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軍忠貞營滅亡,實際上就代表著大順軍滅亡了。
因為這裏麵有整個大順軍承認的高氏,太子,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征,沒有了自己的領土,沒有了自己的君主,那麽它實際上和名義上就是已經滅亡了。
永曆大明雖然有領土,但沒有了皇帝,那些領土上的軍將也不聽從皇帝的指揮,實際上等於是失去了領土,皇帝死後,各軍將轉投他國,永曆大明名義上和實體上已經滅亡。
魯國也是如此,不過它的君主被俘,將領解散,人民沒有,土地也沒有了,即便是名義上還能存在一個被俘的皇帝,一個虛無縹緲的希望,但在實際上他也滅亡了。
對於忠貞營各位將領的安排,原先被俘的將領被從俘虜營裏麵釋放出來,削籍為民,那些實際上對華夏軍沒有什麽損害的將領們,大將級別的就給與一些金錢補助,放他任地方上一個小小的民兵隊副隊長,或者一個保長,裏長之類的小官,讓他安享晚年,將領級別的就送一個民兵小旗,地方上的一個衙役捕快頭目,或者縣衙縣慰什麽的小官,機遇好的在守備營裏麵擔當一個百戶,把總什麽的,機遇不好的直接成為普通百姓。
除了幾位跟著無奈投靠的將領能當守備營營長或者守備團團長以外,其他的將領都被送到了別處,比如福建州,打亂重組,不能讓他們集合在一起。
高一功他們手下的士兵除了給他們二百名家丁或者家將的留用名額,其他的士兵全部和江西州的民兵和守備營士兵交換,忠貞營的士兵淘汰老弱,挑選精銳,經過審核以後送進了新兵營,一些老了但還能打的精兵被送進了民兵部隊,當然這些兵力都是送往江西州的,不可能讓他們在南陽府和汝寧府呆著。
他們都被發送到江西州。
從江西州過來的守備營士兵和基層軍官成為高一功等大順忠貞營這些將軍的手下,隻有王能哪裏還保留著原先招募的部隊的士兵和軍將骨幹,以及新組建的第二十七野戰旅從原先的忠貞營裏麵挑出的四千多忠貞營火繩槍手,炮手,騎兵保留了下來。
第二十七野戰旅的第一團使用的是原先軍情部情報員行動隊骨架搭起來的架子,加上清軍招募的淮河,揚州府的士兵組成的部隊,大戰之後,這些士兵幾乎傷亡過半,後來又加入了大順軍的一些火繩槍手和炮手,加上一些被俘虜的清軍的火繩槍手和炮手,兵力曾經達到了五千人馬,現在經過裁剪以後,混合了蕭飛派來的忠誠於華夏軍,出身於華夏軍的骨幹人手五百人,總兵力保持在兩千三百人。
第二團是王玉群的華夏軍第十九野戰旅裏麵抽出來的精銳兵力骨幹搭建起來的,王能也對其改造,在裏麵混合從第一團抽調出來的士兵二百人,原先跟隨自己在清軍中的軍情部行動小組的組長被安排到裏麵,擔任一個營的營長,手下帶著原先大順軍合並過來的精銳三百人,原先第十九野戰旅的一百骨幹,一百民兵,加上清軍的投降俘虜一百人,總共六百兵力。
這樣就有近千兵力是王能安排的,保證了他對軍隊的控製和指揮。
第三團是由湖北州和江西州抽調來的守備營和民兵精銳組成的,王能也安排合並過來的大順軍精銳同清軍俘虜進入裏麵占據了幾百人大約一個營的名額的兵力,保證了他對這個營的控製權。
騎兵營是原先王能帶領的標的騎兵,炮兵營是原先清軍裏麵的炮兵炮手和被俘虜的炮兵。
跟隨的一個民兵小隊,大約一千人,是剩餘的兵力精選出來的,其實都是放不下的大順軍,他們當清軍時候帶領的精銳,以及王玉群帶來的第二團的被排擠出來的人手,還有第三團的剩餘人手,就這,由於是乙等作戰旅,兵力隻有八千五百人,其他的多餘的兵力隻能安排到了高一功等大順軍將領的守備營,守備團裏麵了。
多餘的兵力,和淘汰的兵力,清軍俘虜,都被送到了湖北州古月笙哪裏進行安排。
