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管帶很是不平,吆喝著給傳令兵,“快,讓他們快點進攻,越強烈越好,都衝那麽近了,還衝不上去嗎?讓一哨人馬跟著衝,用咱們的火槍壓製城牆上麵,讓那幫土民衝上去,用他們的刀子和弓箭解決敵人,他們用火槍簡直是侮辱火槍兵。”
隨著清軍的兵馬加入,城牆上的槍聲更加響亮了,一些精銳民兵也加入了射擊,不過他們使用的可是前裝單打一燧發槍。
有的還是線膛槍,準頭可好了。
很多土司兵怒吼著朝城牆上射箭,可在已經擁有頭盔防護的民兵哪裏,他們的弓箭到達城牆上已經軟弱無力了,根本傷不了人。
反而被城牆上越來越密集的火槍給放倒不少人,一個個慘叫著倒在城牆前麵五十米到三十米距離上慘叫。
最後土司兵放棄了用火槍,丟掉火槍,拔出大刀,彎刀,匕首,飛速的朝著城牆衝過去,這時候城牆上一聲哨子響起,突然改變了射擊節奏,變成排槍射擊,一排蹲下對著垛口外麵放槍,放完後撤,另外一排人起身,上前兩步,將槍架在垛口上對著敵人放槍,之後蹲下裝填,後麵再上一排,趴在垛口下麵的射擊孔射擊。
第一排在第三排放完以後站起來繼續施放。
看都不用看外麵是否打中敵人,然後繼續後撤兩步裝填,第二排又前進兩步在垛口放槍。
如此連續施放,土司兵的距離雖然近,可麵對如此密集的火力,大部分人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一些敏捷的苗兵雖然躲閃不錯,可是衝到城牆下麵,抬頭,敵人的突然丟下石頭和火把,讓他們暴露於火光之中,然後側翼的城牆彎曲處的士兵紛紛對他們開槍,他們紛紛倒地,即便有一兩個能成功躲過,也無處躲藏,被後麵的石頭和火把砸中。
清兵綠營兵已經衝到一兩百米距離,這時候射擊孔趴著的民兵開始朝他們射擊,盡管敵人也開始射擊,但他們的槍支能打中多少民兵還是個未知數,也許有那麽幾個倒黴的被打中,很快被待命的民兵拖走,弄下城牆治療去了。
半個小時以後,槍聲戛然而止,土司兵退迴來的不足百人,苗兵退迴來的不足百人,一個哨的二百來人退迴來一百來人,整支部隊近兩千人,幾乎被全殲。
城牆下麵屍體遍地,但沒有多少火光,因為都是火槍射擊,點燃不了什麽東西,城牆前麵依然是在有些暗黑的月光下隱隱約約的樣子,隻能聽見偶爾傳來的痛苦的叫聲,還有一兩聲抽泣聲,如果鼻子靈敏的話,還能聞到隱約的血腥味還有空氣中迷茫的硝煙味道。
天色越來越黑了,而敵人顯然還遊刃有餘,這讓率領這支部隊的清軍參將有些憤怒,馬上叫喊著四麵攻城,把火炮推上去。
這點壓力顯然不能讓敵人做出向鳳凰渡口求援的抉擇。
連他都知道敵人顯然認為他們能全殲自己的部隊,或者擊退自己這支部隊,隻當自己這些兵力是來騷擾他們了。
但就在他下令加強攻擊之後,馬蹄聲響起,在這樣寂靜的夜晚傳出很遠,遠處吆喝聲響起,那是設立在外圍警戒的部隊發出的。
一會兒,有幾名騎兵跑上山峰,跪在地上,“稟報參將大人,王爺說了,敵人從渡口出來一支三千人的部隊,朝著這邊來了。讓你派兵攔截,同時王爺說了,讓你迴師渡口,準備包抄敵人後路,不要敵人從這邊跑了。”
參將很是高興,敵人已經被引出來了,那麽自己這邊即便無法攻破敵人的山城,也算完成了任務,等迴頭大軍到來再來攻城也不錯。
不過兵力已經放出去了,現在已經躍進到離敵人不過二百米的距離了,一萬幾千人的大軍要想短時間內讓他們停下來,傳令兵也得跑斷腿,隻有等這次進攻之後再說了。
反正那邊三萬大軍,敵人渡口才有多少兵力,就算是一萬人的兵力,據說隻是敵人的民兵普通大隊。
