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夥子何許人也?
此人在盜墓上有神鬼莫測之術。隻是聽聞小城高碑店挖出了一尊石人像,便立刻猜到這座古墓的來頭不小,絕不是簡單的達官貴人之墓。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都知道,古時候有錢有勢的人,死後的陵墓也必然是規模宏大,絕不是一般百姓可比。
但什麽叫規模宏大呢?
滿屋的金銀珠寶?
當然不是這麽簡單。
我們現在遇到那些開著大路虎戴著大金鏈子的人,總會笑稱此人為:“土鱉暴發戶”。但是這個詞並非現代才有。早在古時候,人們就有了“俗”的概念。
咱們打個比方,假如說你是個生活中品位極高的人,喜歡追求小眾和文藝,連lv和拉菲都覺得土,擦屁股溝的紙都不能是背陰的木頭做的,那麽你自然不願意和戴著大金鏈子的“土鱉暴發戶”混為一談,即便你們身價相當。
現代社會的有錢人太多了,名車名表之類的東西早就不是什麽稀罕玩意兒了,不過有錢人和有錢人之間,也有高低雅俗之分,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古董拍賣行的生意那麽火爆的原因。現在的有錢人,若是家裏不掛兩幅畢加索莫奈的畫,還真沒辦法跟“土鱉暴發戶”拉開距離。
在古時候,有錢人和有錢人之間也是一樣的。別看有些人掛著王侯將相之名,若真論起身家,還不一定有當地的“大米行”“大鹽商”之流富有,甚至有些草莽綠林都是身家千萬。
身為王侯將相之人,死後自然不願和這些“有錢的小市民”相提並論。那麽怎麽辦呢?於是乎他們就慫恿皇帝,頒布了一條區分貴族和平民的下葬製度,那便是我們今日熟悉的“鼎簋(gui)”和“石像”。
什麽叫“鼎和簋”呢?
這東西說白了就是兩種青銅器,博物館裏多得是,都是古人吃飯的家夥,有好奇的道友可以沒事兒去瞧瞧。在古代的時候,隻有皇家的人才能享受“鼎和簋”的下葬製度,平民要是敢把這兩件器物往墓裏放,甭管你多有錢,一律滿門抄斬。
與“鼎和簋”相同的還有一個下葬製度,那就是“石像”。
“石像”這東西,都是擺在“神道”兩旁的,如果你聽的不太明白,那咱們就繼續打個簡單的比方:就好比你去廟裏燒香祈福,你會發現如來佛祖永遠是坐在最中間的位置,而他的左右兩邊,往往都擺著十八羅漢。神道兩旁的石像跟它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顯擺“正主”的。總之一句話,“鼎簋”和“石像”就不是給你平民玩的東西,甭管你多有錢,隻要你敢碰,一律殺頭。
不過話說迴來,“鼎簋”和“石像”也有高低之分。比如皇帝老兒下葬時是“九鼎八簋”,那麽剩下的王侯將相,死後按照自個兒生前的級別,或“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依次排序,不可越界。
石像也是這麽迴事兒。
一般來說,皇帝的左右兩旁,都是些什麽龍鳳麒麟之類。王侯將相,大多都是些虎馬牛羊。反正墓主人生前喜歡什麽動物,或者認為什麽動物吉利,那就修這個動物的石像圍著他。
可是……
誰會修“人”的石像呢?
這可是大忌。
我們都知道,中國曆史上用“人形”石像陪葬的,隻有那些生前殺人如麻的皇帝,比如秦始皇。秦皇一統六國,那是殺了多少人才換來的,數都數不清。所以像這樣的人死後,因為懼怕六國後裔報複,所以才鋌而走險用“兵馬俑”震懾。殊不知,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極惡之舉,因為那石人像從外表看起來是泥巴捏的,實際上泥巴裏麵都是活人。幹了這種王八羔子事兒,死後就別指望觀音菩薩保佑他們家了。
我們說了這麽多,或許你會問,就算小城高碑店挖出了石人像,代表底下的墓是個古時候殺人如麻的主兒,可是這跟老夥子的業績有什麽關係呢?他們文考所隻在乎出土的文物是否有價值,又不會管墓主人是善還是惡。老夥子為何會如此重視呢?那麽既然聊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跟大夥提到一件隻有“內行”才知道的盜墓“規律”。
古玩冥器,啥最值錢呀?
毫無疑問,肯定是梅瓶啊!
