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為何還要跟著老夫?”金聲轉頭對王得仁道。
“嗬嗬,金尚書,金大人,消消氣,消消氣,氣你的是他們,又不是我,我隻不過是奉命行事,得罪之處還請海涵,”王得仁滿臉堆笑,拱手向金聲表示歉意。
“王大人前程似錦,沒有必要對我這個失寵的老頭子如此禮遇吧?難道王大人還想著法子折磨老夫?”金聲帶著些警惕的語氣和目光看著王得仁,並不買賬。
“哈哈,金大人,我是真心想要和你結交,可不是敷衍你,這麽說吧,如今這天下,尤其是這東南一塊的天,誰不知道現在是金華義軍說了算,識時務者為俊傑,我雖然沒有和金華義軍交過手,但金華義軍的名氣卻遠揚東南一線,金大人作為金華義軍曾經的布政使,能不能給本官引薦一下總督大人,也好讓我有的兵將,兒郎們有個好的去處?”
王得仁開門見山,表明來意。
金聲抬眼望著他,見他不像隨便說說的樣子,略微沉吟了一下,“王大人有心了,不過,我也不知道如今總督大人會不會見你,甚至連我都不知道會不會見我,朝廷今天如此對待金華義軍,恐怕不用幾天就會傳到金華義軍那裏,到時候,恐怕他們都不會給我好臉色。”
“隻要大人答應幫我周旋,遞個話,下官就感激不盡了,”王得仁露出了真誠的笑容,突然好想想起什麽,迴頭對身邊的衛兵道:“來呀,將禮物抬進來。”
金聲也吃了一驚,還有禮物?
他和王得仁可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人,他是鄉野名朽,先前是大明的中層高官,後來策動義軍起義,在東南一帶很有一些名聲,投靠隆武朝廷是因為要報銷朝廷,光複河山,如今光複河山的雄心壯誌在朝堂上被消磨的幾乎幹淨,隻有做官這一條心意支持著他繼續在隆武朝廷裏麵呆下去,現在,隆武朝廷對他起了擠兌之心,他隻能去投靠先前很是賞識自己的張強,金華義軍領,隆武朝廷的浙閩總督。
王得仁是金聲桓這個原先大南明侯爺的合夥人,也就是副將,為什麽說是合夥人呢?而不是部將呢?因為王得仁不是金聲桓一起的官員,他原為大順李自成白旺舊部,金聲桓原為左良玉部將,後為其子左夢庚的部將,左夢庚在左良玉死了以後向清軍將領阿濟格貝勒投降,後來金聲桓因為官位原因,清軍不給他做更大的官,隻是給了一個江西提督軍務的官職,又因為和巡撫,學政等鬧矛盾,他奮起反擊,反叛了清軍,開頭是以隆武四年為號,投降隆武朝廷的。
但他不知道隆武當時正在被李成棟和博洛貝勒等清軍追殺的幾乎死亡,當永曆桂王在廣東登基以後,他才投靠了永曆南明王朝。
後來兩個人在江西配合著抵抗清軍,並且派遣使者向原先的左良玉舊部同僚勸降,收獲不錯,也直接影響到哦和他們作戰的李成棟部,李成棟部自從追殺隆武不成以後,曆史上也是因為清軍不給他做總督,而隻給了個閩粵提督,從而怨恨在心。
這一世有了張強的曆史,他被張強率領的金華義軍殺的狼狽逃出福建,和一起被逐出福建的範紹祖,馬寶窩在上饒府,吉安府等地伺機反攻,但清軍本來就現實,有功的人還不給高官,何況他們這些被打的丟盔棄甲,再也沒有往日風範的敗軍,因此對他們不聞不問。
金聲桓投降以後,所做的一切事情,對他影響很大,最後李成棟隻好投降了隆武,隆武此刻是什麽人都想要,拚命的收羅文官和武將,壯大實力,所以對他曾經逼得他走投無路的事情也既往不咎,封了他一個江西總督,讓他帶兵反對清軍,李成棟以後閉著嘴巴,什麽時候都不太說話,安心做一個聽話的南明隆武政權的將領。
