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話,華華夏軍不理鄭成功的假意求和,蠻橫的出兵攻打寶島,鄭成功是又急又恨。
可除此之外,他沒有別的辦法,隻能把隱藏在外麵的水師艦隊調迴來,那些被華夏軍找到的輔助這次埋伏華夏軍水師補給船隊,商隊的海盜或者葡萄牙人在這一代的小艦隊,就不去管了,否則的話,隻能使得分散的兵力被華夏軍各個擊破。
華夏軍的水師艦隊真正出動了,可不是鄭成功的水師艦隊能打敗的,相同級別之下,一支三艘大船,十幾支小船組成的巡邏隊要對上了,死傷慘重的一定是鄭成功的船隊,因為從噸數,火炮,戰兵的戰鬥力方麵,各個方麵都不如華夏軍,除非兩倍或者三倍的兵力才有可能拿下一支小的巡邏隊,還得計劃好對方的航行路線,提前攔截,否則敵人很可能馬上解散艦隊,三三兩兩的結伴突圍,一旦有一股突圍成功,轉頭,襲擊者就變成了被獵者,十分的狼狽不堪。
鄭成功集中兵力當然不是主動退讓,他是要和華夏軍決一死戰,如今華夏軍四個艦隊雖然都出動了,可還沒有在一起,各自為戰,因為他們需要巡防的區域很大,集中在一起就漏過敵人了,很可能讓敵人繞過他們直接襲擊華夏軍的海岸線,因此各支艦隊還是在各自區域內遊蕩,尋找可能的敵人主力。
隻要不是遇到鄭成功孤注一擲的一下集中所有的主力,就不怕敵人,打不過可以跑,損失肯定是有的,但華夏軍不怕,這幾年華夏軍的造船廠已經發展的相當先進,船台不少,很多船隻都無法下水,因為飽和了,沒有那麽多人手操縱船隻,因為和泰西人決裂,華夏軍以及同華夏軍交往的船隊都貿易萎縮,不需要太多的商船出海,所以無論是戰艦還是商船製造,華夏軍都有很多擺上船台,但都不敢下船台的毛病。
擺上船台當然是要造的了,可沒有人買,造出來給誰用?
但又不能不造,萬一戰艦損壞了不能用了,或者擴充戰艦的數量,現造肯定不行,因為即便是華夏軍的船隻再先進,也得遵循造船的規律和特點,船材需要從世界各地采購迴來,暴曬一年,曬幹水分,刷上油桐等材料才能造船,一隻船隻的建造最快需要三個月,最慢需要四五年,即用即造,那是不可能的。
鄭成功集中兵力他要打的肯定是寶中府的碼頭,船廠,以及守備寶中府的艦隊,說實在的是少半隻艦隊,平時隻是防範和駐守,如今卻需要麵對鄭成功集中起來的大部分艦隊的敵人船隻。
別的地方鄭成功不敢去襲擾,攻擊華夏軍水師艦隊又輕易找不大主力,即便找到主力,以他的全部兵力,也不能和一支華夏軍艦隊抗衡,至少要勝一支華夏軍水師艦隊。
經過各級將領的評估,他們很快得出結論,損失慘重,如果沒有別的勢力的參與,他們即便勝利了也不複以往的榮光,不能再控製相當大的海域,不能像鄭芝龍當年的十八芝一樣,令所有途徑大明沿海的船隻懸掛鄭芝龍的旗幟,交過路費。
如今經過鄭成功的努力差不多恢複了鄭芝龍時候的榮光,可一旦失敗,實力受到損傷,那麽肯定會淪為一支大型海盜的命運,無法左右局勢,很快泰西人會卷土重來,打他鄭成功。
所以這場戰鬥,鄭成功隻是希望集中兵力,掃蕩寶中府,從陸地上和海上,主要是海上進攻華夏軍,因為大家是公認的鄭氏海軍陸地上的戰鬥力確實不行。
鄭成功也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才選擇了寶中府碼頭和船廠。
數千隻海船在海上排開,側舷火炮炮門全部打開,對準了華夏軍的寶中府碼頭和船廠。
華夏軍的寶中府碼頭和船廠隔著不遠,分別在兩個相距不到十海裏的港灣內。
華夏軍早已戒備森嚴,停靠在港灣內的艦隊不知所蹤,港灣內的炮台已經待命出擊,陸地上山丘後麵掩藏著一支支陸戰隊士兵,以及守衛港口,碼頭的守備營士兵,而民兵士兵則撒在各處可以登陸的海灘上,準備抗擊敵人的步兵登陸。
