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這樣的布置和反應,清軍不是沒有察覺,可也沒有辦法,或者說是清軍有底氣,因為甘陝平定了,清軍終於可以調兵南下了。
眾人這一番布置,然而先打起來的卻不是這一邊,是廣州府附近的葡萄牙人同南明國。
由於華夏軍的布置,使得葡萄牙人在商業貿易上盡失先前的左右逢源,葡萄牙人又心高氣傲,不肯低下頭來同南明諸個勢力國低頭,華夏軍他們是不用想了,原先張強為了貿易,為了財政開支還能同他們進行貿易,甚至把金改1火繩槍賣給他們,如今他們明目張膽的支持清軍,張強怎麽可能讓他們一邊做買賣,一邊來幫助自己的敵人呢?
因此全麵斷絕了同葡萄牙人的任何一切生意,也隻有鄭成功這種人才會左右逢源,同他們做買賣,鄭家總改不了海盜的秉性,不為一家一國,隻為自己生存,隻為賺錢,現在鄭成功為了張強承諾,為了得到更多的船,直接同葡萄牙人斷絕了買賣。
這下葡萄牙人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沒有了。
他們同南明諸國的貿易隻剩下了走私的買賣,可這樣的貿易又怎麽能滿足一個龐大的航海時代的葡萄牙人呢?
隆武朱聿健盡管同華夏軍有摩擦,不時的鬧一些小矛盾,但大家在抗清,抵抗外來的侵略是有著一些共同的語言的,何況比起曆史上的朝臣互相傾軋,互相鬥爭,這時候的隆武皇朝可以說是一家獨大,這要感謝張強的屢次挖角和坑害,使得隆武朝廷的朝臣百官變得上下一心。
三番幾次的麵臨滅國的威脅,也讓隆武和百官驚醒了起來,開始變得上下一心,有了一絲開國之初的開明和效率,整軍武備,不敢再有一絲毫的懈怠。
葡萄牙人沒有了貿易夥伴,沒有了生意,即便是同清軍有所交往,可他們的生意清軍提供不了。
茶葉這一項,就提供不了,茶葉生意都在福建和浙江,安徽,蘇州這一塊,這幾個地方提供的茶葉占據葡萄牙人的茶葉貿易的大半,其他地方提供的茶葉生意也許能彌補過來,可哪裏路途遙遠不說,還戰亂不休,廣東也能有生意,可現在廣東為隆武南明占領,和華夏軍一統一口徑,封鎖葡萄牙人的貿易,葡萄牙人就坐蠟了。
整個東南沿海,遠處是鄭家的天下,近岸都是華夏軍的水師在巡邏和護衛,葡萄牙人和所有的泰西人要到日本或者清軍的地盤上就要繞道寶島外海,太平洋洋麵上才行,這幾千裏航程的增加,使得葡萄牙人的生意成本增加,葡萄牙人的生意一落千丈。
整個葡萄牙人占領的三縣之地變得混亂不堪,漳州,潮州這邊,華夏軍封鎖了河岸,不準一片帆下海,還有民兵和守備部隊巡邏,村民們都不同葡萄牙人來往,如有違抗,舉報者有獎,違法者全家抄斬,對於葡萄牙人的封鎖可以說是從根底上的。
葡萄牙人試圖利用自己的巨艦大炮撬開對岸的華夏軍,可是駐紮在附近的第四艦隊一支分艦隊,就讓葡萄牙人那十幾艘克拉克船,二十幾艘武裝商船沒有脾氣了。
因為那可是幾十艘廣船,廣船擁有撞角,尖底,硬帆,還擁有可以放置火炮的雙層甲板,上麵放置十幾門火炮是輕易而居的事情。
