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芝,少年時家境貧寒,生活窮困潦倒,一家六口人居住在半陰半陽的地窖中。1880年,十八歲的張懷芝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便到村南的黃河岸邊挑河泥,掙錢養家糊口。苦難的經曆磨練了他的意誌,立誌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此後,他告別了母親去天津投奔了北洋軍。
1890年,在天津紫竹林武備學堂,學習炮兵科目。八年後,得到袁世凱賞識編入新建陸軍當中。1905年,就任第五軍統製,和段祺瑞、馮國璋平級。
從張的經曆來看,可稱之為從奴隸到將軍的曆程,也是一個很好的勵誌的故事。在軍隊養馬七年,又入武備學堂學炮兵,對於一個沒受過多少教育的人來,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沒有刻苦努力的精神,是難以做到的。
當然,張懷芝的弱勢便在於沒有什麽背景,也沒有閃光奪目的留洋經曆,恐怕這也是他和第五鎮被調到南方剿滅革命軍的原因之一。
誰都知道北兵南戰有著很多的困難,清廷也是反複考慮、權衡,才舍得把拱衛京畿的北洋軍南調一鎮。可調哪一鎮,還是有很多道和講究。
勝則高官厚祿,敗則辱命喪身。張懷芝也未嚐不知道此番南下作戰,榮辱參半,是件苦差使。所以,他是力持謹慎,準備步步為營、穩健推進,並不想搞什麽比較冒險的穿插、迂迴、急進等戰術。
同時,張懷芝也作了很多的功課,也知道將麵對的敵人不是什麽草莽綠林,而是有組織、有紀律、有指揮的正規軍隊。但現在一交手,張懷芝才發現敵人要比他預計的更加不好對付。
“媽了個*巴的!”步隊第九協統領馬良罵罵咧咧地走過來,草草敬了個禮。抱怨道:“這仗沒法打了,就前麵那個山坡,比潑了油還滑,空手爬都夠嗆,還要著槍彈。這該死的雨,好象沒個頭兒。雨具也不夠,濕衣貼在身上,一會兒就冷得打哆嗦……”
張懷芝麵無表情地聽著,這確實是困難,是沒有料到的困難,但這仗還得打,什麽沒7777,<div style="margin:p 0 p 0">法打,那都是氣話。
馬良抱怨了一陣,看了張懷芝一眼。下了最後的結論,“對麵的敵人必是主力,必是精銳。”
張懷芝輕輕了頭,緩緩道:“這話得不錯。要抵擋我北洋第五鎮,尋常的軍隊哪裏有如此頑強?敵人打的主意便是先以硬對硬,挫折我軍銳氣,再依有利地形地勢節節抗擊。有天時、地利兩項,敵人便以為能將我軍拖疲拖垮。”
“天時。地利?”馬良想了想,苦笑道:“敵人確實有這兩個優勢。拖延也似乎對他們有利。且不拖疲拖垮,便是這水土不服的傷病減員,時日一長,士氣必然頹喪。”
水土不服是指身體與環境產生的不良反應,如氣候、聲音、飲食習慣等,出現的反應則有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好。甚至腹瀉嘔吐、心慌胸悶、皮膚痛癢、消瘦,皮膚出現紅斑、痘痘等。
雖然人也有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的大因人而異,時間也有長有短。北兵南下,最難適應的便是氣候濕熱。蚊蟲肆虐,隨之而來的便是瘧疾等病患。
“雨具、蚊帳、驅蚊藥、治瘧藥……”張懷芝慢慢地出一大串需要的物資,不是沒有,而是數量不夠,顯然準備工作還有很大的欠缺,“試探性進攻可以暫時停止,官兵都需要適應一下新戰場、新環境。敵人很強,或者是他們希望我們這樣認為。但我們也確實不能迅速擊敗敵人,這是事實,與敵人的拖延戰術無關。”
馬良有些不甘心,也有些無奈。北洋六鎮,全中國最精銳的部隊,不僅是別人這麽看,他們也認為是這樣,也想來個開門紅。但麵臨的困難不少,很多都是出乎他們預料的。何況,他們臨來之前,曾秘密派人向他們的老上級請示了方略,老上級隻了一句話“以穩為要,不可貪功,不可輕敵”。
北洋六鎮是袁世凱的心血,雖然他被調入中樞,清廷亦向北洋軍中摻了不少滿人軍官,但這些滿人軍官實在是不成器,想完全控製軍隊,卻沒那個才幹。所以,北洋六鎮還是控製在他的舊屬手中,這是什麽,這可是他保命的資本,也是他日後能否東山再起的關鍵,哪能輕易損失。
“雖剿滅亂黨乃是大功一件,可依我看,湖北第八鎮,廣東混成協,都不想搶這個大功。”張懷芝輕輕歎了口氣,“錫良坐鎮昆明,名義上是總指揮,可統一行動還是難以協調。這下可好,那些舊軍看咱們來了,沒撂挑子也不出力,全靠咱們廝殺。就是這麽樣的情況,心都不齊,想剿滅亂黨,談何容易?”
