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官員準備好材料。


    船隻定於六百噸上下,計劃是六百噸出頭,這得等船隻建造完成,各種上方配置最終決定了以後才能知道有多少噸重。


    張強吃住在船廠裏麵,看著他們建造,華夏王國的人力物力很快調動起來,沒有的材料通過已經便捷的水運和陸路通道運過來,不到一個月,已經停工一個月的這艘船隻重新開始建造。


    不過已經不是原來的那艘華夏王國的水師六百八十噸的戰船了。


    長56米,寬598米,四根桅杆,加上一根船尾的斜桅杆,船頭的一根橫杆,等於是六根桅杆了。


    桅杆的高度也從平常的十幾米增高到二十四米,不是太高,因此準備的材料調集一下還是很快運到了。


    華夏王國在材料和物資方麵不是一般的富有,而是非常富有,尤其是造船方麵,先前瘋狂的儲備,甚至在打了兩次戰爭之後,同泰西人中的西班牙人有長時間的貿易,之後還同荷蘭人有過短暫的貿易,同英國人有長達一年的貿易,那時候張強就定下了從他們哪裏獲取造船材料的貿易,為了造更好的船隻做過不少的準備。


    前期所造的船隻都是寶島州深山和雲貴州,廣西州深山裏麵的木材,後來還有一些從遼東買來的木材,這些本地的木材造了近千艘三百噸以上的戰船,前期的戰船使用的都是一些商船改造,因此前期的一千艘船隻等於是沒有使用多少木頭,都是改造來的,第二代則使用了一些外來木頭,加上俘獲敵人的,第三代則使用了不少外麵的木頭,但剩餘的儲備還很多。


    張強預計要把艦隊六支艦隊的所有船隻都換一遍,噸位減小到八百噸,剩餘的儲備木材還是夠的,不夠可以拆原先的大船。


    船廠在建造船隻,張強在處理公事,不能因為自己在這裏耽誤了處理公事的時間,雖然內政可以完全丟給內閣處理,但張強所管理的部門恰巧是為了監視內閣,為了保衛國家,保衛自己的部門,因此不能懈怠,如果懈怠了容易被人架空。


    一個君王最怕的是失去權利。


    張強不想當一個橡皮圖章,象征性的君王,國家吉祥物。


    所以軍隊,情報,監察,外交四個部門必須要時刻了解。


    最新的情報是華夏王國核心區域的民兵已經完全轉為了賬冊民兵,就是有事集結,沒事迴家該幹嘛,幹嘛去,基本上屬於半個老百姓,但一些鄉村裏麵,民兵還擔任著地方治安的維護任務,協助衙役捕快緝捕盜匪。


    這部分民兵的的人數越來越多,逐漸成為地方官府的一個財政負擔,內閣已經提出了幫助一些民兵建立一些小型作坊,然後讓他們自力更生,但也不是完全放棄,隻是讓他們掙一些錢,官府補貼少一點而已。


    另外內閣通過決議,將雲南州並入核心區,提升哪裏的經濟水平,提升哪裏的道路出行水平,原先李定國修建的那些道路根本無法滿足華夏王國的發展,必須重新拓寬改造,並且修建更多的縣道,村路,以支持更多的貧苦百姓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從大山裏麵走出來。


    同時並入的還有雲貴州,河南州,山東州等這些前沿州府,因為和敵人接壤,因此免不了受到敵人的戰爭威脅和騷擾,所以按照華夏王國的慣例,他們是不被核心州接受的,哪裏將部署很多民兵部隊,守備部隊,用來防止敵人戰爭入侵。


    內閣的這個決定是因為如果不並入盡早提升他們的經濟水平,他們將拖累整個華夏王國的發展速度,提升了他們的經濟水平,王國財政才能擺脫他們,盡快用很少的補貼和軍費建設王國。


    內閣還有一個提議就是以後漢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可以出去但是一段時間以後必須迴來,迴來安置的地方是那些原先被移民進來的少數族群人口遷移出去空出來的地盤,這些少數族群有的已經十幾年了,基本上漢化了,但第二代,第三代還存在一些不接受漢人的思想和生活習慣的毛病,因此內閣建議,移民出去,比如填補四國府的人口空缺。


    四國府因為兩年來戰亂,很多riben人死亡,逃離,被丟進了俘虜營,被移民到瓊島州,四川州這些地方,甚至最近又被賣出去幾十萬人口,現在四國島上riben百姓隻有一百一十萬了,相比以前的四百萬的基數,這已經很少了,按照以前近二百萬的人口算,很多地方也被空出來了,而後續補充進去的都是民兵和軍隊,以及東南亞土著和南洋土著,無法彌補人口空缺。


    因此內閣決定往哪裏移民三十萬漢人人口,當然這些人口是少數族群歸化而來的漢人,還有一些犯官家屬。


    這些人口移民過去以後,新魯府也要移民五十萬人口,同時把新魯府的二百萬riben百姓移民二十萬人口,這二十萬人口初步定為四山州五萬人口,瓊島五萬人口,東南亞五萬人口加上家眷十萬人口,這些人口去了地方上將組成民兵部隊,增強哪裏的兵力。