鄭成功憂心忡忡,他現在實在不想和華夏軍打硬仗,因為他知道打不贏華夏軍,可如果自己不反擊,那麽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將一路下滑,到時候各路兵馬,各個士兵,各個跟隨自己的將領都會有二心,那時候就晚了,打一戰即便是打不贏,士氣都不會掉的厲害,因為自己反擊了,這會籠絡住一般主戰的將領,自己還是有勢力可以壓製那幫不服氣的將領,隻要自己的威信還在,那麽這支軍隊就還是自己的。
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樣,也有了石子的堅硬,雖然不是太美觀,可走起大車來,平穩結實,還不咯腳,關鍵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遠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幹淨了很多,因為大明沒有後世那種重達幾十噸的汽車,即便有運輸的馬車,也絕對不會超過幾噸的重量,這點重量對於這種低級的道路來說,綽綽有餘,這就是張強帶給這個時代的改變。
不能說有多高級,多先進,但絕對便利。
而且隨著研發人員的增多,主要是華夏軍在科舉考試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的行業考試,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都有考試,低級的人員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認證的行業資格證書,擁有這些證書,你可以從事相關行業的研究,並且把研究的成果賣給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錢買下的研究成果。
*劈裏啪啦的槍聲中,鄭氏反擊的部隊不斷被火槍無情的擊倒在地,鄭成功倉促之間組織的一起反擊,不到半個時辰就全軍覆滅,宣告失敗了。
村裏麵人讀個書信,認個字,或者打造個什麽,找個權威認證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來的東西要比大家沒有得到認證的人賣的價錢高一些,算個帳,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張煌言就一路走,經過鄉村就通過帶路的向導小夥子的嘴了解到這些東西。
低級認證並不需要你識字或者讀過書,隻要你在行業裏麵能弄個拿出手的東西,並且獲得官府認可就行。
並且能獲得免費上成人夜校的資格,如果再夜校裏麵獲得畢業,也就是說認識了十個阿拉伯數字,並且認識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參加資格認證二級的考試。
這些考試都集中在行業翹楚上,農活能說出個頭頭道道,並且在別人的輔助下記錄下來,自己還能看懂一些,你就能獲得二級的資格認證了。
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幫助解決比如下鄉統計農田多少,出產多少,鐵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鐵,木匠打造的一些東西是否符合官府規定的標準,幫助官府解決同這些行業的人接觸的任務。
當然這些人是不用領工資的,征用的時候給你酬勞,不征用的時候你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官府優先使用你的東西。
當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時候,官府推出了三級資格認證,這些人就必須能說會道,並且能算會寫了,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夥計,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業領先的人,他們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給個辦事員,這些辦事員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官府上班的,稱為官府的底層辦事員。
