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各人顧慮重重,盡管敵人依然強大,營地的建設在戰後依然需要,並且更加重要了,因為雇傭兵團的安全感降低了。


    大家都知道為什麽。


    一千多人的印第安和伊利亞特人俘虜被分為九隊,三隊人在碼頭,一隊人在水寨中,五隊人在五裏地外圍修建柵欄防護牆,原先的剩餘的二十幾個俘虜被拉到一處低窪地帶,這些人大都是商人們,以及頑抗的護衛,還有逃跑被抓迴來,並且屢教不改的人,一陣喊聲中,他們被齊齊的擊斃在坑洞前,然後被監工小隊抽出來參觀的人員埋到土地裏麵去,和大多數死去來不及掩埋的印第安人屍體。


    處理完這些人,這支小隊,打散重組的小隊,邁著整齊的步伐,扛著燧發槍,返迴營地。


    戰場上的屍體很快被新俘虜們處理,掩埋完畢,很多工事在監工們的皮鞭和看押小隊的槍口下修複完畢,鐵絲網,拒木,壕溝,屯堡,將五裏地外圍重新圍攏起來,退迴到五裏地處,又是一處同樣的布置,後麵加上一人高的柵欄矮牆,在退後一百米,新的城牆開始修建。


    俘虜們在修建簡單的東西,而雇傭兵團沒有看押任務的小隊澤在營地和城牆範圍內修建新的建築物,放牧場,校場,冶煉廠,木炭廠,火炮修理廠,鋸木廠,草料場,糧食倉庫,炮台,士兵營地,看押俘虜的營地,石料廠,投石機廠,動物飼養場,士兵駐紮崗樓,瞭望哨樓。


    在碼頭上,一座簡陋的船塢裏麵,一群人正在忙碌著,他們要製造一些漁船,商船,而那些苦力就是伊利亞特人,他們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工匠保有量,甚至知識分子不少,在裏麵做苦力,或者底層的船隻工匠。


    李亞他們準備造幾艘飛剪船,用來萬一蒸汽機船被敵人擊沉,他們可以利用飛剪船的靈巧逃脫敵人的追捕,或者同外界交流,少量購買一些物資,比如礦石,鐵料各種造船,造炮物資。


    吳克敬已經被派了出去,他帶領十五名漢人士兵,五名其他國家的異族士兵,去尋找外援,裏麵的軍情部的情報人員終於可以迴去報信了。


    憋屈了一年多的軍情部人員在海上飄蕩了好幾個月,在逃亡的兩個月之內經曆生死,同時損失了不少人手,現在經過兩個多月的戰鬥,他們的人手從以前的十五個人,下降到區區五個人,其他的人已經在那場反擊戰中戰死了,這就是情報人員的悲哀,他們不能暴露身份,不能取得李亞他們的支持,因為他們就是埋伏在李亞他們身邊的奸細,目的是監視和隨時準備除掉李亞他們,斷絕掉他們將來對帝國的威脅的。


    當然在形勢有利的時候,他們盡量的策反這些人,奪取這些人在外麵取得的優勢,這是他們的目的,也是他們的終極責任。


    吳克敬之所以重視,親自前來,一個是李亞他們最終決定,需要他這個雇傭兵團隱隱形成的三把手去坐鎮,去爭取,他們信任他,另外一個是他需要同其他地方的情報人員取得聯絡,有些線路是他一個人知道的,不能隨便派人,情報部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單線聯係,一旦有警,斷掉這條線就行了,不會波及這個情報網絡的人員,相比來說,他就是情報小組的一個節點,並不是最終節點,但在外線,最底層,他是這些人的最終節點和上司。


    最底層情報人員的辛苦和風險是大家熟知的,吳克敬他們也是很艱難和困苦,甚至懷疑過華夏帝國,現在他們隻是憑著一點責任和慣性在做事情。


    一艘隻有一百噸不到的小型繳獲的法國人的武裝商船在大海上經曆了大約一個月的航行,他們才到達了英國愛爾蘭的領地港口,憑著幾個外國人麵孔的雇傭兵團的士兵偽裝成一艘小型商船的船主,他們偽裝成從華夏帝國逃亡的流浪者為船主服務的奴隸身份,他們在英國愛爾蘭的一個小港口停留了兩天,休息了一下,打探了路線和補給了物資,付出了不少的金錢,才再次起航,


    駛向地中海。


    他們來的時候的原路。


    在紐芬蘭島上,東南聖路易斯港口,法國人已經偃旗息鼓一個月了,每天他們也派斥候騎兵去偵查華夏人的動作,卻無法做出過多的判斷,因為他們根本接近不了哪裏方圓二十五裏地範圍內,這個二十五裏地範圍內甚至包括了他們家門口的大約七八裏地的屬於他們的勢力範圍,那一次大戰之後,法國人傷筋動骨。


    不僅有兩百三十人被俘,還有一百多人戰死,損失掉了十八門七十五毫米大小口徑的火炮,還損失了二十八門舊式十八磅野戰炮,二十三門十二磅舊式野戰炮,以及拖動大炮的馱馬三百多匹,炮彈和彈藥無數,他們仿製英國人的曼徹斯特1705式燧發槍更是繳獲了無數。


    相比英國人從華夏帝國得到不少先進的東西,法國人這個同華夏帝國相隔了五十多年沒有怎麽打交道的國家,他們的科技發展可以算是很落後的,即便有從英國來的華夏帝國已經落後的華夏1705式步槍,他們也因為造起來太麻煩,而且質量不好,經常炸膛和無法製造出足夠好的質量的銅質子彈而不得不退後繼續使用燧發槍,他們裝備的華夏1705式步槍還是從華夏帝國哪裏購買或者繳獲,或者大部分是從英國購買的。


    英國的冶煉技術因為有同華夏帝國合作或者說偷師而來的鋼軌製造技術製造出來的鋼軌打造的槍管,所以英國有生產華夏1705式步槍的能力,不過他們也就是能從華夏帝國哪裏拿到一些鋼軌材料,還有他們冶煉出來的鋼鐵,而製造出華夏帝國已經落後的1705式步槍,其實他們的質量很差,而且成本昂貴,因此很多英國軍隊其實也沒有大規模裝備,能裝備上的大都是精銳部隊,原先張強他們收集情報的能力不夠,因此以為英國人也擁有他們相同的技術水平,可以製造出這些槍支了,因此放開了對英國人的買賣,其實主要還是對瑞典和俄羅斯,土耳其的買賣,英國人還是防著他們的。


    畢竟這一時刻的英國人,即便路途遙遠,華夏帝國還是知道他們在全世界,還是很強勢的,打敗了西班牙,打敗了荷蘭,打敗了法國,這些海上強國,或者說是力量比他們強大的國家,法國人並不滿意,現在還在同英國人爭奪殖民地,紐芬蘭島上的對峙,就是他們的最直接的證明。


    法國人為什麽不敢發動下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就是因為對麵龐大的地盤上英國人虎視眈眈,想要把他們趕下海,他們現在的兵力如果再進行一次大規模戰鬥,他們可能要真的被英國人趕下海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