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壓政策下,一隊隊俘虜和苦役士兵開出營地,他們現在不是挖掘河道和開山,修路,修葺城牆的罪犯了,他們現在是手裏拿著菜刀,竹子武器,衣衫襤褸的炮灰部隊。


    一隊三百人的苦役士兵,加上一隊二百人的俘虜兵,這些俘虜兵是刑期最長的哪一類人,加上一隊五十人的賬冊民兵組成的民兵自衛隊,自衛隊使用鳥槍和火銃,有一兩支金改1火繩槍,他們運送補給和武器彈藥,再加上五十人的民兵大隊的精銳士兵,這些精銳士兵手裏拿著金改1火繩槍。


    這些人由一名守備營總旗統領著,守備營總旗帶著兩名聯絡士兵。


    這樣一隊人馬開進了山裏,根據總部頒發的命令搜索一段山體,一段森林,或者防守一個山裏麵最深地方的村落,幫助哪裏的移民抵抗反抗軍的進攻。


    這樣的人馬有五十隊,是第一批派進山裏的人馬。


    每一隊有十天時間,殺死十名反抗者算完成任務,完不成任務迴來以後所有人降級,加刑,或者被全部處決。


    在高壓政策下,十天的時間裏麵,損失了一萬七千名苦役士兵和俘虜士兵,民兵自衛隊損失三千兵馬,民兵損失一千人,守備營士兵損失二百人,軍官損失三十人。


    戰果輝煌,總共殺死七百五十名反抗軍,保護了三十二處五十人以下的村莊,十五處百人以下的村莊,三處三百人的村莊。


    清空大約方圓二十裏的反抗軍遊擊區域。


    隨後被提拔的俘虜兵七百人變成百姓分成七個百人自然村填補被反抗軍全部滅絕的七處自然村,之後遷入的其他地方送來的人口一千人,徹底占領這二十公裏範圍內的地域。


    釋放苦役三百二十人,這些人也轉為了百姓,和前麵的七百俘虜,一千遷入人口組成了一個兩千人的小鄉,一支二百人的民兵部隊被派來駐守這裏。


    第二個清空區域在二十天以後又出現了,又是兩千人的人口被填充進來,那個區域比這個區域大一些,所以駐紮的士兵多一些,五百人的民兵部隊駐紮哪裏。


    到第三個區域被清空,反抗軍已經不多了,百人以上的團隊幾乎全部覆滅,遺留下來的不過是二三百人的散兵遊勇。


    華夏軍在巴格雅魯的指揮下,步步為營,逐步壓迫敵人活動區域,消滅反抗軍。


    到了一個月以後統計,除了少數幾十人還沒有被挖掘出來,反抗軍已經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不過新的問題總是會出現,根據送來的情報發現,這次反抗是有預謀的,尤其是那些剩餘的幾十人,其中能看出來是有人在指揮。


    張強也不想再耗下去了,他能想出是誰在指揮這次反抗,一定是杜歌,杜歌在華夏軍裏麵那麽長時間,把張強的一些作風學的七七八八的,但他這次掀起的風暴顯然準備不住,被張強抓住機會,命令巴格雅魯在很短的時間內滅掉了。


    之後張強命令民情部對這裏加強監管,這種反抗基本上就銷聲匿跡了。


    這次反抗軍風暴裏麵華夏軍損失了深山裏麵最小的村莊單位,三到四個人的獵戶村一百五十個,都被反抗軍消滅或者裹挾了,二十人的深山村子,他們是負責在深山裏麵實驗生存的先遣村,也被消滅了有百十個,五十人以下的村子六十多個,百人以下的村子三十多個,直接損失人口四千人。


    但張強馬上用更多的移民人口填補了這些地域,這些地域光移民人口就增加到了六千人,還有俘虜轉變過來的百姓,以及被降職的民兵和守備營軍官士兵,和他們的家屬,以及苦役營罪犯在這次戰鬥中立功表現最多被轉化為百姓的人口,總共四千人,一下被張強填補了一萬人。


    從此以後他們就是這裏的百姓了。


    至於苦役這次因為各種借口被殺,被處死的,被敵人打死的有近六萬人,俘虜也有近三萬人,也為張強解決了一些心腹之患。


    然後更多的俘虜和苦役被派來這裏,在各處構建道路,把那些移民人口村連接起來,不能讓他們再成為深山土著人,變成另外的民族。


    就像太祖在立國中期鼓動年輕人上山下鄉一樣,華夏王國的二代,三代出生的年輕人也被鼓動到這些窮鄉僻壤定居,填補這裏的人口短缺,用他們的血統純淨這裏的更多的民族混雜的情況。


    同時帶來了張強的新式教育,推廣普通話,推廣簡體字,推廣讀書教育,同化這些人。


    化解他們對華夏軍的仇恨。


    這裏完成以後,張強讓李定國派人來學習這裏的經驗,然後三個月以後迴去對哪裏的東南亞小國進行如此炮製,不要怕反抗,用鐵血手段壓製,用教育同化。


    根據軍情部情報人員送來的情報,他們告訴張強,杜歌和一些支持他的土著小國,漢人判徒們對張強實行的這種手段十分頭疼。


    張強溫爾一笑,然後優雅的帶著親衛團迴歸華夏王國中樞金陵首都。


    這裏就交給了賀錦治理,巴格雅魯輔助他。


    迴到首都第二天,張強就接到了軍情部的報告,魯國同日本的關係正在惡化,因為他們在日本島鏈的末端,已經統一日本很久的幕府將軍們顯然不想看到一個漢人王國在他們腳下歡騰雀躍,活的更好,因此雙方從先前的互不幹擾,自幹自的,到貿易摩擦,到互相鄙視,到小規模的武士襲擊,到一兩艘商船的互相攻擊,最後發展成了鹿兒島的大名將軍同魯軍的小規模交火,戰船互相偷襲。


    雙方誰都不想讓對方。


    於是爆發了海戰,不過是小規模的海戰。


    有從華夏內陸帶去的近千艘戰艦,近千艘小海船,近千艘大型商船,魯國還是在同日本人的海戰中占據上風的。


    不過日本人狡猾,收買,刺殺,偷襲,搞得的魯國十分頭疼,魯國的洪承疇卻在猶豫不決,他魯國的麵積太小,人口太少,對上日本這個一千萬人的大國,顯然覺得不夠自信。


    在外交上很是被動,在戰局上屢次越級指揮,讓下層武將遇到日本人不得挑釁,不得還擊,盡量躲避,使得魯國上下怨氣沸騰,動蕩不安,很多水師將領私自出擊偷襲敵人商船,封鎖敵人的貿易通道,但馬上被洪承疇壓製,撤職,關押,處分。


    通過情報讓張強感到這不就是另外一個大清,另外一個民國嗎?


    對內是強橫,對外總是那麽軟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