那樣的士兵,也就和剛剛被拉入隊伍的壯丁差不多的戰鬥力,三萬經過四山州同華夏軍作戰的士兵,還有俘虜大金國同大清國作戰過的老兵組成的部隊,肯定要比敵人的雜兵戰鬥要強。
何況據說敵人的兵力還不足八千人,周邊鄉村裏麵放了不少人,自己這次過來殲滅了不少於兩千兵力,各個鎮子至少也有兩千兵力,於是哪裏恐怕隻有四千多兵力,一下出來三千兵力,那麽鎮子裏麵就隻有一千多近兩千的兵力了。
兩千對三萬,就算他們有三頭六臂,也逃不脫覆滅的危險,即便敵人從河對岸增兵,也得半個晚上調動,然後找船過河,等過了河,那邊早就打完了。
甚至可能殲滅敵人一部分過河增援的部隊。
那樣又有敵人的船隻,又能殲滅一部分敵人的兵力,過河打破敵人的阻隔算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敵人最近的兵力增援要一天才能到達對岸的渡口,等敵人到達,王爺的兩萬兵力恐怕已經渡過黃河了。
剩餘的一萬多兵力王爺是選擇調迴去,還是繼續渡河,那就不是自己考慮是事情了,不過以王爺的秉性,肯定不會把自己的老底都投入進去,畢竟這邊隻是牽製敵人,正麵強攻是姚啟聖的事情,草原那邊還有索額圖,大同那邊還有吳三桂,怎麽也不會讓他們的兵馬全部承擔作戰的任務。
他在想著的時候,那邊清軍的火炮已經開始轟擊城牆了。
十門十磅炮,八門九磅炮,他們費勁力氣才從山那邊給拖過來,這些火炮據說華夏王國早就不生產了,但是在清軍這邊,這些火炮卻是野戰部隊最喜歡的火炮,射程遠,威力大,裝填迅速,還有就是輕便,九磅炮隻有四百多公斤,差不多一千斤的重量,十磅炮也不過四百八十公斤,剛剛超過一千斤的重量,卻比清軍四千斤紅衣大炮還要射程遠,射速快,而且便於攜帶。
專門有一營兵馬攜帶這些火炮,其他的管帶的營攜帶六磅炮三四門,哨隊也能攜帶一門三磅炮進行活動,打擊敵人很容易,清軍就是用這樣的火力打敗大金國的。
隨著清軍的兵馬加入,城牆上的槍聲更加響亮了,一些精銳民兵也加入了射擊,不過他們使用的可是前裝單打一燧發槍。
有的還是線膛槍,準頭可好了。
很多土司兵怒吼著朝城牆上射箭,可在已經擁有頭盔防護的民兵哪裏,他們的弓箭到達城牆上已經軟弱無力了,根本傷不了人。
反而被城牆上越來越密集的火槍給放倒不少人,一個個慘叫著倒在城牆前麵五十米到三十米距離上慘叫。
最後土司兵放棄了用火槍,丟掉火槍,拔出大刀,彎刀,匕首,飛速的朝著城牆衝過去,這時候城牆上一聲哨子響起,突然改變了射擊節奏,變成排槍射擊,一排蹲下對著垛口外麵放槍,放完後撤,另外一排人起身,上前兩步,將槍架在垛口上對著敵人放槍,之後蹲下裝填,後麵再上一排,趴在垛口下麵的射擊孔射擊。
第一排在第三排放完以後站起來繼續施放。
看都不用看外麵是否打中敵人,然後繼續後撤兩步裝填,第二排又前進兩步在垛口放槍。
如此連續施放,土司兵的距離雖然近,可麵對如此密集的火力,大部分人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一些敏捷的苗兵雖然躲閃不錯,可是衝到城牆下麵,抬頭,敵人的突然丟下石頭和火把,讓他們暴露於火光之中,然後側翼的城牆彎曲處的士兵紛紛對他們開槍,他們紛紛倒地,即便有一兩個能成功躲過,也無處躲藏,被後麵的石頭和火把砸中。
清兵綠營兵已經衝到一兩百米距離,這時候射擊孔趴著的民兵開始朝他們射擊,盡管敵人也開始射擊,但他們的槍支能打中多少民兵還是個未知數,也許有那麽幾個倒黴的被打中,很快被待命的民兵拖走,弄下城牆治療去了。
