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皇宮之後,代替皇帝的湯坎身子愈發的虛弱,每天都需要服食大量的藥物,才能避免昏睡症發作。
有時候,他一睡就是半天。這樣的事情自然瞞不過太後和內閣首輔楊廷和的眼睛,多試探幾次,他們便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宮外,馮牧一行人,還在等待禁宮五牙從南京趕往京師,所有的時間都需要重合到一個節點上,才能夠滿足朱厚照的遺詔。
而迴到了京都的江彬,卻更加的囂張跋扈,他不僅是大權在握,而且還將最為重要的棋子——皇帝操控在自己的手中。
天門的“升仙丹”,隻需要再給皇帝服下兩次,那人就會徹底淪為自己的傀儡,不論讓他做什麽,他都沒有反抗之力。
他自己從前便是這樣的傀儡,但是因為考慮到他的作用很大,天門之主才額外恩準賜給他解藥,是以江彬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
它不僅擺脫了天門的控製,而且還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相信不久之後,江山的主人就要改姓江。
但是他想錯了,因為他雖然有這樣的野心,也有這樣的手段,卻沒有那樣的福分承受。
心術不正之人,縱然能夠取得一時的成功,卻注定將付出百倍的代價。
江彬還在等待時機,因為皇帝的身子比他想象中要健壯,似乎在無形之中對抗他的藥,但是他能夠想象再兩次之後,皇帝就會淪為傀儡的樣子。
那個時候的他,才是真的隻手遮天,楊廷和那些內閣成員,看著十分討厭,他當了皇帝,定然第一個將楊廷和滿門抄斬,以樹立自己的威嚴。
這天,江彬正在自己家中享受著雨前龍井的妙處。聽著戲台上的戲文,似乎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他的心情實在很好,以至於唱的不怎麽樣的那些戲子。都得到了豐厚的打賞。
江彬在最後關頭,雖然是心急如焚,卻表現出了難得的耐心。他的心腹陪同在他的身邊,不斷地鼓動他先發製人,可是這位掌管了錦衣衛。還能指揮東廠的權臣卻意外的不為所動。
“皇帝不急太監急,如今我們已經勝券在握,隻需要耐心等待,若是按捺不住,反而多生事端。”
江彬倒了一杯茶,細細的品嚐個中滋味,然後教訓自己的心腹,那人被這樣一說,不由得低下了頭,雖然他還想要勸說主子更進一步。但是他也知道江彬的個性。
這人剛愎自用,最是討厭下屬與他唱反調,太過順暢的攀升,和突然降臨的絕世良機,徹底衝昏了他的頭腦,這人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樣正常的思考,更加不能夠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險。
宮中的楊廷和,覲見了太後,看著跪在地上,額頭上全是汗水的內閣首輔。太後也不由得麵色凝重起來。
“楊愛卿,究竟出了何事,讓你如此驚慌?”
太後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已經覺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然後她便聽到楊廷和擔憂的說道:“迴稟太後,老臣察覺到了天大的陰謀,茲事體大,請太後恕老臣罪過,老臣才敢說出來。”
“本宮恕你無罪,楊愛卿但說無妨。”
楊廷和抬起頭。認真的看著已經蒼老,但是雍容華貴的太後,頓了頓,開口說道:“迴稟太後,依老臣看來,如今的皇上,是其他人假冒的。”
楊廷和說完這句話,以為太後會當場驚唿出聲,或者是暈倒在地,他已經將所有會出現的情況都想到了,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但是太後的表現卻遠超他的意料。
太後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臉上的表情反而緩和下來,語調平靜的問道:“想不到不僅是本宮察覺出了異樣,連楊愛卿也知曉了其中的隱秘。這是這件事實在太大,稍有泄露,便會引起整個朝野的震動,楊愛卿,我們該如何是好?”
楊廷和背後已經冒出了冷汗,他沒有想到這個女人在麵臨問題的時候,竟然是如此的冷靜,而且已經將人倫全數拋諸於腦後,做到了絕對的冷靜與客觀,還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拋給了他。
此時,楊廷和輕輕擦去額頭的汗水,然後頓了頓,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說道:“依老臣看來,此事絕對不能再有半點拖延,須得火速下手,才能將劣勢挽迴,徹底掌控局麵。”
聽到楊廷和的話,太後悠然問道:“那麽,楊愛卿打算如何做?”
