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他們簡化了的葡萄牙火繩槍還要簡單一些,少了至少四五個步驟。


    經過連續的攻關,弗朗索瓦已經把需要四五十道程序才能射的葡萄牙火繩槍簡化到了三十多道程序,而1.o版本的火繩槍射程序則隻有二十多道,比起前麵的火繩槍程序要少七八道。


    而荷蘭人的火繩槍線膛槍,則更少隻有十幾道射程序。


    荷蘭人的遂線膛槍則隻有七八道射程序,但缺點顯著,鋼輪火,扣動扳機需要很大力量,而且火率不高,也就是扣動扳機以後不一定產生火花,不一定點燃火藥池裏麵的火藥,雖然碎線膛槍射程遠,度快,子彈能按照你的想法飛向預定目標,可要是打不響,也是白搭,因此接到了城內探子的消息以後,魏無忌將帶來的十幾支繳獲荷蘭人的線膛槍挑出來,讓他們使用火繩線膛槍。


    火繩線膛槍,顧名思義,就是用火繩點燃火藥射的加了線膛,能保證子彈準確擊中敵人的火繩槍。


    隻要不下雨,隻要火繩和火藥不潮濕,不被風吹走,那麽火率達到八成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按說這種火繩槍應該成為張強的金華義軍的製式裝備,這要比清軍,明軍,荷蘭人,葡萄牙人仍然使用的大麵積裝備的火繩槍要先進一大半,而張強反而讓弗朗索瓦去提高火繩槍的技術,並且沒有加入線膛槍,這是因為,張強不想讓敵人更快的進入火繩槍時代。


    清軍所占的麵積要比南明的明軍大很多,大半個中國都被他們占領了,很多地方資源豐富,農業麵積大,人口多,而敵人不是抗日戰爭神劇裏麵的日本人,不知道學習,清軍裏麵的女真人,統治階級裏麵不缺乏睿智的人,不缺乏戰略眼光遠大的人,他們會很快學習金華義軍的戰術,方法,甚至科技。


    何況有更多的優秀的中華漢族人才幫忙,以目前張強的實力,如果強行北上,是能憑著先進的科技,先進的武器打敗清軍,可以後怎麽治理這麽大麵積的土地上的百姓,怎麽對那些已經熟悉了清軍統治的學我者必死,這是張強對於洪承疇他們學習華夏軍編製的評價。


    看看他們的編製就知道了。


    三十二萬兵力,編了二十個鎮,這就是二十二萬多兵力。


    其中一個鎮一萬一千人,加上清軍的將領家丁隊兩千人,差不多達到了二十六萬人還有餘,剩下的六萬人編成一個萬人的蒙古騎兵鎮,一個漢軍旗八千人的騎兵鎮,一個綠營八千人的騎兵鎮,還有一個龐大的兩萬人的後勤鎮,十三個兩千人的巡防營,負責各地的鎮守,主要是守城和協助各地收稅,保護鄉紳們的宅院,莊園。


    這就是五萬兩千兵力。


    剩下的八千多又加上了上一次剩下的逃迴去的士兵一萬兩千人,總共兩萬人依然是清軍綠營,漢軍旗,被派到了海邊,江岸邊,駐守各個渡口,盤查商旅,防止華夏軍渡江攻擊他們。


    一個鎮一萬一千人具體編為五個營,清軍總愛用營來管理部隊。


    每個營兩千多人,有兩個火器營,四千人,一個騎兵營兩千人,一個長槍兵營兩千人,一個弓箭兵和弩箭營加起來兩千人,剩下一千人為各個營主將的親兵隊,每個親兵隊兩百五十人。


    其中火器營的主將都是滿洲人,或者是十分對他們忠誠的,十幾年的奴才經曆的漢軍旗將領,隻有很少一部分火器營為綠營官兵,或者是投降過來的明軍將領。


    射程上,火藥還是黑火藥,他們沒有獲得華夏軍的顆粒黑火藥的製造技術,因此射程上還是不如華夏軍製造的火繩槍的射程,大約一百五十步,隻能達到八十多步的距離,也就是相當於四十多米到六十二三米上開槍射擊,這還是相當於他們的弓箭的射程,也許還不如弓箭,清軍用的是好弓箭,射程有的能達到七十五米到八十五米,這幾乎相當於是金改1的射程了。


