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和英國人的海戰過後,兩個殖民地西方國家同時偃旗息鼓。


    英國人悲痛的看著孟加拉地區成為別人的殖民地,三個月之後波特曼被調往非洲,菲利普斯迴國被解雇,總督被調迴迴國,新任總督要三個月之後才能到達印度,英國人這裏群龍無首,印度人也用恐懼的目光,驚慌的心情看著孟加拉地區的陷落。


    西班牙人這邊,悲慘的隻剩下了九艘戰艦能動,其中六艘躺在沙灘上被緊急修複,三艘掛著傷的戰艦匆匆修複了一下,勉強維持著這裏的治安還安全。


    兩千五百正規軍部隊隻剩下了三百正規軍部隊還完全無損,有八百傷員到現在還沒有走出醫院,雇傭軍也隻剩下了七百多人,其他的不是死了,就是重傷無法再從軍了。


    艦隊的三千水手也隻剩下了不到六百人,一大半都帶著傷,或者精神崩潰,沒有辦法在從事這個行業了,加上孟加拉地方上的一些征召水手和戰士,西班牙人才湊夠了勉強夠開動和作戰的三艘戰艦的士兵和軍官,這些人是所有的西班牙人在東方的實力。


    這個實力,其實連華夏帝國的海岸水師警備隊都打不過,一個總督區最低級的州甚至府的守備軍武裝都可以輕易的抄了西班牙人的地盤。


    要知道隨便一個華夏帝國的州,不說核心區,總督區的府的軍事單位,就是一個守備軍的一個團級單位,雖然經過屢次拆撤,團級單位的總體作戰力量不過是十五輛寬體馬車,二十門從十八磅到六磅小炮的馬拉炮車,總的戰鬥人員不過區區一千二百人,三個三百人的營,一個二百五十人的警衛營,一個團級參謀部24人,一個警衛班,幾名團級主官。


    所持有的武器裝備倒是和英國人和西班牙人的武器裝備差距不大,燧發連珠槍,五發版本的,英國人和西班牙人是單發的,不過可以快速的裝填彈藥而已。


    但就是這樣的武力裝備的一個團級總督區單位,現在的西班牙人都打不過,因為他們的兵力實在太少了,總體作戰單位,精銳的有戰鬥力的單位不過六百人,其他人雖然有戰鬥經驗,可在組織性和戰鬥力輸出方麵還是比不過一個正規的華夏帝國總督區州下麵的府級戰鬥單位。


    這些作戰單位平時駐紮在下麵的縣裏,需要的時候集結起來,團部駐紮在府城裏麵。


    而下麵的營級作戰單位,還被拆分出來,以連的形勢駐紮在縣裏麵的各個重要的鄉鎮裏麵,控製當地。


    而州裏麵的軍事單位沒有多少加強,也不過是駐紮著一個營的單位,然後其他的團駐紮在關鍵的州府裏麵。守備軍不滿員的一個旅級單位。


    滿員之後,一個旅級守備軍單位是六千人,起碼三到五個團,而現在區區三個團,還不是一千五百人的團,而且有時候這些裏麵的連隊士兵根本就是已經退役了的,或者是新兵安排過來的,本地新兵擔任的士兵,也就是說要集結的時候,也許三個團以現在的編製一千二百人,也可能隻能到達一千人左右,這是因為華夏現在已經幾十年沒有大的戰爭了。


    而東南亞地區有一些摩擦,小的戰鬥,要不然其他的總督區州府,其實有六百人一個團就行了,核心思想是節約軍費,盡量利用人力提升經濟實力。


    總督區一般沒有衛戍軍,隻有重要的地方才有一些衛戍軍,因為衛戍軍,顧名思義是為了保衛華夏帝國核心領土的,所以衛戍軍大部分部署在核心區。


    戰時衛戍軍才是戰鬥主力預備,編製要向野戰軍輸送,到時候擴從起來,衛戍軍大部分就成了野戰軍了。


    嗯,通過擴充更多的軍種,變現的保留了軍隊中的精英部隊和士兵,這是當時裁撤軍隊的一個核心思想。


    也許大多數的精兵強將還是在老去和殘疾,各種原因中被裁撤掉了,還有一些人是不得不忍痛裁撤掉,可還是最終把核心的一部分人留下了,這些組成了五支軍種部隊的核心,甚至延伸到了連級隊伍裏麵,經過十來年的發展,這些連級人員也最起碼上升到了營級,成為營級幹部,在守備軍裏麵,這種連級幹部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副團級幹部,至少是個團級參謀的位置了。


    五支軍隊,近衛軍保留的人手最少,三十萬人,後來又裁撤調一部分,留下了二十三萬人,但裁撤調的一大部分其實都進入了野戰軍或者衛戍軍,騎兵軍中了,即便是士兵都進入了守備軍,不過那些士兵都是一些上了年紀,臨近退伍的,現在在守備軍裏麵這些士兵都上升到了營級參謀的地步,當然大部分人其實都退伍了,因為老了嗎。


