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政務的諸多頭疼的事情又迎麵而來。


    杜歌的實力又增長了,占領了暹羅五分之一的地區,兵力三萬,擁有前裝滑膛槍,前裝線膛槍,前裝火炮,架退炮,華夏軍的所有杜歌跑出去之前知道的東西他都弄出來了。


    雖然他的兵力主力是暹羅人,軍官主力是漢人,可他的實力畢竟增強了。


    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毒瘤,張強的手現在根本無法深入到那個地方,派去的田顯和李元胤根本不是杜歌的對手,在柬埔寨那個彈丸之地折騰的半天才弄出了五千人的正規兵力,還是帶有遊擊隊性質的兵力,他們在同杜歌的交戰中成長,同時也等於是給杜歌喂招,鍛煉了自己,同時也讓杜歌的部隊更加強大了。


    馬漢三到底在東南亞幹什麽呢?


    還有劉良佐,他在老撾幹甚呢?


    馬漢呢?


    李定國呢?


    他們沒有自己的命令,難道就知道死守三個小國嗎?


    不能派軍隊出擊幾次,打斷敵人的發展嗎?


    算了等著吧,現在無暇顧及哪裏,就讓李元胤和田顯繼續折騰去吧,如果他們能把柬埔寨拿下來,也算是一個功勞,現在張強還是關注riben。


    riben這邊,二王子還是沒有走成,沒有機會,riben人出兵五十萬,湧入德尼奧斯島,加強了二王子的兵力,在大清,荷蘭人,英國人的逼迫下,二王子簽署了條約,由riben人接過他對於英國人和荷蘭人的債務,他負責給riben人打工,最後趕走華夏軍二王子獲得德尼奧斯大名將軍的封號,成為riben德尼奧斯島大名將軍,加入riben國。


    而荷蘭人和英國人以迴去裝運wuqi彈藥為名,帶著從riben搜刮的金銀,生絲,礦石,鹽,布匹,木頭等商品登上四艘一百八十噸的武裝商船繞道太平洋海域,西去了。


    留下了riben人和二王子傻乎乎的同華夏軍自治領地的新魯府和四國府兵力對峙。


    而傻乎乎的riben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拋棄了,還以為他們實力強大,新魯府不敢打過北九州島,而四國島上,他們認為再添一把火就能擊敗馮銓他們的兵力,然後順勢打上新魯府所在的九州島呢。


    德尼奧斯島三麵被圍攻,隻有一麵海灣能進出,riben人日夜調兵遣將,把多達五十萬的兵力運送到四國島上去,同時把多達二十萬的民夫也調集到島上,他們認為兵力優勢在他們這邊,新魯府三十萬兵力根本不足為懼,少了三王子一係的十幾萬兵力,他們用五十萬打三十萬,同時還有二王子剩餘的十五萬兵力,足能消滅四國府了。


    馮銓已經迴到了新魯府,嚴丞相這邊處理民政,二十四萬的經曆過戰火的部隊被趙暉接管,趙暉接替了馮銓指揮四國府的戰鬥。


    撤迴了六萬兵力是因為馮銓知道新魯府空虛,新魯府總正規軍兵力原先不過七萬兵力,後來擴充到十一萬兵力,如今一下拿走死亡兵力,後麵還有那麽多民兵被調集到四國島上,民兵兵力也不夠了。


    於是六萬經過戰火的民兵從四國島撤退迴來,繼續從新魯府百姓中征兵,征集的主要是民兵,六萬加七萬,這樣的正規軍兵力守衛島嶼還是夠的,一萬兵力駐紮鹿兒島縣城,十二萬分駐前線幾個鎮子,岸防工事裏麵。


    前線正在對前線被抽調剩餘的民兵進行集中整訓,同時不斷的征召前線附近的幾個城鎮的青壯加入民兵隊伍裏麵,一邊訓練,一邊讓他們巡邏和守衛,維護治安。


    後方,馮銓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不過他所做的就不隻是為了守衛和維護治安了,而是為了支援四國島或者以後進攻riben本州島儲備民兵兵力。


    新到來的華夏王國漢人移民和南洋土著移民,東南亞移民很多都是經曆過民兵時代的,稍微整編一下,一支兩萬人的民兵部隊就有了,軍官是漢人,士兵是土著人,也稱之為初級歸化漢人,以及新魯府的剩餘的riben歸化漢人百姓民兵。


    總得來說,雖然新魯府已經沒有多少戰事了,可這裏還是一個軍管的地區,沒有多少民生,農業,青壯人口都被抽調去當民兵了,農業基本上算是荒廢了,隻有一些老人和婦女在田間地頭勞作。


    雖然留下一些青壯,可也參與到了衙役捕快等維持治安的官府衙門裏麵,使得農業更加受打擊,要不是前期俘虜的riben百姓和新魯府大名將軍的那些riben士兵突擊進行了一些基礎建設,房屋建設,海岸工事建設,現在的新魯府還是一片原始社會的模樣呢。


    現有人口三百萬,漢人人口和土著人口正在增多,而riben人口正在逐步減少,不是投入到了戰爭中去了,就是被移民出去了,一些打過新魯府的riben百姓家庭都被移民到了瓊島,四山州,一些參與過動亂的riben百姓也被丟到了四山州俘虜營或者瓊島礦山裏麵去了,更有甚至大約五十萬人口被抓到了設在杭州府的俘虜營裏麵,等待鄭克爽的船隊把他們運走。


    九百一十艘船隻,哪能一下就都開走,鄭克爽他們隻是招募了一些漁民和水手,開走了大約二十艘護航戰艦,以及五十艘先期到達的華夏軍裁撤戰船,五十艘商船,這次一共要運走小漁船八十六艘,都放在近百艘的戰船和商船甲板上,剩餘的空位空出來裝一些人口,船艙裏麵裝他們采購的糧食和wuqi,以及其他的貨物。


    大約這次要撞在州的不過五萬人口,二十艘護航的戰艦上每艘裝一百人,是漢人人口,不過兩千人。


    一百艘商船和戰船,每艘除了炮手和水手,不設跳幫作戰的士兵,由於空間有限,每艘隻能裝載兩百人,極力的擠壓之後,每艘裝載了四百多十人,等於四萬一千人。


    剩下的幾千人就用鄭克爽這一次帶來的幾艘三百噸戰船裝載,差不多能擠下。


    這樣整個隊伍就比較臃腫了,差不多還要四個月時間才能迴去。


    最後鄭克爽不得不央求阮進再給二十艘護航的戰船,六百噸的,分了兩千人過去,還能擁有一些戰鬥力。


    近一百五十艘的船隻半個月以後全部裝完,晃晃悠悠的開走了。


    二十艘六百噸戰船是華夏軍的第三艦隊的這些船隻上的水手和士兵。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