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個癡情男人的關愛,是不是正常人都會沉迷進去?平傃想,我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呀。可是,靈魂卻就是不肯開脫,不肯讓平傃自己原諒自己。
人世間,善與惡,本能與理性,簡單與複雜,其實都是一個整體吧?
事物的本質是什麽?都知道,一個事物是由另一個事物引起的;這兩個相互因果的事物呈現出截然不同結果;人們更清楚地知道,成全了一個,另一個也同時得到成全,怎能保證不把真的想要的當成順便得到的?
邊界如此模糊,本質也變得不那麽純粹和絕對。
事物之間總是有淵源的。
生病的平傃並不像別人想象的那麽堅強,她甚至懷疑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堅強。
如果可以選擇,現在的她寧願立刻嫁給一個健康的男人,隻要這個男人懂得關愛她。
有時候,她也會震驚的想,是不是自己太過抑鬱啦?完全被一種自己無法把握的力量操控著,決定不了自己的情感走向,也決定不了不後悔或許錯誤了的給予。
她不知道那是不是叫做信念、堅強或者軟弱,反正早已超越了自我,像一架馬車,拖著渺茫、虛弱的平傃飛快地奔跑。
盡管她已經不堪其顛簸,不堪其辛勞,但她卻已然無力讓那架馬車停下來……
方晟當時如是說:“我不能不對你好,我隻能祈禱我可以讓你解脫,好讓那架不停奔跑著的馬車停下來。讓你永遠停留在我的懷抱裏……”
每當到了這個時候,方晟的臉色就出奇的溫存,他會抱著她、親吻她,柔情蜜意地。
再後來,兩人在一起之後,他甚至會瘋狂地叫著她的名字,咬啃她的手臂,或對高聳的山峰親密無間,卻絕不傷害,或留下烏印痕跡……
於是,她也熱烈地迴應著他,在他的懷中,顫抖不已。
那時的平傃常常湧冒出來這樣的怪想:時間,站住吧!如果能夠刹那間死去,我也願意!
到底人世間,情為何物嗬?大凡經曆過所謂愛情的人們也許都知道:有種思念,不管你逃到哪裏,它依然時時處處糾纏住你,讓你無法脫身;有種孤獨,不管你置身何時何地,它總是如影隨行,讓你掙脫不了;還有種人,不管你用盡怎樣的方式,麻木自己,放縱自己,你卻永遠也忘記不了。
方晟給予平傃的痕跡太深太重了,就仿佛深深地刻在她的心裏,溶入她的血裏,與他混為了一體,使她無法丟棄,無法割舍,因為她一旦試圖丟棄或割舍,也同樣會丟棄或割舍掉了自己。
平傃如何才能做到將自己拋棄或者刀割自我呢?
她覺得惟有選擇精神和理智的力量,也試圖使用通常女人喜歡用的方法——逛街來掃除戰勝這些煩憂和痛楚。
過去,平傃根本沒有時間像別的女人似的逛街。
在濘沱,平傃卻有了大塊時間來供她穿過繁華的商業街,擠過熙熙攘攘的人群,陷入這一片人海中……
可是,她依然倍感疏離、孤獨與寂寞。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在這條最熱鬧的街道上,在這片興高采烈的人海裏,她可以站立許久、許久,卻不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不明白自己還該做些什麽!
她從傍晚的青灰色的天空中,尋覓出懸掛著的那一輪慘淡的月亮,與它遙遙地孤單地守望著,漸漸地,就仿佛覺得自己就是那熟悉的故事中,月亮裏住著的那個嫦娥,腿旁還有一隻玉兔。
她想,從此,一個人孤單的永駐在那個月亮上,該有多好!
也偶然在淩晨,平傃一睜開眼,屬於幸福的時光就此停頓。
一場短暫的南柯一夢,屬於那魔力的夢想,就此煙消雲散。
繼而那種沁入肺腑的寒意,開始一點一點的歸位,重新納入她的體內,融入她的血液。
也許,他們的留戀是千絲萬縷的,他們的膠著是無所不在的,他們的瓜葛是沒有窮盡的……她的堅強在他的忍耐裏,她的尊嚴在他的執著裏,她的生命在他餘生的記憶裏,她的餘生在他死亡的陰影裏……
這,或許就是她與方晟的宿命。
不是嗎?命該如此吧?
