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鄭家,看著安國公有進氣沒出氣的樣子,趙公公哪裏還敢如實地學一遍。隻能先安慰安國公一番。
安國公掙紮了一會兒,才擠出一句:“替我向姑姑告罪。就說我們父子對不住她。我們該死!”
確實該死!
要不是為了鄭家,太皇太後哪裏要費那麽多力氣和天子較勁。以太皇太後的身份地位和輩分,可以理所當然地享受晚輩的孝順,帶著平王殿下安心過日子。
現在鬧了那麽大的動靜出來,太皇太後娘娘還得想法子護住鄭家,少不得又要拉下一張老臉去求女帝陛下了。
趙公公確實心裏向著天子,卻也心疼伺候了幾十年的主子,心情頗為複雜。他低聲問安國公:“太皇太後娘娘打發奴才來問,鄭家和趙武,到底有什麽牽扯?”
安國公啞口無言。
趙公公也就懂了。
此時此刻,趙公公也有了吐血的衝動。
他按捺著心裏的怒火,低聲道:“國公爺好生歇著,奴才這就迴宮複命。”
趙公公火速迴宮。
進了宮門後,立刻便有小內侍跑過來送信:“皇上還在和眾臣議事,戶部紀尚書也被召進宮了。”
趙公公眉頭緊皺,略一點頭,腳步更急更快。
心急如焚的鄭太皇太後,竟迫不及待地迎了幾步:“安國公到底怎麽說?”
趙公公扶著鄭太皇太後往裏走,壓低聲音道:“娘娘別急,先坐下緩一緩,聽奴才慢慢道來。”
鄭太皇太後一把年歲了,依然是雷厲風行的火爆脾氣,聞言怒道:“緩什麽緩!立刻告訴哀家!”
趙公公無奈之下,隻得低聲說道:“奴才依著娘娘的吩咐去問國公爺,國公爺沒有否認。想來,趙武確實和鄭家有些幹係。”
怕什麽來什麽。
鄭太皇太後身子晃了一晃,一旁的林公公迅疾閃身過來,扶住主子。
鄭太皇太後氣得全身發顫,咬牙切齒地怒罵:“這對混賬東西!竟敢瞞著哀家做這等事!這兩個混賬!”
鄭太皇太後口中的兩個混賬,自然就是鄭宸父子了。
丞相黨和太皇太後黨水火不容,彼此爭鬥不休,暗中用些手段不足為奇。不過,為了除掉左大將軍斬斷王丞相在軍中的臂膀就敢唆使趙武棄城叛逃,以彭城數萬百姓和邊軍幾萬將士性命為籌碼,這等行徑堪稱卑劣無恥!
鄭太皇太後也難以接受!
洶洶怒火在胸膛裏燃燒,氣到了極處。
“他們父子都該死!哀家是顧不得他們了!”鄭太皇太後氣得站立不住,口中反反複複地罵道:“這對混賬東西!”
趙公公和林公公扶著鄭太皇太後坐下,急急召太醫過來,以防鄭太皇太後隨時被氣昏過去。
……
薑韶華麵寒如冰地坐在龍椅上,目光銳利冰冷。
一眾武將,皆滿麵怒容。尤其是左大將軍,提起趙武,恨不得生吞活剝了這個逆賊。
當日邊軍慘敗彭城被屠戮,身為邊軍主將的左大將軍,被天子問責,黯然辭官。
雖然之後再次起複,卻從邊軍主將變成了京城英衛營的主將。兵力相差了近兩倍,在軍中的地位也降了幾位。更重要的是,這份兵敗的恥辱,永遠烙在了他的臉上。
這是注定了要被記載進青史的大敗。
朝廷通緝趙武,左大將軍也私下派了心腹,四處搜尋趙武的下落。誰能想到,趙武竟一直躲在豫州軍營裏!
豫州軍主將陸將軍,是安國公一派的人。趙武藏身在豫州軍裏,可見和鄭家早有牽扯。現在鄭宸也出現在豫州軍營,那就更沒什麽可說的了。
“皇上,豫州軍敢殺欽差,反叛之心,昭然若揭。”左大將軍目中閃著怒火,昂首闊步上前奏請:“末將願領英衛營前去剿逆賊!”
包大將軍要坐鎮京城,不宜領兵前去。司馬將軍和宋將軍識趣地不和左大將軍爭搶。
左大將軍確實是最好的人選。
薑韶華看著左大將軍:“英衛營當年支援邊軍,曾打過敗仗,損失頗多。現在的士兵,多是這幾年招募的新兵,並未經過多少戰事。左大將軍領著這麽一群新兵去豫州,有幾成把握?”