    超越了服役期最高限製,隻能退伍,轉業到地方了。


    騎兵軍因為要保持對蒙古,西伯利亞,中亞,西域,這些地廣人稀的地方的秩序維持,因此編製比較大,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人,衛戍軍是核心區全國性的戰鬥力量,因此編製也比較大,八十萬人,守備軍雖然戰鬥力和各種武器裝備都是上麵的精銳軍中退伍下來的,可怎麽說他們守備著兩萬裏疆域,因此他們的編製到達了二百三十萬人,除去百分二十的無用人員,大約也是一百八十萬的編製,野戰軍因為比較雞肋和功能性降低,隻保留了師級指揮部和軍級精英軍官部隊,以及不斷訓練和接受其他兵種下放和提升的軍官和精英士兵,同時保持著隨時可以用衛戍軍填補空白的各種編製地方架構,因此隻有區區的四十五萬人。


    就這麽核算下來,華夏帝國起碼還有精銳的戰鬥部隊一百六十萬人,加上騎兵軍的精銳戰鬥部隊,還有二百三十萬人,加上守備軍的精銳戰力,達到了二百六十萬人,其他的都是新兵和軍校生補充,以及各地不斷調整的臨時性兵力。


    如果加上水師的陸上兵力和水手戰鬥力,起碼三百萬人的精銳戰鬥力,但實際的總的士兵和軍官總數為七百萬人,這七百萬人是不得不在架構內填充和留下的兵力,因為每年你新兵得訓練,新兵訓練了往哪裏去?肯定是往各個部隊分配,值守個兩年,這多餘的四百萬新兵就變成老兵了,雖然沒有打過戰,可畢竟也是兵力啊。


    第三年退伍一下,幾十萬兵力就迴歸社會了,然後從社會也許多招,也許少招,根據情況而定,各個地方官府的財政而定,也就是說守備軍兵力浮動比較大,二百三十萬兵力也許精銳不過三四十萬人,其他都是新兵,和服役不到兩年的老兵。


    駐守地方的確得看到人才行,巡邏,查探,臨時調動,或者幹活,都是這些新兵,精銳補充,衛戍軍也不能說老是那些人,到了四年或者六年,衛戍軍的士兵上不去,升不了軍官,他也得退伍,也得需要守備軍補充,守備軍的士兵升上來,衛戍軍的四年或者六年老兵退伍,這是一個循環替代的過程。


    這些軍力,在核心區的部隊主力守衛部隊還是衛戍軍,維護京城的是衛戍軍和近衛軍,守備軍隻是維持地方治安,但總體來說比重不是很大,比重比較大的是邊疆上的囤積部隊,也就是說總督區,呈放射狀向總督區邊境靠近,然後在邊疆形成一道或輕或重的環形防護網。


    核心區的守備軍兵力幾乎是空心的,沒有多少,因為核心區很多地方的治安相當好,守備軍甚至一個府隻配備兩個營不到,也就是六百人左右,州的守備軍兵力可能不過是一個半團,也可能是一個半旅,總兵力最小的州隻相當於一個加強團,就是一千八百人左右,最大的州守備軍也不過是兩個旅不到,隻相當於是一個半旅的規模。


    守備軍滿編的地方隻有核心區邊緣府縣城,有的縣城可能配備的是一個營到兩個營的級別,有的縣城可能就有一個滿編團一千五百人。加上各種附屬部隊,可能有一千八百人,有的甚至有兩千人。


    這是因為防止總督區有些地方叛變,直接衝擊核心區地域,破壞核心區的穩定,也是為了個核心區緊急征召和整編部隊,形成可以進攻和防守的部隊編製,到時候作戰的是衛戍軍,衛戍軍抵抗的時候,繼續整編核心區部隊,迅速擴編野戰軍,形成可以快速衝擊,或者以後反擊的作戰部隊。


    作戰還是得野戰軍上。


    而近衛軍也得迅速迴撤或者整編,擴編,近衛軍能在三個月之內擴編到五十萬兵力,守備京城和陪都,以及重點工業地區,甚至保衛皇室,保衛皇室和各個中樞部門官員才是近衛軍要做的事情。


    騎兵軍以後將會徹底裁撤,合並到野戰軍和衛戍軍中,目前總督區已經完成了總人口移民和建設任務的百分之六十,再有幾年,野戰軍將接替騎兵軍守備這些地區,守備軍將會守備總督區。


    而隨著各地總督區的建設和情況好轉,或者有些靠近核心區的總督區發展起來,逐漸被裁撤,並入核心區,守備軍兵力將會進一步下降。


    衛戍軍接管整個並入核心區的總督區的防守任務,擴大衛戍軍,縮編守備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