他們沒有升為官府公務員的可能,但能輔助官府辦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議,研發出好的東西,官府一旅高價馬下他們的建議和研發的東西,這就是官府的政績,上麵的公務員想要升級為更高級別的科員就得依靠他們。
第四級的往往是那些讀過書,並且在行業內有很深造詣的人,他們還有一顆當官的心,他們一般都會先安排為辦事員,通過官府考試,成為官府辦公吏員,吏員能升官,能升為書吏,文辦,書簿等職位,相當於是鄉長,鎮長的輔助人員。
鄭成功絕對沒有想到張強會這樣對待他,等他發覺的時候,他周圍的海島已經被華夏軍清掃一空,華夏軍四個水師艦隊一起出動,將海防交給那些水師的守備隊,陸戰隊,以及負責輔助華夏軍的漁民們,由於落後的通訊手段,等鄭成功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
馮信給他帶來消息,寶中府的華夏軍也傾巢出動,對他周圍的鄭氏路上守軍進行清剿,雖然還有到最後開戰的時刻,可在寶島上,華夏軍的探子四處滲透,將寶中府周圍的鄭氏陸地上的守軍據點摸的一清二楚,同時下狠手,一個個都拔除了。
寶中府的第三野戰旅和第六野戰旅隻是派出了一些精銳小隊加上民兵部隊,就將自己在寶島上的地盤擴大了整整一圈,三十裏地的範圍被華夏軍控製,從前隻是一百裏地的範圍屬於華夏軍,華夏軍也一直遵守承諾,不向寶島內部擴張,這一次他們動了真格的,一次下手把自從關係破裂以後鄭氏部隊在島上的守軍逼近甚至侵襲華夏軍一百裏地內的地盤全都收複並且向外擴張了三十裏地。
華夏軍這一下做的絕,鄭氏沒有防備,他們隻是防備華夏軍的水師,卻忘了華夏軍的陸上兵力才是真正的精銳,真正的動搖他們根本的力量。
華夏軍是大明內陸爭霸的勢力,當然是步兵最精銳了。
新式馬車,就是在張強的啟發下,在老的木匠和鐵匠的幫助下,製造了出來。
同時在商人夥計或者掌櫃出身的研究員的建議和推廣下迅速的進入了華夏軍的軍隊和民間的,獲得了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讓社會自己推動自己發展,張強隻做一個旁觀者,引導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識結構,以他的見識,以他的曆史知識,用一百年也達不到人家別的穿越者的幾年的發展水平。
“我知道,”張強點點頭,“打下地盤容易,但把地盤變成咱們的,讓百姓承認咱們需要一段時間,咱們現在的戰略是打下一個地方消化一個地方,最終一步步徹底接管整個大明江山。
可大明江山太小了,我們的眼光要放的遠一些,西麵,咱們的西麵有著遼闊的土地,還有一些異族,咱們現在及早消滅鄭成功,把精力放迴到陸地上來,就能慢慢的向西發展,和那些異族爭地盤,消滅他們,讓咱們後世的地盤更加龐大,所以,打鄭成功不是拖慢了腳步,是加快了腳步,我已經不想把大量的兵力放在南方了。”
“對了,既然現在南明國已經被李定國打殘了,軍力現在被削弱了,而咱們的鋒無羽也在廣州府呆了很長時間了,就出去活動活動,去進攻南明國,他們敢於挑起事情,就要承擔責任,這次鄭成功對咱們動手,估計也有南明國朝廷的意思,你派使者先威脅一下他們,讓他們因為前段時間的挑釁負責,交出一百萬白銀,割讓六個縣城給咱們。”
張強突發奇想。
周粥睜大眼睛,他是一個好人,可沒有想到張強會這麽無中生有,居然讓以前的盟友向華夏軍割地賠款,隻是因為他們挑釁過華夏軍,這是什麽邏輯?
