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秦帝國每年的年收入就是三千萬華夏元,這和每年四百萬西班牙金幣,這已經比葡萄牙人的全體一年的年收入都高了。


    隨著新秦帝國競爭力的提高,國力的增強,對比其他國家的貨幣增值,十元華夏元的兌換大約六塊五到六塊的西班牙金幣,並且隨著華夏元使用越來越廣泛,這種比值還在提升,在新秦帝國本土的兌換就是兩元兌換一塊錢或者一塊一的西班牙金幣,或者三塊錢兌換零點八法郎,零點五英鎊金磅。


    新秦帝國實現了同歐洲各國的經濟接軌,開始融入了歐洲和北美的經濟發展圈子。


    隨著新秦帝國的超常發展,除了英國和法國,歐洲其他海上曾經牛逼的國家都被逼的甘心服輸,低頭,展開了同新秦帝國的商業貿易。


    而華夏帝國自從獲得了九十艘新秦帝國的水師戰艦,裁撤了一大半的水師官兵以後,五大艦隊更換了主力戰艦,雖然三型的鐵甲艦速度不怎麽快,最快十七節的速度,但巡航海上還是可以的,伴隨著其他蒸汽機戰艦的艦隊增強了華夏帝國的水師實力。


    同時根據新秦帝國的技術開始改造自己的鐵甲艦,華夏帝國的技術儲備可是比新秦帝國要雄厚多了,火炮最好,炮鋼最好,鋼鐵冶煉技術也最好,船隻製造技藝也最好,也有一批自己培養的大量的戰船,戰艦設計師,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根據三型鐵甲艦改造出來的鐵甲艦。


    華夏帝國的鐵甲艦艦體加長到一百二十多米,全鐵甲,直通的龍骨,更加堅硬的肋骨,三千就百七十噸,列裝四門96毫米火炮,前兩門是並列的火炮,後兩門也是並列的火炮,火炮並列技術華夏帝國是很成熟的,中間使用四台大鍋爐,高高的煙筒,高高的桅杆,使用四台五千馬力的蒸汽機,速度達到了二十五節的速度,副炮是公差很小的精度很高的二十四門七十五毫米火炮,一些地方安排了五十毫米速射炮。


    煤倉裝煤一千噸,剩餘兩千九百噸的噸位,戰艦總體用去一千九百多噸,還有一千噸的浮力,火炮占去八百噸,人員和炮彈占去一百多噸。


    還有多餘的幾十噸的儲備浮力,戰艦配備十九船員,八十多名輔助的技術和戰鬥人員,總共九十人,比起新秦帝國和英國人的戰船上的配備人員要少很多,精銳很多了,千噸煤炭都是優質的煤炭,航程達到了五千多海裏,繞馬六甲海峽返迴沿海艦隊駐地都有多餘的幾百公裏航程。


    即便是李亞和莫林收到了關於華夏帝國的電報都不由的感歎華夏帝國實力雄厚,接受了鐵甲艦三型不到多半年就研製出了自己的戰艦,並且很快裝備上了,一年多時間就裝備了三十五艘,這比起新秦帝國大多都是兩千多海裏,三千多海裏的航程的鐵甲艦都多幾百海裏的航程。


    新秦帝國很想拿過來自己製造一些,但他們知道走一趟需要大半年的時間,主要是陸上補給和各地氣候,海上的各種情況導致現在需要繞過非洲或者南美洲的一角,航程幾萬海裏,從北美洲去華夏的航道都不保險,沒有人探索啊。


    不過新秦帝國也不是沒有獲得,至少一些技術細節和原材料可以通過進口,通過土耳其那邊轉運過來,他們也在積極的研究第四代的鐵甲艦,三代鐵甲艦四次改型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了。


    不過在這個方麵這是急不來的,因為技術的積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時間,新秦帝國新修建了鋼鐵廠,冶煉廠,精煉廠,幾個廠全部用漢人,保衛也用漢人,不準一點外籍人士插手,因為這畢竟是軍事秘密,關乎新秦帝國的海上和軍事上領先別的國家的戰略大事情。


    這些廠礦都建立在人跡罕至的主島的山裏麵,靠近湖泊,可以通過內河航運運輸原材料到達廠裏麵,然後把廠裏麵的成型的鋼鐵用內河船航運到造船廠附近的鋼鐵廠裏麵,進行磨具加工,模具成型,然後用於造船。


    而島上不多的幾千俘虜和奴隸則被用來修建新的通往廠礦的蒸汽機鐵路,蒸汽機機頭從華夏帝國采購。


    就這幾個廠子耗費了大約十萬的漢人人口資源,更不用說其他的兵工廠了,其他的級別高的兵工廠,以及保密部門,還有保衛的軍隊都使用漢人,一口氣用去了大約七八萬人,這樣一下就讓島上新增的漢人人口有三分之一被牽製在這個上麵了。


    而趙帥管理的軍情司這個部門則擁有兩千多全是漢人的對內偵查密探,進行嚴格的審查,其他的外籍情報人員都在國外偵查英國人和法國人,西班牙人的動向。


    其他的大部分漢人在新仙居縣城也就是比鄰半島上,還有新寶島縣城,也就是阿瓦蘭半島上分布著,還有一部分在大瀑布城和沼澤城。


    紐芬蘭島也算是人滿了,近四十萬多萬漢人和十來萬外籍人士的百姓和雇傭兵,外籍商人。


    但大部分人聚集在新仙居縣城和新寶島縣城周圍,兩個半島之間的船隻來來往往的,開通了客船班船,兩個島之間的客船來來往往的,每天運輸兩千人次的客流,可見新秦帝國多麽繁華啊,這簡直就是離著北極的最近的最為寒冷的最為偏僻的一個最繁華的城市了。


    島上的采石場已經停止破壞性開采了,石頭都是通過馬拉火車從主島運來的,煤礦也停止開采了,變成了儲存外麵運來的煤炭的煤場了。


    島上的人都用上了蜂窩煤爐子,或者木炭爐子。


    隨著鐵路的完善和公路的完善,調兵還是調動人口,人力都很快的。


    現在的商品已經不隻是麻繩,亞麻布,染料了,還有質量上乘的紙張,法國人大量進口。


    還有鹹魚,還有各種海產品,華夏帝國的味精在這裏能生產,開始出貨的量很小,但隨著商家的到來,商品越來越多。


    但就是這樣新秦帝國依然沒有擺脫資源依靠外麵補給的局麵,所以新秦帝國對於戰略資源的儲存是極為重視的,煤炭隻進不出,鋼鐵和鐵礦石隻進不出,倒是紡織品大量出口,紙張這些通過樹木資源和漁業資源,還有香皂等資源為新秦帝國購買迴大量的資源。


    即便是為荷蘭等國造船也需要他們自己運輸來鋼鐵等資源來,才給建造,要是使用新秦帝國的資源,那是萬萬不可以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