馬良哼了一聲,道:“朝廷的威權是越來越衰弱了,特別是南方,官員、將領實在是不象話,私心如此重,就不怕亂黨坐大,他們連腦袋都保不住?”
“得過且過吧!”張懷芝冷笑一聲,道:“可惜咱們還得忍著,糧餉、彈藥還要依靠他們呢!”
…………。
雨一陣大,一陣,最後又變成了細如牛毛,變成了飄在臉上。
張懷芝和馬良所料不差,當麵的革命軍雖然不敢是精銳,但確實是主力,是經過實戰鍛煉,是經過骨幹充實的強軍。而且在總體數量上,是超過北洋軍第五鎮的。
而指揮官竟然是趙聲,其在南京新軍第九鎮任標統時,所領部隊被譽為“文明為全國陸軍冠”,第九鎮統製徐紹楨亦讚揚:“現在能紮硬寨、打死仗的,隻有伯先一人。”
兵是強兵,將是強將,革命軍對北洋第五鎮可謂是極為重視,戰鬥形成硬碰硬的局麵,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北洋第五鎮也隻是試探性進攻,但也可令人看出其與別的敵軍的不同。盡管訓練與實戰還有很多區別,可也能看出一支部隊的強弱。
………………(未完待續。)
1890年,在天津紫竹林武備學堂,學習炮兵科目。八年後,得到袁世凱賞識編入新建陸軍當中。1905年,就任第五軍統製,和段祺瑞、馮國璋平級。
從張的經曆來看,可稱之為從奴隸到將軍的曆程,也是一個很好的勵誌的故事。在軍隊養馬七年,又入武備學堂學炮兵,對於一個沒受過多少教育的人來,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沒有刻苦努力的精神,是難以做到的。
當然,張懷芝的弱勢便在於沒有什麽背景,也沒有閃光奪目的留洋經曆,恐怕這也是他和第五鎮被調到南方剿滅革命軍的原因之一。
誰都知道北兵南戰有著很多的困難,清廷也是反複考慮、權衡,才舍得把拱衛京畿的北洋軍南調一鎮。可調哪一鎮,還是有很多道和講究。
勝則高官厚祿,敗則辱命喪身。張懷芝也未嚐不知道此番南下作戰,榮辱參半,是件苦差使。所以,他是力持謹慎,準備步步為營、穩健推進,並不想搞什麽比較冒險的穿插、迂迴、急進等戰術。
同時,張懷芝也作了很多的功課,也知道將麵對的敵人不是什麽草莽綠林,而是有組織、有紀律、有指揮的正規軍隊。但現在一交手,張懷芝才發現敵人要比他預計的更加不好對付。
“媽了個*巴的!”步隊第九協統領馬良罵罵咧咧地走過來,草草敬了個禮。抱怨道:“這仗沒法打了,就前麵那個山坡,比潑了油還滑,空手爬都夠嗆,還要著槍彈。這該死的雨,好象沒個頭兒。雨具也不夠,濕衣貼在身上,一會兒就冷得打哆嗦……”
張懷芝麵無表情地聽著,這確實是困難,是沒有料到的困難,但這仗還得打,什麽沒7777,<div style="margin:p 0 p 0">法打,那都是氣話。
馬良抱怨了一陣,看了張懷芝一眼。下了最後的結論,“對麵的敵人必是主力,必是精銳。”
張懷芝輕輕了頭,緩緩道:“這話得不錯。要抵擋我北洋第五鎮,尋常的軍隊哪裏有如此頑強?敵人打的主意便是先以硬對硬,挫折我軍銳氣,再依有利地形地勢節節抗擊。有天時、地利兩項,敵人便以為能將我軍拖疲拖垮。”