古月笙把他們編組以後下放到了各個山地,關隘,等小地方,卻又必須守備的點,一個百戶,一個百戶兵力的安排,見縫插針的把他們分散在了湖北州,然後調一些俘虜和民兵進入南陽府替換這些兵力,成為南陽府和汝寧府的民兵部隊。
可以說華夏軍對於被俘的敵人士兵,以及自家軍隊的管控到了一個喪心病狂的地步,對於百姓的控製也極為嚴格,一律打亂安排,並且派遣官員對他們進行甄別和教育,努力把他們轉化為自己的百姓和軍隊,士兵,官員,將領。
但這樣安排顯然在一段時間內,這個地方,其他地方,每個涉及到的地方和部門是混亂的,忙碌的,導致前線的部隊戰鬥力下降。
所以一段時間內第二十七野戰旅都沒有辦法形成戰鬥力,平頂山被第七野戰旅接管,並且成為朱哥的指揮部和大本營,第二十七野戰旅則調迴南陽府城,一段時間內,南陽府城是混亂的,忙碌的,連總指揮官軒轅龍飛也不想進入南陽府府城,而隻是在王光泰駐守的信陽縣城駐紮,並且通過信使和朱哥聯絡,兩個人討論如何進攻清軍,把南陽府甩給了王能來收拾殘局,等待被提拔任命起來的方以智到達南陽府接管這個地方的民政事務。
不過即便是如此,在第四騎兵旅到達以後,軒轅龍飛還是會同朱哥,兩個人各出一個團,加上騎兵旅,炮兵旅,進攻盤踞在駐馬店的清軍三萬大軍。
十天之內,攻克數座城鎮,殺傷和俘虜清軍一萬有餘,清軍從周口縣城增兵五千,被朱哥的旅級騎兵營加上親衛騎兵營,擊敗,數千殘兵狼狽退迴周口縣城,華夏軍俘敵一千多人,殺死清軍一千六七百人,敵人逃散一千餘人,朱哥派遣了一個營六百餘兵力駐紮在重要的關口,防備他們,隨後撤軍繼續派兵攻占駐馬店附近的鄉村,城鎮,兩軍對進,第十五天合圍駐馬店清軍,清軍統帥馬寶逃跑,第十六天,清軍投降。
華夏軍掃清了這一片地區的清軍。
兩軍會和,軒轅龍飛將指揮部搬到了駐馬店,直接指揮全軍,而把騎兵旅放在了突出部的城鎮掩護側翼。
(本章完)
因為這裏麵有整個大順軍承認的高氏,太子,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征,沒有了自己的領土,沒有了自己的君主,那麽它實際上和名義上就是已經滅亡了。
永曆大明雖然有領土,但沒有了皇帝,那些領土上的軍將也不聽從皇帝的指揮,實際上等於是失去了領土,皇帝死後,各軍將轉投他國,永曆大明名義上和實體上已經滅亡。
魯國也是如此,不過它的君主被俘,將領解散,人民沒有,土地也沒有了,即便是名義上還能存在一個被俘的皇帝,一個虛無縹緲的希望,但在實際上他也滅亡了。
對於忠貞營各位將領的安排,原先被俘的將領被從俘虜營裏麵釋放出來,削籍為民,那些實際上對華夏軍沒有什麽損害的將領們,大將級別的就給與一些金錢補助,放他任地方上一個小小的民兵隊副隊長,或者一個保長,裏長之類的小官,讓他安享晚年,將領級別的就送一個民兵小旗,地方上的一個衙役捕快頭目,或者縣衙縣慰什麽的小官,機遇好的在守備營裏麵擔當一個百戶,把總什麽的,機遇不好的直接成為普通百姓。
除了幾位跟著無奈投靠的將領能當守備營營長或者守備團團長以外,其他的將領都被送到了別處,比如福建州,打亂重組,不能讓他們集合在一起。
高一功他們手下的士兵除了給他們二百名家丁或者家將的留用名額,其他的士兵全部和江西州的民兵和守備營士兵交換,忠貞營的士兵淘汰老弱,挑選精銳,經過審核以後送進了新兵營,一些老了但還能打的精兵被送進了民兵部隊,當然這些兵力都是送往江西州的,不可能讓他們在南陽府和汝寧府呆著。
他們都被發送到江西州。
從江西州過來的守備營士兵和基層軍官成為高一功等大順忠貞營這些將軍的手下,隻有王能哪裏還保留著原先招募的部隊的士兵和軍將骨幹,以及新組建的第二十七野戰旅從原先的忠貞營裏麵挑出的四千多忠貞營火繩槍手,炮手,騎兵保留了下來。
