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王四郎當然極好。
出身王氏一族,親爹是王丞相。容貌清俊,氣質斯文,天資聰穎,詩才出眾。而且,謙遜溫和,沒有一絲驕氣。
論年齡,王瑾今年十五歲,比寶華公主小了一歲,也算相配。
太子也樂見王四郎做自己的姐夫。今日特意提一句,是想提醒寶華公主不要錯失好姻緣。奈何寶華公主如蚌殼一般不肯張口,他也就沒再多言。
寶華公主心事重重地迴了自己的寢宮。
薑莞華薑月華和範嘉寧笑盈盈地迎上前來。她們三個都是公主伴讀,平日也都住在寶華公主的寢宮裏。幾個年齡相若身份尊貴的少女朝夕相伴,情誼自然深厚。
範嘉寧察覺到寶華公主的低落,關切地說道:“公主今日心情似乎不太好。”
寶華公主定定心神,輕聲道:“父皇龍體不見好轉,我頗為憂心。”
女兒憂心父親病症,這個理由很合理。
範嘉寧也就沒再追問,順著寶華公主的話音安慰道:“皇上是真龍天子,自有上蒼庇護,太醫院裏有這麽多醫術精湛的太醫,一定能將皇上的病症治好。”
薑莞華薑月華也連連附和。
其實,真龍天子就是個說辭。天子也一樣是血肉之軀,生老病死樣樣躲不過。
寶華公主長長歎了一口氣。
“對了,南陽郡主真的要獻新糧種給朝廷麽?”範嘉寧好奇地問詢。
寶華公主嗯了一聲:“王丞相認定了南陽郡主是在扯謊。世間怎麽會有畝產量十幾石的糧食?不但駁迴了奏折,還叱責南陽郡主一番。”
“南陽郡主既然上了奏折,可見是種出了新糧。”範嘉寧低聲道:“便是產量沒有十幾石,肯定也比尋常糧食產量高。不管怎麽說,都是好事。王丞相為何要駁迴奏折橫加叱責?這豈不是讓南陽郡上下寒心?”
連心思單純的範嘉寧都看出了其中的不對勁。
寶華公主默然片刻,才道:“具體內情,我也不清楚。”
範嘉寧還待再問,薑莞華咳嗽一聲,笑著扯開話題:“前幾日我得了一幅書法大家的珍品,範妹妹最喜書法,不如去瞧瞧。”
薑月華故意笑嗔:“就隻許範妹妹瞧,不讓我去麽?”
們都在宮中長大,和鄭太後格外親厚,不願說鄭太後的是非。
範嘉寧的注意力果然被轉移過來:“一起去。”
寶華公主打起精神,一同去欣賞書法。
……
太子進了書房。書房裏四個少年,立刻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起身迎了過來。
“殿下,皇上龍體如何?”
“今日有沒有好轉?”
眼前幾個少年,都是陪伴太子一起長大的伴讀兼好友。如今隨著他一同上朝,也是他最親近最信任的人。
太子沒有隱瞞,歎了一聲道:“父皇龍體依舊虛弱。沒有好轉的跡象。我得盡快熟悉朝政,為父皇分憂。”
有些話,當著鄭宸和王瑾的麵,卻是不能說的。譬如父皇囑咐他孝敬卻不必聽太後的話,讓他提防且要重用王丞相。
王瑾溫聲安慰太子一番。
鄭宸看年輕俊朗的太子殿下一眼,心中哂然。
太康帝對外戚鄭家的戒心,更勝王丞相。或者說,太康帝對鄭太後的孝心,遠不及對皇權的在意。
畢竟,王丞相是大梁丞相,本來就該輔佐太子打理朝政。權臣再如何也是臣。
鄭太後卻是大梁太後,後宮幹政是大忌,又牽扯到鄭家這個外戚。太康帝焉能不忌憚?
不過,再如何忌憚,太康帝也隻有不到半年的壽命。
再過兩年,年輕的太子殿下也會猝死。
坐上龍椅的,將是那個笨笨呆呆的無知孩童,那個一生下來就反應遲緩的二皇子薑顥。
到那時,後宮中位分最高輩分最長的鄭太後,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而鄭家,也會是最大的贏家。
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昭和殿那邊送了奏折來。”李博元張口打破沉默:“殿下現在要不要批奏折?”
