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少尉裏麵,也不是沒有優秀的人才,就像武南,武南相比家世來說比較平庸。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他的祖爺爺先前隻是華夏帝國皇帝張強手下的一個民兵連長,是從北方山西州,當時的大金國逃難過來的,曾經在大金國擔任過大金蒙古族騎兵隊的馬夫。


    其實呢,也就是說的建奴,就是漢人受不了明朝的壓迫,然後逃難到蒙古草原上,之後被蒙古人欺壓,最終成為蒙古人的奴隸,並且憑借著一些勇武,成為人家蒙古普通百姓的家奴,而蒙古人和女真金人一樣,是把這些人分給手下的百姓,百姓每一家都有來自漢人王朝明朝的漢人奴隸,這都是他們的財產。


    四十歲的他從山西逃難到蒙古,帶著他的家人,然後跟隨著金軍南下,幾次劫掠大明大同一帶,他學會了養馬,並且成為蒙古人的披甲奴,就是跟在主人身後收拾戰利品,清剿主人身邊的普通士兵,或者殺死漢人傷員,然後剝奪他們的武器裝備,金錢物資,裝在身上,背在身上,這些都是主人的財產。


    隨著豪格叛變大清朝,在山西和陝西,河北建立了大金國,五十歲的他退下來繼續幫助主人家放牧,在大同城牆外,他兒子接替了他成為主人的五個奴隸之一,在同大清國的戰鬥中,他幾個兒子死了三個,還有兩個建立軍功,成為蒙古騎兵,已經成為一個小隊長的麾下的士兵。


    其實叫小隊長完全不符合當時的實情,當時滿清從野蠻的東北那嘎達子來到了中原大地,他們那個最小的作戰單位是牛錄。


    一牛錄為三百人,牛錄稱之為額真,稱號是額真,實際職務是佐領,下麵有兩個副手,滿語稱“代子”;同時每牛錄分為四個達旦,每達旦由一個章京(滿語,意即書記官)和一個撥什庫(滿語,意即領催)管理,這時,滿洲軍隊的編製基本成形了。


    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阿哈即奴隸,多是漢人、朝鮮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於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而武南他爺爺的主子就是一個達旦,意思就是章京,下麵有著大約七十人,其中二十人就是蒙古人,披甲人,而他爺爺就是一個啊哈,因為作戰勇敢被晉升為一丁的頭目,作為啊哈隊伍裏麵一丁的頭目,也就是領著十來人,都是漢人,新抓的,早期投靠的。


    到了大金國後期,他爺爺在同滿清多隆作戰的時候,被擊潰,然後千裏逃亡,逃到了河南州哪裏,被抓住,扔進了俘虜營裏麵,經過悲苦的五年的磨難,從華夏帝國俘虜營裏麵出來成為一個河南州村子裏麵的普通百姓,此時他們家作為漢人,再次迴到了漢人的領地。


    他爺爺丟棄了家人來到這裏,同河南州同樣逃難過來的大金國的漢人女人結婚生子,此時他爺爺已經成為了了村裏的民兵,而民兵需要隨時同作戰的前線的野戰軍接觸,運送糧草,打掃戰場,防備逃竄過來的大金國和大清國的人的襲擊,打掃匪患,因為作戰勇敢成為了一名民兵小組長,等於是一個三十人的隊伍的頭目。


    此時守備軍四處填補野戰軍留下來的漏洞,同時不斷被解散,然後並入野戰軍中補充野戰軍的兵源,在一次運送物資到達前線以後,他們這支民兵中隊,大約兩千五百人被並入了一支守備軍,開赴河北跟隨進入河北作戰的野戰軍接管他們打下來的城池。


    在多隆他們被擊敗以後,流竄的大清國士兵襲擊了他們據守的小城,此時已經成為一名守備軍火槍手,並且成為一名火槍手班長的他爺爺作戰勇敢連續擊斃了三人,並且在最後時刻衝上去砍殺了死戰不退,想要打開缺口的大清國的披甲人五名,戰後論功行賞,集功身為手槍手隊伍的排長,原先的排長戰死。


    經過一年的運動以後,當地守備軍跟隨第四十九野戰旅的耿守信進攻盤踞在山東的魯軍,此時魯國已經成立,長途跋涉三百公裏,奔襲臨沂縣城,在野戰軍被打殘以後,他們頂上去進攻,一個排頂住了敵人一個連的進攻,又立新功。


    之後又攻打棗莊縣城,這是佯攻,主力沒有上,他們上去了,他帶著一個排進攻的時候抓住了敵人一名參將,被提升為連長。


    之後守備軍被調到後方守備城市三個月時間,他做的很好,被調入另外一個守備軍擔任副營長,這個軍在安徽州,攻打六安縣城,多方拉鋸之後,守備軍損失不小,野戰軍從後方趕來支援,雙方在這個附近打了近三個月時間,直到山東州的敵人被完全驅趕到了蘇州府一代,丟了山東州,他們才又返迴山東州駐守。


    這一打就是兩年時間,最終在攻滅魯國的時候,他們乘坐長江守備水師的船隻進攻魯國。


    打完魯國他已經是營長了,卻被調入長江守備水師的船上陸戰隊裏麵。


    在守備的階段,他家人跟著來到了揚州,這時候他父親已經七八歲了,駐守長江三年時間,他爺爺升為了水師副團長,第四年,他爺爺晉升為團長,然後因為裁撤關係,他爺爺被調入了野戰軍第一軍,跟隨了王玉群進入了陝西州,剿滅哪裏的清軍。


    戰鬥打了半年時間,因為王玉群還負責守備軍,於是調他爺爺到了陝西州擔任守備軍副旅長。


    在剿滅清軍,守備陝西州,進攻甘肅的時候,他家也安家在陝西州,他父親成長一名少年。


    他爺爺也因為受傷從副旅長的位置上退下來成為地方官員,他父親十八歲的時候成為了一名守備軍的新兵。


    之後在陝西州訓練,在哪裏作戰,成家立業,並且成為了騎兵軍的一名騎兵,跟隨騎兵軍剿滅大金國,打垮大清國,將大清國驅趕到了草原和東北,而他也慢慢的長大,最終他父親從山西州找到了他已經落魄的祖爺爺,全家再次定居了山西州,他爺爺也從山西州調到山西州為官。


    他父親最終成為梅林魚軍團的一名騎兵團長,而他卻喜歡爺爺在長江守備水師的生活,因此成年以後,在守備軍山西州新兵營訓練兩年以後來到了金華的海軍軍校在哪裏學習了三年,並且在長江守備水師擔任了通訊船的一名二副,後來長江守備水師裁撤調很多小艇,他也升為了長江守備水師的一名武裝商船的船長,並且跟隨了大隊人馬參與了進攻當時複國的魯國的戰役,之後配合魯國攻打日本,並且在日本成為了第一艦隊的一名八百噸風帆戰艦的艦長。


    之後一直熬資曆,卻沒有升上去,心灰意冷之後退役迴家,成為了地方的一名武裝部長,每天昏天黑地喝酒買醉,後來因為得罪上司被全家丟到了安南州,很快澳洲移民,他全家又被丟到了澳洲,在澳洲他沒有明白過來,就又被丟到了船上,然後來到了中亞,通過中亞被安排到了土耳其雇傭兵團裏麵。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