“天時。地利?”馬良想了想,苦笑道:“敵人確實有這兩個優勢。拖延也似乎對他們有利。且不拖疲拖垮,便是這水土不服的傷病減員,時日一長,士氣必然頹喪。”
水土不服是指身體與環境產生的不良反應,如氣候、聲音、飲食習慣等,出現的反應則有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好。甚至腹瀉嘔吐、心慌胸悶、皮膚痛癢、消瘦,皮膚出現紅斑、痘痘等。
雖然人也有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的大因人而異,時間也有長有短。北兵南下,最難適應的便是氣候濕熱。蚊蟲肆虐,隨之而來的便是瘧疾等病患。
“雨具、蚊帳、驅蚊藥、治瘧藥……”張懷芝慢慢地出一大串需要的物資,不是沒有,而是數量不夠,顯然準備工作還有很大的欠缺,“試探性進攻可以暫時停止,官兵都需要適應一下新戰場、新環境。敵人很強,或者是他們希望我們這樣認為。但我們也確實不能迅速擊敗敵人,這是事實,與敵人的拖延戰術無關。”
馬良有些不甘心,也有些無奈。北洋六鎮,全中國最精銳的部隊,不僅是別人這麽看,他們也認為是這樣,也想來個開門紅。但麵臨的困難不少,很多都是出乎他們預料的。何況,他們臨來之前,曾秘密派人向他們的老上級請示了方略,老上級隻了一句話“以穩為要,不可貪功,不可輕敵”。
北洋六鎮是袁世凱的心血,雖然他被調入中樞,清廷亦向北洋軍中摻了不少滿人軍官,但這些滿人軍官實在是不成器,想完全控製軍隊,卻沒那個才幹。所以,北洋六鎮還是控製在他的舊屬手中,這是什麽,這可是他保命的資本,也是他日後能否東山再起的關鍵,哪能輕易損失。
“雖剿滅亂黨乃是大功一件,可依我看,湖北第八鎮,廣東混成協,都不想搶這個大功。”張懷芝輕輕歎了口氣,“錫良坐鎮昆明,名義上是總指揮,可統一行動還是難以協調。這下可好,那些舊軍看咱們來了,沒撂挑子也不出力,全靠咱們廝殺。就是這麽樣的情況,心都不齊,想剿滅亂黨,談何容易?”
馬良哼了一聲,道:“朝廷的威權是越來越衰弱了,特別是南方,官員、將領實在是不象話,私心如此重,就不怕亂黨坐大,他們連腦袋都保不住?”
“得過且過吧!”張懷芝冷笑一聲,道:“可惜咱們還得忍著,糧餉、彈藥還要依靠他們呢!”
…………。
雨一陣大,一陣,最後又變成了細如牛毛,變成了飄在臉上。
張懷芝和馬良所料不差,當麵的革命軍雖然不敢是精銳,但確實是主力,是經過實戰鍛煉,是經過骨幹充實的強軍。而且在總體數量上,是超過北洋軍第五鎮的。
而指揮官竟然是趙聲,其在南京新軍第九鎮任標統時,所領部隊被譽為“文明為全國陸軍冠”,第九鎮統製徐紹楨亦讚揚:“現在能紮硬寨、打死仗的,隻有伯先一人。”
兵是強兵,將是強將,革命軍對北洋第五鎮可謂是極為重視,戰鬥形成硬碰硬的局麵,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北洋第五鎮也隻是試探性進攻,但也可令人看出其與別的敵軍的不同。盡管訓練與實戰還有很多區別,可也能看出一支部隊的強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