太子目光落在那一摞厚厚的奏折上,忽然覺得頭痛。
這是從如山的奏折裏挑出的最重要的一些送來,約莫占了每日奏折的兩成。饒是如此,也足以讓年少的太子殿下忙得灰頭土臉了。
大梁地域遼闊,四十州三百郡一千餘縣。各地情形不同,政務繁雜。別說批閱奏折,能看懂奏折裏寫什麽,都不是容易的事。
“拿來吧!”太子殿下深唿吸一口氣。
李博元應一聲,仗著身高力大,伸手抱住一摞奏折送到書桌上。
太子殿下坐在書桌前,凝神看了起來。幾位伴讀都陪在一旁。太子看完奏折,便順手遞給一旁的王瑾。
王瑾細細看了一遍,再給鄭宸。
鄭宸心裏又是一聲冷笑。
以前,靠太子最近的位置是他的。眼下,太康帝重用王丞相,太子對王丞相言聽計從。王瑾也跟著水漲船高。
至於李博元,不樂意也看不懂奏折,麻溜地去研墨。
最年少的高涼王世子,一看奏折就連連打嗬欠。眼睛骨碌碌轉了一圈,去尋了幾盤糕點來,又親自去沏壺茶,殷勤地送到太子殿下麵前:“堂兄餓了吧渴了吧!吃些糕點喝些茶,歇一歇再看奏折。”
太子啞然失笑,果然放下奏折,又吃又喝歇了一柱香時辰。
此時此刻,書房裏的少年們有說有笑氣氛容洽。除了鄭宸,無人知曉未來的數年裏,他們之間會成為彼此的敵人對手,不死不休。
兩個時辰後。
太子打開一份奏折,目光一掠,忽然擰起眉頭,麵色不太好看。
鄭宸不動聲色地瞥一眼過來。
太子將奏折合上,對伴讀們說道:“我要去一趟昭和殿,你們不必跟隨,各自出宮迴去歇一晚。”
四個少年一起應下。
伴讀們一走,太子便迅疾起身,攥著那份奏折去了昭和殿。
此時正是傍晚,太康帝精力不濟,從午後便入睡。
太子隻得耐心等待。好在沒等太久,太康帝便醒來了:“你手裏拿的是什麽奏折?”
……
出身王氏一族,親爹是王丞相。容貌清俊,氣質斯文,天資聰穎,詩才出眾。而且,謙遜溫和,沒有一絲驕氣。
論年齡,王瑾今年十五歲,比寶華公主小了一歲,也算相配。
太子也樂見王四郎做自己的姐夫。今日特意提一句,是想提醒寶華公主不要錯失好姻緣。奈何寶華公主如蚌殼一般不肯張口,他也就沒再多言。
寶華公主心事重重地迴了自己的寢宮。
薑莞華薑月華和範嘉寧笑盈盈地迎上前來。她們三個都是公主伴讀,平日也都住在寶華公主的寢宮裏。幾個年齡相若身份尊貴的少女朝夕相伴,情誼自然深厚。
範嘉寧察覺到寶華公主的低落,關切地說道:“公主今日心情似乎不太好。”
寶華公主定定心神,輕聲道:“父皇龍體不見好轉,我頗為憂心。”
女兒憂心父親病症,這個理由很合理。
範嘉寧也就沒再追問,順著寶華公主的話音安慰道:“皇上是真龍天子,自有上蒼庇護,太醫院裏有這麽多醫術精湛的太醫,一定能將皇上的病症治好。”
薑莞華薑月華也連連附和。
其實,真龍天子就是個說辭。天子也一樣是血肉之軀,生老病死樣樣躲不過。
寶華公主長長歎了一口氣。
“對了,南陽郡主真的要獻新糧種給朝廷麽?”範嘉寧好奇地問詢。
寶華公主嗯了一聲:“王丞相認定了南陽郡主是在扯謊。世間怎麽會有畝產量十幾石的糧食?不但駁迴了奏折,還叱責南陽郡主一番。”
“南陽郡主既然上了奏折,可見是種出了新糧。”範嘉寧低聲道:“便是產量沒有十幾石,肯定也比尋常糧食產量高。不管怎麽說,都是好事。王丞相為何要駁迴奏折橫加叱責?這豈不是讓南陽郡上下寒心?”
