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皇帝齋居和召見大臣之處,武英殿向來就有很高的地位,皇宮中的人,對它敬而遠之,但是更有無數人心向往之。


    宮中的太監,後妃,乃至侍衛,言官都細心地窺視著武英殿的一切,當馮牧與眾人走進去的那一刻起,消息便不脛而走。


    翰林院是大明帝國最為重視的地方之一,集中了大明知識分子中的精英,這些讀書人社會地位優越。所以翰林院成為了養才儲望之所,翰林中的學士,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


    正是因為地位清貴,所以它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楊廷和便是從中走出來的佼佼者。入了翰林,成為了庶吉士,就相當於半隻腳踏進了內閣。


    翰林中人,十分重視武英殿前馮牧等人的舉動,他們從宮女太監的耳中,不斷地獲得相關的消息,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再決定以後的站隊問題。


    但是也有少數人不為所動,他們考慮的是更為長遠的問題,這些人之中,有一個白發老者,便對外部的行動聰耳不聞。


    與此同時,科舉不得意地張璁,還在準備著下一次科舉考試,他此刻根本就沒有資格進入翰林院,對於翰林院中的風吹草動,自然不清楚。如今的張璁隻明白一件事,就是自己已經孤注一擲了,這一次再考不中進士,他便從此與仕途絕緣。


    考中進士多年,已經成為兵科給事中的夏言,有著更多的政治資本,他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也沒有探聽任何消息的打算。他如今的官職很低,人微言輕,擺在他眼前的,隻能是默默地做事。


    夏言清楚自己的才能,也等待著機會。他相信自己厚積薄發,就能夠得到那些朝廷大人物的關注,然後獲得相應的地位。


    而在南京翰林院擔任侍讀的嚴嵩,鞭長莫及。對於京城的動向,可謂是瞎子摸象,不明所以。


    雖然他有各種消息來源,但是這些消息出入很大,有不同的說法。到了後來,嚴嵩不厭其煩,再也不信那些江湖傳言。


    他不是知道新皇是否已經登基,也不清楚要另立新君的消息是真是假,嚴嵩望向京城的方向,不由得長歎一聲:楊廷和,你這老狐狸,真是讓人害怕啊。


    嚴嵩知道,有楊廷和在朝一天,就永遠沒有他的出頭之日。他跟楊廷和不過見了幾次,楊廷和公務繁忙,按理說不會記住他這個小人物。


    但是楊廷和記住了他,而且講他列入了黑名單,在楊廷和看來,這人似忠實奸,委實不可信任,若是讓他掌握權柄,便是天下的不幸。


    所以,楊廷和打壓著嚴嵩。嚴嵩去到了南京,看似升官,其實是放逐,要知道南京沒有實權。呆在那裏隻能是養老,仕途上的野心也注定要被埋沒。嚴嵩不甘心就這樣平庸一生,但是他卻沒有更多的選擇,這個時期,他隻能像猛虎一樣盤踞著,等待出山的那一刻。


    翰林院中的那個老人。已經老的不成人形,他的後背一直佝僂著,連說話都顯得有些吃力。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吏部卻沒有讓他告老迴鄉,因為這人實在很特別,因為他已經經曆了五朝天子,換言之,他在英宗朱祁鎮的時候,就已經在翰林院了。


    這人見證了朱祁鎮土木堡被蒙古活捉,見證了他在南宮的委屈求全,又見證了他奪門之變重登皇位。


    作為朱祁鎮的朋友,他竟然沒有飛黃騰達,這讓許多人感到難以理解,在朱祁鎮晚年,特意下旨,說這個老人可以一輩子待在翰林院,隻要他不想走,翰林院就是他的家。


    老人打算讀一輩子的書,對於朝堂的明爭暗鬥不聞不問,這樣一個人物,存在翰林院,令無數學子好奇,但是誰也不敢去打擾他。


    明英宗朱祁鎮對這個老人很是看重,明代宗朱祁鈺對這個人雖然引起過重視,但是卻沒有找過他的麻煩,因為這個人隻是在翰林院研究經史,跟朝廷任何官員都沒有往來。


    明憲宗朱見深即位之後,多次去翰林院見他,按理說,皇帝紆尊降貴,這人再不識抬舉,也會賣給皇帝幾分麵子,但是翰林院的那個人,似乎是個例外。朱見深去了好幾次,那人都是閉門不見。


    朱見深駕崩之後,明孝宗朱祐樘即位,這個皇帝幼年遭受了太多苦難,所以對人十分客氣,比起他的父皇更有耐心。


    朱祐樘前前後後去了十多次,照樣沒有見到那個翰林院中的人,傳言那人的學識是天下最深厚的,其智慧已經能夠逆天,若是得到他的輔佐,天下太平,四夷臣服。


    但是朱祐樘沒有等到那個老人出仕的那一天,便撒手人寰,朱厚照即位之後,不再用常理,而是偷偷讓大內高手帶著他從牆上飛身進去。


    但是朱厚照剛剛飛上牆頭,便被一股強橫無匹的真氣牢牢地束縛住了。朱厚照被定在空中,與那幾個大內高手身子淩空,不由得心中駭然。


    原來這個安靜讀書的老人,是不世出的絕頂高手。朱厚照吃過幾次閉門羹,知道了這個老人的脾氣又臭又硬,便不再勉強,任由他在翰林院讀書,再也沒有想過去打擾他。


    從那之後,翰林院那一間小屋子,便是成了整個紫禁城的禁地,上至皇宮貴族,下到侍衛宮女,誰也不敢前去打擾那個老人。


    就連宮女送飯,倒馬桶,送衣服,都是遠遠的放在門外,這個老人雖然呆在京城,卻好似山野隱士。


    翰林院的喧鬧,老人毫不理會,他摸了摸自己已經延伸到大腿的花白胡須,繼續讀起了手中的一本。


    那本書正是《道德經》,老人已經讀了不下三十遍,他每次讀都有新的體會,越到後來,他越發覺得這本書中包含了世間一切法則。


    翰林院中的藏書,他幾乎讀了個遍,這些書中的言語,都記在他的腦海中。他從來也沒有想過修煉武功,更沒有人指點他。


    但是,他無意中看到一本書,這本書叫做《悟天經》,他覺得好奇,便翻閱了一遍,便將其中運功的方法牢牢地記在了頭腦中。


    這人博覽群書,而且能夠融會貫通,觸類旁通,不知不覺便修煉出了絕世功法。


    然而,放眼整個天下,世人隻知道有呆神何歡那樣的絕世高手,卻沒有任何人知道,翰林院中還有這樣一個逆天的存在。


    這個老人看完了《道德經》之後,微微歎了一口氣,手中掐指一算,口中喃喃說道:“天下又到了多事之秋。”


    說完,手中的書本脫手飛了出去,竟然不偏不倚的插入了書架之上。老人手指微微彎曲,便形成一股強勁的吸力,書架上另一本書從書架上飛離出來,落到了他的手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行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阿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阿沃並收藏大明行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