金聲桓和李成棟是大人物,王得仁他這個小將是不入隆武的眼裏的,隆武以為有了李成棟和金聲桓就可以掌握他們的軍隊和將領,大明和南明,甚至是清軍都是如此,是將領負責製,因此王得仁這個副將,提督,當地也是沒有滋味,如今隆武朝廷搖搖欲墜,他就想著找個後台。
此刻,清軍大軍正在從京師趕來,他們攻取的九江,南昌等地正麵臨著金陵和京師兩路,三支大軍的圍攻的危險,然而隆武朝廷卻意欲派遣李成棟南下廣東,奪取永曆南明丟掉的地盤,他們和李成棟合力支撐,又有何騰蛟,堵胤錫等人在湖南湖北等地獨立展,造成了策應的局麵,才讓隆武朝廷得以延續。
隆武朝廷有危險有金華義軍出手相救,此刻隆武朝廷竟然為了一個尊嚴和麵子問題和金華義軍鬧起來,隆武的性格反複,猶豫的軟弱一麵讓王得仁看清楚了隆武難成大事,因此他才決定投入如今兵強馬壯的金華義軍。
好的小人總是會在危險的時候跳上新的船隻,逃出生天,而壞的好人,總是會為了所謂大義,獻出自己的生命,保護壞人獲得他所為止爭取到勝利果實,然後享盡榮華富貴,身上加持著英雄,勝利者的帽子,他們所要做的就是躲的妙,熬的過,然後巧取豪奪,最後成為曆史的勝利者,書寫曆史。
王得仁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清軍中的時候,也沒有少做壞事,沒有少禍害百姓,更是對南明朝廷落井下石,可他就是能因為隆武的寬容而獲得新生,但他知道現在他再歸清軍,清軍是不會要他的,因此他在尋找一個新的靠山,如今這個機會被他找到了,就是眼前的金聲,以及金聲身後的金華義軍。
“來,放這裏。”王得仁指揮著士兵們將好幾隻箱子放在金聲麵前。
金聲望著他,“下了血本啊,我到底是收還是不收?”
收了天下的人會怎麽看自己,曆史會怎麽寫自己,不收,如果沒有王得仁的同盟和保護,自己走了以後靠金華義軍城中的暗探,能保護的了自己的家人嗎?
“頭疼啊,得仁老弟,你這是要讓我犯錯啊。”金聲痛苦的說道。
“嗬嗬,大人,你高風亮節,大義凜然,末將豈能不知,不過金大人啊,你也得為你的家小考慮,這天下大亂,握在手裏的錢財才是定心丸,有錢才能活下去,沒有錢,你去了金華義軍,也吃不開啊,這個世道,誰不是為錢活著。”
(本章完)
“嗬嗬,金尚書,金大人,消消氣,消消氣,氣你的是他們,又不是我,我隻不過是奉命行事,得罪之處還請海涵,”王得仁滿臉堆笑,拱手向金聲表示歉意。
“王大人前程似錦,沒有必要對我這個失寵的老頭子如此禮遇吧?難道王大人還想著法子折磨老夫?”金聲帶著些警惕的語氣和目光看著王得仁,並不買賬。
“哈哈,金大人,我是真心想要和你結交,可不是敷衍你,這麽說吧,如今這天下,尤其是這東南一塊的天,誰不知道現在是金華義軍說了算,識時務者為俊傑,我雖然沒有和金華義軍交過手,但金華義軍的名氣卻遠揚東南一線,金大人作為金華義軍曾經的布政使,能不能給本官引薦一下總督大人,也好讓我有的兵將,兒郎們有個好的去處?”
王得仁開門見山,表明來意。
金聲抬眼望著他,見他不像隨便說說的樣子,略微沉吟了一下,“王大人有心了,不過,我也不知道如今總督大人會不會見你,甚至連我都不知道會不會見我,朝廷今天如此對待金華義軍,恐怕不用幾天就會傳到金華義軍那裏,到時候,恐怕他們都不會給我好臉色。”
“隻要大人答應幫我周旋,遞個話,下官就感激不盡了,”王得仁露出了真誠的笑容,突然好想想起什麽,迴頭對身邊的衛兵道:“來呀,將禮物抬進來。”
金聲也吃了一驚,還有禮物?
