗬嗬。
隻不過,平涵涵是一個從內地到日本再到歐洲的隻會說普通話中文、日語、英文的普通人而已,看著荷蘭人操著流利英語,心生羨慕,自然刻苦訓練荷蘭語和法語。
在阿姆斯特丹郊外,荷蘭的馬路是名副其實的“馬路”。每天下午下班後,或是周末,在城市邊緣的鄉鎮裏、大路旁,就能看到荷蘭人牽著不同顏色、種類的馬或悠閑散步或激情飛奔,但不管奔到哪裏,這些生靈們都要走自己的“馬路”。
荷蘭還是一個嚴守規則的國家,在交通方麵,體現在嚴格執行的各行其道上。
走在路上,很多並不寬闊的道路,也會被分為了4道,最中間的是機動車道,兩側是1.5米寬的雙向自行車道。還有另外一條人行道,一條“馬行道”。
馬道,其實就是一條草道,通常有60厘米寬,由於長期的踩踏,多半都形成了槽狀。馬道鬆軟,馬兒走起來舒服。在馬道上馳騁,騎手不用擔心影響其他人行走,馬兒內急時,在草地上就能順便解決,不會影響公共衛生。
嚴格規則要求大家各走各道,而長期的各走各道,又培養了大家的嚴於律已的規則意識。
在中國,貌似最愛馬的民族就是蒙古族啦,而荷蘭人似乎更熱愛馬。
現代社會,馬已經失去了交通工具的作用,純粹變為寵物。不過一匹馬一年消耗的費用,可比一輛普通的奔馳車大多了,在荷蘭尤其是甚。
所以,能養馬、玩馬的,至少都是荷蘭中產以上的家庭。
荷蘭當地為家庭養馬的各項服務都特別健全,很多家庭自己都不再保留馬圈,在大的馬場,租一個單間,飼養自己的馬,悠悠然、美噠噠。
在平涵涵到達荷蘭的初期,都是住在由學校網站上提供的宿舍裏。
一般來講,學校提供的房子是比較昂貴的,但是通常是離學校教學樓比較近,而且各個方麵的條件設施是比較好的,無需再另付水、電、網費等等。
平涵涵第一學年時就是租住的這樣房間,不幸是與一個外國人合租的。結果,就在三個月後,她的中國護照不見了!那個報警呀、申請新護照呀的麻煩,簡直不堪迴首。
如果自己在外麵租房子,房租也許會便宜些,但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還真是不少。
不過,好在荷蘭是高福利國家,實行低房租政策,國家對住房進行補貼,隻是申請手續比較難,有些特殊要求。
根據有關住房的規定,在荷蘭的居留身份決定了能租住何種房屋。在荷蘭合法居留的人租住私人住房是自由的,租金由雙方確定,一般價格較高。
而國家提供的低價房並非所有在荷蘭居留的人都能租住,比如來荷蘭旅遊或探親的人是不能租住的,而普通留學生則可以申請。
該種住房基本配套設施齊全,其租金從百歐到五百歐不等;對於低收入或無收入者,在租住政府補助房的同時,還能申請住房補貼,而且數額可觀。
對於租住政府補助房,各地區的具體規定及申請辦法有所不同,可向市政府及相關住房公司查詢。
普通留學生,也可向個人租住一個房間,或租學生宿舍,租金約一百至三百歐元不等。
中國曾經是自行車王國,但現在比不上荷蘭啦。現在,自行車在荷蘭,是世界上自行車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一方麵是由於荷蘭政府鼓勵公民使用無公害交通工具,而荷蘭人的環保意識也很強;另一方麵,荷蘭國土麵積不大,自行車確實是一種方便、實用的交通工具。
留學生的主要交通工具自然就是自行車。
新的自行車價格很昂貴,普遍在200歐元左右。不過二手的就很便宜,20—30歐元就可以買到。但,車鎖要牢靠,因為自行車被竊現象很嚴重。
另外,在荷蘭,也有提供出租自行車服務的,且方法很簡單又便宜。
在每一個軌道火車站旁都有自行車供出租,有各種車型及配件,甚至兒童座椅等都有。
一般不到5歐元就可以租一天,如果能出示有效期限內的火車票,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優惠。
另外,還需要交25至100歐元的押金,並出示身份證明;當然,使用完畢之後,必須還迴租借地。
在這一點上,荷蘭已經落後於中國的微信自行車業務啦。
