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還是去了南洋,因為他們在哪裏已經有了基業,而張強一時半會兒也顧不得南洋,華夏軍在大明還有太多的敵人需要料理。


    南明國雖然被削弱了,但它依然存在,隻要他存在,朱明朝廷就能籠絡一些士子和百姓的心,南明國依然處在西湖歌舞幾時休,錯把杭州當汴州的境地,心裏明白這種狀況的隻有一些開明的有識之士,以及南明國的一些高層官員。


    華夏軍依然需要留一部分軍力來防備他們,鋒無羽依然帶著大約六萬的兵力分作水師,廣州府,江西州三個部分防備他們。


    雲貴州是個紛亂的地方,土司依然存在,他們依然是一個叛亂的源頭,李定國派遣了大量的士兵去哪裏同清軍殘餘爭取地盤,哪裏還有大金國的一些殘餘部隊,雲貴州最大的勢力就是漢奸王吳三桂,掌握著雲貴大部分土地和地盤。


    南明國同雲貴吳三桂的戰爭時斷時續,李定國部同吳三桂的戰鬥也是時斷時續,都奈何不了對方,李定國需要安定和發展雲南州,用張煌言和華夏軍的模式改造雲南州,南明國需要打通北上的道路,萬一這裏待不住了,北上雲貴或者四山州,朱明朝廷的官員和皇帝第一個想的總是逃跑,後路。


    河南州的戰鬥,軒轅龍飛和朱哥各管一個方向,朱哥麵對清軍來自河北州的進攻,以及防備從山西州來的金國軍隊的亂兵,逃兵的打草穀,軒轅龍飛指揮的部隊主要同洪承疇清軍新軍戰鬥,主要的戰鬥發生在他們之間。


    其實誰都看出來了,洪承疇的清軍是擋不住華夏軍的,可就這樣的兵力和戰鬥力,居然讓華夏軍幾年不得逾越,洪承疇已經被清軍視為中流砥柱,大清的長城了,在大清享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尊敬,要不是這樣,他這個鐵杆的多爾袞的支持者會沒有被順治清算?


    可在華夏軍這邊,那是無奈的,打贏洪承疇的清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死個十幾萬士兵,可大明缺人嗎?擁有火器優勢,大部分都是火器部隊,隻需要三個月就能讓一個農夫成為一名合格的火槍兵炮灰,華夏軍損失的起,為什麽不拿下洪承疇清軍呢?


    因為華夏軍需要穩固發展,不想在解放全國之後和那些軍閥和大明官員和大清投降官員討價還價,因為張強不想做蘇聯那樣的清洗,讓自己最後成為一個功過三七開的開國之君,在後世被人罵來罵去,被人歪曲曆史,將一大堆帽子扣到自己頭上,他需要華夏軍擁有一個絕對幹淨的大明王朝。


    後人一說,隻有絕口稱讚,沒有謾罵和詆毀,眾口鑠金。


    既然現在已經決定下來先打大金國,解決西南和西北的問題,張強就留著大清最後解決,這樣才能天下一統,要不然大清隨便跑個山疙瘩裏麵去,和你反華夏複清明,那就美了,張強沒有機會和時間去和這些人玩捉迷藏,他隻能步步為營。


    如今削弱了南明國,收伏了永曆大明的李定國,趕走了野心勃勃卻猶豫不決的鄭成功,東南沿海和內陸一片清淨,下麵解決西南和西北的問題,照此方案,相信有了前麵的鋪墊,解決起來會很快。


    阮進帶領的第五第六艦隊已經開進了寶島,駐紮在各個地方,各個島嶼,完全把寶島變成了華夏軍的地盤。


    封鎖了寶島周圍的海域,切斷了日本同其他方向的海上貿易通道,當然不是完全切斷,別的商船大可以繞行上千海裏再去日本,但這樣,日本的貿易額就會下降,日本沒有了這些貿易,就會損失很多收入,沒有了錢,日本的各個大名之間的吞並和戰爭就會愈演愈烈,這是所有華夏軍希望看到的,至於清朝和大明的其他地方的商人希望不希望那不是華夏軍要考慮的問題。


    隨著朱大有徹底接受寶島,張強封他為寶島總督,他從一個管家熬成了封疆大吏,也算熬出頭了。


    寶島問題解決了以後,張強把寶島的野戰旅兩個旅全部撤迴來,然後調白文選的第十野戰旅去寶島,全麵負責寶島的防禦,第十野戰旅是一個甲級野戰旅,兵力為九千八百人,加上後勤營和他的親兵連隊,兵力達到了一萬兩千五百人,再在寶島組織了一個守備旅,兵力六千人,分駐寶島各地縣城,營寨。


    近兩萬人的兵力維持寶島的陸上防禦是足夠了。


    何況還有兩支水師艦隊的六千海戰隊和陸戰隊,三萬多兵力,即便是敵人擁有同等兵力也無法戰勝他們。


    因為水師是這個時代,遠東,亞洲最龐大,最先進的水師,陸軍是這個時代最有戰鬥力的華夏軍第十野戰旅,是杜歌先前帶領的和張強擊敗過六十萬清軍的精銳戰力部隊。


    他們這支部隊全部裝備金改2火繩槍,守備旅裝備金改1火繩槍,一些設置的少量民兵部隊裝備冷兵器和繳獲鄭成功軍隊的金改1火繩槍,以及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賣給鄭成功的那些落後的火繩槍,這支軍隊在如今算是最精銳的部隊了,沒有必要配備更加先進的燧發槍。


    這裏以後張強準備弄成同泰西人貿易的窗口,泰西人的聰明是大清人和大明人想不到的,尤其是對於科技的先進性的敏感,使得他們能很快弄懂張強的一些技術,張強即便把先進的燧發槍賣給大金國也不敢把燧發槍賣給泰西人。


    泰西人天生骨子裏麵就有戰爭的基因,好戰鬥,而生活在華夏土地上的無論是官員和百姓,骨子裏麵都是息事寧人的沒有血性的溫善民族,他們不追求別人的東西,隻追求自己的生活能繼續下去,隻是為了生存而戰,不是為了活的的更好而戰,因為在這片資源豐富,地大物博的土地上,光搶兄弟和姐妹的財富就夠他們活一輩子的了。


    犯不著冒著生命危險去野地裏麵和強壯的熊和野狼搶食。


    另外鄭成功還留下了無數的山寨和城堡,縣城營地,以及開采出來的平原河穀,都是良田,都是水草肥沃之地,瘋狂移民的華夏軍不用怎麽收拾,就擁有了幾十萬傾良田和草場,除了一些高山,米林,大河大山不能去,華夏軍所得的利益要比他們在東南奮鬥十幾年還要多。


    有時候華夏軍的將領都在感慨,還是強盜活的的比富裕的百姓滋潤。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