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基礎科目畢業的,高級軍官,比如守備參將等人,守備營的掉入新編成的野戰旅擔任這個級別的軍官,等於官升一級,以後升官有他們的一份。
中層軍官,基層軍官,精銳士兵則進入近衛旅,擔任降一級的軍官和士兵,成為新組建的近衛旅,或者老近衛旅裏麵的補充力量。
近衛旅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調進了一些不合格的士兵和軍官,發生了一些有虧於精銳的事情,因此張強想要進行一次換血,用半年的時間,三個月學習,三個月進行考核和審查,然後調入近衛旅,把那些不合格的,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適合呆在近衛旅的人全部換到野戰旅,守備團,守備營裏麵去,實在不行的,直接退役,送到地方擔任一些低級官吏。
一些合格的經過審查,忠誠度和能力都好的士兵和官員提升級別,送到新的解放的州去擔任一些低級官員,是官員,不是科員或者吏員,這等於是直接就是副科或者正科級別的鄉長,鎮長,甚至是知縣的人選。
這些人是派遣過去的,是對他們的獎勵,他們也許適應不了軍隊的生活,也許華夏軍需要他們為華夏軍管理地方,看守地方,監視其他官吏。
當然,除了這些人,一些地方官吏也需要調整,他們都是一些大明舊時代的讀書人,能文能武的,他們接受了軍校的訓練以後,將進入軍隊成為參謀部門,工兵,輜重,還有一些文職部門的官員,這些人都是軍隊需要的。
華夏軍的軍隊往越來越正規的方向發展。
這些讀書人,侍從,培養過的官員,被抽調過來以後,需要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軍訓,剩下三個月跟著基礎科目的士兵和底層的伍長,什長,小旗,總旗,百戶等人進行學習,學習以後,他們差不多成為一個兵了,才能在第五個月畢業,然後進行三個月的跟著軍隊進行實戰演練,或者去戰場上體驗戰鬥。
總共要進行八個月的學習,訓練,考核,實踐,才能在基礎科目畢業,然後進入守備團,野戰旅團級單位,當兵,表現好的會被提拔到近衛旅,最後成為新建近衛旅的士兵,軍官,或者參謀部的官員。
張強準備用兩年的時間對近衛旅進行提升,選拔,換血,純潔近衛旅,讓近衛旅成為真正的,精銳的,合格的正規軍,近代軍隊。
蕭飛原先是金華義軍的騎兵營營長,後來掌握了第四野戰旅,最後調任第三野戰旅,在魏無忌的指揮下同清軍在長江沿岸對峙兩年之久,之後湖北州和湖廣州戰爭打起來,他又被調到九江府,掌握民兵大隊和守備部隊,組建指揮部,聯合指揮朱哥率領的第二十野戰旅和梅林魚率領的第二十一野戰旅,以後又加入了佟大為的第五騎兵旅,王玉群的第十九野戰旅,指揮龐大的近六萬的部隊。
後來又掌握前來增援的第七野戰旅,現在第七野戰旅交給曾經是第七野戰旅副旅長的朱哥,朱哥卸任第二騎兵旅的旅長職務,帶領第二十野戰旅,現在朱哥成為第七野戰旅真正的旅長,這個職位一段時間內將不會變化,但以後說不定還會變化。
現如今湖北州擁有了第二十四野戰旅,第二十三野戰旅,第二十六野戰旅,總共七八旅的兵力,加上兩個騎兵旅,兩個近衛旅。兵力比長江沿線的魏無忌率領的大軍快相當的了。
張強想著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經過思考之後,張強覺得應該把放在西南方向的軒轅龍飛的部隊和魏無忌的部隊對調一下,兩個地方的部隊很久沒有調換指揮官和拉下去休整了。
想好之後,他迴到荊州府府城,就開始發布命令,把寶中府的金麟拉去金陵府去替換魏無忌守衛金陵府,同魯國以及洪承疇率領的魯國明軍對峙。
魏無忌迴中樞坐鎮,他一個最大的軍隊首領,長期離開中樞也不是辦法。
把杜歌調到寶中府讓他和賀錦配合保衛寶中府,發展寶中府。
調第11,12,野戰旅替換馬三立的第6野戰旅,魏無忌親自掌握的第三野戰旅到寶中府休整,補防。
提拔金麟帶領第11野戰旅,馬三立帶領第12野戰旅,杜歌帶領第三野戰旅,賀錦率領第6野戰旅,剩餘的一個野戰旅第十三野戰旅調往西南廣州府一帶,馬漢接任第十三野戰旅,再調鋒無羽的第二野戰旅去西南防線,鋒無羽跟隨去西南防線,主持哪裏的工作。