平傃覺得,自己和方晟第一次在一起激情肆意的時候,她對於場所的被動選擇,與其說是一種寬容,不如說更像是一種褻瀆,對她的,也是對他的。
方晟如是說:“如果你不是重病纏身,也許我也會把那看成是一個男人的恥辱或者大度呢?你……怎麽這樣矯情?”
平傃不允許自己從相反的角度麵對這個問題:如果已經不得不麵臨這個問題,如果必須正麵迴答這個問題,該怎樣迴答,才更能表明作為一個女人的尊嚴和對於一個女人的尊重?
平傃無法解釋自己,隻能是不斷的鞭策自己。解釋是庸俗而可笑的,也是自我的自尊和男人的自尊所不允許的。在任何情況下,誰都沒有義務向任何人承諾忠誠,當然也包括方晟。忠誠不是兩性關係的前提,隻是一種可能的結果,而在平傃看來,解釋就是承諾。
方晟至今也不會想到,無意間的傷害,像刺進肉體的一根芒刺,不偏不倚地嵌在心裏,持續地隱隱作痛。
平傃認為:一個女人為愛情而活,或者為愛的感覺而活,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一個女人僅為一個男人而活,一定是虛假的。
很多人一生可能不止戀愛一次,隻是為愛情或感覺而活的女人,每次戀愛都是對同一種理想與精神的追隨;當然肯定還有一些人一生可能隻戀愛一次,但是標榜隻為一個男人而活的女人,很可能已經泯滅了理想、放棄了精神、吞噬了愛情。
平傃如今還很流連忘返地思念自己後來躺在病床上被方晟的電話或者短信寵愛著的那種溫馨和甜蜜的感覺,那時她的心頭總是好像有一種血脈迸發的感覺,又好像有許多許多的話語要傾訴要湧出,仿佛源源不斷而湧出的泉水。
當然還有一點點憂鬱,還有一點點思念,還有一點點期盼。
一切都是靜寂的,一切都是淡淡的。
那時,平傃常常默念元代一位詞人的詩詞:“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甚至方晟為了安慰她,發寄來的短信,她也默記於心,感慨萬千:“有種思念叫牽腸掛肚,有種愛情叫至死不渝,有種美麗叫神聖純潔,有種約定叫天荒地老,有一種幸福叫認識你真好!”;
還有什麽“如果思念是雨,我已全身濕透;如果思念是酒,我已醉生夢死;如果思念是刀,我已遍體鱗傷;如果思念是針,我已千瘡百孔;如果思念是幸福,那我更加思念你!”;
還有什麽“緣分是前世人兒臨終時的感情的延續,緣分是此生輪迴前不變的誓言,緣分是你我曾經有過的幸福約定,緣分是來世仍能相遇的美好夢幻!”等等。
盡管後來平傃知道,這些並非是方晟的原創。
不知不覺,平傃習慣了早上喝清水,夜裏喝牛奶;習慣了早上用清淡的沸水喚醒胃的知覺,晚上用香甜的沸水安眠胃的浮躁。
因了胃囊的感覺而安排自己的舒適生活,從日出到日落,從清淡到香甜。
她曾經以為,孤獨比寂寞更深沉。淪陷於寂寞裏,方知寂寞比孤獨更難熬更令人疲憊。孤獨不需煎熬,沒有盡頭的路隻能無限忍受著走下去。而寂寞總是折磨人至筋疲力盡、疲憊不堪,又帶著更深的歎息浸入新的夢境。
疲憊是每一次夢醒後的歎息累積的重量,夢是寂寞之至的時候開的花,寂寞繁盛。夢,所以多且繁,而疲憊則是花落之後結的惡果。
不知不覺,平傃習慣了白天在床上陰影裏發怔,傍晚在床上黑暗裏看窗外霓虹閃爍。
因為早已習慣了黑白顛倒,晝伏夜出,像個幽靈遊蕩或者短暫停留的工作。
因為早已習慣了黑暗的亮度,怕強烈的光線刺傷了眼睛,不得不默默流淚,清洗自己黑色眼睛,來照亮自己的未來之路。
夜晚的迷失之後,便是白晝的奔波詢查。
平傃在部隊所在山下海邊的小漁村,尋訪到了眾多信息,比如方晟提及到了的唐小婺、常暢,甚至常暢之父常村長。但有一個共同之處,便是除了唐小婺失蹤啦之外,常暢吸毒死亡,常村長剛剛突發腦溢血死亡。
人世間,善與惡,本能與理性,簡單與複雜,其實都是一個整體吧?