楊廷和再也不敢賣關子,直截了當的說道:“老臣需要太後的懿旨,從宗人府那裏取出宮中的藥品,然後讓禦醫替皇上診治,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手段,讓那個假冒的皇上就此永遠的沉睡下去。”
這句話說完,太後的神情依舊不變,看著楊廷和堅毅的目光,太後嚴肅的迴答,道:“就依楊愛卿所言,本宮知道,若是沒有我的懿旨,內閣想要做成這件事很難。”
楊廷和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他在來的路上,便已經想好了對策,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若是太後不肯相信自己,那麽他便將自己推入了火坑,將自己的身家性命推到了懸崖邊上。
幸好,他賭對了。這個並不清廉的內閣首輔,在麵對國家存亡,社稷興衰的大是大非上,竟然能夠舍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從全天下的利益出發,冒死而為。
這便是大明官員的氣節,也是外敵難以戰勝的關鍵品質。
直到楊廷和走遠,太後才淒然的坐到在椅子上,竟然落下兩行清淚,語調悲戚的自言自語道:“皇兒,想不到你終究還是先我一步而去,你離開之後,這個江山該交由誰治理,帝國的命運又該何去何從?”
太後想到這裏,突然頭腦中閃現一個影子,那是一個很渺小的影子。
“對了,本宮之前不是見過那孩子嗎?想來如今他也快十多歲了,隻要好好培養,便不用擔心他再重蹈覆轍,畢竟他父皇已經為他鋪好了路。”
太後喃喃說道,然後傳召自己的貼身侍衛,讓他們奉旨秘密出宮,尋找一個帶了玉佩的十一二歲左右的孩子,玉佩上刻著“長樂未央”四個字。
太後以為這一切都還來得及,但是她哪裏會想到,在她的侍衛剛出皇宮,內閣便已經展開了行動。(未完待續。)
有時候,他一睡就是半天。這樣的事情自然瞞不過太後和內閣首輔楊廷和的眼睛,多試探幾次,他們便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宮外,馮牧一行人,還在等待禁宮五牙從南京趕往京師,所有的時間都需要重合到一個節點上,才能夠滿足朱厚照的遺詔。
而迴到了京都的江彬,卻更加的囂張跋扈,他不僅是大權在握,而且還將最為重要的棋子——皇帝操控在自己的手中。
天門的“升仙丹”,隻需要再給皇帝服下兩次,那人就會徹底淪為自己的傀儡,不論讓他做什麽,他都沒有反抗之力。
他自己從前便是這樣的傀儡,但是因為考慮到他的作用很大,天門之主才額外恩準賜給他解藥,是以江彬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
它不僅擺脫了天門的控製,而且還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相信不久之後,江山的主人就要改姓江。
但是他想錯了,因為他雖然有這樣的野心,也有這樣的手段,卻沒有那樣的福分承受。
心術不正之人,縱然能夠取得一時的成功,卻注定將付出百倍的代價。
江彬還在等待時機,因為皇帝的身子比他想象中要健壯,似乎在無形之中對抗他的藥,但是他能夠想象再兩次之後,皇帝就會淪為傀儡的樣子。
那個時候的他,才是真的隻手遮天,楊廷和那些內閣成員,看著十分討厭,他當了皇帝,定然第一個將楊廷和滿門抄斬,以樹立自己的威嚴。
這天,江彬正在自己家中享受著雨前龍井的妙處。聽著戲台上的戲文,似乎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他的心情實在很好,以至於唱的不怎麽樣的那些戲子。都得到了豐厚的打賞。
江彬在最後關頭,雖然是心急如焚,卻表現出了難得的耐心。他的心腹陪同在他的身邊,不斷地鼓動他先發製人,可是這位掌管了錦衣衛。還能指揮東廠的權臣卻意外的不為所動。
“皇帝不急太監急,如今我們已經勝券在握,隻需要耐心等待,若是按捺不住,反而多生事端。”
江彬倒了一杯茶,細細的品嚐個中滋味,然後教訓自己的心腹,那人被這樣一說,不由得低下了頭,雖然他還想要勸說主子更進一步。但是他也知道江彬的個性。
這人剛愎自用,最是討厭下屬與他唱反調,太過順暢的攀升,和突然降臨的絕世良機,徹底衝昏了他的頭腦,這人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樣正常的思考,更加不能夠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險。
宮中的楊廷和,覲見了太後,看著跪在地上,額頭上全是汗水的內閣首輔。太後也不由得麵色凝重起來。
“楊愛卿,究竟出了何事,讓你如此驚慌?”