半個小時以後,槍聲戛然而止,土司兵退迴來的不足百人,苗兵退迴來的不足百人,一個哨的二百來人退迴來一百來人,整支部隊近兩千人,幾乎被全殲。
城牆下麵屍體遍地,但沒有多少火光,因為都是火槍射擊,點燃不了什麽東西,城牆前麵依然是在有些暗黑的月光下隱隱約約的樣子,隻能聽見偶爾傳來的痛苦的叫聲,還有一兩聲抽泣聲,如果鼻子靈敏的話,還能聞到隱約的血腥味還有空氣中迷茫的硝煙味道。
天色越來越黑了,而敵人顯然還遊刃有餘,這讓率領這支部隊的清軍參將有些憤怒,馬上叫喊著四麵攻城,把火炮推上去。
這點壓力顯然不能讓敵人做出向鳳凰渡口求援的抉擇。
連他都知道敵人顯然認為他們能全殲自己的部隊,或者擊退自己這支部隊,隻當自己這些兵力是來騷擾他們了。
但就在他下令加強攻擊之後,馬蹄聲響起,在這樣寂靜的夜晚傳出很遠,遠處吆喝聲響起,那是設立在外圍警戒的部隊發出的。
一會兒,有幾名騎兵跑上山峰,跪在地上,“稟報參將大人,王爺說了,敵人從渡口出來一支三千人的部隊,朝著這邊來了。讓你派兵攔截,同時王爺說了,讓你迴師渡口,準備包抄敵人後路,不要敵人從這邊跑了。”
參將很是高興,敵人已經被引出來了,那麽自己這邊即便無法攻破敵人的山城,也算完成了任務,等迴頭大軍到來再來攻城也不錯。
不過兵力已經放出去了,現在已經躍進到離敵人不過二百米的距離了,一萬幾千人的大軍要想短時間內讓他們停下來,傳令兵也得跑斷腿,隻有等這次進攻之後再說了。
反正那邊三萬大軍,敵人渡口才有多少兵力,就算是一萬人的兵力,據說隻是敵人的民兵普通大隊。
那樣的士兵,也就和剛剛被拉入隊伍的壯丁差不多的戰鬥力,三萬經過四山州同華夏軍作戰的士兵,還有俘虜大金國同大清國作戰過的老兵組成的部隊,肯定要比敵人的雜兵戰鬥要強。
何況據說敵人的兵力還不足八千人,周邊鄉村裏麵放了不少人,自己這次過來殲滅了不少於兩千兵力,各個鎮子至少也有兩千兵力,於是哪裏恐怕隻有四千多兵力,一下出來三千兵力,那麽鎮子裏麵就隻有一千多近兩千的兵力了。
兩千對三萬,就算他們有三頭六臂,也逃不脫覆滅的危險,即便敵人從河對岸增兵,也得半個晚上調動,然後找船過河,等過了河,那邊早就打完了。
甚至可能殲滅敵人一部分過河增援的部隊。
那樣又有敵人的船隻,又能殲滅一部分敵人的兵力,過河打破敵人的阻隔算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敵人最近的兵力增援要一天才能到達對岸的渡口,等敵人到達,王爺的兩萬兵力恐怕已經渡過黃河了。
剩餘的一萬多兵力王爺是選擇調迴去,還是繼續渡河,那就不是自己考慮是事情了,不過以王爺的秉性,肯定不會把自己的老底都投入進去,畢竟這邊隻是牽製敵人,正麵強攻是姚啟聖的事情,草原那邊還有索額圖,大同那邊還有吳三桂,怎麽也不會讓他們的兵馬全部承擔作戰的任務。
他在想著的時候,那邊清軍的火炮已經開始轟擊城牆了。
十門十磅炮,八門九磅炮,他們費勁力氣才從山那邊給拖過來,這些火炮據說華夏王國早就不生產了,但是在清軍這邊,這些火炮卻是野戰部隊最喜歡的火炮,射程遠,威力大,裝填迅速,還有就是輕便,九磅炮隻有四百多公斤,差不多一千斤的重量,十磅炮也不過四百八十公斤,剛剛超過一千斤的重量,卻比清軍四千斤紅衣大炮還要射程遠,射速快,而且便於攜帶。
專門有一營兵馬攜帶這些火炮,其他的管帶的營攜帶六磅炮三四門,哨隊也能攜帶一門三磅炮進行活動,打擊敵人很容易,清軍就是用這樣的火力打敗大金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