張強卻不管他,繼續道:“如果他們不答應,那麽就讓鋒無羽出去,打下兩個縣城,看看他們的反應,如果他們派兵來,就繼續打,打到他們服軟為止。
然後他們交涉幾次,就一次比一次強硬,拖著不辦,就再打下一個縣城,如果敢強硬,就加碼,服軟了就收走他們承諾的地盤和答應的賠款,讓他們徹底成為軟骨頭,最後讓他們簽訂一個協議,成為咱們的附庸國,每年上繳貢品,財物,銀兩給咱們並且開放港口,讓咱們的商人在他們領地上通行,否則再打。
鄭成功麵無表情的看著手下聚攏起來的將領,沉聲說道:“華夏軍已經撕毀了以前的承諾,已經開始進攻我們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需要團結起來,反抗這種侵略,寶島是我們的,他華夏軍一個陸地上的蠻子,就像侵占我們的地盤。
最終的結果是鄭成功的寶島被割讓四分之一,艦隊被轟殺大半,屈辱求和。
不過鄭成功已經在南洋占領不少土地,並且的到了南洋漢人家族的支持,也算失之東隅,桑隅。
(本章完)
可除此之外,他沒有別的辦法,隻能把隱藏在外麵的水師艦隊調迴來,那些被華夏軍找到的輔助這次埋伏華夏軍水師補給船隊,商隊的海盜或者葡萄牙人在這一代的小艦隊,就不去管了,否則的話,隻能使得分散的兵力被華夏軍各個擊破。
華夏軍的水師艦隊真正出動了,可不是鄭成功的水師艦隊能打敗的,相同級別之下,一支三艘大船,十幾支小船組成的巡邏隊要對上了,死傷慘重的一定是鄭成功的船隊,因為從噸數,火炮,戰兵的戰鬥力方麵,各個方麵都不如華夏軍,除非兩倍或者三倍的兵力才有可能拿下一支小的巡邏隊,還得計劃好對方的航行路線,提前攔截,否則敵人很可能馬上解散艦隊,三三兩兩的結伴突圍,一旦有一股突圍成功,轉頭,襲擊者就變成了被獵者,十分的狼狽不堪。
鄭成功集中兵力當然不是主動退讓,他是要和華夏軍決一死戰,如今華夏軍四個艦隊雖然都出動了,可還沒有在一起,各自為戰,因為他們需要巡防的區域很大,集中在一起就漏過敵人了,很可能讓敵人繞過他們直接襲擊華夏軍的海岸線,因此各支艦隊還是在各自區域內遊蕩,尋找可能的敵人主力。
隻要不是遇到鄭成功孤注一擲的一下集中所有的主力,就不怕敵人,打不過可以跑,損失肯定是有的,但華夏軍不怕,這幾年華夏軍的造船廠已經發展的相當先進,船台不少,很多船隻都無法下水,因為飽和了,沒有那麽多人手操縱船隻,因為和泰西人決裂,華夏軍以及同華夏軍交往的船隊都貿易萎縮,不需要太多的商船出海,所以無論是戰艦還是商船製造,華夏軍都有很多擺上船台,但都不敢下船台的毛病。
擺上船台當然是要造的了,可沒有人買,造出來給誰用?
但又不能不造,萬一戰艦損壞了不能用了,或者擴充戰艦的數量,現造肯定不行,因為即便是華夏軍的船隻再先進,也得遵循造船的規律和特點,船材需要從世界各地采購迴來,暴曬一年,曬幹水分,刷上油桐等材料才能造船,一隻船隻的建造最快需要三個月,最慢需要四五年,即用即造,那是不可能的。
鄭成功集中兵力他要打的肯定是寶中府的碼頭,船廠,以及守備寶中府的艦隊,說實在的是少半隻艦隊,平時隻是防範和駐守,如今卻需要麵對鄭成功集中起來的大部分艦隊的敵人船隻。
別的地方鄭成功不敢去襲擾,攻擊華夏軍水師艦隊又輕易找不大主力,即便找到主力,以他的全部兵力,也不能和一支華夏軍艦隊抗衡,至少要勝一支華夏軍水師艦隊。
經過各級將領的評估,他們很快得出結論,損失慘重,如果沒有別的勢力的參與,他們即便勝利了也不複以往的榮光,不能再控製相當大的海域,不能像鄭芝龍當年的十八芝一樣,令所有途徑大明沿海的船隻懸掛鄭芝龍的旗幟,交過路費。
如今經過鄭成功的努力差不多恢複了鄭芝龍時候的榮光,可一旦失敗,實力受到損傷,那麽肯定會淪為一支大型海盜的命運,無法左右局勢,很快泰西人會卷土重來,打他鄭成功。
所以這場戰鬥,鄭成功隻是希望集中兵力,掃蕩寶中府,從陸地上和海上,主要是海上進攻華夏軍,因為大家是公認的鄭氏海軍陸地上的戰鬥力確實不行。
鄭成功也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才選擇了寶中府碼頭和船廠。
數千隻海船在海上排開,側舷火炮炮門全部打開,對準了華夏軍的寶中府碼頭和船廠。
華夏軍的寶中府碼頭和船廠隔著不遠,分別在兩個相距不到十海裏的港灣內。
華夏軍早已戒備森嚴,停靠在港灣內的艦隊不知所蹤,港灣內的炮台已經待命出擊,陸地上山丘後麵掩藏著一支支陸戰隊士兵,以及守衛港口,碼頭的守備營士兵,而民兵士兵則撒在各處可以登陸的海灘上,準備抗擊敵人的步兵登陸。