軒轅龍飛調往武昌府,第五野戰旅仍然跟隨而去。
阮進接任馬惟興的第八野戰旅,駐防安慶府,將軍調換,但第八野戰旅的士兵不動,駐地不動。
第九野戰旅不動,主將更換為巴格雅魯,第三騎兵旅調往中樞金華府,由魏無忌親自掌握。
第九野戰旅旅長馬惟仁去接任第十八野戰旅,駐防漢陽府。
第二十六野戰旅從湖北戰場調離,廣東韶關去防守南明軍。
看著李定國的信箋,張強有一種英雄末路的感覺,要不是自己是穿越者,說不定比李定國更慘,也許能憑著一些模糊的記憶,幹到更加輝煌的程度,可最後在國內,國外,君臣,下屬,一係列難題下,被逼的崩潰,或者直接死亡。
穿越不是人幹的活兒,不是那個人都能一穿越就披著主角的光環,拳打腳踢的,闖出一番偉業,成為人上人。
在一個陌生的時代,陌生的世界,活的比別人好,能完成近代世界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壯舉,或者過上好的生活。
這是張強為自己手裏沒有多少聰明的科學人員培養人才。
總不能老讓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們需要幫手,靠他們培養一些學徒實在太慢,對華夏軍的科技發展不好,所以張強要把華夏的那些民間人才找出來,送入他們的研究院,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對兩個人進行幫助和啟發,這樣才能加快發展。
新式馬車,就是在張強的啟發下,在老的木匠和鐵匠的幫助下,製造了出來。
同時在商人夥計或者掌櫃出身的研究員的建議和推廣下迅速的進入了華夏軍的軍隊和民間的,獲得了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讓社會自己推動自己發展,張強隻做一個旁觀者,引導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識結構,以他的見識,以他的曆史知識,用一百年也達不到人家別的穿越者的幾年的發展水平。
(本章完)
中層軍官,基層軍官,精銳士兵則進入近衛旅,擔任降一級的軍官和士兵,成為新組建的近衛旅,或者老近衛旅裏麵的補充力量。
近衛旅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調進了一些不合格的士兵和軍官,發生了一些有虧於精銳的事情,因此張強想要進行一次換血,用半年的時間,三個月學習,三個月進行考核和審查,然後調入近衛旅,把那些不合格的,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適合呆在近衛旅的人全部換到野戰旅,守備團,守備營裏麵去,實在不行的,直接退役,送到地方擔任一些低級官吏。
一些合格的經過審查,忠誠度和能力都好的士兵和官員提升級別,送到新的解放的州去擔任一些低級官員,是官員,不是科員或者吏員,這等於是直接就是副科或者正科級別的鄉長,鎮長,甚至是知縣的人選。
這些人是派遣過去的,是對他們的獎勵,他們也許適應不了軍隊的生活,也許華夏軍需要他們為華夏軍管理地方,看守地方,監視其他官吏。
當然,除了這些人,一些地方官吏也需要調整,他們都是一些大明舊時代的讀書人,能文能武的,他們接受了軍校的訓練以後,將進入軍隊成為參謀部門,工兵,輜重,還有一些文職部門的官員,這些人都是軍隊需要的。
華夏軍的軍隊往越來越正規的方向發展。
這些讀書人,侍從,培養過的官員,被抽調過來以後,需要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軍訓,剩下三個月跟著基礎科目的士兵和底層的伍長,什長,小旗,總旗,百戶等人進行學習,學習以後,他們差不多成為一個兵了,才能在第五個月畢業,然後進行三個月的跟著軍隊進行實戰演練,或者去戰場上體驗戰鬥。
總共要進行八個月的學習,訓練,考核,實踐,才能在基礎科目畢業,然後進入守備團,野戰旅團級單位,當兵,表現好的會被提拔到近衛旅,最後成為新建近衛旅的士兵,軍官,或者參謀部的官員。