底倉是九磅炮,上層甲板是六磅炮,在這個風帆時代,這樣的火力配置一點也不比葡萄牙人的武裝商船來的小,也許有大過廣船的火力的武裝商船,可在機動性和作戰性能上,在近海作戰的中華廣船一點也不比葡萄牙人的武裝商船差。
哪怕是克拉克商船,也比不上廣船的靈活和機動,甚至快速。
更為可怕的是華夏軍還有蓋倫武裝軍艦,一百八十多噸的蓋倫武裝軍艦,第四艦隊擁有一百多艘,這樣的戰艦,即便是放在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哪裏,也是能遠航,返迴他們祖國的戰艦,隻不過因為船小,續航力不夠,抗擊風浪方麵不如其他的船,可也有人操作這樣的戰艦式帆船跟隨大部隊來到遠東地區的大明。
當然第四艦隊不隻是有這個級別的蓋倫武裝軍艦,還有三百五十多噸的型號,擁有火炮三十六門,船頭船尾還有十二磅火炮加強,華夏軍的十二磅火炮可是比起泰西人的十二磅火炮厲害。
泰西人包括西班牙人,荷蘭人,葡萄牙人,還有英國人,是大明對於西方人的簡稱。
他們這些國家的火炮各有規製,質量層次不齊,火炮威力大小不一,可華夏軍的火炮都是製式的,都是有統一標準的,重量更輕,炮彈打的更加遠,威力更加大,有一點葡萄牙人不得不承認,華夏軍的火炮打的更準。
比起他們的十八磅炮來也不差,作戰方麵甚至對射的時候,有可能華夏軍裝備了十二磅炮的武裝船隻,哪怕是慢速的大福船上裝備的十二磅炮都能先葡萄牙人的十八磅炮先打中敵船。
這樣的遭遇,葡萄牙從試圖挑釁開始的時候,就被打臉,再打臉,損失慘重,第四艦隊甚至衝進了港口,炮擊了幾座炮台,打壞了一座二十四磅炮炮台,受了點輕傷安然撤出,這讓葡萄牙人很驚訝。
以前的耀武揚威,西方人的優越感蕩然無存,這才偃旗息鼓,不在挑釁華夏軍,封鎖就封鎖吧,但對於弱於華夏軍很多的南明國,隆武南明就不那麽客氣了,屢次三番挑釁,本來還對他們心存一些忌憚,好感的南明國忍無可忍,在麵對的對手,清軍哪裏壓力不是很大,有馮雙禮這個原先的大西國戰將給把南麵的壓力分擔了以後,隆武終於騰出手來想要對付葡萄牙人了。
先是雙方在邊境線上的小股軍隊的摩擦廝殺。
這是一些南明軍中的鄉勇級別的部隊,同香山,壕門境附近的由葡萄牙組織起來的原先大明百姓和流浪在這些地方的越南人,馬來人,日本浪人組織起來的巡邏隊交戰。
鄉勇級別的南明軍當然打不過這些整天就是遊手好閑,以武力危害社會的家夥們,後來是附近縣城的南明縣衙的團練青壯,這下打的是半斤八兩,雙方互有死傷。
南明這一麵感覺吃虧,上報,然後派來了駐紮當地的新編的南明軍。
葡萄牙人則也覺得吃虧,調動了更多的這些雇傭兵過來,領兵的是原先的南明將領,投靠了葡萄牙人,祖輩都在這裏當著買辦商人,同葡萄牙人交往密切,然後血統就不純了,父親娶了個不知道是葡萄牙人,還是那個西方國家的女人做媳婦,生下了他,後來他去這邊的南明軍隊裏麵混了個把總當,以後滄桑變幻,南明勢力複起複滅,他也不當這個南明將領了,迴來投靠了葡萄牙人,當了壕門境的葡萄牙人的地方守備官。
這下雙方可有的打了。
原先幾十人的小摩擦,後來發展為幾百人的小隊伍互相廝殺,你來我往的,殺了好幾個月。
