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縣城外麵五裏地,近衛旅第三團駐地,近衛旅旅部,張強的大都督行轅所在地,此刻已經雲集了近四千名民兵,兩千名民夫,兩千名第二八野戰旅騎兵,剛剛休整歸來的第二十八野戰旅因為此次戰爭的緣故不得不讓一部分兵力重新返迴戰場,返迴山東州戰場。


    王動率領的主力部隊卻還在河南州鄭州府休整,同時擔負著軒轅龍飛軍團的一部分前線防禦任務,因為軒轅龍飛的第五野戰旅被調走,同時抽調了第二十三野戰旅,使得河南州的兵力有所空缺,因此讓剛剛整編完畢,實力比近衛旅還高的第二十八野戰旅主力駐防這裏,其他的軍團駐防其他的地方,一些傷兵和民兵則在各地駐防,一邊為軍團其他部隊提供運輸和物資,兵源保障。


    不過第二十八野戰旅的士兵實在太多了,先前兩萬一千的兵力,重傷員運迴了河南州以後隨後因為醫療的願意死去了一千多人,一千五百人殘疾退伍,迴到了核心地區的幾個州府轉業成為百姓,並且身上背著民兵預備隊隊員的身份,參加一些對當地民兵的訓練任務。


    實際上這些當地民兵除非是滅國大戰,一般用不著他們,連民兵部隊都不會抽調他們,他們隻是進行一些軍事知識訓練,然後以後被遷移到新的移民點的時候充當民兵部隊而已,真正的民兵部隊都是和敵人接壤的幾個州才有,核心地區不會有了。


    這一千五百殘疾人隻是填補一些因為移民而空缺的人口空間,實際上人口空間也有限,因為華夏軍的發展,超速發展,核心地區的百姓生活已經十分富裕和安定了,隨之而來的是人口出生率大大增加,因此核心地區的人口呈爆炸式增長,這對於核心地區的穩定是不利的。


    中國人是最注重家族觀念的民族了,但卻是最不團結的民族,哪怕有幾十億的華夏元,他們也不會滿足,總想從自己兄弟姐妹身上奪走所有的財富,他們不想著去奪取別人的財富,總想奪取自己人的財富,因此社會上矛盾重重,因此華夏軍地方上的官府不得不響應張強大都督的號召,把那些好吃懶做的都送到外麵最艱苦的地方去,連帶他們的家人,這些人大都送到了寶島地區,同那些同樣好吃懶做的東南亞土著和漢人後裔生下的漢人血統的漢人去作伴去了。


    這些人中間填了一些生活艱苦地區的土家和客家的漢人,讓他們互相鬧去吧,反正隻要不團結,在惡劣的寶島荒地,山林中他們就是個死。


    這樣的列子不在少數,很多第一批到達寶島的移民,包括哪些性格溫順的漢人,大都被惡劣的環境和寶島土著和生番,高山族人給弄死,吃掉了,或者被惡劣的環境打敗了,第一批十萬人,活下來的不過兩萬人,這兩萬人經過惡劣環境的磨練變得更加勇猛和老練,變得溫順和知道服從當地官員的調配,變成了華夏軍的支持者。


    後麵陸續去的人口繼續往深處走,陸續開荒死掉的人口大約有百萬之多,但對於千萬移民這點死亡看起來慘痛,卻也值得,因為漢人朝廷,徹底在寶島站穩了腳跟,除了一些實在太偏僻的地方,八百萬移民和本島的百姓成功的活了下來,並且占據了全島。


    寶島進入一個穩定發展時期,朱大有乘機擴編了十個守備團,三個民兵大隊,總共五萬兵力,加上他們掌握的兩個甲級野戰旅,差不多有近八萬兵力。


    原先派去的守備營,守備連,兩個民兵大隊則因為各種事情,各種事故,不適應環境,五萬兵力最後隻剩下不到八千人,這些人被整編為一個野戰旅,不過沒有占編製而已,張強把他們調到了安南填充哪裏的兵力空缺,為馬三立的征討增加兵力,如今安南還沒有被平定,這八千經過山林鍛煉的山地,山林精銳部隊去了以後,使得馬三立的兵團很快打開局麵,順利的帶著仆從軍,守備營,民兵大隊進軍安南南方,同時同劉良佐的老撾軍會師,全殲了老撾的抵抗勢力,老撾被華夏軍整體收入囊中,成為華夏國的土地。


    話又說會來了,那一千五百退伍的殘疾士兵對於上百萬被移民的地方幾乎等於杯水車薪,卻能增強哪裏百姓的凝聚力,他們的戰爭故事使得已經和平很久的百姓在一次對軍人感興趣了,於是去報名參軍的百姓增多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看到他們的身體殘疾,都嚇跑了。


    這些人大都是比較富貴的一群人,所以說人越富貴越怕打戰,越沒有勇氣,這也就是後世人們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為什麽越是文明發達的地方,卻越是懦弱,越是有錢的地方,麵對比自己弱小貧窮的敵人卻一次次被打臉,被擊敗,卻不敢還手,不敢反擊,可你看那些人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精明,算計起人來一個比一個厲害,都是一代精英,卻三拳兩腳被一個農民給收拾了。