張強準備用兩年的時間對近衛旅進行提升,選拔,換血,純潔近衛旅,讓近衛旅成為真正的,精銳的,合格的正規軍,近代軍隊。
蕭飛原先是金華義軍的騎兵營營長,後來掌握了第四野戰旅,最後調任第三野戰旅,在魏無忌的指揮下同清軍在長江沿岸對峙兩年之久,之後湖北州和湖廣州戰爭打起來,他又被調到九江府,掌握民兵大隊和守備部隊,組建指揮部,聯合指揮朱哥率領的第二十野戰旅和梅林魚率領的第二十一野戰旅,以後又加入了佟大為的第五騎兵旅,王玉群的第十九野戰旅,指揮龐大的近六萬的部隊。
後來又掌握前來增援的第七野戰旅,現在第七野戰旅交給曾經是第七野戰旅副旅長的朱哥,朱哥卸任第二騎兵旅的旅長職務,帶領第二十野戰旅,現在朱哥成為第七野戰旅真正的旅長,這個職位一段時間內將不會變化,但以後說不定還會變化。
現如今湖北州擁有了第二十四野戰旅,第二十三野戰旅,第二十六野戰旅,總共七八旅的兵力,加上兩個騎兵旅,兩個近衛旅。兵力比長江沿線的魏無忌率領的大軍快相當的了。
張強想著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經過思考之後,張強覺得應該把放在西南方向的軒轅龍飛的部隊和魏無忌的部隊對調一下,兩個地方的部隊很久沒有調換指揮官和拉下去休整了。
想好之後,他迴到荊州府府城,就開始發布命令,把寶中府的金麟拉去金陵府去替換魏無忌守衛金陵府,同魯國以及洪承疇率領的魯國明軍對峙。
魏無忌迴中樞坐鎮,他一個最大的軍隊首領,長期離開中樞也不是辦法。
把杜歌調到寶中府讓他和賀錦配合保衛寶中府,發展寶中府。
調第11,12,野戰旅替換馬三立的第6野戰旅,魏無忌親自掌握的第三野戰旅到寶中府休整,補防。
提拔金麟帶領第11野戰旅,馬三立帶領第12野戰旅,杜歌帶領第三野戰旅,賀錦率領第6野戰旅,剩餘的一個野戰旅第十三野戰旅調往西南廣州府一帶,馬漢接任第十三野戰旅,再調鋒無羽的第二野戰旅去西南防線,鋒無羽跟隨去西南防線,主持哪裏的工作。
軒轅龍飛調往武昌府,第五野戰旅仍然跟隨而去。
阮進接任馬惟興的第八野戰旅,駐防安慶府,將軍調換,但第八野戰旅的士兵不動,駐地不動。
第九野戰旅不動,主將更換為巴格雅魯,第三騎兵旅調往中樞金華府,由魏無忌親自掌握。
第九野戰旅旅長馬惟仁去接任第十八野戰旅,駐防漢陽府。
第二十六野戰旅從湖北戰場調離,廣東韶關去防守南明軍。
看著李定國的信箋,張強有一種英雄末路的感覺,要不是自己是穿越者,說不定比李定國更慘,也許能憑著一些模糊的記憶,幹到更加輝煌的程度,可最後在國內,國外,君臣,下屬,一係列難題下,被逼的崩潰,或者直接死亡。
穿越不是人幹的活兒,不是那個人都能一穿越就披著主角的光環,拳打腳踢的,闖出一番偉業,成為人上人。
在一個陌生的時代,陌生的世界,活的比別人好,能完成近代世界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壯舉,或者過上好的生活。
這是張強為自己手裏沒有多少聰明的科學人員培養人才。
總不能老讓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們需要幫手,靠他們培養一些學徒實在太慢,對華夏軍的科技發展不好,所以張強要把華夏的那些民間人才找出來,送入他們的研究院,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對兩個人進行幫助和啟發,這樣才能加快發展。
新式馬車,就是在張強的啟發下,在老的木匠和鐵匠的幫助下,製造了出來。
同時在商人夥計或者掌櫃出身的研究員的建議和推廣下迅速的進入了華夏軍的軍隊和民間的,獲得了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讓社會自己推動自己發展,張強隻做一個旁觀者,引導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識結構,以他的見識,以他的曆史知識,用一百年也達不到人家別的穿越者的幾年的發展水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