事物的本質是什麽?都知道,一個事物是由另一個事物引起的;這兩個相互因果的事物呈現出截然不同結果;人們更清楚地知道,成全了一個,另一個也同時得到成全,怎能保證不把真的想要的當成順便得到的?
邊界如此模糊,本質也變得不那麽純粹和絕對。
事物之間總是有淵源的。
生病的平傃並不像別人想象的那麽堅強,她甚至懷疑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堅強。
如果可以選擇,現在的她寧願立刻嫁給一個健康的男人,隻要這個男人懂得關愛她。
有時候,她也會震驚的想,是不是自己太過抑鬱啦?完全被一種自己無法把握的力量操控著,決定不了自己的情感走向,也決定不了不後悔或許錯誤了的給予。
她不知道那是不是叫做信念、堅強或者軟弱,反正早已超越了自我,像一架馬車,拖著渺茫、虛弱的平傃飛快地奔跑。
盡管她已經不堪其顛簸,不堪其辛勞,但她卻已然無力讓那架馬車停下來……
方晟當時如是說:“我不能不對你好,我隻能祈禱我可以讓你解脫,好讓那架不停奔跑著的馬車停下來。讓你永遠停留在我的懷抱裏……”
每當到了這個時候,方晟的臉色就出奇的溫存,他會抱著她、親吻她,柔情蜜意地。
再後來,兩人在一起之後,他甚至會瘋狂地叫著她的名字,咬啃她的手臂,或對高聳的山峰親密無間,卻絕不傷害,或留下烏印痕跡……
於是,她也熱烈地迴應著他,在他的懷中,顫抖不已。
那時的平傃常常湧冒出來這樣的怪想:時間,站住吧!如果能夠刹那間死去,我也願意!
到底人世間,情為何物嗬?大凡經曆過所謂愛情的人們也許都知道:有種思念,不管你逃到哪裏,它依然時時處處糾纏住你,讓你無法脫身;有種孤獨,不管你置身何時何地,它總是如影隨行,讓你掙脫不了;還有種人,不管你用盡怎樣的方式,麻木自己,放縱自己,你卻永遠也忘記不了。
方晟給予平傃的痕跡太深太重了,就仿佛深深地刻在她的心裏,溶入她的血裏,與他混為了一體,使她無法丟棄,無法割舍,因為她一旦試圖丟棄或割舍,也同樣會丟棄或割舍掉了自己。
平傃如何才能做到將自己拋棄或者刀割自我呢?
她覺得惟有選擇精神和理智的力量,也試圖使用通常女人喜歡用的方法——逛街來掃除戰勝這些煩憂和痛楚。
過去,平傃根本沒有時間像別的女人似的逛街。
在濘沱,平傃卻有了大塊時間來供她穿過繁華的商業街,擠過熙熙攘攘的人群,陷入這一片人海中……
可是,她依然倍感疏離、孤獨與寂寞。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在這條最熱鬧的街道上,在這片興高采烈的人海裏,她可以站立許久、許久,卻不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不明白自己還該做些什麽!
她從傍晚的青灰色的天空中,尋覓出懸掛著的那一輪慘淡的月亮,與它遙遙地孤單地守望著,漸漸地,就仿佛覺得自己就是那熟悉的故事中,月亮裏住著的那個嫦娥,腿旁還有一隻玉兔。
她想,從此,一個人孤單的永駐在那個月亮上,該有多好!
也偶然在淩晨,平傃一睜開眼,屬於幸福的時光就此停頓。
一場短暫的南柯一夢,屬於那魔力的夢想,就此煙消雲散。
繼而那種沁入肺腑的寒意,開始一點一點的歸位,重新納入她的體內,融入她的血液。
也許,他們的留戀是千絲萬縷的,他們的膠著是無所不在的,他們的瓜葛是沒有窮盡的……她的堅強在他的忍耐裏,她的尊嚴在他的執著裏,她的生命在他餘生的記憶裏,她的餘生在他死亡的陰影裏……
這,或許就是她與方晟的宿命。
不是嗎?命該如此吧?
