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臣一力要求同華夏王國開戰,康熙則有些頭疼,因為現在大清國的後方也不安定,因為俄國人自從大清建立以來就一直在背後捅刀子,今天占領一片村落,明天占領一條河,清軍多次在後方同俄國人開戰,雙方在雅克薩,尼布楚等地已經打了十幾年的戰爭了,現在依然在打戰。
而在西域這邊,葛爾丹部落雖然被葉爾羌打敗,可他們依然堅定的向東侵占原先蒙古的地盤,蒙古人各個汗國已經多次請求康熙派兵征討葛爾丹部落了。
這還不說,還有一個葉爾羌汗國也不時騷擾一下,他現在是三麵有敵人,大後方俄國人已經侵占了他們流放犯人的寧古塔一帶了。
他不得不調兵蒙古人和清軍去同俄國人打戰。
康熙鬧心的很,揮揮手,“不要緊,俄國人隻不過是想要一點地盤,給他們,給他們,華夏王國那個漢人是要亡我滿族,我們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華夏王國,兩位愛卿,你們說的對,我們一定要出擊,一定要給華夏漢人狠狠一擊。”
“問題是派誰去征討?蜀中無大將啊。”
眾人沉沒,大清皇太極一輩兒的已經基本上都是老態龍鍾,大都退出了激烈的朝堂鬥爭,迴家養老去了,多爾袞收攏的那些能人武將,不是被順治做了,就是被康熙弄死了,要不發配了,如今朝堂上倒是人很多,但能打仗,能打勝仗的人,沒有。
多爾袞,康熙的叔爺伯輩,死的死,傷的傷,很多都被華夏王國抓住,死在了華夏的懲戒營裏麵的苦役營,要不然在陣地上就被炸死了,能全須全身從華夏王國的苦役營裏麵逃出來,現在依然活蹦亂跳的就一個尚可喜,可尚可喜和吳三桂是漢人血統啊,人家現在雖然承認是你的抬旗級的旗人,可人家做的事情依然心中有漢啊。
為什麽呢?
大家看到其實很多曆史上的奸臣還是漢奸,他們都有人性格的兩麵性,就說李成棟吧,他是大順軍武將,前期可是反明的,後期加入清軍,一心為清,反明,後期加入隆武大明,反清,後來加入華夏王朝反清,其實他們心裏還是認同自己漢人身份的,隻是為了利益和官職,他們才一心做出很多錯事,當然他們得為他們的選擇負責,說白了,什麽漢人,清人,在他們眼裏,誰能給自己好處,就為誰賣命。
誰看起來要勝利了,我為誰賣命,為了家族日後的繁榮和昌盛,他們是不會介意自己的血統和身份的,隻不過後來李成棟正視了自己的漢人血統,一心反清。
而尚可喜他們其實一直堅持自己的漢人身份,他們要的是在大清王朝能像軍閥一樣自由自在,稱王稱霸,之所以現在還為大清,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得罪華夏王國太多了。
因此現在尚可喜隻能同大清王朝一條路走到黑了。
除非他能自己發展出一股強大的勢力,開疆拓土,立國。
但他和吳三桂這些人雖然奸猾有餘,可努力不足,能力不足,進取心更是少的可憐,他們控製部下的手段,還處於極為低劣的時候,無法讓更多人為他們賣命,他們建設他們勢力的手段還處於家族製,他們能用,別人也能用,而且沒有大義的名義,所以他們的發展也就很有限了。
就像後世的香江港一樣,隻能依靠大陸,脫離大陸他們什麽都不是,隻能是以前的小漁村而已,可他們就是不和大陸打成一片,很是愚蠢,總是想著靠著向大陸的敵人獻媚獲取敵人的幫助,幫助敵人對抗大陸才能獲得一些地位,獲取資本,算是人身體上的一顆毒瘤,脫離身體不能活,不脫離他們又禍害身體。
目前他們兩個人的勢力也是如此,脫離大清活不了,不脫離大清,他們其實對大清的用處也不大。
目前他們控製著山西州靠近陝甘州的地方。
尚可喜靠近華夏王朝這邊,隔著黃河和華夏王國對峙,吳三桂靠近草原,長城的地方,也是隔著黃河和長城和華夏王國的陝甘州對峙。
而中間地帶是滿清征服大金國的地盤,隔著黃河同華夏王國的陝甘州對峙。