    但在連綿不絕的火力麵前,在刀盾兵相互保護的時候,清軍的弓箭還是不能給華夏軍造成致命的傷害,傷亡肯定是有的,但不會太大。


    威力上,由於黑火藥的顆粒火藥被研製出來,金改1不僅射程能和清軍的重弓箭的射程相當,還能打破敵人的鎧甲,無論清軍在身上套幾層鎧甲都不可能不被殺死。


    而清軍的弓箭打在華夏軍士兵身上披著的鎧甲上,隻有三四成會穿透薄弱處的鎧甲,或者直接中麵門等脆弱,無防護的部位造成傷害,其他的都被彈開了。


    這就是華夏軍能硬抗清軍的弓箭的射擊,而繼續用火繩槍攻擊敵人的緣故。


    而清軍的兵力畢竟少,是說滿洲兵,那種老兵,能拉開那麽重的弓箭,把箭射到華夏軍陣營裏麵的滿洲老兵不會太多,華夏軍大部分作戰時間都在和使用低劣武器裝備,隻靠人數拚殺的綠營兵打戰,有的是漢軍旗,但漢軍旗的弓箭是不會有那麽大威力或者沒有那麽多熟練老兵,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從農奴轉變過來的,清軍是不會給他們配上好武器的。


    情報上還有一點就是習慣了弓箭,刀劍等兵器的清軍對火器的鍛煉和使用不是很高興,很多人都是敷衍了事,隻是搭了個架子而已。


    並沒有認真訓練。


    根據情報匯總過來,清軍士氣不高,大都是強拉過來的壯丁,不是農夫就是潰兵,要不就是無心戀戰,隻求吃飽飯的壯丁和其他的原先大明的士兵。


    清軍主要的優點還是兵多,換裝了不容易炸膛的火槍,火炮等仿製金華義軍的,不,是華夏軍的低代兵器。


    而現在張強已經把所有的金改1式步槍在部隊裏麵淘汰了,換給民兵部隊使用了,給守備部隊則是加大了火繩槍兵的數量,增加了幾百火繩槍兵,加上幾門三磅炮,使得守備部隊也相當於是華夏軍在同清軍六十萬大軍開戰之前的水平了。


    華夏軍就是這樣不斷進步,然後不斷的調整軍製,將淘汰的武器裝備給下麵的部隊,提升部隊的戰鬥力,提升部隊的等級,先是都是不知道怎麽打仗的流民,難民,加上衙役,巡丁,加上一些明軍義兵組成了需要蛢命的部隊,用戰術和計謀戰勝敵人。


    等有了地盤和實力以後,加入了騎兵和斥候兵,整編了軍隊,讓軍隊正規一些,讓見過血的部隊多一些。


    再然後,老兵多一些,各支部隊迅擴編,收攏一些青壯,多一些能打仗的民兵,這時候部隊已經從鄉勇級別向團練級別轉換了,稱之為義軍。


    等勝利幾場,繳獲多了以後,全部換裝好的武器和鎧甲,部隊有了打過戰的明軍老兵參加,重新規製,調整以後,這時候已經相當於是流寇的部隊,或者是明軍的地方守備部隊的戰鬥力水平了。


    再之後,實力勝過明軍,裝備了繳獲來的清軍鳥槍,明軍火銃,火炮,戰鬥力就能完勝明軍了,和清軍的一些綠營部隊打,同等兵力,或者兵力過一些,都能戰勝清軍綠營了。


    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火器部隊的增多,部隊進一步向正規展,能達到了漢軍旗的戰鬥力,金華義軍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明軍的精銳戰鬥部隊了。


    等同清軍進行了幾次打戰以後,戰鬥力堪比一幫的清軍,金華義軍已經是正規的不能再正規的明軍地方武裝精銳戰兵了。


    金華義軍改製的時候,已經完全出了清軍最精銳的部隊的戰鬥力,向火器時代邁進了。這時候即便是一倍的清軍部隊打過來,金華義軍已經能抵抗,甚至勝利了。


    變成了華夏軍,殲滅兩撥海盜,算計南明隆武政權,算計鄭成功的寶島,算計魯王的時候,華夏軍起碼已經甩開清軍二三十年的實力了。


    如今,張強敢說,華夏軍已經甩開清軍半個世紀了,清軍改變也不能戰勝華夏軍了,因為他們步步差華夏軍半個世紀,追趕不上了。


    不足以畏懼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