平傃覺得,自己和方晟第一次在一起激情肆意的時候,她對於場所的被動選擇,與其說是一種寬容,不如說更像是一種褻瀆,對她的,也是對他的。
方晟如是說:“如果你不是重病纏身,也許我也會把那看成是一個男人的恥辱或者大度呢?你……怎麽這樣矯情?”
平傃不允許自己從相反的角度麵對這個問題:如果已經不得不麵臨這個問題,如果必須正麵迴答這個問題,該怎樣迴答,才更能表明作為一個女人的尊嚴和對於一個女人的尊重?
平傃無法解釋自己,隻能是不斷的鞭策自己。解釋是庸俗而可笑的,也是自我的自尊和男人的自尊所不允許的。在任何情況下,誰都沒有義務向任何人承諾忠誠,當然也包括方晟。忠誠不是兩性關係的前提,隻是一種可能的結果,而在平傃看來,解釋就是承諾。
方晟至今也不會想到,無意間的傷害,像刺進肉體的一根芒刺,不偏不倚地嵌在心裏,持續地隱隱作痛。
平傃認為:一個女人為愛情而活,或者為愛的感覺而活,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一個女人僅為一個男人而活,一定是虛假的。
很多人一生可能不止戀愛一次,隻是為愛情或感覺而活的女人,每次戀愛都是對同一種理想與精神的追隨;當然肯定還有一些人一生可能隻戀愛一次,但是標榜隻為一個男人而活的女人,很可能已經泯滅了理想、放棄了精神、吞噬了愛情。
平傃如今還很流連忘返地思念自己後來躺在病床上被方晟的電話或者短信寵愛著的那種溫馨和甜蜜的感覺,那時她的心頭總是好像有一種血脈迸發的感覺,又好像有許多許多的話語要傾訴要湧出,仿佛源源不斷而湧出的泉水。
當然還有一點點憂鬱,還有一點點思念,還有一點點期盼。
一切都是靜寂的,一切都是淡淡的。
那時,平傃常常默念元代一位詞人的詩詞:“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甚至方晟為了安慰她,發寄來的短信,她也默記於心,感慨萬千:“有種思念叫牽腸掛肚,有種愛情叫至死不渝,有種美麗叫神聖純潔,有種約定叫天荒地老,有一種幸福叫認識你真好!”;
還有什麽“如果思念是雨,我已全身濕透;如果思念是酒,我已醉生夢死;如果思念是刀,我已遍體鱗傷;如果思念是針,我已千瘡百孔;如果思念是幸福,那我更加思念你!”;
還有什麽“緣分是前世人兒臨終時的感情的延續,緣分是此生輪迴前不變的誓言,緣分是你我曾經有過的幸福約定,緣分是來世仍能相遇的美好夢幻!”等等。
盡管後來平傃知道,這些並非是方晟的原創。
不知不覺,平傃習慣了早上喝清水,夜裏喝牛奶;習慣了早上用清淡的沸水喚醒胃的知覺,晚上用香甜的沸水安眠胃的浮躁。
因了胃囊的感覺而安排自己的舒適生活,從日出到日落,從清淡到香甜。
她曾經以為,孤獨比寂寞更深沉。淪陷於寂寞裏,方知寂寞比孤獨更難熬更令人疲憊。孤獨不需煎熬,沒有盡頭的路隻能無限忍受著走下去。而寂寞總是折磨人至筋疲力盡、疲憊不堪,又帶著更深的歎息浸入新的夢境。
疲憊是每一次夢醒後的歎息累積的重量,夢是寂寞之至的時候開的花,寂寞繁盛。夢,所以多且繁,而疲憊則是花落之後結的惡果。
不知不覺,平傃習慣了白天在床上陰影裏發怔,傍晚在床上黑暗裏看窗外霓虹閃爍。
因為早已習慣了黑白顛倒,晝伏夜出,像個幽靈遊蕩或者短暫停留的工作。
因為早已習慣了黑暗的亮度,怕強烈的光線刺傷了眼睛,不得不默默流淚,清洗自己黑色眼睛,來照亮自己的未來之路。
夜晚的迷失之後,便是白晝的奔波詢查。
平傃在部隊所在山下海邊的小漁村,尋訪到了眾多信息,比如方晟提及到了的唐小婺、常暢,甚至常暢之父常村長。但有一個共同之處,便是除了唐小婺失蹤啦之外,常暢吸毒死亡,常村長剛剛突發腦溢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