他和王得仁可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人,他是鄉野名朽,先前是大明的中層高官,後來策動義軍起義,在東南一帶很有一些名聲,投靠隆武朝廷是因為要報銷朝廷,光複河山,如今光複河山的雄心壯誌在朝堂上被消磨的幾乎幹淨,隻有做官這一條心意支持著他繼續在隆武朝廷裏麵呆下去,現在,隆武朝廷對他起了擠兌之心,他隻能去投靠先前很是賞識自己的張強,金華義軍領,隆武朝廷的浙閩總督。
王得仁是金聲桓這個原先大南明侯爺的合夥人,也就是副將,為什麽說是合夥人呢?而不是部將呢?因為王得仁不是金聲桓一起的官員,他原為大順李自成白旺舊部,金聲桓原為左良玉部將,後為其子左夢庚的部將,左夢庚在左良玉死了以後向清軍將領阿濟格貝勒投降,後來金聲桓因為官位原因,清軍不給他做更大的官,隻是給了一個江西提督軍務的官職,又因為和巡撫,學政等鬧矛盾,他奮起反擊,反叛了清軍,開頭是以隆武四年為號,投降隆武朝廷的。
但他不知道隆武當時正在被李成棟和博洛貝勒等清軍追殺的幾乎死亡,當永曆桂王在廣東登基以後,他才投靠了永曆南明王朝。
後來兩個人在江西配合著抵抗清軍,並且派遣使者向原先的左良玉舊部同僚勸降,收獲不錯,也直接影響到哦和他們作戰的李成棟部,李成棟部自從追殺隆武不成以後,曆史上也是因為清軍不給他做總督,而隻給了個閩粵提督,從而怨恨在心。
這一世有了張強的曆史,他被張強率領的金華義軍殺的狼狽逃出福建,和一起被逐出福建的範紹祖,馬寶窩在上饒府,吉安府等地伺機反攻,但清軍本來就現實,有功的人還不給高官,何況他們這些被打的丟盔棄甲,再也沒有往日風範的敗軍,因此對他們不聞不問。
金聲桓投降以後,所做的一切事情,對他影響很大,最後李成棟隻好投降了隆武,隆武此刻是什麽人都想要,拚命的收羅文官和武將,壯大實力,所以對他曾經逼得他走投無路的事情也既往不咎,封了他一個江西總督,讓他帶兵反對清軍,李成棟以後閉著嘴巴,什麽時候都不太說話,安心做一個聽話的南明隆武政權的將領。
金聲桓和李成棟是大人物,王得仁他這個小將是不入隆武的眼裏的,隆武以為有了李成棟和金聲桓就可以掌握他們的軍隊和將領,大明和南明,甚至是清軍都是如此,是將領負責製,因此王得仁這個副將,提督,當地也是沒有滋味,如今隆武朝廷搖搖欲墜,他就想著找個後台。
此刻,清軍大軍正在從京師趕來,他們攻取的九江,南昌等地正麵臨著金陵和京師兩路,三支大軍的圍攻的危險,然而隆武朝廷卻意欲派遣李成棟南下廣東,奪取永曆南明丟掉的地盤,他們和李成棟合力支撐,又有何騰蛟,堵胤錫等人在湖南湖北等地獨立展,造成了策應的局麵,才讓隆武朝廷得以延續。
隆武朝廷有危險有金華義軍出手相救,此刻隆武朝廷竟然為了一個尊嚴和麵子問題和金華義軍鬧起來,隆武的性格反複,猶豫的軟弱一麵讓王得仁看清楚了隆武難成大事,因此他才決定投入如今兵強馬壯的金華義軍。
好的小人總是會在危險的時候跳上新的船隻,逃出生天,而壞的好人,總是會為了所謂大義,獻出自己的生命,保護壞人獲得他所為止爭取到勝利果實,然後享盡榮華富貴,身上加持著英雄,勝利者的帽子,他們所要做的就是躲的妙,熬的過,然後巧取豪奪,最後成為曆史的勝利者,書寫曆史。
王得仁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清軍中的時候,也沒有少做壞事,沒有少禍害百姓,更是對南明朝廷落井下石,可他就是能因為隆武的寬容而獲得新生,但他知道現在他再歸清軍,清軍是不會要他的,因此他在尋找一個新的靠山,如今這個機會被他找到了,就是眼前的金聲,以及金聲身後的金華義軍。
“來,放這裏。”王得仁指揮著士兵們將好幾隻箱子放在金聲麵前。
金聲望著他,“下了血本啊,我到底是收還是不收?”
收了天下的人會怎麽看自己,曆史會怎麽寫自己,不收,如果沒有王得仁的同盟和保護,自己走了以後靠金華義軍城中的暗探,能保護的了自己的家人嗎?
“頭疼啊,得仁老弟,你這是要讓我犯錯啊。”金聲痛苦的說道。
“嗬嗬,大人,你高風亮節,大義凜然,末將豈能不知,不過金大人啊,你也得為你的家小考慮,這天下大亂,握在手裏的錢財才是定心丸,有錢才能活下去,沒有錢,你去了金華義軍,也吃不開啊,這個世道,誰不是為錢活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