鄭成功憂心忡忡,他現在實在不想和華夏軍打硬仗,因為他知道打不贏華夏軍,可如果自己不反擊,那麽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將一路下滑,到時候各路兵馬,各個士兵,各個跟隨自己的將領都會有二心,那時候就晚了,打一戰即便是打不贏,士氣都不會掉的厲害,因為自己反擊了,這會籠絡住一般主戰的將領,自己還是有勢力可以壓製那幫不服氣的將領,隻要自己的威信還在,那麽這支軍隊就還是自己的。
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樣,也有了石子的堅硬,雖然不是太美觀,可走起大車來,平穩結實,還不咯腳,關鍵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遠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幹淨了很多,因為大明沒有後世那種重達幾十噸的汽車,即便有運輸的馬車,也絕對不會超過幾噸的重量,這點重量對於這種低級的道路來說,綽綽有餘,這就是張強帶給這個時代的改變。
不能說有多高級,多先進,但絕對便利。
而且隨著研發人員的增多,主要是華夏軍在科舉考試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的行業考試,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都有考試,低級的人員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認證的行業資格證書,擁有這些證書,你可以從事相關行業的研究,並且把研究的成果賣給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錢買下的研究成果。
*劈裏啪啦的槍聲中,鄭氏反擊的部隊不斷被火槍無情的擊倒在地,鄭成功倉促之間組織的一起反擊,不到半個時辰就全軍覆滅,宣告失敗了。
村裏麵人讀個書信,認個字,或者打造個什麽,找個權威認證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來的東西要比大家沒有得到認證的人賣的價錢高一些,算個帳,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張煌言就一路走,經過鄉村就通過帶路的向導小夥子的嘴了解到這些東西。
低級認證並不需要你識字或者讀過書,隻要你在行業裏麵能弄個拿出手的東西,並且獲得官府認可就行。
並且能獲得免費上成人夜校的資格,如果再夜校裏麵獲得畢業,也就是說認識了十個阿拉伯數字,並且認識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參加資格認證二級的考試。
這些考試都集中在行業翹楚上,農活能說出個頭頭道道,並且在別人的輔助下記錄下來,自己還能看懂一些,你就能獲得二級的資格認證了。
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幫助解決比如下鄉統計農田多少,出產多少,鐵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鐵,木匠打造的一些東西是否符合官府規定的標準,幫助官府解決同這些行業的人接觸的任務。
當然這些人是不用領工資的,征用的時候給你酬勞,不征用的時候你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官府優先使用你的東西。
當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時候,官府推出了三級資格認證,這些人就必須能說會道,並且能算會寫了,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夥計,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業領先的人,他們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給個辦事員,這些辦事員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官府上班的,稱為官府的底層辦事員。
