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雖然經曆了三次英荷戰爭,一次失敗,兩次勝利,不過它依然是整個歐洲最富有的國家,海上馬車夫的威勢雖然有所減少,並且最近兩年國內的商人集團內部散失了進取心,開始把自己的財富借貸給英國人和法國人,可他們整體上的海上實力依然在。
整體的海上戰鬥經驗的水手依然要超過英國人,就算到1770年代也是人均所得最高的國家(亞當·斯密因此在1776年說荷蘭仍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它強大的金融霸權,使別國都想與它結盟。
因此他們才不會把一個新崛起的地盤還沒有他們大的新秦帝國,這個來自東方的流放者國家看在眼裏,他們是傲慢的,因為他們曾經輝煌過,並且現在的實力依然不小,他們依然可以一次出動十四萬陸軍兵力幫助其他國家作戰,一次出動兩到三萬的水手,一次出動擁有六千到一萬兩千門火炮的風帆戰列艦八十到一百六十艘進攻其他海上國家艦隊。
這樣的實力,在隻擁有火炮不到三千門,艦隊主力戰艦實力隻有二十八艘的小小的新秦帝國來說的確不夠他們看,何況曾經的華夏帝國在遙遠的遠東海麵上同他們爭奪殖民地,爭奪海上貿易霸權,把他們驅趕到了印度洋海域,並且印度洋海域也把他們驅趕了出來,最後受益的是英國人和華夏帝國人,以及華夏帝國示好的西班牙人,這讓他們如何不恨。
斷人財路猶如殺入父母,荷蘭人同華夏帝國人的仇恨可比海深,尤其是他們經曆了英國人的三次戰爭,從強大的歐洲海上帝國跌落到歐洲二流國家的行列,並且靠著借貸為生,被英國人全麵限製住,並且成為了英國人踩著他們肩膀成為未來的海上霸主,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在遠東損失了太多的商業利益,所以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對華夏帝國人組成的新秦帝國毫無好感。
一見麵就開打,荷蘭人對新秦帝國人毫無好感。
一艘一千噸的風帆戰艦受傷以後,蹣跚的想要退出戰場,不過這可由不得它們了,華夏帝國的獨創的炮塔火炮可不是吃素的,射擊準確率高的嚇人,風帆戰艦沒有駛出一百多米,下一輪的炮塔火炮七十五毫米的炮彈就再次砸中了船頭,三顆炮彈齊齊的砸中了方圓不過五六米的地方。
一顆炮彈將破爛的甲板砸開一個三米寬的大洞,穿深到達底倉的甲板,底倉的甲板是厚厚的柚木板,勉強擋住了炮彈的爆炸威力,不過炮彈爆炸的擴散波,卻席卷了整個船艙前部,將配重的船艙隔板全部炸裂,飛翔的木頭碎片,將在隔倉調整物資,為整艘船支持平衡的艙底雜役和一些水手,一些物資,全部掃的飛起來,一地狼藉。
第二顆炮彈直接在不遠處船頭爆炸,將已經被炸出缺口的船頭板全部炸飛,然後炸爛了整個船頭,剩餘的炮彈碎片在船頭底倉擊碎幾片隔板,然後咕咕的海水造成了船頭底倉滲水,大約三五噸的海水飛快的充滿了底倉,並且順著缺口向那個大洞湧去。
盡管風帆戰船上的水手慌忙跑下來準備堵漏,不過依然無法阻止海水的滲透,何況還有第三課炮彈呢。
第三顆炮彈由於沒有阻礙,直接炸在了底倉甲板上,然後擊穿了底層頂層甲板,穿過了底倉,在底倉龍骨上爆炸,炸斷了龍骨,在底倉開了一個半米大的洞,這下誰也擋不住海水的湧入。
在水手們慌忙逃離的時候這艘裝載了一百三十五名水手,四十五名戰鬥人員,五十名乘客的一千多噸的帆船,一個倒栽蔥,船頭直接沉入海底,船尾高高翹起,將所有上層建築裏麵的水手和甲板上的水手全部甩到了海麵上去,最倒黴的是在船艙裏麵和底倉的那些人和乘客,一個都沒有逃脫,全部被沉沒的船卷入海底。
被猛虎一般的莊林這麽一打,荷蘭人也不由的臉上一陰,這是一隻瘋狗啊,追著打啊。
不過他們很快調整過來了,他們的八艘風帆戰艦上麵的火炮可是比新秦帝國的火炮炮火密集多了,雖然距離還遠,可他們自從同華夏帝國交手過以後,在一千二百米這個距離上,已經試驗過了,他們同英國人的第三次英荷戰爭,就用這樣的手段打敗了英國人。