太後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已經覺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然後她便聽到楊廷和擔憂的說道:“迴稟太後,老臣察覺到了天大的陰謀,茲事體大,請太後恕老臣罪過,老臣才敢說出來。”
“本宮恕你無罪,楊愛卿但說無妨。”
楊廷和抬起頭。認真的看著已經蒼老,但是雍容華貴的太後,頓了頓,開口說道:“迴稟太後,依老臣看來,如今的皇上,是其他人假冒的。”
楊廷和說完這句話,以為太後會當場驚唿出聲,或者是暈倒在地,他已經將所有會出現的情況都想到了,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但是太後的表現卻遠超他的意料。
太後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臉上的表情反而緩和下來,語調平靜的問道:“想不到不僅是本宮察覺出了異樣,連楊愛卿也知曉了其中的隱秘。這是這件事實在太大,稍有泄露,便會引起整個朝野的震動,楊愛卿,我們該如何是好?”
楊廷和背後已經冒出了冷汗,他沒有想到這個女人在麵臨問題的時候,竟然是如此的冷靜,而且已經將人倫全數拋諸於腦後,做到了絕對的冷靜與客觀,還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拋給了他。
此時,楊廷和輕輕擦去額頭的汗水,然後頓了頓,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說道:“依老臣看來,此事絕對不能再有半點拖延,須得火速下手,才能將劣勢挽迴,徹底掌控局麵。”
聽到楊廷和的話,太後悠然問道:“那麽,楊愛卿打算如何做?”
楊廷和再也不敢賣關子,直截了當的說道:“老臣需要太後的懿旨,從宗人府那裏取出宮中的藥品,然後讓禦醫替皇上診治,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手段,讓那個假冒的皇上就此永遠的沉睡下去。”
這句話說完,太後的神情依舊不變,看著楊廷和堅毅的目光,太後嚴肅的迴答,道:“就依楊愛卿所言,本宮知道,若是沒有我的懿旨,內閣想要做成這件事很難。”
楊廷和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他在來的路上,便已經想好了對策,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若是太後不肯相信自己,那麽他便將自己推入了火坑,將自己的身家性命推到了懸崖邊上。
幸好,他賭對了。這個並不清廉的內閣首輔,在麵對國家存亡,社稷興衰的大是大非上,竟然能夠舍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從全天下的利益出發,冒死而為。
這便是大明官員的氣節,也是外敵難以戰勝的關鍵品質。
直到楊廷和走遠,太後才淒然的坐到在椅子上,竟然落下兩行清淚,語調悲戚的自言自語道:“皇兒,想不到你終究還是先我一步而去,你離開之後,這個江山該交由誰治理,帝國的命運又該何去何從?”
太後想到這裏,突然頭腦中閃現一個影子,那是一個很渺小的影子。
“對了,本宮之前不是見過那孩子嗎?想來如今他也快十多歲了,隻要好好培養,便不用擔心他再重蹈覆轍,畢竟他父皇已經為他鋪好了路。”
太後喃喃說道,然後傳召自己的貼身侍衛,讓他們奉旨秘密出宮,尋找一個帶了玉佩的十一二歲左右的孩子,玉佩上刻著“長樂未央”四個字。
太後以為這一切都還來得及,但是她哪裏會想到,在她的侍衛剛出皇宮,內閣便已經展開了行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