    不過這些都不是現在的華夏軍軍民能想到的問題,這些是張強想的問題,有時候張強也不想,太哲學深度了,太不合群了,張強隻是了解了一下第二十八野戰旅的情況以後,就讓他們再從他們那裏調一些兵力過來,畢竟後方的真的很空虛,近衛旅不能和其他部隊脫節了。


    泰安府幾乎沒有兵力守衛,萬一洪承疇反應過來他的兵力肯定有富裕,調集一兩萬人就能切斷華夏軍的歸路。


    於是兩萬一千兵力的第二十八野戰旅,每天都在減員,一千重傷員死去了,剩下兩萬兵力,一千五百兵力殘廢了,調去轉業為百姓,又隻剩下一萬八千五百兵力,然後淘汰老弱,大約兩千一百老弱被淘汰了,他們就地轉為河南府的百姓,還剩下一萬六千四百兵力,有些人不想當兵了,這些兵力有九百多人,轉業地方,各府各州都有,去了安徽州,蘇州府,江西州,廣西州和廣東州,剩下一萬五千五百兵力。


    這時候再淘汰一部分不適合的士兵,他們也許隻有民兵的料,但卻在精銳的野戰旅裏麵,還有人被抽調到了守備營裏麵,一些人升職了,抽調到守備營,守備團裏麵,一些人是軍情情報員,於是一頓抽調以後,第二十八野戰旅就剩下了不到一萬兵力,足足有五千兵力沒有了。


    這時候張強抽調了一部分兵力去防守濟南府,剩下聊城留兩千兵力,在河南州鄭州府的兵力隻剩下七千五百兵力了。


    此次張強又抽調了四千兵力,其中兩千是騎兵,兩千兵力增援泰安府的近衛旅留守的兵力,一部分,騎兵趕到了前線增援旅部。


    這樣旅部加上增援過來的江西州的民兵,近衛旅旅部就有六千民兵,四千民夫,兩千第二十八旅騎兵,以及近衛旅一千五百騎兵,親衛隊兩百騎兵,以及旅部的一千五百士兵,兩百文職人員,炮兵,輜重兵一千兵力,工程兵三百兵力,兵源大大增加。


    麵對如此情況,第三近衛團的團長提議,派遣騎兵和旅部的一千五百士兵,炮兵三百人,攻擊後方的馬得力撤出城的幾千士兵駐守的鎮子,徹底包圍殲滅馬得力部魯國軍隊。


    “大都督,孔有性放棄了汶上縣城,開始撤退了,我們要不要派兵去追?”


    近衛團的第一團的團長問道。


    張強想了想,“別去追了,第一團派出一個連的步兵,第二團派出一個連的步兵,旅部派出一名高級參謀軍官帶隊,加上旅部的兩百騎兵,然後再派出一千民兵,一千民夫,加上一個炮兵連,去占領汶上縣城就是了,對了旅部派出文官對哪裏進行管理。”


    近衛旅旅長問道:“大都督,即便如此,我們的兵力還是有些不夠,你看能不能再調一些來,比如從安徽州調兵力北上,攻擊馬得功盤踞的濟寧府府城。”


    “可以,讓第九野戰旅從安徽州出發吧,讓地方守備團派遣一個守備營去哪裏協助防禦,目前魯國兵馬大都在山東州,長江防線上,哪裏已經不是長江防線的防區了,是應該把軍隊抽調出來參與攻擊了。”


    第二天,近衛旅旅長看看旅部也沒有什麽事情,圍攻縣城有三個團長指揮,總指揮這裏有張強這個華夏軍的大都督,於是他就帶著旅部去追趕出發抄敵人後路的部隊去了。


    這一下又帶去了兩千民兵和一千民夫,把旅部的炮兵和工程兵都帶去了,一下走了近四千兵力,張強這裏隻剩下了一千兵力,加上兩千騎兵了,張強知道了以後有些無奈,自己說過不插手的,結果還是插手了,弄得近衛旅旅長有些惱火,親自帶兵打戰去了。


    無奈的苦笑一聲,張強放開了手腳親自指揮三個團的團長繼續圍攻馬得力據守的縣城。


    這次張強把後勤運輸來的大炮都搬了出來,親衛隊親自充當炮兵,加上三個團的炮兵,一次擁有了近一百二十門大炮,對寧陽縣城展開猛烈火力打擊。


    近百枚的炮彈一波一波的投入城中,馬得力的士兵大亂,紛紛搶著逃向城外,華夏軍三個團乘機開始清剿城中的敵軍。


    第二天深夜,戰鬥落下了帷幕,馬得力帶著衛隊逃跑,寧陽縣城被炮火毀滅,魯國士兵死傷兩萬餘人,其餘的逃散三千人,提前出城五千兵力,被近衛旅旅長擊破,大半逃走了,少半戰死,剩餘的三萬七千人淪為了華夏軍的俘虜。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