左大將軍沉聲道:“末將這兩年一直在練兵。”
“末將曾執掌邊軍二十年,說句大話,論練兵領兵打仗,末將自認在軍中沒有對手。”
這話說得是稍微狂了些。
不過,包大將軍司馬將軍等人都沒有出聲。
京城幾支駐軍,一年打不了兩迴仗。邊軍卻要時時麵對關外鐵騎的威脅。哪怕是以守城為主,大仗小仗也是打的最多的。論戰力,比起京城駐軍實實在在強得多。
左大將軍私德不太行,喝兵血喝得兇猛,練兵打仗卻有真功夫。
薑韶華道:“既然左大將軍主動請纓,那此次領兵平亂的差事,就交給左大將軍。”
左大將軍鏗鏘有力地應道:“末將一定提著趙武和鄭宸的項上人頭迴來見天子。”
薑韶華淡淡道:“朕打算讓宋統領一同領兵前去豫州。”
左大將軍素有桀驁不馴的聲名,聞言竟直接道:“軍中隻能有一個主將。令出兩門,是行軍打仗的大忌。如果皇上信不過末將,直接派宋統領領兵就是。”
這番話中帶著不滿,大有一言不合就要翻臉的魯莽之氣。
丁侍郎立刻沉了臉:“皇上這般安排,自有用意。左大將軍不可對天子不敬。”
左大將軍麵無表情地應了迴去:“領兵打仗,是提著腦袋拚命。末將敬重皇上,但是,末將還是堅持軍中隻有一個主將。”
“要麽讓我領兵去,要麽就宋統領領兵去平亂。”
兵部掌管天下兵馬,原則上來說,左大將軍應該聽丁侍郎的。
事實上卻是,文官武將各成派係。兵部平日撥軍費抹油水容易,卻很難幹預軍隊裏的事。
左大將軍擺明了不給丁侍郎麵子,丁侍郎被噎得臉紅脖子粗,想發怒卻又沒多少底氣。
薑韶華適時地張口:“左大將軍勿惱。行軍打仗,都聽你的。宋統領隻有一樁任務,將鄭宸和趙武的人頭帶迴來。”
安國公掙紮了一會兒,才擠出一句:“替我向姑姑告罪。就說我們父子對不住她。我們該死!”
確實該死!
要不是為了鄭家,太皇太後哪裏要費那麽多力氣和天子較勁。以太皇太後的身份地位和輩分,可以理所當然地享受晚輩的孝順,帶著平王殿下安心過日子。
現在鬧了那麽大的動靜出來,太皇太後娘娘還得想法子護住鄭家,少不得又要拉下一張老臉去求女帝陛下了。
趙公公確實心裏向著天子,卻也心疼伺候了幾十年的主子,心情頗為複雜。他低聲問安國公:“太皇太後娘娘打發奴才來問,鄭家和趙武,到底有什麽牽扯?”
安國公啞口無言。
趙公公也就懂了。
此時此刻,趙公公也有了吐血的衝動。
他按捺著心裏的怒火,低聲道:“國公爺好生歇著,奴才這就迴宮複命。”
趙公公火速迴宮。
進了宮門後,立刻便有小內侍跑過來送信:“皇上還在和眾臣議事,戶部紀尚書也被召進宮了。”
趙公公眉頭緊皺,略一點頭,腳步更急更快。
心急如焚的鄭太皇太後,竟迫不及待地迎了幾步:“安國公到底怎麽說?”
趙公公扶著鄭太皇太後往裏走,壓低聲音道:“娘娘別急,先坐下緩一緩,聽奴才慢慢道來。”
鄭太皇太後一把年歲了,依然是雷厲風行的火爆脾氣,聞言怒道:“緩什麽緩!立刻告訴哀家!”
趙公公無奈之下,隻得低聲說道:“奴才依著娘娘的吩咐去問國公爺,國公爺沒有否認。想來,趙武確實和鄭家有些幹係。”
怕什麽來什麽。
鄭太皇太後身子晃了一晃,一旁的林公公迅疾閃身過來,扶住主子。
鄭太皇太後氣得全身發顫,咬牙切齒地怒罵:“這對混賬東西!竟敢瞞著哀家做這等事!這兩個混賬!”