在荷蘭,可將自行車帶上火車的。如果你擁有一輛折疊式的自行車,就可把它當作普通行李處理。首先在為自己買車票同時,再為自行車買一張,接著須將自行車放入行李車內,藍色的標簽讓你較容易就能找到你的車,把自行車放在行李車是相當安全的,部分火車車廂內還有特殊的自行車專用放置裝置,平日上班高峰時間,不能把自行車帶上火車;暑假時每一天中任何時間,都可將自行車帶上火車;自行車票價為5歐元,一天內有效的自行車票價為十多歐元。
荷蘭的巴士和電車係統連接各大城市以及村落。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擁有快捷的地鐵係統,可以上車後直接向司機買票,但票價會更高一些。
17世紀作為海上殖民強國的荷蘭,在今天這個風車之國仍然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在世界富裕國家排名,荷蘭已進入前15位。2005年底,荷蘭已連續三年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荷蘭是一個非常適合人們居住的地方。
環境優美,生活水準在歐洲處於上遊,住宅舒適,社會構成多元化,許多人能說英語,溝通起來十分方便,人民來自世界各地。
荷蘭位於德國、比利時、法國之側,電台、電視台的節目豐富,語言多樣,以英語為主。
電視台的許多節目都取自美國和英國,打上荷文字幕,而不直接配音,更有利於人們的收看。
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都是由荷蘭人締造的。飛利浦、聯合利華和殼牌石油,以及喜力啤酒等等,都是值得稱道的。
參觀了格羅寧根大學開放式又特別分散的校園,平果會無限感慨。
每一棟建築,非常有荷蘭特色。尖尖的山牆,低飽和度的外牆顏色,非常可愛、雅致。
據說,平涵涵對著平果說,我們格羅寧根大學已在實施計劃,在中國山東煙台市開設大學呢,可能會在2018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
格羅寧根煙台大學將成為中國十所國際合資大學之一,中國政府無權幹涉這些國際學院。學生可以使用臉書和推特,畢業生畢業時,將得到荷蘭學位。
該計劃的其他外國大學包括英國的利物浦和諾丁漢大學,美國的杜克大學,紐約大學和肯恩大學,以色列理工大學,和lomonosoc 莫斯科國立大學。
在英國退歐後,格羅寧根將是在中國存在的唯一一所屬於歐盟的大學。
平果笑了,說:不如你就去煙台吧!
平涵涵立即埋下頭,一聲不吭啦……
在平果看來,荷蘭hond,水國。
一個國家,有了水,便有了靈氣。魅惑迷人。秀色可餐。
一進入荷蘭領土,天空偏偏就氤氳,不一會兒,窗外似乎狂風暴雨,雨線直落,水簾一般。
與高速軌道交通車並駕齊驅的鄉道上,一輛黑色路虎在水床上披荊斬棘,擊出千堆雪。
縱橫交錯的大小自然河流與運河河道,星羅棋布。
遠丘近地深綠草綠的,不是樹木就是綠草,間雜的便是搖曳的各色野花和幸福低頭啃草的群群牛羊,頗為貌似那首“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之景色。
平果驀然想起【荷蘭】詩人凡·黑爾的《根》:
“根找到了住所
樹把它不需要的
舉向天空。”
(原載《世界文學》1988年第3期)
所有美好詩性的詞匯,都不足以表達平果此時此刻的心境。
荷蘭,確實美麗動人。耐人深思。意味深長。
海濱城市海牙,是國際法院和平宮所在地,肅穆莊嚴神聖的樣子。
思維寧根海濱公園之沙灘,驛站沉入北海裏。海風狂飆,細雨飄飄,幾近荒蕪人煙。
似乎可以想見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遊人如織,歡笑嬉戲盛況。可此時此刻,暴虐的海風好像要卷平果入冥。
所以,平果的第一站是去荷蘭格羅寧根大學。
荷蘭是一個母語與官方用語均為荷蘭語的國家,然而近年來在大多數以英語為第一外語的中國留學生裏,荷蘭卻漸趨成為留學目的國的熱門,為什麽呢?