他們沒有升為官府公務員的可能,但能輔助官府辦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議,研發出好的東西,官府一旅高價馬下他們的建議和研發的東西,這就是官府的政績,上麵的公務員想要升級為更高級別的科員就得依靠他們。
第四級的往往是那些讀過書,並且在行業內有很深造詣的人,他們還有一顆當官的心,他們一般都會先安排為辦事員,通過官府考試,成為官府辦公吏員,吏員能升官,能升為書吏,文辦,書簿等職位,相當於是鄉長,鎮長的輔助人員。
鄭成功絕對沒有想到張強會這樣對待他,等他發覺的時候,他周圍的海島已經被華夏軍清掃一空,華夏軍四個水師艦隊一起出動,將海防交給那些水師的守備隊,陸戰隊,以及負責輔助華夏軍的漁民們,由於落後的通訊手段,等鄭成功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
馮信給他帶來消息,寶中府的華夏軍也傾巢出動,對他周圍的鄭氏路上守軍進行清剿,雖然還有到最後開戰的時刻,可在寶島上,華夏軍的探子四處滲透,將寶中府周圍的鄭氏陸地上的守軍據點摸的一清二楚,同時下狠手,一個個都拔除了。
寶中府的第三野戰旅和第六野戰旅隻是派出了一些精銳小隊加上民兵部隊,就將自己在寶島上的地盤擴大了整整一圈,三十裏地的範圍被華夏軍控製,從前隻是一百裏地的範圍屬於華夏軍,華夏軍也一直遵守承諾,不向寶島內部擴張,這一次他們動了真格的,一次下手把自從關係破裂以後鄭氏部隊在島上的守軍逼近甚至侵襲華夏軍一百裏地內的地盤全都收複並且向外擴張了三十裏地。
華夏軍這一下做的絕,鄭氏沒有防備,他們隻是防備華夏軍的水師,卻忘了華夏軍的陸上兵力才是真正的精銳,真正的動搖他們根本的力量。
華夏軍是大明內陸爭霸的勢力,當然是步兵最精銳了。
新式馬車,就是在張強的啟發下,在老的木匠和鐵匠的幫助下,製造了出來。
同時在商人夥計或者掌櫃出身的研究員的建議和推廣下迅速的進入了華夏軍的軍隊和民間的,獲得了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讓社會自己推動自己發展,張強隻做一個旁觀者,引導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識結構,以他的見識,以他的曆史知識,用一百年也達不到人家別的穿越者的幾年的發展水平。
“我知道,”張強點點頭,“打下地盤容易,但把地盤變成咱們的,讓百姓承認咱們需要一段時間,咱們現在的戰略是打下一個地方消化一個地方,最終一步步徹底接管整個大明江山。
可大明江山太小了,我們的眼光要放的遠一些,西麵,咱們的西麵有著遼闊的土地,還有一些異族,咱們現在及早消滅鄭成功,把精力放迴到陸地上來,就能慢慢的向西發展,和那些異族爭地盤,消滅他們,讓咱們後世的地盤更加龐大,所以,打鄭成功不是拖慢了腳步,是加快了腳步,我已經不想把大量的兵力放在南方了。”
“對了,既然現在南明國已經被李定國打殘了,軍力現在被削弱了,而咱們的鋒無羽也在廣州府呆了很長時間了,就出去活動活動,去進攻南明國,他們敢於挑起事情,就要承擔責任,這次鄭成功對咱們動手,估計也有南明國朝廷的意思,你派使者先威脅一下他們,讓他們因為前段時間的挑釁負責,交出一百萬白銀,割讓六個縣城給咱們。”
張強突發奇想。
周粥睜大眼睛,他是一個好人,可沒有想到張強會這麽無中生有,居然讓以前的盟友向華夏軍割地賠款,隻是因為他們挑釁過華夏軍,這是什麽邏輯?
張強卻不管他,繼續道:“如果他們不答應,那麽就讓鋒無羽出去,打下兩個縣城,看看他們的反應,如果他們派兵來,就繼續打,打到他們服軟為止。
然後他們交涉幾次,就一次比一次強硬,拖著不辦,就再打下一個縣城,如果敢強硬,就加碼,服軟了就收走他們承諾的地盤和答應的賠款,讓他們徹底成為軟骨頭,最後讓他們簽訂一個協議,成為咱們的附庸國,每年上繳貢品,財物,銀兩給咱們並且開放港口,讓咱們的商人在他們領地上通行,否則再打。
鄭成功麵無表情的看著手下聚攏起來的將領,沉聲說道:“華夏軍已經撕毀了以前的承諾,已經開始進攻我們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需要團結起來,反抗這種侵略,寶島是我們的,他華夏軍一個陸地上的蠻子,就像侵占我們的地盤。
最終的結果是鄭成功的寶島被割讓四分之一,艦隊被轟殺大半,屈辱求和。
不過鄭成功已經在南洋占領不少土地,並且的到了南洋漢人家族的支持,也算失之東隅,桑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