大清要攻打陝甘州要對上的就是梅林魚兵團,原先的軒轅龍飛兵團,雖然想要調離他們,讓他們去後方休養,可現在隻是調離一個野戰旅,需要三個月時間才能完成,還剩下的就是王玉群和梅林魚的兩個旅以及不會被調離的民兵精銳大隊,騎兵旅。
調離的少,但需要調入的部隊就多了,按時間三年一換的核心區守備旅將會被抽調一到兩個來陝甘州同原先由民兵精銳大隊和民兵普通大隊組成的守備旅一起防守這裏。
這裏還將調入鋒無羽兵團的一個騎兵旅,因為陝甘州的地形適於騎兵旅活動,以後要應付草原上的敵人也隻能用騎兵旅應付,那麽廣闊的草原,還有陝甘州千裏或者百裏很多地方都人少,騎兵能很快進行機動,聯絡各個部隊,步兵火器旅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地形惡劣的陝甘州穿行,調動很是麻煩。
隨著懲戒營的進駐,陝甘州的道路才剛剛開始建設。
先前有大量的民兵部隊支援,現在隨著民兵部隊轉入防禦,維持各地的治安,民兵精銳大隊一邊整編為守備大隊,一邊追繳殘敵,一邊還得配合野戰軍防禦敵人可能來自草原,陝甘草原戈壁沙灘,以及山西州的敵人進攻,可以說運輸物資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陝西州多山,屬於高地平原,很多地方都少衣缺食,這給華夏軍的物資補給帶來極大的不便。
已經開始運轉的官府衙門一邊甄別人員,一邊入駐新的官員,一邊還得維持這些百姓的生活,也調用了一部分物資,因此陝甘州是一個比四山州更加令人頭疼的地方。
可以說華夏王國雖然擊敗了大清國兵馬,可他們還得應付比大清國兵馬更加嚴峻的形勢,比打敗大清國在陝甘州兵馬還要艱難的形勢。
大清國這些漢官是聰明人,他們比滿族王爺,宗親,還有那些隻知道騎馬射箭,隻知道大清騎射榮光的宗親,將領更明白統治一個地區的艱難,所以他們才會發出乘著華夏軍在陝甘州立足未穩之計,發動進攻。
反正現在大清已經緩過來了,各種關係已經理順了。
漢人已經大部分臣服了,很多人以大清人自居,兵馬已經從冷兵器時代轉為了火器時代,大清的兵馬再也不是那些拿著大刀片子,弓箭,去衝華夏軍陣地的野蠻人了。
同時他們還獲得了更加善於操控火器的高句麗的兵馬,還有已經同華夏軍進行慘烈的原始的戰鬥以後,比大清更加善於學習和利用新的事物的日本人的認同和聯盟,日本人可以拿著大清生產出來的火繩槍同華夏軍作戰了,並且比膽小的漢人或者野蠻的大清滿族人更加不怕死,善於打戰。
總之,華夏軍已經遇到了他們不可能遇到的善於使用火器部隊的兵種,華夏軍同敵人的差距已經拉小到了我的武器比你先進一點的差距。
大明領主
而在西域這邊,葛爾丹部落雖然被葉爾羌打敗,可他們依然堅定的向東侵占原先蒙古的地盤,蒙古人各個汗國已經多次請求康熙派兵征討葛爾丹部落了。
這還不說,還有一個葉爾羌汗國也不時騷擾一下,他現在是三麵有敵人,大後方俄國人已經侵占了他們流放犯人的寧古塔一帶了。
他不得不調兵蒙古人和清軍去同俄國人打戰。
康熙鬧心的很,揮揮手,“不要緊,俄國人隻不過是想要一點地盤,給他們,給他們,華夏王國那個漢人是要亡我滿族,我們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華夏王國,兩位愛卿,你們說的對,我們一定要出擊,一定要給華夏漢人狠狠一擊。”
“問題是派誰去征討?蜀中無大將啊。”
眾人沉沒,大清皇太極一輩兒的已經基本上都是老態龍鍾,大都退出了激烈的朝堂鬥爭,迴家養老去了,多爾袞收攏的那些能人武將,不是被順治做了,就是被康熙弄死了,要不發配了,如今朝堂上倒是人很多,但能打仗,能打勝仗的人,沒有。
多爾袞,康熙的叔爺伯輩,死的死,傷的傷,很多都被華夏王國抓住,死在了華夏的懲戒營裏麵的苦役營,要不然在陣地上就被炸死了,能全須全身從華夏王國的苦役營裏麵逃出來,現在依然活蹦亂跳的就一個尚可喜,可尚可喜和吳三桂是漢人血統啊,人家現在雖然承認是你的抬旗級的旗人,可人家做的事情依然心中有漢啊。
為什麽呢?