終於雙方忍不住了,不斷集結軍隊,不斷的小股兵力廝殺,雙方的戰鬥一觸即發,雙方不知道什麽原因,一直克製著,到張強有意加強抗清力量的時候,隆武終於忍不住了,派遣了黃斌卿領軍前來,一定要給葡萄牙人一個好看。
其實還不止如此,隆武南明和葡萄牙人的矛盾還在於葡萄牙人所在的地方太繁榮了,隆武朝廷的官員都看不下去了,他們想要把這裏收迴來,自己獲得貿易的便利,增加隆武朝廷的收入。
廣東這地方,終明一朝都是十分莽荒的地方,開發不是很有利,產出不多,而且民眾比較悍勇,野蠻,好鬥,除了打鬥,沒有多少人愛讀書,愛朝廷的,造反的苗子倒是不少,南明財政入不敷出,還要重兵剿匪,這些匪徒時常跑到葡萄牙人的地方上躲避,這讓南明的有誌於複國的大臣們感到不拔除這裏,難以心安,這才有了對同葡萄牙人的摩擦不聞不問,想著讓往大的方向發展。
現在的南明,不像後來的清朝1840年以後的清人,對外國人畢恭畢敬,發自骨子裏麵的害怕,卑微,更何況一向是野心誌疏的廣東百姓呢,不對敢扛著鋤頭刨你家祖墳的二愣子們,他們才不怕什麽葡萄牙人呢。
這樣的發展猶如潛藏在水底下的暗流,越來越洶湧,最後冒出了水麵,雙方動了真火。
黃斌卿一來,就帶人連續屠了對方的幾個村寨,把凡是支持葡萄牙人的原先南明的百姓給殺了個雞犬不留,那些流浪漢們,轉身跑迴了壕門境躲藏了。
然後葡萄牙人派人帶領大軍迴來找南明國麻煩,雙方的戰鬥打響了。
這時候蘇觀生領兵幾萬人,包圍了壕門境,雙方刀劍廝殺,火槍對轟,大炮對射。
好不熱鬧。
南明國經過張強的華夏軍的幾次支援,新募集的十幾萬軍隊,都是經過了正規訓練的。
南明的官員和武將並不傻,大明大地上都打成這樣了,華夏軍的神跡猶如耀眼的明星,就掛在天邊,他們即便是不能達到華夏軍的那麽光輝,也知道如何訓練新軍,如何使用火槍了,火器的使用已經深入到了南方各個勢力的武將和當兵的骨子裏麵了。
技戰術有華夏軍幾次的教授,冷兵器和熱兵器如何配合作戰,南明的武將和南明士子官員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了。
於是雙方打了個半斤八兩。
(本章完)
眾人這一番布置,然而先打起來的卻不是這一邊,是廣州府附近的葡萄牙人同南明國。
由於華夏軍的布置,使得葡萄牙人在商業貿易上盡失先前的左右逢源,葡萄牙人又心高氣傲,不肯低下頭來同南明諸個勢力國低頭,華夏軍他們是不用想了,原先張強為了貿易,為了財政開支還能同他們進行貿易,甚至把金改1火繩槍賣給他們,如今他們明目張膽的支持清軍,張強怎麽可能讓他們一邊做買賣,一邊來幫助自己的敵人呢?
因此全麵斷絕了同葡萄牙人的任何一切生意,也隻有鄭成功這種人才會左右逢源,同他們做買賣,鄭家總改不了海盜的秉性,不為一家一國,隻為自己生存,隻為賺錢,現在鄭成功為了張強承諾,為了得到更多的船,直接同葡萄牙人斷絕了買賣。
這下葡萄牙人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沒有了。
他們同南明諸國的貿易隻剩下了走私的買賣,可這樣的貿易又怎麽能滿足一個龐大的航海時代的葡萄牙人呢?