第二十七野戰旅的第一團使用的是原先軍情部情報員行動隊骨架搭起來的架子,加上清軍招募的淮河,揚州府的士兵組成的部隊,大戰之後,這些士兵幾乎傷亡過半,後來又加入了大順軍的一些火繩槍手和炮手,加上一些被俘虜的清軍的火繩槍手和炮手,兵力曾經達到了五千人馬,現在經過裁剪以後,混合了蕭飛派來的忠誠於華夏軍,出身於華夏軍的骨幹人手五百人,總兵力保持在兩千三百人。
第二團是王玉群的華夏軍第十九野戰旅裏麵抽出來的精銳兵力骨幹搭建起來的,王能也對其改造,在裏麵混合從第一團抽調出來的士兵二百人,原先跟隨自己在清軍中的軍情部行動小組的組長被安排到裏麵,擔任一個營的營長,手下帶著原先大順軍合並過來的精銳三百人,原先第十九野戰旅的一百骨幹,一百民兵,加上清軍的投降俘虜一百人,總共六百兵力。
這樣就有近千兵力是王能安排的,保證了他對軍隊的控製和指揮。
第三團是由湖北州和江西州抽調來的守備營和民兵精銳組成的,王能也安排合並過來的大順軍精銳同清軍俘虜進入裏麵占據了幾百人大約一個營的名額的兵力,保證了他對這個營的控製權。
騎兵營是原先王能帶領的標的騎兵,炮兵營是原先清軍裏麵的炮兵炮手和被俘虜的炮兵。
跟隨的一個民兵小隊,大約一千人,是剩餘的兵力精選出來的,其實都是放不下的大順軍,他們當清軍時候帶領的精銳,以及王玉群帶來的第二團的被排擠出來的人手,還有第三團的剩餘人手,就這,由於是乙等作戰旅,兵力隻有八千五百人,其他的多餘的兵力隻能安排到了高一功等大順軍將領的守備營,守備團裏麵了。
多餘的兵力,和淘汰的兵力,清軍俘虜,都被送到了湖北州古月笙哪裏進行安排。
古月笙把他們編組以後下放到了各個山地,關隘,等小地方,卻又必須守備的點,一個百戶,一個百戶兵力的安排,見縫插針的把他們分散在了湖北州,然後調一些俘虜和民兵進入南陽府替換這些兵力,成為南陽府和汝寧府的民兵部隊。
可以說華夏軍對於被俘的敵人士兵,以及自家軍隊的管控到了一個喪心病狂的地步,對於百姓的控製也極為嚴格,一律打亂安排,並且派遣官員對他們進行甄別和教育,努力把他們轉化為自己的百姓和軍隊,士兵,官員,將領。
但這樣安排顯然在一段時間內,這個地方,其他地方,每個涉及到的地方和部門是混亂的,忙碌的,導致前線的部隊戰鬥力下降。
所以一段時間內第二十七野戰旅都沒有辦法形成戰鬥力,平頂山被第七野戰旅接管,並且成為朱哥的指揮部和大本營,第二十七野戰旅則調迴南陽府城,一段時間內,南陽府城是混亂的,忙碌的,連總指揮官軒轅龍飛也不想進入南陽府府城,而隻是在王光泰駐守的信陽縣城駐紮,並且通過信使和朱哥聯絡,兩個人討論如何進攻清軍,把南陽府甩給了王能來收拾殘局,等待被提拔任命起來的方以智到達南陽府接管這個地方的民政事務。
不過即便是如此,在第四騎兵旅到達以後,軒轅龍飛還是會同朱哥,兩個人各出一個團,加上騎兵旅,炮兵旅,進攻盤踞在駐馬店的清軍三萬大軍。
十天之內,攻克數座城鎮,殺傷和俘虜清軍一萬有餘,清軍從周口縣城增兵五千,被朱哥的旅級騎兵營加上親衛騎兵營,擊敗,數千殘兵狼狽退迴周口縣城,華夏軍俘敵一千多人,殺死清軍一千六七百人,敵人逃散一千餘人,朱哥派遣了一個營六百餘兵力駐紮在重要的關口,防備他們,隨後撤軍繼續派兵攻占駐馬店附近的鄉村,城鎮,兩軍對進,第十五天合圍駐馬店清軍,清軍統帥馬寶逃跑,第十六天,清軍投降。
華夏軍掃清了這一片地區的清軍。
兩軍會和,軒轅龍飛將指揮部搬到了駐馬店,直接指揮全軍,而把騎兵旅放在了突出部的城鎮掩護側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