連心思單純的範嘉寧都看出了其中的不對勁。
寶華公主默然片刻,才道:“具體內情,我也不清楚。”
範嘉寧還待再問,薑莞華咳嗽一聲,笑著扯開話題:“前幾日我得了一幅書法大家的珍品,範妹妹最喜書法,不如去瞧瞧。”
薑月華故意笑嗔:“就隻許範妹妹瞧,不讓我去麽?”
們都在宮中長大,和鄭太後格外親厚,不願說鄭太後的是非。
範嘉寧的注意力果然被轉移過來:“一起去。”
寶華公主打起精神,一同去欣賞書法。
……
太子進了書房。書房裏四個少年,立刻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起身迎了過來。
“殿下,皇上龍體如何?”
“今日有沒有好轉?”
眼前幾個少年,都是陪伴太子一起長大的伴讀兼好友。如今隨著他一同上朝,也是他最親近最信任的人。
太子沒有隱瞞,歎了一聲道:“父皇龍體依舊虛弱。沒有好轉的跡象。我得盡快熟悉朝政,為父皇分憂。”
有些話,當著鄭宸和王瑾的麵,卻是不能說的。譬如父皇囑咐他孝敬卻不必聽太後的話,讓他提防且要重用王丞相。
王瑾溫聲安慰太子一番。
鄭宸看年輕俊朗的太子殿下一眼,心中哂然。
太康帝對外戚鄭家的戒心,更勝王丞相。或者說,太康帝對鄭太後的孝心,遠不及對皇權的在意。
畢竟,王丞相是大梁丞相,本來就該輔佐太子打理朝政。權臣再如何也是臣。
鄭太後卻是大梁太後,後宮幹政是大忌,又牽扯到鄭家這個外戚。太康帝焉能不忌憚?
不過,再如何忌憚,太康帝也隻有不到半年的壽命。
再過兩年,年輕的太子殿下也會猝死。
坐上龍椅的,將是那個笨笨呆呆的無知孩童,那個一生下來就反應遲緩的二皇子薑顥。
到那時,後宮中位分最高輩分最長的鄭太後,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而鄭家,也會是最大的贏家。
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昭和殿那邊送了奏折來。”李博元張口打破沉默:“殿下現在要不要批奏折?”
太子目光落在那一摞厚厚的奏折上,忽然覺得頭痛。
這是從如山的奏折裏挑出的最重要的一些送來,約莫占了每日奏折的兩成。饒是如此,也足以讓年少的太子殿下忙得灰頭土臉了。
大梁地域遼闊,四十州三百郡一千餘縣。各地情形不同,政務繁雜。別說批閱奏折,能看懂奏折裏寫什麽,都不是容易的事。
“拿來吧!”太子殿下深唿吸一口氣。
李博元應一聲,仗著身高力大,伸手抱住一摞奏折送到書桌上。
太子殿下坐在書桌前,凝神看了起來。幾位伴讀都陪在一旁。太子看完奏折,便順手遞給一旁的王瑾。
王瑾細細看了一遍,再給鄭宸。
鄭宸心裏又是一聲冷笑。
以前,靠太子最近的位置是他的。眼下,太康帝重用王丞相,太子對王丞相言聽計從。王瑾也跟著水漲船高。
至於李博元,不樂意也看不懂奏折,麻溜地去研墨。
最年少的高涼王世子,一看奏折就連連打嗬欠。眼睛骨碌碌轉了一圈,去尋了幾盤糕點來,又親自去沏壺茶,殷勤地送到太子殿下麵前:“堂兄餓了吧渴了吧!吃些糕點喝些茶,歇一歇再看奏折。”
太子啞然失笑,果然放下奏折,又吃又喝歇了一柱香時辰。
此時此刻,書房裏的少年們有說有笑氣氛容洽。除了鄭宸,無人知曉未來的數年裏,他們之間會成為彼此的敵人對手,不死不休。
兩個時辰後。
太子打開一份奏折,目光一掠,忽然擰起眉頭,麵色不太好看。
鄭宸不動聲色地瞥一眼過來。
太子將奏折合上,對伴讀們說道:“我要去一趟昭和殿,你們不必跟隨,各自出宮迴去歇一晚。”
四個少年一起應下。
伴讀們一走,太子便迅疾起身,攥著那份奏折去了昭和殿。
此時正是傍晚,太康帝精力不濟,從午後便入睡。
太子隻得耐心等待。好在沒等太久,太康帝便醒來了:“你手裏拿的是什麽奏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