隆武朱聿健盡管同華夏軍有摩擦,不時的鬧一些小矛盾,但大家在抗清,抵抗外來的侵略是有著一些共同的語言的,何況比起曆史上的朝臣互相傾軋,互相鬥爭,這時候的隆武皇朝可以說是一家獨大,這要感謝張強的屢次挖角和坑害,使得隆武朝廷的朝臣百官變得上下一心。
三番幾次的麵臨滅國的威脅,也讓隆武和百官驚醒了起來,開始變得上下一心,有了一絲開國之初的開明和效率,整軍武備,不敢再有一絲毫的懈怠。
葡萄牙人沒有了貿易夥伴,沒有了生意,即便是同清軍有所交往,可他們的生意清軍提供不了。
茶葉這一項,就提供不了,茶葉生意都在福建和浙江,安徽,蘇州這一塊,這幾個地方提供的茶葉占據葡萄牙人的茶葉貿易的大半,其他地方提供的茶葉生意也許能彌補過來,可哪裏路途遙遠不說,還戰亂不休,廣東也能有生意,可現在廣東為隆武南明占領,和華夏軍一統一口徑,封鎖葡萄牙人的貿易,葡萄牙人就坐蠟了。
整個東南沿海,遠處是鄭家的天下,近岸都是華夏軍的水師在巡邏和護衛,葡萄牙人和所有的泰西人要到日本或者清軍的地盤上就要繞道寶島外海,太平洋洋麵上才行,這幾千裏航程的增加,使得葡萄牙人的生意成本增加,葡萄牙人的生意一落千丈。
整個葡萄牙人占領的三縣之地變得混亂不堪,漳州,潮州這邊,華夏軍封鎖了河岸,不準一片帆下海,還有民兵和守備部隊巡邏,村民們都不同葡萄牙人來往,如有違抗,舉報者有獎,違法者全家抄斬,對於葡萄牙人的封鎖可以說是從根底上的。
葡萄牙人試圖利用自己的巨艦大炮撬開對岸的華夏軍,可是駐紮在附近的第四艦隊一支分艦隊,就讓葡萄牙人那十幾艘克拉克船,二十幾艘武裝商船沒有脾氣了。
因為那可是幾十艘廣船,廣船擁有撞角,尖底,硬帆,還擁有可以放置火炮的雙層甲板,上麵放置十幾門火炮是輕易而居的事情。
底倉是九磅炮,上層甲板是六磅炮,在這個風帆時代,這樣的火力配置一點也不比葡萄牙人的武裝商船來的小,也許有大過廣船的火力的武裝商船,可在機動性和作戰性能上,在近海作戰的中華廣船一點也不比葡萄牙人的武裝商船差。
哪怕是克拉克商船,也比不上廣船的靈活和機動,甚至快速。
更為可怕的是華夏軍還有蓋倫武裝軍艦,一百八十多噸的蓋倫武裝軍艦,第四艦隊擁有一百多艘,這樣的戰艦,即便是放在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哪裏,也是能遠航,返迴他們祖國的戰艦,隻不過因為船小,續航力不夠,抗擊風浪方麵不如其他的船,可也有人操作這樣的戰艦式帆船跟隨大部隊來到遠東地區的大明。
當然第四艦隊不隻是有這個級別的蓋倫武裝軍艦,還有三百五十多噸的型號,擁有火炮三十六門,船頭船尾還有十二磅火炮加強,華夏軍的十二磅火炮可是比起泰西人的十二磅火炮厲害。
泰西人包括西班牙人,荷蘭人,葡萄牙人,還有英國人,是大明對於西方人的簡稱。
他們這些國家的火炮各有規製,質量層次不齊,火炮威力大小不一,可華夏軍的火炮都是製式的,都是有統一標準的,重量更輕,炮彈打的更加遠,威力更加大,有一點葡萄牙人不得不承認,華夏軍的火炮打的更準。
比起他們的十八磅炮來也不差,作戰方麵甚至對射的時候,有可能華夏軍裝備了十二磅炮的武裝船隻,哪怕是慢速的大福船上裝備的十二磅炮都能先葡萄牙人的十八磅炮先打中敵船。
這樣的遭遇,葡萄牙從試圖挑釁開始的時候,就被打臉,再打臉,損失慘重,第四艦隊甚至衝進了港口,炮擊了幾座炮台,打壞了一座二十四磅炮炮台,受了點輕傷安然撤出,這讓葡萄牙人很驚訝。