女兒平涵涵說,這是因為荷蘭的國際化程度特別高,英文課程幾乎覆蓋了整個荷蘭教育體係,加上諸多國際化大企業集團紛紛落戶於荷蘭。
接著,平涵涵結合自己留荷經曆,談起她眼中的荷蘭英語環境。
“95%的國民能講英語”大概是每一位中國學生在詢問時得到的說法。但依舊非常模糊。平涵涵提出了一個“硬環境”與一個“軟環境”兩個概念進行闡述。
所謂硬環境,是指學校提供的英文課程的水平如何,即課堂上的英語,包括教師水平、課程內容。
所謂軟環境,是指課堂外的語言環境,平時生活購物、社交娛樂所接觸到的環境。
課堂上的英語很不錯,講師們嘴裏抖落出來的單詞可以說都是擲地有聲的。
難怪與英國僅有一個北海之隔。有些老師雖然帶點口音,但可接受。尤其當學習任務已集中在專業課上而非雅思語言時,人的各方麵積極因素都會調動起來,比如平涵涵學的歐洲文化,涉及到更多專業的東西時,英語不過隻是工具而已。
專業課的英文教材都是大大的磚頭塊,足夠慢慢消磨了。
所以在荷蘭,反爾會珍惜上課時與老師英語交流的機會,而課後沒有什麽英語電視、報紙的情況下,會自然的把精力用於啃嚼書本。
如果有一定中文基礎的外國人來到廣東留學,也許周圍本地同學的普通話比較普通,甚至習慣性的講粵語方言,你肯定會困惑。但是課堂上教授的普通話水平絕對一流,不妨礙你的學習。
從課堂出來,便進入了語言的軟環境裏,樓道裏的指示標識全是荷蘭語,校刊、雜誌也是荷語,經過身旁的聊得眉飛色舞正起勁的荷蘭學生嘴裏蹦躂出來的也是聽不懂的“鳥語”。
這一個現象,越是發達國家,人口組成越是多民族、多元化,白人、黃人、黑人,歐洲、亞洲、非洲、美洲都會見到,可能都是該國公民,且已定居好幾代人了。
從而越是族群多樣化,該國的國語便越是有“堅不可摧”的力量。
剛到荷蘭時,以為人家看到亞洲麵孔便會主動用英語交談,想錯了,與相同一類的麵孔的荷蘭人很多很多。當對方確定不了我到底是不是荷蘭人的時候,條件反射,定用荷語,以示禮貌,避免尷尬。
因為這種條件反射,樓下空地上玩耍著的牙牙學語的幼童也會直接用荷語跟你打招唿。
相對而言,在中國,如果在街上碰到一個金發碧眼的老外或是一個黑人,90%不會是中國人,所以條件反射,我們會熱情的送上一句“hello”!