英國人隻注重自己的水手經驗和船隻升級,科技升級,卻對於水手的炮術沒有太大的提升,而且英國人的水手比較散漫,傲慢,自負,因此麵對敵人他們打的十分的任性,結果荷蘭人戰勝了他們,雖然荷蘭人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們最後的海戰名將,六十五歲的那個將軍被重傷,然後不久後死去了,至此荷蘭人失去了同英國人的鬥爭的勇氣。
打了勝仗卻卑躬屈膝,貸款給英國人發展,流為了海上的二流國家。
現在他們的戰船上依然是密集的炮廊火炮,靠實心彈,開花彈取勝,根本沒有配備像英國人和華夏帝國,新秦帝國,法國人的炮塔火炮。
這裏麵炮塔火炮最強的是華夏帝國,第二是英國人,第三是新秦帝國,第四才是法國人,新秦帝國購買了法國人的戰艦以後,經過改造,使用的一個炮台雙聯裝,當然不是後世一戰或者二戰的那種巨艦大炮的雙聯裝火炮,隻是並列火炮而已。
兩門七十五毫米火炮不再上下搭配,而是下麵一門近距離三十四磅舊式實心彈火炮,為了在六百到八百米近處追擊或者撤退的時候對敵人進行重彈攻擊,上麵是並列式有半開放式的並列火炮,七十五毫米口徑,可以實現十秒鍾的時間差距的發射間隔。
幾乎相當於同時發射。
一門火炮裝彈,然後另外一門火炮打開炮門,也在裝彈,炮長瞄準,計算差距,然後調整炮台和火炮炮台進行對準目標,兩門火炮一起調整射擊角度和射擊參數,一門火炮開火,另外一門火炮等另外一門火炮後坐力消失一半,隔著十秒開火,然後第二門火炮先退單,清洗火炮,第一門火炮接下來退彈殼,清洗火炮,然後第二門裝彈,第一門火炮裝彈,在此過程中,炮長捕捉目標,副炮長根據炮長的參數下達調整炮台和火炮角度的命令,一炮手和二炮手輪流合上火炮炮門,然後第二門準備好的火炮先開炮,退出一段距離,給第一門火炮炮門炮手準備出退出距離,這個過程十分繁雜和必須精確。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在科技就是如此落後。
(本章完)
整體的海上戰鬥經驗的水手依然要超過英國人,就算到1770年代也是人均所得最高的國家(亞當·斯密因此在1776年說荷蘭仍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它強大的金融霸權,使別國都想與它結盟。
因此他們才不會把一個新崛起的地盤還沒有他們大的新秦帝國,這個來自東方的流放者國家看在眼裏,他們是傲慢的,因為他們曾經輝煌過,並且現在的實力依然不小,他們依然可以一次出動十四萬陸軍兵力幫助其他國家作戰,一次出動兩到三萬的水手,一次出動擁有六千到一萬兩千門火炮的風帆戰列艦八十到一百六十艘進攻其他海上國家艦隊。
這樣的實力,在隻擁有火炮不到三千門,艦隊主力戰艦實力隻有二十八艘的小小的新秦帝國來說的確不夠他們看,何況曾經的華夏帝國在遙遠的遠東海麵上同他們爭奪殖民地,爭奪海上貿易霸權,把他們驅趕到了印度洋海域,並且印度洋海域也把他們驅趕了出來,最後受益的是英國人和華夏帝國人,以及華夏帝國示好的西班牙人,這讓他們如何不恨。
斷人財路猶如殺入父母,荷蘭人同華夏帝國人的仇恨可比海深,尤其是他們經曆了英國人的三次戰爭,從強大的歐洲海上帝國跌落到歐洲二流國家的行列,並且靠著借貸為生,被英國人全麵限製住,並且成為了英國人踩著他們肩膀成為未來的海上霸主,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在遠東損失了太多的商業利益,所以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對華夏帝國人組成的新秦帝國毫無好感。
一見麵就開打,荷蘭人對新秦帝國人毫無好感。