鄭太皇太後口中的兩個混賬,自然就是鄭宸父子了。
丞相黨和太皇太後黨水火不容,彼此爭鬥不休,暗中用些手段不足為奇。不過,為了除掉左大將軍斬斷王丞相在軍中的臂膀就敢唆使趙武棄城叛逃,以彭城數萬百姓和邊軍幾萬將士性命為籌碼,這等行徑堪稱卑劣無恥!
鄭太皇太後也難以接受!
洶洶怒火在胸膛裏燃燒,氣到了極處。
“他們父子都該死!哀家是顧不得他們了!”鄭太皇太後氣得站立不住,口中反反複複地罵道:“這對混賬東西!”
趙公公和林公公扶著鄭太皇太後坐下,急急召太醫過來,以防鄭太皇太後隨時被氣昏過去。
……
薑韶華麵寒如冰地坐在龍椅上,目光銳利冰冷。
一眾武將,皆滿麵怒容。尤其是左大將軍,提起趙武,恨不得生吞活剝了這個逆賊。
當日邊軍慘敗彭城被屠戮,身為邊軍主將的左大將軍,被天子問責,黯然辭官。
雖然之後再次起複,卻從邊軍主將變成了京城英衛營的主將。兵力相差了近兩倍,在軍中的地位也降了幾位。更重要的是,這份兵敗的恥辱,永遠烙在了他的臉上。
這是注定了要被記載進青史的大敗。
朝廷通緝趙武,左大將軍也私下派了心腹,四處搜尋趙武的下落。誰能想到,趙武竟一直躲在豫州軍營裏!
豫州軍主將陸將軍,是安國公一派的人。趙武藏身在豫州軍裏,可見和鄭家早有牽扯。現在鄭宸也出現在豫州軍營,那就更沒什麽可說的了。
“皇上,豫州軍敢殺欽差,反叛之心,昭然若揭。”左大將軍目中閃著怒火,昂首闊步上前奏請:“末將願領英衛營前去剿逆賊!”
包大將軍要坐鎮京城,不宜領兵前去。司馬將軍和宋將軍識趣地不和左大將軍爭搶。
左大將軍確實是最好的人選。
薑韶華看著左大將軍:“英衛營當年支援邊軍,曾打過敗仗,損失頗多。現在的士兵,多是這幾年招募的新兵,並未經過多少戰事。左大將軍領著這麽一群新兵去豫州,有幾成把握?”
左大將軍沉聲道:“末將這兩年一直在練兵。”
“末將曾執掌邊軍二十年,說句大話,論練兵領兵打仗,末將自認在軍中沒有對手。”
這話說得是稍微狂了些。
不過,包大將軍司馬將軍等人都沒有出聲。
京城幾支駐軍,一年打不了兩迴仗。邊軍卻要時時麵對關外鐵騎的威脅。哪怕是以守城為主,大仗小仗也是打的最多的。論戰力,比起京城駐軍實實在在強得多。
左大將軍私德不太行,喝兵血喝得兇猛,練兵打仗卻有真功夫。
薑韶華道:“既然左大將軍主動請纓,那此次領兵平亂的差事,就交給左大將軍。”
左大將軍鏗鏘有力地應道:“末將一定提著趙武和鄭宸的項上人頭迴來見天子。”
薑韶華淡淡道:“朕打算讓宋統領一同領兵前去豫州。”
左大將軍素有桀驁不馴的聲名,聞言竟直接道:“軍中隻能有一個主將。令出兩門,是行軍打仗的大忌。如果皇上信不過末將,直接派宋統領領兵就是。”
這番話中帶著不滿,大有一言不合就要翻臉的魯莽之氣。
丁侍郎立刻沉了臉:“皇上這般安排,自有用意。左大將軍不可對天子不敬。”
左大將軍麵無表情地應了迴去:“領兵打仗,是提著腦袋拚命。末將敬重皇上,但是,末將還是堅持軍中隻有一個主將。”
“要麽讓我領兵去,要麽就宋統領領兵去平亂。”
兵部掌管天下兵馬,原則上來說,左大將軍應該聽丁侍郎的。
事實上卻是,文官武將各成派係。兵部平日撥軍費抹油水容易,卻很難幹預軍隊裏的事。
左大將軍擺明了不給丁侍郎麵子,丁侍郎被噎得臉紅脖子粗,想發怒卻又沒多少底氣。
薑韶華適時地張口:“左大將軍勿惱。行軍打仗,都聽你的。宋統領隻有一樁任務,將鄭宸和趙武的人頭帶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