梅瓶,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瓷瓶子。從外表看也沒什麽特別的。如果你去百度搜搜,或者是問懂古玩的朋友,他們肯定會告訴你梅瓶是裝酒的。但事實上,隻有少數真正懂的人才知道,梅瓶這東西壓根就不是什麽裝酒的瓶子,而是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冥器”。
這東西的本質,完全就是用來辟邪的,賊他娘的值錢呐!不管是考古的還是盜墓的,隻要挖出來梅瓶,那肯定是發財了。大夥都知道,蘇富比曾經以2.3億的天價拍出過一件元代的“鬼穀子下山”青花大罐。而同樣的一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隻因為它是一件梅瓶,價值直接翻了五倍之多!
可要說起梅瓶,哪兒最多?
毫無疑問,就數那些兇神惡煞之人的墓中最多!
挖出來個石人像算啥呀?老夥子心中非常明白,高碑店的這座古墓裏絕對埋著大量的梅瓶。這種事隻有他這樣的老江湖才知道,文考所裏的那些書呆子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事。如果這座古墓被他幹了,弄出來十幾件梅瓶,那他們“泥腿子幫”這迴可真就是揚眉吐氣了!
於是乎,在一幫加油助威和另一幫等著看笑話的人麵前,老夥子二話不說,登上一輛前往高碑店的小巴就啟程了。北京與高碑店隻有九十多公裏,坐車用不到兩個小時,老夥子上車前是憋了一泡急尿就上去了,幸好路程短,否則他膀胱可能就炸了。
於是下車後那張臉早就漲得通紅,趕緊就地脫了褲子,掏出了褲襠裏的家夥事,趕緊的先尿一泡再說。誰知高碑店這個小地方的人從來沒見過“京官”,聽聞今日會有一位京城來的專家領導前往現場參與考古工作,這還了得?
所以早早的,高碑店長途汽車站就擠滿了當地的官員前來“接駕”,老夥子下車後對著一顆小樹剛尿到一半,身後敲鑼打鼓之聲突然不絕於耳。又走上來幾位當地的官員滿臉堆笑,找老夥子握手。
於是老夥子一隻手扶著自己剛尿到一半的家夥事,空出另一隻手來,就一個一個的跟人家握手,場麵十分的尷尬。因為這泡尿憋得時間實在太長,以至於老夥子足足尿了一分多鍾才稍有緩勢,隨後害羞的抖了一抖,這才迴過身,跟前來迎接他的鑼鼓儀仗隊招手問好。
此人在盜墓上有神鬼莫測之術。隻是聽聞小城高碑店挖出了一尊石人像,便立刻猜到這座古墓的來頭不小,絕不是簡單的達官貴人之墓。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都知道,古時候有錢有勢的人,死後的陵墓也必然是規模宏大,絕不是一般百姓可比。
但什麽叫規模宏大呢?
滿屋的金銀珠寶?
當然不是這麽簡單。
我們現在遇到那些開著大路虎戴著大金鏈子的人,總會笑稱此人為:“土鱉暴發戶”。但是這個詞並非現代才有。早在古時候,人們就有了“俗”的概念。
咱們打個比方,假如說你是個生活中品位極高的人,喜歡追求小眾和文藝,連lv和拉菲都覺得土,擦屁股溝的紙都不能是背陰的木頭做的,那麽你自然不願意和戴著大金鏈子的“土鱉暴發戶”混為一談,即便你們身價相當。
現代社會的有錢人太多了,名車名表之類的東西早就不是什麽稀罕玩意兒了,不過有錢人和有錢人之間,也有高低雅俗之分,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古董拍賣行的生意那麽火爆的原因。現在的有錢人,若是家裏不掛兩幅畢加索莫奈的畫,還真沒辦法跟“土鱉暴發戶”拉開距離。
在古時候,有錢人和有錢人之間也是一樣的。別看有些人掛著王侯將相之名,若真論起身家,還不一定有當地的“大米行”“大鹽商”之流富有,甚至有些草莽綠林都是身家千萬。
身為王侯將相之人,死後自然不願和這些“有錢的小市民”相提並論。那麽怎麽辦呢?於是乎他們就慫恿皇帝,頒布了一條區分貴族和平民的下葬製度,那便是我們今日熟悉的“鼎簋(gui)”和“石像”。
什麽叫“鼎和簋”呢?
