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終南山峻拔秀麗,聳立於長安西南。


    在這座華夏文明中最為瑰麗雄偉的都城六十裏外,坐落著一座傳說中的宮殿,太乙宮。


    太乙宮,位於大峪口,始建於西漢元封二年。


    往小裏說,這是一座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載入史冊中的宮殿。往大裏說,它是一個古老的集鎮。七百年前叱詫風雲,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曾率領百官前來這裏為國家祈求祥瑞。然則,隨著時光荏苒,歲月流逝,太乙宮已經化作了雲煙。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在太乙宮原址上重建的集鎮。


    而這裏,聚集了大批樓觀道信徒,慢慢演變成為一個具有濃重宗教意義的場所。


    太乙宮裏有一座道觀,名為青牛宮。


    它麵積不大,坐落於山口,背依翠華。道觀裏供奉的是老子,因廣場上一尊重達三千斤的鐵牛雕像而得名。道觀裏分前後兩進,栽種蒼鬆翠柏。雖然是炎炎夏日,可是走入青牛宮,卻讓人會在莫名中產生一種平靜的感受,整個人都清涼下來。


    一身黃冠打扮的楊承烈,在大殿中上了香,然後就獨自一人坐在後院中的涼亭裏。


    這樣的日子,已經有半個多月了。


    再過半月,他就會離開青牛宮,返迴洛陽。


    這對於隱世十餘載的楊承烈來說,是一種期盼,又有一絲畏懼。


    對如今的朝堂,他已經非常陌生。昔日裏他所知道的那些個朝中老臣,幾乎都已經消亡殆盡。而現在朝裏的那些勳貴元老們,幾乎全是新人,他大都不認識。


    這次來終南山祭拜恩師明崇儼,其實也是希望有一個緩衝,對朝堂多一些了解。


    神都的局麵很複雜,楊承烈暫時無法插手進去。


    而西京長安,雖一樣是爭鬥不止,關隴貴族與武氏家族、與山東士卒的爭鬥非常激烈。卻始終保持在一個有序的範疇內。更重要的是,他在這裏,可以通過一些過往的關係,對時局進行了解。雖然楊承烈已離開多年。但當年楊大方也好,明崇儼也罷,始終還有一些老關係存在,遠比那神都洛陽要方便許多……


    國子監祭酒高睿,來拜訪過楊承烈幾次。


    在和高睿的交談之中。楊承烈更進一步感受到,在平靜時局下所隱藏的激湧暗流。


    好在,高睿性子淡漠。


    在經過平棘一場動蕩以後,他已經退出了朝堂上的爭鬥。


    大部分時間,他都住在長安老家,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樣跑去神都聽候招遣。武則天對他,也不是很關注。高睿如果願意這樣,就繼續這樣下去,老老實實挺好。


    若非高睿是楊瑞的幹爹,哪怕楊承烈在終南山。他也不見得會出麵招唿。


    正因為聽到了一些風聲後,高睿覺得,他有必要和楊承烈談談,讓他多小心一點。


    和高睿深談之後,楊承烈也就變得更加小心。


    每天早上,他迴去翠華山上的太乙池旁邊,為明崇儼掃墓,而後陪著明崇儼說說話,下午就迴到青牛宮裏,看看書。靜思一下,亦或者在青牛宮後院練練刀法。


    說實話,這些年下來,他真的有些荒廢了當年所學。


    “楊居士。外麵有人求見。”


    就在楊承烈在涼亭裏坐下不久,一個道童從外麵走來,恭恭敬敬的行禮稟報。


    這青牛宮的道長和道童,是明崇儼之子明珪請來的人。


    從另一方麵而言,青牛宮就如同是明家的家廟,也是武則天給予明家獨一無二的禮遇。


    道童名叫清風。年月十二三歲,長的齒白唇紅,頗為俊俏。


    看到他,楊承烈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楊守文所著《西遊》裏,那位五莊觀的與世同君鎮元大仙家的道童。他臉色頓時柔和下來,招手讓清風走進這涼亭之中。


    “誰找我?”


    “說得弘農口音,但是卻沒有表明身份。”


    弘農口音?


    楊承烈眉頭一蹙,便站起身來。


    他隱隱猜到了對方的來曆,但是卻不清楚對方的來意。


    “請他到廂房一敘。”


    “是。”


    “另外去哪些果子來,來者都是課,這清靜之地也需要有招待客人的物品。”


    “喏。”


    “還有,待會兒若是見情況不對,便去叫道長前來。”


    “是。”


    清風答應了一聲,便匆匆離去。


    楊承烈則閉上眼睛,良久後發出一聲幽幽歎息:有些事情,該來的終究是躲不過去。


    ++++++++++++++++++++++++++++++++++++++


    楊承烈來到廂房,不一會兒就見清風帶著兩個男子,來到門外。


    “文宣賢弟,別來無恙。”


    為首之人看到了楊承烈,笑著拱手道:“不知賢弟可還記得我嗎?”


    “七哥哪裏話,小弟焉能不認得七哥,快快請進。”


    那人生的中等個頭,身體微微有些發胖,以至於看上去有些臃腫。天氣很熱,他滿頭汗水,甚至還有些微喘。而在他身後,則是一個年紀和楊承烈相仿的中年人,生得魁梧健壯,個頭和楊承烈差不多,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行伍氣息。


    “楊執一見過十九哥。”


    他走進來,躬身一揖。


    “文宣,還記得卅七郎嗎?”


    楊承烈看到那人,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卅七郎,未想到你也來了。”


    這微胖的中年人,正是當代弘農楊氏家族,觀王房的族長,前地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楊執柔。


    弘農楊氏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家族,規模絲毫不遜色於五姓七家與河東四姓。雖然楊承烈並非觀王房的子弟,但此前一直居住在弘農,所以也被列入了楊家序列。


    楊承烈道:“卅七郎,十九哥這個稱唿還是別再說了,我已經不是楊家子弟。”


    楊執柔道:“文宣還在記恨家父嗎?”


    “七哥說得甚話,我怎會記恨伯父?”


    楊承烈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言語中更給人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


    楊執柔的父親,名叫楊思昭,是楊續的第三個兒子,也是上一代楊家的族長。當初,執意將楊大方父子三代逐出楊家的人,正是楊執柔的父親。除此之外,楊思昭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武則天生母楊氏的族侄,也算是武氏一脈的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新並收藏盛唐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