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從戰後的巴拿馬轉迴來,張思遠緊緊的盯著北美的變動,一個後世的霸主要登上曆史舞台了,要登上這個世界的曆史舞台了,但這個舞台是不是能能登上來,還得看時機和機會,英國人太強大了,他們不像東方的那個島國一樣,是外強中幹,靠著西方人撐腰在東方耀武揚威,這個島國可是曾經憑著自己的海上實力稱霸世界百年,這時候他們已經稱霸六七十年了,嗯,準確的來說,他們還奔走在稱霸西方世界的道路上,有點霸氣,但沒有完全稱霸。


    因為兩個漢人王國的崛起,幾乎打斷了他們稱霸的進程,不過他們依然頑強,並且強大,隱隱的有超過法國人在西方的那種宗主國地位的傲氣和文明水平和軍事實力。


    幾個月內,英國人在北美製造的恐怖氣氛超過了巴拿馬四年血戰的恐怖氣氛,英軍四處出擊,北美人到處躲藏,反抗,也幸虧北美大,雖然被六十個旅級部隊編織的網絡籠罩在各地,可他們依然通過鬥爭獲得了一定的優勢,靠近緬因州的地方本來應該是最為嚴密的地方,可為了躲避英軍的追捕,北美部隊逃入了兩家之間的無人區內安營紮寨,並通過小路進出頻繁襲擊附近的英國駐軍,並且在駐軍中同情他們的英國人軍官的幫助下躲避了英國人的追捕。


    經過十幾年的鬥爭,北美人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政權,並且擁有自己忠誠的部屬,民眾,有他們的一套方針政策,有他們的戰術指揮。


    英國人也許很強勢,但不知道為什麽總是失敗,美洲人已經打垮了他們三個雇傭兵旅,一個英國人正規軍的團級兵力,英國人東奔西跑,總是無法消滅他們,因為美洲人太多了,而且很多美洲人都有在巴拿馬血戰的經驗,善於打硬仗,血戰,善於打遊擊戰。


    美洲人發動了印第安人幫助他們打英國人,英國人血腥的對印第安人動武,但卻打不過熟悉地形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的偷襲也讓他們死傷慘重,三十萬英軍半年時間不到就損失五六萬人,丟失了兩三個城市,美洲人發展到了五萬人,比半年前增加了一萬人的隊伍,並且占領了一些小地盤,一兩個城市進行抵抗。


    不過戰亂也給美洲人大量逃亡其他歐洲的國家,印第安人逃亡墨西哥甚至哥倫比亞,盡管新華夏王國邊境管製嚴格,並且國內限製外籍人來,可還是有很多美洲人和印第安人各顯神通到達離他們最近的這個漢人國家討生活,或者躲避戰亂,或者暫時作為反抗英國人的跳板,來迴周轉。


    新華夏王國要建設,也需要用很多工,因此有些時候也不會太過管他們,新華夏王國很多工廠拔地而起,很多集中農場被圍起來,這些美洲人更善於幹集中起來的農場的種植和放牧工作,他們以前就是這麽生活的。


    因為新華夏王國雖然和英國人簽訂了停戰協議,可畢竟雙方是死仇,世敵,因此美洲人到達這裏就安全了,隻要遵守新華夏王國的製度,不挑戰新華夏王國的製度,不宣言他們的主張,就不會有事情,宣揚他們的主張,立刻會被查出來被捕,然後遣送給英國人,因此美洲人不會因此刺激新華夏王國。


    他們小心的活動,新華夏王國一邊建設一邊嚴密的監視他們的活動,一些落後的武器裝備也任由他們買走,能給英國人添麻煩,自己又能賺錢,新華夏王國很樂意幹這樣的事情,而且美洲人拖住英國人,對新華夏王國也有好處,他們能安心發展。


    英國人不僅有美洲人這個老對手,老麻煩,還有法國人最近的轉變,英法的關係一直在下降,雙方從上一次的英荷海戰算起,就已經開始不太友善了,雖然還在表麵上交往,商業貿易,但大海上英國人偷襲法國人的商船,偷襲法國人的巡邏戰艦,法國人報複,偷襲英國人的商船,運兵船,資助美洲人反抗英國人,大家在暗地裏麵殺的天昏地暗的。


    而荷蘭人老實了一段時間,暗地裏恢複元氣,在巴拿馬被擠出來以後,荷蘭人徹底放棄了在中美洲的利益,將剩餘的兵力和資源轉移到了加勒比海殖民地,南美洲,重要的是非洲殖民地,中東等地方發展,躲開了同法國人的正麵相對,緩和同法國人的關係,同時表麵上同英國人緩和關係,但實際上在殖民地爭奪和海上貿易上,依然摩擦不斷,有了新華夏王國的一千多艘戰艦,他們隻需要招募水兵,簡單訓練一下就能上戰艦使用,很快恢複了戰鬥力。


    荷蘭人也在支持美洲人作戰,同時也因為他們參與了巴拿馬戰役,還有同新華夏王國的古巴殖民地等問題上有摩擦,總體上,表麵上他們還是希望站在英國人這邊的,因此現在荷蘭態度未定,但有倒向英國人的趨勢,法國人同新華夏王國從冷漠到敵意,到有摩擦,到巴拿馬開戰,實際上新華夏王國同法國人處於戰爭狀態中,西班牙人因為簽有條約,因此隻能說不服氣或者潛在敵人,還沒有公開決裂,暗地裏也和新華夏王國較量,英國人剛簽署了條約,但實際上雙方還是敵人。


    但這樣微妙的關係卻對新華夏王國好,因為沒有大的戰爭和一些海上戰爭,使得他們能發展自己,戰艦產量提升了一百艘,新華夏王國的戰艦數量已經向三千艘靠近了。


    隻是由於新式戰艦的研究成功,或者說越新的戰艦製造過程或者說時間和精力越久,原先的風帆船也隻需要一個月到三個月時間,後來蒸汽機戰艦最慢也就是四個月時間,鐵甲艦隨著技術的熟練,從五個月下降到四個月時間,到最後的三個月時間,但再也壓縮不了時間了,戰艦的建造時間最低也是四個月時間,倒班的情況下也需要兩個月差幾天到三個月時間,新式戰艦卻越來越多,倒班也需要四個半月時間,再新式的戰艦需要五個月時間,最新的戰艦壓縮了時間也需要六個半月時間一艘,實際上慢慢建造的話需要八個月時間,而經過一些技術改進以後需要九個月時間,即便壓縮了時間,也需要七個半月到八個月時間。


    於是戰艦的建造需要的是熟練工人,成品船隻資源材料還有足夠多的船台,而不是憑借改進工藝和流程就能壓縮作戰時間的,這樣生產的戰艦,一艘戰艦一隊稍微有水平的戰艦人員,就能吊打敵人五艘到十艘的新式戰艦,因此無論是那一家都在改進工藝,研製新式戰艦,從技術上壓製對方,而北美刮起的起義風暴使得各方都在埋頭發展,想要在下一次戰鬥的時候憑借戰艦的優異性而不是戰艦的數量擊敗敵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