如此一來,大家對荷蘭語言環境有了一點畫麵感。荷語如同一張隱形的薄紙罩在人周圍,無處不在。
想跟人用英文聊聊天變得不那麽自然,似乎每次都成了一種正式對話。
電梯間遇到陌生人聊聊今天糟糕的天氣,在大街上碰見漂亮mm調侃兩句、說幾句帶點顏色的笑話,在超市裏跟收銀員mm搭一下訕、說幾個不帶顏色的段子,或是遇到一個遛狗的主婦閑扯幾句,此類情況在荷蘭幾乎完全不大發生。
所以,中國留學生時常會產生“英語是我的母語”的錯覺,簡直成為了救命稻草。
可以理解,在中國從小到大都有英語課,都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荷蘭出版的各類書籍、雜誌、電視,每周寄到家裏郵箱的廣告彩頁、宣傳冊、信函統統都是荷蘭文。
如同,學過漢語簡體字的老外去到香港隨手拿起報紙上的方塊字,感覺十分親切,細讀起來全是繁體字,實際什麽也沒看明白一樣。
這就是荷蘭英語軟環境的現狀。
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將歐洲當作了中國,英語就是普通話,荷語、德語、法語等統統都是方言。嗬嗬。
隻不過,平涵涵是一個從內地到日本再到歐洲的隻會說普通話中文、日語、英文的普通人而已,看著荷蘭人操著流利英語,心生羨慕,自然刻苦訓練荷蘭語和法語。
在阿姆斯特丹郊外,荷蘭的馬路是名副其實的“馬路”。每天下午下班後,或是周末,在城市邊緣的鄉鎮裏、大路旁,就能看到荷蘭人牽著不同顏色、種類的馬或悠閑散步或激情飛奔,但不管奔到哪裏,這些生靈們都要走自己的“馬路”。
荷蘭還是一個嚴守規則的國家,在交通方麵,體現在嚴格執行的各行其道上。
走在路上,很多並不寬闊的道路,也會被分為了4道,最中間的是機動車道,兩側是1.5米寬的雙向自行車道。還有另外一條人行道,一條“馬行道”。
馬道,其實就是一條草道,通常有60厘米寬,由於長期的踩踏,多半都形成了槽狀。馬道鬆軟,馬兒走起來舒服。在馬道上馳騁,騎手不用擔心影響其他人行走,馬兒內急時,在草地上就能順便解決,不會影響公共衛生。
嚴格規則要求大家各走各道,而長期的各走各道,又培養了大家的嚴於律已的規則意識。
在中國,貌似最愛馬的民族就是蒙古族啦,而荷蘭人似乎更熱愛馬。
現代社會,馬已經失去了交通工具的作用,純粹變為寵物。不過一匹馬一年消耗的費用,可比一輛普通的奔馳車大多了,在荷蘭尤其是甚。
所以,能養馬、玩馬的,至少都是荷蘭中產以上的家庭。
荷蘭當地為家庭養馬的各項服務都特別健全,很多家庭自己都不再保留馬圈,在大的馬場,租一個單間,飼養自己的馬,悠悠然、美噠噠。
在平涵涵到達荷蘭的初期,都是住在由學校網站上提供的宿舍裏。
一般來講,學校提供的房子是比較昂貴的,但是通常是離學校教學樓比較近,而且各個方麵的條件設施是比較好的,無需再另付水、電、網費等等。
平涵涵第一學年時就是租住的這樣房間,不幸是與一個外國人合租的。結果,就在三個月後,她的中國護照不見了!那個報警呀、申請新護照呀的麻煩,簡直不堪迴首。
如果自己在外麵租房子,房租也許會便宜些,但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還真是不少。
不過,好在荷蘭是高福利國家,實行低房租政策,國家對住房進行補貼,隻是申請手續比較難,有些特殊要求。
根據有關住房的規定,在荷蘭的居留身份決定了能租住何種房屋。在荷蘭合法居留的人租住私人住房是自由的,租金由雙方確定,一般價格較高。
而國家提供的低價房並非所有在荷蘭居留的人都能租住,比如來荷蘭旅遊或探親的人是不能租住的,而普通留學生則可以申請。
該種住房基本配套設施齊全,其租金從百歐到五百歐不等;對於低收入或無收入者,在租住政府補助房的同時,還能申請住房補貼,而且數額可觀。
對於租住政府補助房,各地區的具體規定及申請辦法有所不同,可向市政府及相關住房公司查詢。
普通留學生,也可向個人租住一個房間,或租學生宿舍,租金約一百至三百歐元不等。
中國曾經是自行車王國,但現在比不上荷蘭啦。現在,自行車在荷蘭,是世界上自行車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一方麵是由於荷蘭政府鼓勵公民使用無公害交通工具,而荷蘭人的環保意識也很強;另一方麵,荷蘭國土麵積不大,自行車確實是一種方便、實用的交通工具。
留學生的主要交通工具自然就是自行車。
新的自行車價格很昂貴,普遍在200歐元左右。不過二手的就很便宜,20—30歐元就可以買到。但,車鎖要牢靠,因為自行車被竊現象很嚴重。