以前的耀武揚威,西方人的優越感蕩然無存,這才偃旗息鼓,不在挑釁華夏軍,封鎖就封鎖吧,但對於弱於華夏軍很多的南明國,隆武南明就不那麽客氣了,屢次三番挑釁,本來還對他們心存一些忌憚,好感的南明國忍無可忍,在麵對的對手,清軍哪裏壓力不是很大,有馮雙禮這個原先的大西國戰將給把南麵的壓力分擔了以後,隆武終於騰出手來想要對付葡萄牙人了。
先是雙方在邊境線上的小股軍隊的摩擦廝殺。
這是一些南明軍中的鄉勇級別的部隊,同香山,壕門境附近的由葡萄牙組織起來的原先大明百姓和流浪在這些地方的越南人,馬來人,日本浪人組織起來的巡邏隊交戰。
鄉勇級別的南明軍當然打不過這些整天就是遊手好閑,以武力危害社會的家夥們,後來是附近縣城的南明縣衙的團練青壯,這下打的是半斤八兩,雙方互有死傷。
南明這一麵感覺吃虧,上報,然後派來了駐紮當地的新編的南明軍。
葡萄牙人則也覺得吃虧,調動了更多的這些雇傭兵過來,領兵的是原先的南明將領,投靠了葡萄牙人,祖輩都在這裏當著買辦商人,同葡萄牙人交往密切,然後血統就不純了,父親娶了個不知道是葡萄牙人,還是那個西方國家的女人做媳婦,生下了他,後來他去這邊的南明軍隊裏麵混了個把總當,以後滄桑變幻,南明勢力複起複滅,他也不當這個南明將領了,迴來投靠了葡萄牙人,當了壕門境的葡萄牙人的地方守備官。
這下雙方可有的打了。
原先幾十人的小摩擦,後來發展為幾百人的小隊伍互相廝殺,你來我往的,殺了好幾個月。
終於雙方忍不住了,不斷集結軍隊,不斷的小股兵力廝殺,雙方的戰鬥一觸即發,雙方不知道什麽原因,一直克製著,到張強有意加強抗清力量的時候,隆武終於忍不住了,派遣了黃斌卿領軍前來,一定要給葡萄牙人一個好看。
其實還不止如此,隆武南明和葡萄牙人的矛盾還在於葡萄牙人所在的地方太繁榮了,隆武朝廷的官員都看不下去了,他們想要把這裏收迴來,自己獲得貿易的便利,增加隆武朝廷的收入。
廣東這地方,終明一朝都是十分莽荒的地方,開發不是很有利,產出不多,而且民眾比較悍勇,野蠻,好鬥,除了打鬥,沒有多少人愛讀書,愛朝廷的,造反的苗子倒是不少,南明財政入不敷出,還要重兵剿匪,這些匪徒時常跑到葡萄牙人的地方上躲避,這讓南明的有誌於複國的大臣們感到不拔除這裏,難以心安,這才有了對同葡萄牙人的摩擦不聞不問,想著讓往大的方向發展。
現在的南明,不像後來的清朝1840年以後的清人,對外國人畢恭畢敬,發自骨子裏麵的害怕,卑微,更何況一向是野心誌疏的廣東百姓呢,不對敢扛著鋤頭刨你家祖墳的二愣子們,他們才不怕什麽葡萄牙人呢。
這樣的發展猶如潛藏在水底下的暗流,越來越洶湧,最後冒出了水麵,雙方動了真火。
黃斌卿一來,就帶人連續屠了對方的幾個村寨,把凡是支持葡萄牙人的原先南明的百姓給殺了個雞犬不留,那些流浪漢們,轉身跑迴了壕門境躲藏了。
然後葡萄牙人派人帶領大軍迴來找南明國麻煩,雙方的戰鬥打響了。
這時候蘇觀生領兵幾萬人,包圍了壕門境,雙方刀劍廝殺,火槍對轟,大炮對射。
好不熱鬧。
南明國經過張強的華夏軍的幾次支援,新募集的十幾萬軍隊,都是經過了正規訓練的。
南明的官員和武將並不傻,大明大地上都打成這樣了,華夏軍的神跡猶如耀眼的明星,就掛在天邊,他們即便是不能達到華夏軍的那麽光輝,也知道如何訓練新軍,如何使用火槍了,火器的使用已經深入到了南方各個勢力的武將和當兵的骨子裏麵了。
技戰術有華夏軍幾次的教授,冷兵器和熱兵器如何配合作戰,南明的武將和南明士子官員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了。
於是雙方打了個半斤八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