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和英國商人的交談,張強知道自己還是啟發和帶領了科技和文明進步的腳步,西方正在以華夏帝國為榜樣,努力追趕華夏帝國,而且步伐不慢。


    張強這裏做出來的實物,研究的理論並不精通,所以越走越慢,而西方發展哲學,哲學思想是各種進步的指導,哲學思想指導著西方從愚昧走向文明,從科技落後,走向大踏步的追趕。


    西方很多學者和技術人才層出不窮,華夏帝國培養了各個新式舉人,數學方麵的舉人是明算科,研究和製造是明工科,儒家思想和治國的官員是正規的進士科,張強不想一下改的太厲害,讓那些隻知道空談誤國的人一下適應不了反叛他,因此直到現在還保留著國學,進士們研究的八股文,詩詞歌賦等等。


    隻不過他們需要在考了這一項以後加上對其他各科的基礎考試,知道就行了,然後加上申論,策論等,申論注重他們做官以後如何處理具體事務,策論則是國家發展的大方向,他們怎麽看,有什麽意見和建議,做官以後怎麽做。


    然後他們會進入官員學校進行培訓,培訓畢業以後,派遣到各地進行實習,做的好的,三個月之後去其他地方當官,主要是總督區的開荒任務,讓他們從最末的從九品官員開始幹起,就是相當於放入鄉鎮裏麵跟著繼續實習,能不能做事情,看當地主官的評價,之後他們成績優異的調迴中樞進行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任一個帶著官品的普通吏員,相當於是科員。


    總共兩年的學習,實習,幹事情,做官完畢以後,重新評價,合格的外放到各地,主要還是開荒的地域,當一個三年的可以管理人九品小官。


    之後如何升遷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也許升入鎮子裏麵擔任一個小官,也許升入縣城當一個吏員,後世說帶著官員品級的科員。


    之後他們的發展就帶著運氣成分,或者帶著能力成分,或者比較倒黴幹的不錯,卻被主官壓製,或者有關係他們調迴京師,即便做吏員也能很快升級,然後下放到縣裏,一下擔任三把手或者四把手,兩三年之後升入府裏麵,擔任一府的某衙門主官,然後下派到下麵掛職一兩個月,直接升任知縣也可以。


    這就看他們的能力和運氣,以及發展了。


    大部分官員被派往總督區,因為總督區很多地方缺主官,要開拓的,或者要使用的人員很多,機會很大,容易出政績。


    大部分核心區主官還是任用年限比較久,經曆豐富的官員,或者有才幹的官員,但最少的官員也有十年執政經驗。


    起碼是七品或者以上官品的官員。


    有些衙門甚至不需要進士科的人擔任官員,而是用其他各科的,比如學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農業的專業各科的官員,他們的升職要比進士科的人容易多了。


    因為華夏帝國著重培養他們成長,管理的人的官員每年一千個就可以了。


    大明或者宋朝三年才錄取四百多個進士當官,其他官員是父輩當官,兒子孫子直接接班來的,也不少,但三年也不過成千個,而華夏帝國的官員卻各科加起來,每年得成千,甚至兩千名官員才夠用。


    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樣,也有了石子的堅硬,雖然不是太美觀,可走起大車來,平穩結實,還不咯腳,關鍵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遠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幹淨了很多,因為大明沒有後世那種重達幾十噸的汽車,即便有運輸的馬車,也絕對不會超過幾噸的重量,這點重量對於這種低級的道路來說,綽綽有餘,這就是張強帶給這個時代的改變。


    不能說有多高級,多先進,但絕對便利。


    而且隨著研發人員的增多,主要是華夏軍在科舉考試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的行業考試,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都有考試,低級的人員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認證的行業資格證書,擁有這些證書,你可以從事相關行業的研究,並且把研究的成果賣給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錢買下的研究成果。


    這是行業全民認證資格證書,擁有這份證書就像讀書人考上了童生一樣,是一份榮耀,在村裏也能獲得村長或者保長,鄉長的接待,並且讓大家高看你一眼,在這些低級別的行政崗位上,你還能獲得一份不菲的收入,還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資。


    村裏麵人讀個書信,認個字,或者打造個什麽,找個權威認證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來的東西要比大家沒有得到認證的人賣的價錢高一些,算個帳,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張煌言就一路走,經過鄉村就通過帶路的向導小夥子的嘴了解到這些東西。


    低級認證並不需要你識字或者讀過書,隻要你在行業裏麵能弄個拿出手的東西,並且獲得官府認可就行。


    並且能獲得免費上成人夜校的資格,如果再夜校裏麵獲得畢業,也就是說認識了十個阿拉伯數字,並且認識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參加資格認證二級的考試。


    這些考試都集中在行業翹楚上,農活能說出個頭頭道道,並且在別人的輔助下記錄下來,自己還能看懂一些,你就能獲得二級的資格認證了。


    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幫助解決比如下鄉統計農田多少,出產多少,鐵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鐵,木匠打造的一些東西是否符合官府規定的標準,幫助官府解決同這些行業的人接觸的任務。


    當然這些人是不用領工資的,征用的時候給你酬勞,不征用的時候你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官府優先使用你的東西。提拔金麟帶領第11野戰旅,馬三立帶領第12野戰旅,杜歌帶領第三野戰旅,賀錦率領第6野戰旅,剩餘的一個野戰旅第十三野戰旅調往西南廣州府一帶,馬漢接任第十三野戰旅,再調鋒無羽的第二野戰旅去西南防線,鋒無羽跟隨去西南防線,主持哪裏的工作。


    軒轅龍飛調往武昌府,第五野戰旅仍然跟隨而去。


    阮進接任馬惟興的第八野戰旅,駐防安慶府,將軍調換,但第八野戰旅的士兵不動,駐地不動。


    第九野戰旅不動,主將更換為巴格雅魯,第三騎兵旅調往中樞金華府,由魏無忌親自掌握。


    第九野戰旅旅長馬惟仁去接任第十八野戰旅,駐防漢陽府。


    第二十六野戰旅從湖北戰場調離,廣東韶關去防守南明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