這東西說白了就是兩種青銅器,博物館裏多得是,都是古人吃飯的家夥,有好奇的道友可以沒事兒去瞧瞧。在古代的時候,隻有皇家的人才能享受“鼎和簋”的下葬製度,平民要是敢把這兩件器物往墓裏放,甭管你多有錢,一律滿門抄斬。
與“鼎和簋”相同的還有一個下葬製度,那就是“石像”。
“石像”這東西,都是擺在“神道”兩旁的,如果你聽的不太明白,那咱們就繼續打個簡單的比方:就好比你去廟裏燒香祈福,你會發現如來佛祖永遠是坐在最中間的位置,而他的左右兩邊,往往都擺著十八羅漢。神道兩旁的石像跟它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顯擺“正主”的。總之一句話,“鼎簋”和“石像”就不是給你平民玩的東西,甭管你多有錢,隻要你敢碰,一律殺頭。
不過話說迴來,“鼎簋”和“石像”也有高低之分。比如皇帝老兒下葬時是“九鼎八簋”,那麽剩下的王侯將相,死後按照自個兒生前的級別,或“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依次排序,不可越界。
石像也是這麽迴事兒。
一般來說,皇帝的左右兩旁,都是些什麽龍鳳麒麟之類。王侯將相,大多都是些虎馬牛羊。反正墓主人生前喜歡什麽動物,或者認為什麽動物吉利,那就修這個動物的石像圍著他。
可是……
誰會修“人”的石像呢?
這可是大忌。
我們都知道,中國曆史上用“人形”石像陪葬的,隻有那些生前殺人如麻的皇帝,比如秦始皇。秦皇一統六國,那是殺了多少人才換來的,數都數不清。所以像這樣的人死後,因為懼怕六國後裔報複,所以才鋌而走險用“兵馬俑”震懾。殊不知,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極惡之舉,因為那石人像從外表看起來是泥巴捏的,實際上泥巴裏麵都是活人。幹了這種王八羔子事兒,死後就別指望觀音菩薩保佑他們家了。
我們說了這麽多,或許你會問,就算小城高碑店挖出了石人像,代表底下的墓是個古時候殺人如麻的主兒,可是這跟老夥子的業績有什麽關係呢?他們文考所隻在乎出土的文物是否有價值,又不會管墓主人是善還是惡。老夥子為何會如此重視呢?那麽既然聊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跟大夥提到一件隻有“內行”才知道的盜墓“規律”。
古玩冥器,啥最值錢呀?
毫無疑問,肯定是梅瓶啊!
梅瓶,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瓷瓶子。從外表看也沒什麽特別的。如果你去百度搜搜,或者是問懂古玩的朋友,他們肯定會告訴你梅瓶是裝酒的。但事實上,隻有少數真正懂的人才知道,梅瓶這東西壓根就不是什麽裝酒的瓶子,而是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冥器”。
這東西的本質,完全就是用來辟邪的,賊他娘的值錢呐!不管是考古的還是盜墓的,隻要挖出來梅瓶,那肯定是發財了。大夥都知道,蘇富比曾經以2.3億的天價拍出過一件元代的“鬼穀子下山”青花大罐。而同樣的一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隻因為它是一件梅瓶,價值直接翻了五倍之多!
可要說起梅瓶,哪兒最多?
毫無疑問,就數那些兇神惡煞之人的墓中最多!
挖出來個石人像算啥呀?老夥子心中非常明白,高碑店的這座古墓裏絕對埋著大量的梅瓶。這種事隻有他這樣的老江湖才知道,文考所裏的那些書呆子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事。如果這座古墓被他幹了,弄出來十幾件梅瓶,那他們“泥腿子幫”這迴可真就是揚眉吐氣了!
於是乎,在一幫加油助威和另一幫等著看笑話的人麵前,老夥子二話不說,登上一輛前往高碑店的小巴就啟程了。北京與高碑店隻有九十多公裏,坐車用不到兩個小時,老夥子上車前是憋了一泡急尿就上去了,幸好路程短,否則他膀胱可能就炸了。
於是下車後那張臉早就漲得通紅,趕緊就地脫了褲子,掏出了褲襠裏的家夥事,趕緊的先尿一泡再說。誰知高碑店這個小地方的人從來沒見過“京官”,聽聞今日會有一位京城來的專家領導前往現場參與考古工作,這還了得?
所以早早的,高碑店長途汽車站就擠滿了當地的官員前來“接駕”,老夥子下車後對著一顆小樹剛尿到一半,身後敲鑼打鼓之聲突然不絕於耳。又走上來幾位當地的官員滿臉堆笑,找老夥子握手。
於是老夥子一隻手扶著自己剛尿到一半的家夥事,空出另一隻手來,就一個一個的跟人家握手,場麵十分的尷尬。因為這泡尿憋得時間實在太長,以至於老夥子足足尿了一分多鍾才稍有緩勢,隨後害羞的抖了一抖,這才迴過身,跟前來迎接他的鑼鼓儀仗隊招手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