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敵人戰船,”


    “一百八十噸戰船,”


    “距離三百二十米,”


    “速度四點五節,”


    “敵人正在轉向,逃跑,”


    “調高炮口,快,三圈,”


    “讀數?”


    “十六點七度,上浮每節調高零點二度,”


    “方向,”


    “西南偏北亮度,微調,每節減少零點零一度。”


    “彈藥已經裝好,”


    “複位,”


    “檢查讀數,”,“仍然在範圍之內,讀數不變,”


    “檢查方向,”,“方向調整,西南片北,三度,”


    “目視估算,”,“估算炮彈提前量為三米,可以為六米,”


    “敵人距離,”,“敵人距離拉近到三百零八米,”


    “敵人速度,”,“敵人速度加快,五節差點,感覺,”


    “準備開火,”,“兩炮齊射,”


    “開火,”


    “轟隆,”“轟隆,”


    張強坐在離著船頭甲板炮後麵三米處,幸虧船員已經豎起了擋板,要不然,他這剛洗的臉就要被船頭的兩門假裝轉盤,俯仰裝置的十二磅雙聯火炮開火的硝煙給熏成黑臉了。


    這是因為他站在這裏,平時是不會給前麵假裝擋板的,就這樣,擋板也擋不住硝煙那嗆鼻的味道弄得喉嚨難受。


    連續咳嗽了好幾聲,揮舞著手掌扇了半天才趕到空氣清新一些了。


    一次齊射,使用的是一枚開花彈,一枚實心彈,開花彈在敵人船頭爆炸,炸的正在轉向逃跑敵人前甲板一片狼藉,後一發實心彈畢竟和開花彈有著區別,重量上,於是落後了幾米,砸在船尾靠近中桅杆附近的船甲板上,削斷了幾根綁縛風帆的纜繩,然後砸在甲板上,洞穿甲板以後,砸中下麵的船艙,巨大的動能連續砸穿幾層甲板,砸斷幾根骨架,最後在一袋放置在船艙一側的壓艙的糧食袋子上停住了。


    炮彈被火藥開火產生的巨大動能和熱能,加上空中飛翔摩擦產生的熱量使得糧食不到兩分鍾之內開始燃燒起來,於是濃煙透過幾個被炮彈洞穿的孔洞飄出來。


    遠處看著像是被重創了一般,其實前麵兩炮的效果不過是給敵人一種騷擾罷了。


    十二磅炮彈看起來很重,但麵對十幾米長,三四米寬的一百八噸的戰船來說,還是隔靴搔癢,除非能打中舵輪,水線,或者集中火藥桶,主桅杆,否則也不過是開幾個洞而已。


    多了還好,能把船體多砸幾個洞,使得結構無法支撐桅杆受風的推力,從而桅杆倒塌,船體散架,一般來說一兩顆,甚至十來顆也不過是大量殺傷敵人的人員而已,隻要不打中要害,基本上沒有什麽事情。


    不過船是由人操控的,人員的大量死亡,終究是影響到了操控性能,於是前麵那艘船搖搖晃晃的,直到桅杆被炸斷,風帆沒有人操作,掉落下來,影響了整艘船隻的平衡性,速度變得不可控,最終,在一次齊射中,被打中了側旋的水線附近,然後船隻傾覆,人員落水。


    而已經接近二百米的華夏號戰船則從它旁邊二百一十米繞過去,用側翼火炮齊射,攻擊其他艦船,船頭和船尾炮則旋轉起來,尤其是船尾炮,十八磅雙聯裝炮,一起齊射,被鎖定的大炮一起順著滑道後座,在經過一米二的後座以後被後麵柔弱的毛皮加上木頭卡槽擋住,然後炮身的拉力皮索,又在緊繃以後,將大炮炮身拉迴零點八米。


    炮兵開始用墩布一樣的通條清理炮膛,雙方誤差不超過十秒鍾,然後放入火藥包,放入一個絲綢包裹的木塞,放入帶有膛線的炮彈,小心翼翼的滑入炮彈,之後再用絲綢包塞緊,通條在一次壓實包裹。


    好吧,這是前裝帶線膛的滑膛炮,實際上後裝炮還是有些不成熟,所以華夏號上用的還是前裝帶有簡單直線膛線的滑膛炮。


    在一係列輔助機構,在訓練有素的華夏水師炮兵的全力動作下,每分鍾能發射三發炮彈,相比同時期的歐洲人這應該也算是優秀的成績了。


    華夏號最主要的是采用了英國蓋倫船的修長身形,低矮建築物,或者說幾乎沒有,不考慮舒適性,不考慮裝載多少貨物,隻考慮如何能提高作戰性能,全船近二百人,七百八十噸,大梁還是用百年巨木,其餘龍骨或者骨架用華夏的鋼鐵鑄造,主要部位還是木頭,船體掛鐵皮板,船底用銅皮鉚釘製造。


    同時結構兼顧了飛剪船的優秀結構,外飄空心船首,傾斜船頭船身,體型比英國蓋倫船還要合理的比例配置,六比一。


    混合東方硬帆和西方軟帆,西方橫帆和西方縱帆,絞索滑輪提升風帆,減少水手爬上爬下操縱風帆的人數和危險性。


    仍然有網梯,可以讓水手爬上爬下,提高了主桅杆的高度,增加了了望鬥,使用轉輪舵機。


    舵機使用扭杆鑄鐵機械操縱,使得水手不用那麽用力就能扭轉船舵,改變方向,提高舵機的靈敏度。


    傾斜船身外側,流線型船體,減少了風的阻力和水的阻力,減少了浪花的附著力,這麽多技術使得華夏號的速度最大可以達到十四或者十五節,一般可以達到十二節速度。


    普通巡航達到八節速度,比以前提高了三四節的速度。


    總之華夏號在這幫一般就是以三四節速度橫渡海洋,最大強風時候也能達到十二節速度,那時候就是考驗船身結構強度的風帆年代,算是頂天的高配置了。


    嗯,如果他不是對火炮密封性要求那麽高的話,路上後裝線膛炮可以使用,而海上就不好使用了,密封性不好有可能引起火災,最輕火藥氣體弄傷炮手,弄炸火藥桶,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搖擺的船體使得後裝火炮幾乎是不安全的代名詞。


    這也是實驗了很多次以後,張強不得不把後裝火炮搬下華夏號的原因。


    不過就是這些前裝火炮也比對麵俘獲第五艦隊的那些七八年前建造的華夏水師戰艦要上的前裝火炮要高明多了,射程比敵人遠二十米,在素質高超的炮手和水手操縱下,速度要比敵人快至少一發半,俯仰裝置,轉向裝置,配備的高素質炮手長指揮官,炮手長使得炮擊更有效率。


    就這一會兒,華夏號十五艘戰艦,猶如狼入羊群,擊傷,擊毀敵人十三艘戰船,重創敵人一艘千噸繳獲華夏水師的戰艦,逼降一艘,逼走敵人兩艘戰船。


    從敵人艦隊側翼狠狠的切下了一塊,然後繞了個大灣,從鄭智艦隊的側翼穿插到正在圍攻謝蘭的艦隊散亂的逃跑的三艘戰艦的杜歌的艦隊一側,然後一側的火炮在統一的指揮下,衝著幾乎密集堆積在三百二十米遠的杜歌艦隊戰艦隊一側發射了近千枚炮彈,有近五百枚掉入海中,有近五百枚掉入敵人戰船兩側,形成了跨射,幾枚炮彈砸中敵人船身,讓敵人戰艦上一片忙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