    主要是東南亞三個征服小國,地廣人稀,山高林密,必須大量填補人口進去,原先的土著人口有二千萬人口,如今死了近百萬,失蹤了二三十萬,被移民內地近四五百萬,移民寶島幾十萬,具體也算不清了,又移民三王子的奄美島幾十萬,新魯府,四國島幾十萬人口,近七八百萬人口呢。


    被弄成俘虜修路,開山,挖河,死亡的人口也有近五百萬,這樣剩下幾百萬人口雖說華夏王國也移民進去八百多萬,後來又移民第二代人口一百多萬,第三代人口二百多萬,可還是不夠覆蓋他們所在的地盤,形成絕對多數,因為有些地方,實在太艱苦,深山米林裏麵移民過去的人口根本不可能到達,不是過不去,而是怕適應不了環境都病死,被害死,因此移民過去的人口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鎮,偏遠地區其實都是俘虜加上民兵,以及少量的已經適應了幾年的人口在居住。


    現在移民的速度快多了,一條州道從原先的中樞金華通往各個州府首府所在地,然後府道又通往各個縣城所在地,華夏軍的運輸馬車,一輛車四匹馬,如果全力奔跑,可以很快到達下一站,一次跑近百裏,寬闊的馬路,平坦又毫無阻礙,提升了出行速度。


    一個車隊能把上萬人,用一個月的時間就運送到東南亞小國同雲南州的邊界,然後換上小一點的馬車,跑窄一點的質量不好的道路,頂多三個月時間,就能把一萬人從金陵府運送到各個東南亞小國的國內任何一個地方。


    州道,府道的建設讓運兵速度也很快,一支部隊能飛快的從一個州府到另外一個州府,十幾天時間就能穿越兩三個州府,到達附近任何一個發生戰鬥的地方增援。


    每個州府的守備旅都隻有一個,但通過州道,另外的州府可迅速派出一個團的兵力增援另外的州府。


    時間不過三到七天時間。


    三天去對方的州首府,兩天去發生事情的府首府,兩天時間到達發生戰鬥的縣府,然後用幾個小時時間到達戰鬥地點。


    這些道路和馬車用於運送移民,速度還是很快的,基本上三個月多一點時間,移民就運送到位,第四個月就是當地安排移民去他們將要居住的地方了。


    對於內閣來說,這件事情決定不像以前那樣考慮和準備良久,需要用一年,兩年的時間完成,現在從決定到完成隻需要四個月多一些到五個月時間。


    張強飛快的在這些申請文件上批複,批準執行。


    然後再看四山州的戰鬥,何騰蛟已經確定是被俘虜了,正在運往金陵途中,大概一個月時間可以到達,然後內閣會處理他。


    四山州的鋒無羽兵團已經占領了大半個四山州了,哪裏的人口還有三百萬人口,這些人口都要運到附近的雲貴州進行教育一段時間,然後甄別,甄別完畢,內閣預估有一百萬人返迴家鄉,被打亂重新分配到已經安置riben移民和東南亞土著移民,以及被俘虜的其他地方的漢人俘虜安置的地方。


    大順軍餘部的地盤已經被全部占領,蕭飛的兵團派遣了一個野戰旅過去,接手了哪裏的守衛,騰出了鋒無羽的兵團的兵力用來攻擊尚可喜部盤踞的接近康定地區和雲南州的地方。


    重慶府已經基本上安定了,加上已經收複的安置了一些漢人人口的成都府,人口總共為九百多萬人口。


    都是移民和俘虜。


    內閣已經從山東州,安徽州,湖北州動員了近兩百萬漢人人口,都是第二代和第三代華夏王國青年去哪裏安身。


    到現在國內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除了必須留下的人口基本上已經使用殆盡了,如果還要移民,就得移民被移民過來的少數族群的人口了,這也是內閣不得已而為之的。


    張強的建議是移民那些第一代人口,他們從其他地方移民過來,第二代和第三代已經習慣了哪裏的生活,就不需要折騰了,他們以後將會是真正的漢人人口,但第一代怎麽會忘記破家滅族的仇恨,就讓他們去新的地方自生自滅去吧。


    很快漢人第二代和第三代的生育會把他們死後的地方重新覆蓋,填補調,現在隻不過是用他們去占地盤而已。


    當然對於那些真正迴歸的人口第一代,華夏王國經過甄別以後,還是不動他們了,隻有那些出現了一些苗條的人口才動,這需要一段時間監視和甄別。


    解決了這些事情,張強又在一個月之後去往金陵火炮工廠,同哪裏的人研究如何給新的戰艦配備更強大的火炮。


    新艦新炮,速度比敵人快,火力比敵人猛,適應長時間的海上遠航,便於同敵人長久追逐戰鬥,這是張強要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