一艘一千噸的風帆戰艦受傷以後,蹣跚的想要退出戰場,不過這可由不得它們了,華夏帝國的獨創的炮塔火炮可不是吃素的,射擊準確率高的嚇人,風帆戰艦沒有駛出一百多米,下一輪的炮塔火炮七十五毫米的炮彈就再次砸中了船頭,三顆炮彈齊齊的砸中了方圓不過五六米的地方。
一顆炮彈將破爛的甲板砸開一個三米寬的大洞,穿深到達底倉的甲板,底倉的甲板是厚厚的柚木板,勉強擋住了炮彈的爆炸威力,不過炮彈爆炸的擴散波,卻席卷了整個船艙前部,將配重的船艙隔板全部炸裂,飛翔的木頭碎片,將在隔倉調整物資,為整艘船支持平衡的艙底雜役和一些水手,一些物資,全部掃的飛起來,一地狼藉。
第二顆炮彈直接在不遠處船頭爆炸,將已經被炸出缺口的船頭板全部炸飛,然後炸爛了整個船頭,剩餘的炮彈碎片在船頭底倉擊碎幾片隔板,然後咕咕的海水造成了船頭底倉滲水,大約三五噸的海水飛快的充滿了底倉,並且順著缺口向那個大洞湧去。
盡管風帆戰船上的水手慌忙跑下來準備堵漏,不過依然無法阻止海水的滲透,何況還有第三課炮彈呢。
第三顆炮彈由於沒有阻礙,直接炸在了底倉甲板上,然後擊穿了底層頂層甲板,穿過了底倉,在底倉龍骨上爆炸,炸斷了龍骨,在底倉開了一個半米大的洞,這下誰也擋不住海水的湧入。
在水手們慌忙逃離的時候這艘裝載了一百三十五名水手,四十五名戰鬥人員,五十名乘客的一千多噸的帆船,一個倒栽蔥,船頭直接沉入海底,船尾高高翹起,將所有上層建築裏麵的水手和甲板上的水手全部甩到了海麵上去,最倒黴的是在船艙裏麵和底倉的那些人和乘客,一個都沒有逃脫,全部被沉沒的船卷入海底。
被猛虎一般的莊林這麽一打,荷蘭人也不由的臉上一陰,這是一隻瘋狗啊,追著打啊。
不過他們很快調整過來了,他們的八艘風帆戰艦上麵的火炮可是比新秦帝國的火炮炮火密集多了,雖然距離還遠,可他們自從同華夏帝國交手過以後,在一千二百米這個距離上,已經試驗過了,他們同英國人的第三次英荷戰爭,就用這樣的手段打敗了英國人。
英國人隻注重自己的水手經驗和船隻升級,科技升級,卻對於水手的炮術沒有太大的提升,而且英國人的水手比較散漫,傲慢,自負,因此麵對敵人他們打的十分的任性,結果荷蘭人戰勝了他們,雖然荷蘭人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們最後的海戰名將,六十五歲的那個將軍被重傷,然後不久後死去了,至此荷蘭人失去了同英國人的鬥爭的勇氣。
打了勝仗卻卑躬屈膝,貸款給英國人發展,流為了海上的二流國家。
現在他們的戰船上依然是密集的炮廊火炮,靠實心彈,開花彈取勝,根本沒有配備像英國人和華夏帝國,新秦帝國,法國人的炮塔火炮。
這裏麵炮塔火炮最強的是華夏帝國,第二是英國人,第三是新秦帝國,第四才是法國人,新秦帝國購買了法國人的戰艦以後,經過改造,使用的一個炮台雙聯裝,當然不是後世一戰或者二戰的那種巨艦大炮的雙聯裝火炮,隻是並列火炮而已。
兩門七十五毫米火炮不再上下搭配,而是下麵一門近距離三十四磅舊式實心彈火炮,為了在六百到八百米近處追擊或者撤退的時候對敵人進行重彈攻擊,上麵是並列式有半開放式的並列火炮,七十五毫米口徑,可以實現十秒鍾的時間差距的發射間隔。
幾乎相當於同時發射。
一門火炮裝彈,然後另外一門火炮打開炮門,也在裝彈,炮長瞄準,計算差距,然後調整炮台和火炮炮台進行對準目標,兩門火炮一起調整射擊角度和射擊參數,一門火炮開火,另外一門火炮等另外一門火炮後坐力消失一半,隔著十秒開火,然後第二門火炮先退單,清洗火炮,第一門火炮接下來退彈殼,清洗火炮,然後第二門裝彈,第一門火炮裝彈,在此過程中,炮長捕捉目標,副炮長根據炮長的參數下達調整炮台和火炮角度的命令,一炮手和二炮手輪流合上火炮炮門,然後第二門準備好的火炮先開炮,退出一段距離,給第一門火炮炮門炮手準備出退出距離,這個過程十分繁雜和必須精確。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在科技就是如此落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