另外,在荷蘭,也有提供出租自行車服務的,且方法很簡單又便宜。
在每一個軌道火車站旁都有自行車供出租,有各種車型及配件,甚至兒童座椅等都有。
一般不到5歐元就可以租一天,如果能出示有效期限內的火車票,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優惠。
另外,還需要交25至100歐元的押金,並出示身份證明;當然,使用完畢之後,必須還迴租借地。
在這一點上,荷蘭已經落後於中國的微信自行車業務啦。
在荷蘭,可將自行車帶上火車的。如果你擁有一輛折疊式的自行車,就可把它當作普通行李處理。首先在為自己買車票同時,再為自行車買一張,接著須將自行車放入行李車內,藍色的標簽讓你較容易就能找到你的車,把自行車放在行李車是相當安全的,部分火車車廂內還有特殊的自行車專用放置裝置,平日上班高峰時間,不能把自行車帶上火車;暑假時每一天中任何時間,都可將自行車帶上火車;自行車票價為5歐元,一天內有效的自行車票價為十多歐元。
荷蘭的巴士和電車係統連接各大城市以及村落。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擁有快捷的地鐵係統,可以上車後直接向司機買票,但票價會更高一些。
17世紀作為海上殖民強國的荷蘭,在今天這個風車之國仍然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在世界富裕國家排名,荷蘭已進入前15位。2005年底,荷蘭已連續三年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荷蘭是一個非常適合人們居住的地方。
環境優美,生活水準在歐洲處於上遊,住宅舒適,社會構成多元化,許多人能說英語,溝通起來十分方便,人民來自世界各地。
荷蘭位於德國、比利時、法國之側,電台、電視台的節目豐富,語言多樣,以英語為主。
電視台的許多節目都取自美國和英國,打上荷文字幕,而不直接配音,更有利於人們的收看。
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都是由荷蘭人締造的。飛利浦、聯合利華和殼牌石油,以及喜力啤酒等等,都是值得稱道的。
參觀了格羅寧根大學開放式又特別分散的校園,平果會無限感慨。
每一棟建築,非常有荷蘭特色。尖尖的山牆,低飽和度的外牆顏色,非常可愛、雅致。
據說,平涵涵對著平果說,我們格羅寧根大學已在實施計劃,在中國山東煙台市開設大學呢,可能會在2018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
格羅寧根煙台大學將成為中國十所國際合資大學之一,中國政府無權幹涉這些國際學院。學生可以使用臉書和推特,畢業生畢業時,將得到荷蘭學位。
該計劃的其他外國大學包括英國的利物浦和諾丁漢大學,美國的杜克大學,紐約大學和肯恩大學,以色列理工大學,和lomonosoc 莫斯科國立大學。
在英國退歐後,格羅寧根將是在中國存在的唯一一所屬於歐盟的大學。
平果笑了,說:不如你就去煙台吧!
平涵涵立即埋下頭,一聲不吭啦……
在平果看來,荷蘭hond,水國。
一個國家,有了水,便有了靈氣。魅惑迷人。秀色可餐。
一進入荷蘭領土,天空偏偏就氤氳,不一會兒,窗外似乎狂風暴雨,雨線直落,水簾一般。
與高速軌道交通車並駕齊驅的鄉道上,一輛黑色路虎在水床上披荊斬棘,擊出千堆雪。
縱橫交錯的大小自然河流與運河河道,星羅棋布。
遠丘近地深綠草綠的,不是樹木就是綠草,間雜的便是搖曳的各色野花和幸福低頭啃草的群群牛羊,頗為貌似那首“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之景色。
平果驀然想起【荷蘭】詩人凡·黑爾的《根》:
“根找到了住所
樹把它不需要的
舉向天空。”
(原載《世界文學》1988年第3期)
所有美好詩性的詞匯,都不足以表達平果此時此刻的心境。
荷蘭,確實美麗動人。耐人深思。意味深長。
海濱城市海牙,是國際法院和平宮所在地,肅穆莊嚴神聖的樣子。
思維寧根海濱公園之沙灘,驛站沉入北海裏。海風狂飆,細雨飄飄,幾近荒蕪人煙。
似乎可以想見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遊人如織,歡笑嬉戲盛況。可此時此刻,暴虐的海風好像要卷平果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