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略在大明西征軍中不算個小人物,但地位微妙。


    一方麵,他是從二品的武官,拜遊擊將軍;另一方麵,又處在一個坎兒上。


    遇上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仗,邁過去這個坎就是名留青史的名將,可任職總兵正職,邁步過去,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


    他父親長夕虎是協防涼州的副總兵,所以長略一開始經曆考試出來就是世襲指揮同知,做貴德分守遊擊,官位就沒了變化。


    沒變化的原因,是他這個位置守備方向主要為青海蒙古人,這個地方是趕不上大仗的。


    青海也好、烏斯藏也好,對大明來說是個存在感很低的地方,以至於讓很多內地百姓都認為那是個朝貢國,但人家並不是那樣想的。


    朝廷對烏斯藏掌控能力最強的時候,也是皇帝最為強勢的洪武、永樂兩朝,尤其是永樂皇帝朱棣。


    洪武朝朱元璋冊封了四五個國師和大國師,拉攏了白教勢力最大的帕木竹巴法王,但那時候大明對烏斯藏諸多教派的影響力還不夠,隻能說是羈縻而已,因為帕木竹巴法王也隻是其中勢力較大的封建主。


    當時已有稅務能力,洪武十六年皇帝下詔征馬,洪武十八年烏斯藏送至四川、貴州,由二都司押解進京馬一萬一千六百匹。


    十八年臘月,名叫參丹藏卜的僧人一個人向河州衛輸馬七百八十二匹,為終明之世個人貢馬最高記錄。


    到永樂朝,更是極大加深了對烏斯藏的影響,朱棣一股腦在烏斯藏冊封兩位法王、五位大王、兩名西天佛子,九名灌頂大國師,十八名灌頂國師,其他的禪師,僧官數不勝數。


    同樣也是朱棣,修通了從四川雅安,當時叫雅州到烏斯藏的道路,往後各法王、大王、國師等逐年進貢,世襲更替由皇帝冊封。


    別的地方到北京進貢可能是有騙吃騙喝的嫌疑,但烏斯藏不一樣,烏斯藏去北京進貢是個玩命的活兒,死在朝貢路上的禪師數不勝數。


    世上的領土,並非隻有設置流官、布防駐軍才算領土,否則十七世紀以前歐洲隻有古老的羅馬和十六世紀新生的西班牙這倆國家。


    凡事皆有兩麵性,不斷的拉攏加深明王朝對烏斯藏的控製,從朱元璋時期的心有忌憚而多封眾建,到朱棣時期轉相化導,以共尊中國,讓西邊宴然,終明世無番寇之患。


    同樣也使佛徒交錯於道,外擾郵傳,內耗大官,公私騷然。


    至憲宗、武宗時期,番僧地位依然很高,尤其是武宗皇帝喜歡番僧,經常從烏斯藏叫僧人去家裏玩,甚至他自己都會藏語。


    到孝宗時期,不喜歡番僧,把法王,佛子以下的番僧都驅還本土,奪去印誥,嘉靖皇帝則尊崇道教,幹脆不見萬裏迢迢進京進貢的僧人們了,既不見、也不召,以至於朝廷與烏斯藏的聯係逐漸減少。


    即便如此,烏斯藏的法王、教王、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等僧官也堅持在承襲時按規定等待明廷重新冊封,即使在父子、叔侄、兄弟、師徒間承襲亦是如此。


    天行有常,到萬曆時期,事情又出現了改變,誰都想不到這一改變是大明金國俺答汗帶來的。


    這一時期,黃教已大有壓服諸派之景,他們當中最有權勢、最德高望重的僧人是活佛索南嘉措。


    這個時候要稱俺答為大明金國順義王,萬曆七年,以逢迎活佛的名義西攻瓦剌,就是被張臣決河斷路那次,一場戰爭結束,倆人見麵了。


    順義王非常喜歡這個名叫索南嘉措的烏斯藏活佛,後來他倆相互冊封,俺答汗冊封索南嘉措為‘轉輪王徹辰汗’,順義王冊封索南嘉措為‘達賴喇嘛’,達賴為蒙語大海之意,喇嘛為藏語上師,索南嘉措又往上追了兩代老師,自稱三世。


    他們除了互相冊封,還互相幹了一件事,索南嘉措勸導順義王戒殺,勸他東歸;順義王勸導索南嘉措複通中國,還在甘肅給張居正寫了封信。


    索南嘉措在信裏自稱釋迦摩尼比丘,擬求通貢,贈送儀物,張居正看到信不敢接受,交給萬曆,萬曆允許之後,朝廷與烏斯藏重新通貢。


    這是一次政治性的會麵,需要利益交換,俺答有強大的兵力,蒙古碩果僅存的具裝甲騎軍團能為衝破長城之外一切阻攔。


    索南嘉措是個能人,但他有什麽能保障冊封之後的聯合呢?


    又憑什麽能讓俺答冊封他?


    如果他是世俗首領,可以用聯姻來達成聯合,但這種手段並不適用於索南嘉措。


    所以索南嘉措對俺答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的轉世必出於你的子孫中。”


    這會兒三世喇嘛還在給順義王俺答舉行葬禮的路上,戚繼光向西進軍時還碰到了,順便在蒙古輕軍裏傳了一下教。


    由於雙方有自己人的關係,長略這個大明在藏區東部的遊擊將軍就被做成了護民官。


    曆來作戰都是在衛拉特蒙古逐漸滲透至藏區的小部落進攻藏民時率軍出戰,雙方小衝突不斷。


    但長略的首要任務一直不是殺死敵人、斬獲首級,而是為藏民築民堡、修營寨、設險浚池、振濟貧乏,在蒙古劫匪的鐵蹄下保護藏區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本來這輩子可能也就這樣了,當個爺爺不親姥姥不愛的護民官,贏得軍民、百姓的愛戴,等老了大夥兒給他修個碑,不負此生。


    偏偏,趕上了大明西征。


    別人的部隊都能重新整編,隻有他這個遊擊的部隊,是真的隻能遊擊,且隻能由他率領,因為他的人有一半藏兵。


    而且隻有少數是他駐防區域的藏兵,大積石山的大國師及麾下貴族為他湊出二百鐵甲馬軍,這年頭這樣的兵力被稱作客兵,甘肅曆來是半駐軍、半客軍,但像這樣烏斯藏僧官給朝廷湊兵這還是頭一遭。


    原因一個是因為藏區封建主覺得遊擊將軍長略是個好人,另一個則是因為三世喇嘛下了令。


    說實話長略並不想要率領這支大國師的鐵甲馬軍去攻打吐蕃,因為他們裝備很好,但戰鬥能力真的不行,可他沒得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奪鹿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奪鹿侯並收藏開海最新章節