大家看到其實很多曆史上的奸臣還是漢奸,他們都有人性格的兩麵性,就說李成棟吧,他是大順軍武將,前期可是反明的,後期加入清軍,一心為清,反明,後期加入隆武大明,反清,後來加入華夏王朝反清,其實他們心裏還是認同自己漢人身份的,隻是為了利益和官職,他們才一心做出很多錯事,當然他們得為他們的選擇負責,說白了,什麽漢人,清人,在他們眼裏,誰能給自己好處,就為誰賣命。
誰看起來要勝利了,我為誰賣命,為了家族日後的繁榮和昌盛,他們是不會介意自己的血統和身份的,隻不過後來李成棟正視了自己的漢人血統,一心反清。
而尚可喜他們其實一直堅持自己的漢人身份,他們要的是在大清王朝能像軍閥一樣自由自在,稱王稱霸,之所以現在還為大清,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得罪華夏王國太多了。
因此現在尚可喜隻能同大清王朝一條路走到黑了。
除非他能自己發展出一股強大的勢力,開疆拓土,立國。
但他和吳三桂這些人雖然奸猾有餘,可努力不足,能力不足,進取心更是少的可憐,他們控製部下的手段,還處於極為低劣的時候,無法讓更多人為他們賣命,他們建設他們勢力的手段還處於家族製,他們能用,別人也能用,而且沒有大義的名義,所以他們的發展也就很有限了。
就像後世的香江港一樣,隻能依靠大陸,脫離大陸他們什麽都不是,隻能是以前的小漁村而已,可他們就是不和大陸打成一片,很是愚蠢,總是想著靠著向大陸的敵人獻媚獲取敵人的幫助,幫助敵人對抗大陸才能獲得一些地位,獲取資本,算是人身體上的一顆毒瘤,脫離身體不能活,不脫離他們又禍害身體。
目前他們兩個人的勢力也是如此,脫離大清活不了,不脫離大清,他們其實對大清的用處也不大。
目前他們控製著山西州靠近陝甘州的地方。
尚可喜靠近華夏王朝這邊,隔著黃河和華夏王國對峙,吳三桂靠近草原,長城的地方,也是隔著黃河和長城和華夏王國的陝甘州對峙。
而中間地帶是滿清征服大金國的地盤,隔著黃河同華夏王國的陝甘州對峙。
大清要攻打陝甘州要對上的就是梅林魚兵團,原先的軒轅龍飛兵團,雖然想要調離他們,讓他們去後方休養,可現在隻是調離一個野戰旅,需要三個月時間才能完成,還剩下的就是王玉群和梅林魚的兩個旅以及不會被調離的民兵精銳大隊,騎兵旅。
調離的少,但需要調入的部隊就多了,按時間三年一換的核心區守備旅將會被抽調一到兩個來陝甘州同原先由民兵精銳大隊和民兵普通大隊組成的守備旅一起防守這裏。
這裏還將調入鋒無羽兵團的一個騎兵旅,因為陝甘州的地形適於騎兵旅活動,以後要應付草原上的敵人也隻能用騎兵旅應付,那麽廣闊的草原,還有陝甘州千裏或者百裏很多地方都人少,騎兵能很快進行機動,聯絡各個部隊,步兵火器旅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地形惡劣的陝甘州穿行,調動很是麻煩。
隨著懲戒營的進駐,陝甘州的道路才剛剛開始建設。
先前有大量的民兵部隊支援,現在隨著民兵部隊轉入防禦,維持各地的治安,民兵精銳大隊一邊整編為守備大隊,一邊追繳殘敵,一邊還得配合野戰軍防禦敵人可能來自草原,陝甘草原戈壁沙灘,以及山西州的敵人進攻,可以說運輸物資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陝西州多山,屬於高地平原,很多地方都少衣缺食,這給華夏軍的物資補給帶來極大的不便。
已經開始運轉的官府衙門一邊甄別人員,一邊入駐新的官員,一邊還得維持這些百姓的生活,也調用了一部分物資,因此陝甘州是一個比四山州更加令人頭疼的地方。
可以說華夏王國雖然擊敗了大清國兵馬,可他們還得應付比大清國兵馬更加嚴峻的形勢,比打敗大清國在陝甘州兵馬還要艱難的形勢。
大清國這些漢官是聰明人,他們比滿族王爺,宗親,還有那些隻知道騎馬射箭,隻知道大清騎射榮光的宗親,將領更明白統治一個地區的艱難,所以他們才會發出乘著華夏軍在陝甘州立足未穩之計,發動進攻。
反正現在大清已經緩過來了,各種關係已經理順了。
漢人已經大部分臣服了,很多人以大清人自居,兵馬已經從冷兵器時代轉為了火器時代,大清的兵馬再也不是那些拿著大刀片子,弓箭,去衝華夏軍陣地的野蠻人了。
同時他們還獲得了更加善於操控火器的高句麗的兵馬,還有已經同華夏軍進行慘烈的原始的戰鬥以後,比大清更加善於學習和利用新的事物的日本人的認同和聯盟,日本人可以拿著大清生產出來的火繩槍同華夏軍作戰了,並且比膽小的漢人或者野蠻的大清滿族人更加不怕死,善於打戰。
總之,華夏軍已經遇到了他們不可能遇到的善於使用火器部隊的兵種,華夏軍同敵人的差距已經拉小到了我的武器比你先進一點的差距。
大明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